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燕应节起,高飞拂尘梁…旭日初升,彤云出岫,春阳林里的一只春燕扑动着翅膀,轻盈的从天空掠过,停在了一座古朴而大气的的斗拱上。在斗拱上的浮尘上面,用那纤细的爪子留下了自己独特的印记。屋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果不其然,就是周转穿着一身青衫,站在书房里摇头晃脑的背着《大学》。李青衫稳稳的坐在书桌背后那张宽大的太师椅上,闭着眼睛,一派高人风范。
自周转下定决心后,已然过了五天的时间,这几天周转天天和李青衫呆在一起,但出人意料的是,李青衫并没有教周转什么不可思议,玄妙莫测的神功什么的,反而将一本由朱子亲手抄录编撰的《四书集注》扔给周转,让他背诵,周转小时候因自己的兴趣,也背过四书,本以为略微翻看的复习一下,就能背诵了,可没想到,这个世界里的《四书集注》里的四书,虽然和朱熹在宋朝编的那本《四书章句集注》主要思想差不多,可是四书的内容和细节都有些变化,尤其是《论语》和《诗经》里原来提到的一些国名地名,都换做了这个世界中的地名。而周朝,则被替换为古虞朝。但勉强适应一下,仅仅一天,就可以背诵了。
李青衫对此倒是丝毫不惊讶,但即使周转已经会背了,也不让周转干别的,每天从早晨到晚上,除了一老一少一起吃个饭,下下棋,听听琴以为,都是在书房里,以周转一遍一遍背四书,李青衫闭目养神而度过的。
但令人出乎意料的是,今天不同以往,李青衫坐在太师椅上,听到周转背到《大学》中的“知止而后又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句的时候,眉头轻皱了一下,睁开了眼睛,眼眸中有一种无比的深邃和宁静,李青衫自己在这几日也好像变了个人,真正让周转感觉到了一种儒圣的风度,而不再是一个遭遇人生挫折后消极的老人。
李青衫平和地望着周转,周转便停下了背诵,也望着李青衫,李青衫略作沉吟,以一种平淡而温和的口吻说:“你知道你刚背的这句话的意思吗?”周转想都不想就按照自己从小接触到的白话文标准翻译说了出来:“知道应该达到的至善的境界才能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仔细考虑,仔细考虑思,虑周详才能有所收获。”
李青衫摇头轻笑,然后说:“先姑且不论你所言是否合理,你先告诉我,你认为,何为至善?”周转顿时一愣,《四书集注》中朱熹解释说:“至善者,则事理当然之极也。”应该就是指的天理,所以周转略微思忖一下,也就回答说:“至善者,事理之极至,天理也。”李青衫笑笑,又问:“何为天理?”周转又是一愣,天理这词本来最初见于《礼记.乐记》,但和后来的理学中的天理没什么关系,可这个世界的儒学思想中,对天理的认识倒是相当早,上次李青衫所说的儒门至诚就是己身如天理。可见天理的重要性。不过周转思忖了一下,按照传统理学的观点,天理就是儒家认为的世界的起源,永恒的自然法则。
周转略一思考,就从容的答出:“天理者,法则也。”李青衫笑笑又说:“那什么是法则呢?”周转这次是彻底愣住了,法则到底应该怎么解释呢,这样下去不就是永远拿一个新概念在解释旧概念吗?
李青衫依旧轻笑,看着周转那冥思苦想的样子,缓缓起身,走到书房的窗前,推开窗,负手而立,望着天空中不时掠过的春燕。
周转想了半天,如果解释法则,那就说是规律,可师傅再问规律是什么,自己又该怎么解释…周转已经头大了。钻进了一个自己和自己较近的牛角尖中。
李青衫看到周转这样子,也不再为难他,只是淡淡的说:“这个问题,你可以慢慢想,我不急着要你的答案,哪时侯你觉得你自己能够说服你自己了,就可以来找我,告诉我你的答案。”顿了顿,继续说:“《大学》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那何为定,何为安,何为虑,何为得?”周转这次学乖了,老老实实的躬身一礼,恭敬的说:“学生不知,请老师赐教。”
李青衫淡淡的笑笑,点点头,然后说:“昔日我母亲便是道家清净子一脉之人,其孙不二女丹法中有言:“吾身未有日,一气先有存。似玉磨逾润,如今炼岂昏。
扫空生灭海,固守总持门。半黍虚灵处,融融火候温。”所讲的正是收心的道理,和大学此言颇有共同之处,实际上《大学》开篇,先述总纲,接下来便要你收心,方可有定,有静,有安,有虑,最终有得。”
李青衫说完后,回身坐在太师椅上,看着周转若有所悟的样子,又继续说:“知止而后有定,实则为知志,立志,存志,使自己有了明确的目标,摈弃其余的杂念,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奋斗,那么心便能够定下来。心定下来,专心做事,人就不再浮躁,就自然而然有种平和中正的感触,从而心安。心安了,就能把心放宽了,思维放活络了,多思考,多想。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后面的得,不仅仅是建立在虑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学,定,静,安,虑,这一系列的过程的基础上,才能真正的得。”
周转顿时心服口服,自己的师傅真不愧是大唐盛世来的李青莲的儿子,根本没有门户之见,丝毫没觉得用道家的东西来诠释儒门经典有何不妥,而且三言两语就说破了其中的道理。周转躬身一拜:“谢师傅指点。”李青衫看到周转这样子,禁不住笑了,又说:“还有,以后为师为你什么话是什么意思的时候,就不用直译了,没什么用处。”周转顿时窘迫不堪,这个习惯实在是因为以前那种死板的语文考试才得来的。
李青衫望了望天色,对着周转说:“我儒门的修炼,实际上就隐藏在这些看似平凡无常的经史子集当中,若是有真心之人,自然能体会到其中的奥妙。像今日《大学》中讲收心的这一句,便已然是无上妙法,将收心的过程和基本思路已然给你说的清清楚楚,怎么做,就是你自己的事情了。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你天资尚可,就要勤学,勤思,不要泛泛而论,泛泛而过,不懂问我,我这个师傅,可并不是个摆设。这才是基本的学习。”周转躬身称是。
房间里又响起了背书的声音…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周转不知道是多少次背到这里,可这一次,他却有了特殊的感悟。
所谓格物致知,意成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最后明明德,怕就是儒门基本的修炼思路了,而儒生儒士师等等的境界划分怕也就是自此而来。而且这其中,如何从格物致知开始正式开始儒家的修炼之道,其中肯定有一定的玄奇,想到了这里,周转不禁抬头望了望李青衫,暗自忖度道:“师傅,又是到哪个境界了呢?那鲁成王呢?朱子呢?毕坤呢?那自己到底又该怎么做呢?”可李青衫依旧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周转顿时觉得,自己一点也猜不透师傅的心思。
周转忍不住心中的猜想,上前一步,对李青衫说:“师傅,是不是收完心后,我就可以学习致知格物,意诚心正了?”
李青衫半眯着眼,似笑非笑的说:“你心收了吗?”周转顿时哑口无言,老老实实的继续背起了书,房间里又响了朗朗的背书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