当那孩童再度醒来时,发觉自己正躺在一张床上。*
再抬头看了看周遭环境,十分淡雅。
四周墙上贴着几幅字画,也多是竹菊山水之类,而室内也无什么摆设,除了他正躺着的一张床,就只有两把椅子一张桌,桌上正焚着一炉沉香。
这是在哪?这孩童日前悲伤过度,如今刚刚清醒过来,恍然不知身在何方,大脑中也是一片空白。
床边倒有一套衣服叠得整齐,而床下也有一双布鞋,不过这孩童也没去动,而是依旧赤着脚,一边往门外走来,一边叫道:“娘?娘?娘你在哪?”
一出门外,暖风拂面更让这孩童心中有了一丝错觉。门外是一个小院,院外四周都是一片青青翠翠的竹林,望不到边际,只有院门外有一条碎石铺就的小路一直延伸到了竹林深处,倒也曲致通幽。
孩童走到门口,刚好看到一名道人从院外走来。
这道人背上背着一柄宝剑,剑柄上还挂着一个酒葫芦,手中提着一小袋不知是什么东西。
这不正是自己晕厥之前见到的那名道人么?孩童一见到此人,脑海中赫然听到了“轰”的一声,只感觉天塌地陷,随后便是无数画面涌过他的脑中。
赫然之间,他已然明白了过来,记起了之前发生的所有事情——自己的娘亲已经死了啊。
只不过这一切宛如梦中,让这孩童惊愕了久久,仍然一动也不能动。
那道人叹了口气:“你已昏迷了一日一夜,本指望你醒来后能看得开些,可没想到你这孩子竟如此执拗,到现在还是和失了魂一般。哎,也罢,日子久了,或许你方能释怀,如今你一日一夜滴水未进,我刚刚去师兄那里要了些米粮,我先为你煮一碗粥吃。”
原来他手中提着的那个袋子中装的却是上等的白米。
那道人先去了隔壁一间房间内将白米放好,随后又转身出来,到院外随便捡来一些竹枝,用以引火做饭,随后便又进了厨房。
差不多半柱香的功夫,等他再出来时,手中已经端着一碗热粥。
将那孩童拉到屋内桌前坐下,这才将粥碗和筷箸递到了孩童面前。
不过那孩童看了看道人,手上却动也没动。
“孩子,我知你丧母心痛,可死者已矣,你纵使再伤心难过,能让你娘亲转活过来么?”道人安慰道。
那孩童想想也是,这才接过粥碗,可又看了看道人,问道:“你为什么不吃?”
道人呵呵一笑,说道:“我乃是求仙问道之人,修行多年也算小有所得,每日只饮朝露即可,却也不用吃这五谷俗物。”
可以不用吃饭?那孩童微微一愣,又想起自己昏厥之前,明明是在括苍山绝顶,怎么又到了此处?因此便问:“这是什么地方?”
“此地叫做清平谷,乃是我的师门所在。”那道人详细说道:“清平谷所处之地叫做无有地,乃是东海之极的一座小岛,而周边所处的这片海域叫做灌愁海,仅这灌愁海就方圆十万余里,更遑论从此地到括苍山了,我是御剑飞行才将你带到此地。”
“御剑飞行?”孩童明显不信:“你可不要以为我年纪小好骗,这世间哪有人能飞的?”
道人笑道:“朝菌不知晦朔①,蟪蛄不知春秋②。斥鴳③决起而飞,不过数仞,仅仅翱翔于蓬篙之间,又岂能知道这世间,尚有人仅凭一柄长剑,就可以绝云气,负青天,瞬息千里?”
孩童没读过书,听得云里雾里。可虽是茫然,也多少听懂了一分。
随后那道人又说:“如今你既然知道了,也是你有仙缘,当日若非我与一只千年蟒蛇妖激斗了一天一夜,真气有所损耗,不足以御剑过海,也不会在括苍山下的破旧道观内休息,更不会遇到你了。一切茫茫中自有天意,如今我且问你,你愿不愿意拜我为师,修仙问道?”
小孩童默然不语。
“你可不要以为我是在骗你,你小小年纪,又无钱财,亦无长物,我骗你有什么用?”道人笑道。
知道那道人竟然有如此神通,谁人不想做腾云驾雾的神仙?那孩童想了想后,最终点了点头,也并没有说话。
或许是和自己还不熟识,醉我真人见这孩子颇为内向,不喜多言,便说:“好!我们修仙之人,讲究顺其自然,也不用理会拜师的那些繁文俗礼,都免了。不过你既已拜师,总要知道师父的名字,为师自号醉我真人。日后你见我要叫师父,自称为弟子,你记得了么?”
“是,弟子知道了。”
“可你的姓名为师还不知道,你姓甚名谁?”
那孩童黯然摇头说:“弟子也不知道我姓什么叫什么,我只是知道我娘叫我六儿。”
如今九州动荡,天下战乱,贫苦百姓之子大多都养不活,再加上这些贫苦百姓根本不识字,无名姓的人也是甚多。
醉我真人想了想说道:“你既然入了我门,那为师就为你起个正式的名字,我那日是在天寒地冻中遇到的你,你以后就姓韩。而至于你的名字……”
醉我真人沉吟片刻,又说:“我看就叫韩启。一来为师希望你日后能够不坠魔道,永启灵窍。而另外你名字中的这个‘启’字,音通‘乞讨’之‘乞’,我们修真之人,便是乞道于天,为师希望你有朝一日,能够修成大道。”
韩启,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却包含了醉我真人对这孩童的一番厚望。
……
就这样,小小的韩启就在这清平谷中住了下来。
醉我真人倒暂时先并没有传授他什么功法,因为这些天来小韩启日日沉默寡言,修炼之事倒是不急于一时,重要的是先培养好师徒之间的感情,这才是要紧。
在随后的七天中,醉我真人先是让小韩启熟悉并适应在这里的生活,等到第七日这天傍晚的时候,他才开始给韩启陆续讲了一些清平谷内的情形。
之前说过,这清平谷乃是坐落在东海之极的一座岛上,周边的这片海域叫做灌愁海,这座岛叫做无有地,而至于清平谷,则只是这岛中的一个深谷。
当年清平谷的开创之祖济世真人,便是偶然游历至此,发现此谷聚集天地灵气,因此才在此处修真,随着弟子越聚越多,而逐渐形成了一个修真门派。
至今,济世真人早已经飞升成仙,清平谷也传了两百余年。
两百余年,其实在苍茫历史中,只不过是白驹过隙而已,不过这世间的修真者,若是不能渡劫成仙,也不过是一介凡人,寿数有定。
因此在这两百年间,自济世真人始,到醉我真人这一代,清平谷也仅传了三代。可真正渡劫成仙的,也仅仅是济世真人一人而已。
第二代传人此时都已然作古,却无一人渡劫成仙,而第三代弟子虽然也是众多,可传到如今,也仅仅余下包括醉我真人在内的五名弟子。
“我师父自然就是清平谷内的第二代传人,修行了一百七十多年,终修到了渡劫期,可最后却因抵御不了天劫神威而神魂俱灭,”醉我真人说道:“如今我与我同门中的四位师兄弟,修行日短,到现在也都还处于元婴期而已。”
随后醉我真人又详细道来,世间虽有很多修真门派,各门各派功法也大有不同,但境界上大抵却并无差别,无外乎筑基、练气、胎息、辟谷、结丹、元婴、合体、渡劫这几个阶段。
这几个阶段虽非实力的完全划分,但却至关重要。
道门认为气乃万物之源,整个修炼的过程更是与气不可分割,而至于具体的各阶段划分之法,亦有明旨。
气分清浊,筑基便是清除体内浊气,筑基成功,人便可百病不生;
练气则是将体内灵气转化为真气,到此阶段,便可御剑,只不过根据真气之强弱,御剑飞行的距离或御剑攻敌的威力各有不同;
胎息顾名思义,便是可不用口鼻,而改用丹田呼吸,便可做到入水无碍;
辟谷即不食五谷,采天地之灵气,便可维持自身消耗,依据修为而定,修为浅的,或可坚持一旬半月,而修为精深者,可宛若神仙一般,餐清风、饮朝露,终生不食五谷;
而结丹,体内真气聚集于丹田而结出内丹。此阶段乃是修真者的一道门槛,因为若是不能结丹,便抵不过岁月轮回,最终也逃离不了生死轮回。相反若是结出内丹,便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寿命。
修真之人中能结出内丹的就已然不多,而能修出元婴者,更是少之又少。元婴无形,乃是内丹壮大,在体内犹如腹中结胎,因此喻为元婴。修真者中资质平平的人,穷其一生,都未必能够达到此境界。
修出元婴后,寿命更可进一步延长,合体亦是如此。而合体,既是说元婴继续壮大,元婴与肉身合体,到此时也便要迎来了天劫。
不过虽然结丹开始,之后每一个阶段都可延长一定的寿命,但这种延长亦有尽头,就算修炼到合体境界,寿命也绝对不会超过两百年,若是在这期间不能经历渡劫而飞升成仙,那也逃不出老死的结局。
即使是修到最后,迎来了天劫,可天劫威力巨大,在天劫中灰飞烟灭的修真者十中有九,魂神俱散。
如此计算,这修真之路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还要难上千万倍。
————————
注①:朝菌:菌类,朝生暮死,故称朝菌。晦朔:农历每月第一天和最后一天。注②:蟪蛄:寒蝉,春生夏死或夏生秋死。注③:斥鴳:一种小鸟,一说为田间麻雀、一说为鹌鹑、一说为类似麻雀或鹌鹑的鸟类,体小力微,不利久飞。以上两句引自《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