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节 出兵凉州 上
作者:染血的羽毛      更新:2019-07-28 03:09      字数:3566

大唐武德三年八月中旬,公元六二零年八月中旬,刘山带着自己辛苦组建起来的农民军和从新安,宣阳一带带来的上万百姓走上了大唐的国土,刘山第一次真正的进入了大唐的疆域。全本小说网虽然此时的大唐还没有统一华夏,但是在不久的将来,唐风烈烈,将吹过华夏的每一寸土地。

刘山站在大唐边界线上久久矗立,身边都是陪同自己一起浴血奋战的战士,此时,晨光依然朦胧,吹过脸颊的风带着夜晚的薄凉。在大军的身后,还有近七百多人的关卡守军俘虏,而在更远的身后,郑王洛阳政权的边境关卡此时竟无一人把守。

刘山站在清晨的冷风之中,淡淡的晨光衬托着这位年少长的还不算太过寒颤的农民军首领,他的身上遍染鲜血,血色征衣下的年轻人,目光微微抬起,视线里,大唐的国土广袤无边,远处像是连着天际。

而事实上,从郑王政权的土地上走出来,天空依然还是头顶的天空,懒散的飘着几朵朦胧飘逸的云朵。土地还是脚下的土地,被农民辛苦耕耘,世代生养的土地。其实,一切都不曾改变,可是这个年轻人却是感慨万千。他没有说一句话,没有做一件事。只是将目光望向大唐的国土。

没有人知道他此时在想什么,没有人知道他此时的心情,即使亲如兄弟的张彪等人,即使亲密如怡儿,他们也不知道刘山此时在想着什么。

队伍一直陪着刘山矗立在那里,上万人的队伍像是广袤大地上一个静静的坐标,直等到远处卷起一片尘土,刘山才迈动脚步。

“总有一天,分裂终将终结,兄弟之间不再挥动屠刀,百姓不用生活在战乱的烈火之中。这些只是需要时间,对,华夏土地上会重新浮现繁荣盛隆之像,万邦朝贺,恭祝我华夏盛世。”刘山在心里说着,少年头领的眼角渐渐湿润,踏步向着迎来的队伍走去。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秦王的使者李毅,他是奉秦王命令前来迎接的,身后还有近两千的兵士,看着唐旗烈烈飘扬,秦字大旗在晨风中鼓动如同被劲风吹过的风帆。

望着这一片沉默威武的兵士,刘山自然知道,说是欢迎自己,其实自己还没有这么大的能量和魅力。果然,一番客套以后,有人已经帅着大军向着此时已经没有人的关卡前去。看来,秦王已经算好刘山到来以后,关卡已被攻下,他的人只需要进驻就可以了。或者,攻下关卡本来就是秦王给刘山布置下的一道题目,刘山只是觉得,幸不辱命。

留下来的只有李毅和身边的几个人,几个人带着大群的兵士和百姓向着最近的县城出发。

“刘山兄弟莫要见怪,秦王本想亲自前来迎接,只是你我都知道,前线此时战事僵持,秦王实在抽不出时间。得知你要前来,叔宝和其他几位瓦岗的哥哥也要来迎接你,奈何战事紧迫,带兵的将领怎能离开战场。瓦岗的兄弟都是想的你好苦。”

“秦王和瓦岗兄弟的盛情刘山自然知道,奈何现在兵火四起,民不聊生,秦王有肩负天下之责,统一中原之任。瓦岗兄弟也浴血沙场,平定四方。为我大唐早日一统天下尽心尽力,刘山只恨此时不能前去帮忙,又怎么会见怪。”

“刘山兄弟说的这话就不对了,刘山兄弟此去前往凉州,力抗突厥对我凉州百姓的侵扰屠杀,保我边境不受外族侵扰,这也是为我大唐鞠躬尽瘁之事。只希望兄弟早日凯旋归来,到时候我们瓦岗的一帮兄弟好好聚聚。”

“刘山自当不辱使命,突厥悍然侵袭我大唐凉州,刘山自当让突厥兵马血染战场,保我大好山河不被蛮夷外邦侵扰。犯我华夏者,侵我大唐者,虽远必诛!”

“好!兄弟如此豪情,我们先干一杯,预祝兄弟早日平定凉州战乱,还我凉州百姓一片安宁!”

刘山和李毅举杯喝完杯中之酒,一顿寒暄说完,刘山望着此时县城里繁忙的景象。这里虽然是大唐边界的小县城,甚至刘山此时连这里的名字都不知道,但是看这里百姓安然生活的样子和情景,刘山也是甚感欣慰。

“我这次前往凉州,兵贵神速,来不得半点迟疑。李毅兄弟也看到我的队伍,之中还有那么多的百姓,还有从关卡那里俘虏的七百郑王兵士,这些我都要托付给你们了。”

“这些秦王已经有了安排,我们会带着这些百姓前往我秦川之地,就在秦王封地上落土生根。秦王有话,这些百姓以后就是秦王的百姓,和封地上其他的百姓一视同仁,绝不会有半分歧视。”李毅又给刘山斟满了一杯。

“这些百姓能得到安顿,刘山在这里拜谢秦王。军中需要的军械铠甲和战马马车,不知道李毅兄弟有没有给我们备好,若是备好,早日分发下去,大军就今日启程,不再耽搁。”

“这个,刘山兄弟,你我都是明白人,我也不打弯子,凉州此时是太子的地方,秦王给你这些东西,实在不妥。其实,就在前几天,太子已经给了秦王书信,希望秦王可以调拨军队,增援凉州,你是知道的,秦王这里军队都不够用,哪里能调遣军队。”李毅说话的时候很小心,手中的酒杯紧捏。

“这个我明白,秦王莫不是要让太子给我这些东西,还有沿途的军粮消耗也要太子派人负责。”听了李毅的话,刘山只是瞬间就明白了此时为何秦王不给自己这些东西。

其实,刘山心里一想,也知道此时太子和秦王的关系已经有点间隙,但是此时还是武德三年,就算有间隙,也不大,兄弟还是兄弟,但是,既然有了间隙,就不能当做不知道,看不见。

太子这次给秦王书信借兵,只能说明凉州地方兵力确实不够,而长安地区的兵力要守卫国都,自然不敢轻易调动,其它地方也是战线绵延,因为此时大唐虽然是大举进攻中原,兵锋直指洛阳,但是其它地方的战事也没有停。哪里调兵都不太现实。

大军此时都集中在东线,调兵自然是东线这里比较现实。可是,秦王就算给太子兵马,也不能给自己的府兵亲信,这样本来就有些间隙的秦王和太子人马肯定在凉州各自为政,合不来是小事,可是一旦两方兵力不合,那么只会给突厥可乘之机。

那么,秦王一定是给太子书信称自己实在调不出兵力,至于怎么说,那是秦王自己的事情,刘山可操不上心。但是,秦王也不能一兵不给,于是秦王说我这里还有一支归降的农民军,然后再把刘山在洛阳周边的所作所为仔细夸奖一番,然后着重强调,这不是我的亲信,这是外来人,你可以放心用之类的,至于言辞把握,自然又是秦王自己的事情了。最后,秦王说这支军队倒是可以给你。于是,太子此时急于用兵,又是一支作战能力非常好的农民兵,还和自己兄弟扯不上关系,于是,太子就要了这支军队。

“太子已经命人准备军备战马,粮草也都已经备齐,沿途州郡也都会为你提供粮草供给。等到了凉州地界,凉州守军那里也会分发冬衣。这些刘山兄弟莫要担心。”李毅说着的时候看着刘山神色,刘山神色还是很正常的。刘山也明白其中的微妙关系,只是此时刘山又想到那个素未谋面的秦王。此次自己带着人马来投,看来没有大的人物接送,也并不像李毅说的那般。

只是刘山更是对秦王这个人生出一丝敬畏。

这个人太不简单了,收拢自己带来的百姓,其实对他一点害处都没有,因为这些百姓来自的地方和这些百姓的身份,注定了他一旦将这些百姓收拢,那么就等于收拢了自己带领这支农民军的军心,因为这些百姓有很多是这些农民军的家属。而且,隋末连年征战,人口骤减,想来关中那里也是如此。

而这个时代没有各种大型的农业机械,以农业立国的大唐,自然要很多的人口开垦耕地,垦荒种田。没有人口,就算有广大的土地,没有人播种收获,也不会来粮食。而隋末此时缺的不是耕地,缺的是人口。这些人被带到秦王领地安顿下来以后,自然可以开垦出大量的肥沃土地,这就是古代的垦田,也叫屯田。像秦末动不动就拨十万几十万百姓到哪里哪里,就是开垦荒地。

或者也可以说,这个时代的生产力和人口还是有一定关系的。

而秦王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全部交给太子去办理,这为秦王表面上可省了很多的东西。军械战马,战争物资,六七千人的军备虽然不至于是天文数字,但是也不是一个小数目。秦王一文不掏,已经有人给他武装起来一支强悍的军队,这个也太划算了。

而且,太子在得到这支军队以后为了笼络这支军队,肯定会花一些大力气。而这支军队开到凉州,那里的守军也会大开方便之门。不存在秦王嫡系到了,两军严重不合的事情。

最后,秦王还不怕这支军队最后真的变成了太子的军队,因为在这个时代,孝悌廉耻是社会的准则,由土地生出的血脉关系早已生生扎根在每一个人的心里。这些军队的家属都在秦王领地,这些军队自然不可能背弃秦王。当然,百姓被秦王安顿,需要费一番周折。

而刘山明知道历史的走向,更不可能真的和太子走近。

整件事情,细想起来,其中各个脉络条理,各个细节部位,想来让刘山又一次领教了秦王的可怕。也许,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真正的统一华夏,在朝堂上的争执中始终立于优势地位,最后更是通过玄武门之变得到华夏共主的地位。

刘山觉得自己想的有点远了,此时最要紧的是凉州兵情,想一想在那里生活的百姓还处于突厥铁骑的蹂躏之下,刘山就忍不住攥紧了拳头。

---------

今天更两节三千字上的,算是补上。

最新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