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父子对话
柳眉虽然累得狠了,可是这在场的大人物这么多,她就是心理素质再怎么好,也不可能真的睡过去,好歹也还留着几分清醒,竖着耳朵听杨三“调|戏”八王和寇准。她这越听越觉得杨三这家伙,坏呀
那话一会儿软、一会儿硬的,该说不该说的乱说,能说不能说的瞎说,光是八王和寇准那倒抽气儿的声音,她挤着眼都听着了好几回。可是私心里来讲,她也对杨三这种做法挺欣赏的,这世道就是如此,不是东风吹倒西风,就是西风吹倒东风,不是你拿捏住别人,就是别人拿捏住你,与其被别人拿捏住,还不如先下手为强先让对方有了忌惮之心,方为上策呀
于是,当杨三流露出来要走的意思之后,柳眉立刻就“醒”了过来,抹了把脸,一掸衣襟,连声“告辞”都没说,就颠儿颠儿地跟着杨三走人了,全然不理被他们俩抛在身后的那几个人郁闷成了什么样。
柳眉原先还想着,只要回了别院就能去洗洗睡了,可是一进正院就看见杨延昭居然还没走,这么大冷的天儿居然还站在廊檐底下正朝外看呢得,这位她可不敢如对八王和寇准那般冷淡,好不好的也得看在杨三的份上,规规矩矩地过去问了声好,然后才很“善解人意”地退场。
杨三也有些意外他爹居然一直等到了这个时辰都没走,心里也有些无奈。他刚才虽然对着八王和寇准还能那么硬气,但是要是真让他对上他家这些长辈,他还真就只剩下了一个“躲”字了。
“到底是怎么回事?那被掳走的是什么人?柳……他怎么会如此紧张?事情如今怎么样了?开封府、包大人那里又有什么说法?”杨延昭还是很欣赏包拯的,从内情里来说,还真不愿意他这儿子跟包拯把关系处得太僵,原先听说杨三跟开封府的关系还不错的时候,他还老怀大慰了一回,觉得这儿子长大了懂事,也知道该跟什么样的人交往了……
可是这铃铛的事情一出来,柳眉又搅和了进去,杨延昭就格外的担心杨三会跟开封府的人直冲突。他可是知道他这儿子的,那好的时候笑脸相对,可是要是惹到了他,那脸翻得那叫一个快,报复的手段那叫一个狠,最重要的是——他这个当爹的管不住儿子发疯呀他可是万分不想看见他儿子再干出他妹妹当年干过的那些事,受不起那刺激了……
另一个,他也是有些担心,不管是他妹妹,还是被他妹妹教出来的这儿子,都是一副淡薄的性子,与己无关的人就是死在眼前了,他们都未必有那闲去看一眼,依他想来柳眉这个他妹妹的“亲生儿子”左右也该是这般的性情才对,而且这些天的接触虽然不多,但是他也确实多少看出了些柳眉有这方面的倾向,那么柳眉会这么紧张地去追着铃铛出去,这件事就很值得推敲了,推敲的重点自然是铃铛的身份,以及她被柳眉看重的原因……
杨三无奈地翻了个白眼,对他爹那副敏感的性情实在有些承受不起,这问题多不说,还一个个都问到了点子上,让他斟酌着都不好回答。尤其是他并不愿意他爹再跟八王、寇准那些人搅和在一起来逼他,虽然照他自己估算着这汴京城他也呆不了几天了,但是就是仅有的这几天他也想过点清静日子呀……
不过杨三也知道,就八王和寇准那两位的人品,只怕他前脚离开了开封府,这两位后脚就已经去了天波杨府了,这件事他爹早晚都是要知道的,而且就是他这会儿不说,顶多也就是再晚一会儿的事儿,他爹也得什么都知道了。这么一想,他倒还真不愿意让别人去跟他爹说起这件事,说到最后怕是他都不好圆场,更有很大的可能会被逼着又去帮些违心的忙,给自己添堵……
于是,杨三也只是略一沉吟,便揉着额头,说道:“这事也急不得眉眉紧张得有些过了……被掳走的那孩子与她很是投缘,这回也是被我和眉眉牵累才会有此一劫……前些时候眉眉淘气,为了帮朋友,无意中破坏了襄阳王的一回大事,结果就被襄阳王记恨在心,又因为我的缘故,才设了这么个陷阱,原是想着拿那孩子要挟眉眉,逼我为他所用,只是人算不如天算,这事被眉眉撞了个正着,对方还没反应过来呢,人便已经被救了回来……”
“襄阳王?”杨延昭心头一惊,眉心紧攒地说道:“这两年只从兵部的调令签行上看,我总觉得襄阳那边透着股不安分的劲儿,他……他想要逼你……他这是想干什么?”
杨延昭虽然对杨三手里所掌握的势力知道的不算全面,但是却也绝对不算少,而且他对他这儿子的能力的了解,也绝对比外人更清楚上三分,毕竟曾经发生的很多事都是与他悉悉相关的,他能发现和感觉到的东西,自然会比别人多一些……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对襄阳王如此举动的戒心自然也比别人更大一些。
“他还能想干什么?左右不过就是一个‘反’字罢了……”杨三一副不以为意、轻描淡与的样子,可是那话的内容却跟他的表情半点都不搭配:“不过您也不用太过担心,他对我的了解也不算太多,要不然也不会用这么不经心的手段对付我了……他眼下跟西夏打得火热,而且跟辽国那边也频频接触,这中间很有些意思呢……”
杨三一副不慌不乱看笑话的姿态,顿时把杨延昭的脾气给勾了起来,老爷子一拍桌子就站了起来,指着杨三的鼻子问道:“你既然知道了襄阳王心怀反意,勾结番邦,为什么不上奏朝廷?你还有没有当自己是杨家的人?还记不记得杨家家训第一条写的是什么?你……”
“忠君报国”,杨家的家训开篇就是这四个字。杨三忍不住翻了个白眼,报国未必要忠君,忠君未必能报国,他早就学会了只从自己的角度计较得失,忠君?忠到被杀都不反抗?那是傻缺儿他们姑侄两代人,没都没那忠君的心思,可是所作所为又哪桩哪件不是为家为国?
杨家一门忠臣,可是是这忠臣不等于良臣,良臣不等于能臣……杨三倒还真觉得那些世人称颂的忠良之臣对国家的贡献怕是还远远不及他这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呢而且,不是他嫌弃他爹,入朝为官几十年了,可是对“政治”这个东西还是没有一点把握,实在是让他不知道该如何评价了……
杨三揉了揉额头,有气无力地说道:“爹爹,您就别操那么多的心了,您是武将,只等着消息看哪里有仗可打了,想上阵前走走请旨就是了,这谁人反不反的事,您就别操这个心了……襄阳王的事,您都能从兵部的行文里看得出来了,那您觉得看不出来的还有几个人?这事不管是八王还是寇相,心里都有数的,您就别再去掺和了……这事我也没打算掺和,官家那里都还费尽了心思想替襄阳王遮掩着,谁又知道这其中用意为何呢?这反与不反,也多是政治上的角力,您这武将出身的也帮不上什么忙,顶多也就是大事底定的时候,领兵出去转一圈儿的事……你也放心,襄阳王翻不出来多大的浪花,成不了什么气候……”
杨延昭算是听出来了,杨三对襄阳王的评价不算高,也就是说,这个“敌人”极有可能是个软蛋,出兵都只是“转一圈儿的事”,那么“大事底定”很有可能连兵马都不用动的……好吧,虽然他对他这儿子那也是各种的不待见,但是从内心来讲,他对杨三还是很有一些依赖性,有一些信任在的,而且他也听出杨三那话里的意思,朝廷对襄阳王的那些事也并不是一无所知,只是因为某些原因,眼下不便动手罢了,那么他还有什么好着急的?
杨延昭这些年来脾气其实也已经改了许多了,只“忠君报国”四个字,他自己便也解读出了其他的意思出来,再也不曾用他当年教导杨三时的口吻教导过孙子。他也听得出来,杨三并不愿意他参与到这件事里来,而且还特意点出了八王和寇准,他自然也明白,他对自己家儿子有多少的不待见,他家儿子对那两位就同样有多少的不待见,而且他那不待见是露给外人看得,可他儿子那不待见那可是实打实的……
杨三见杨延昭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坐在那里不说话,心里到底轻松了些,只要他爹肯去深思,他相信他爹是能想明白一些事情的,于是他赶紧抓紧了机会接着劝道:“您其实真的不用想得太多,只看襄阳王想要胁我都只敢隔了几道弯儿对着铃铛下手,就知道他对您,对杨家还是颇有忌惮的,他是断然不敢光明正大的对我做些什么事的,只要您避着他点,平时出入也多加小心些,就肯定不会出什么大问题……我也想好了,为了不添麻烦,这两天我就先带着铃铛离开汴京一段时间,等我都走了,他自然也就消停了……”他趁机把不在家过年的借口给挖了出来,把话说得很是圆满,让杨延昭连反对都找不着借口。
不过虽然不好反对,却也不代表杨延昭会忍下心里的不痛快,老爷子直接黑着脸问道:“怎么?这离过年也没剩多少日子了,你竟是准备这个时候离京不成?你把你祖母和你母亲,及家里的一众长辈放在了什么地方?你平时不是挺能耐的吗?怎么偏偏一个襄阳王就‘逼’得你连在家过年都不敢了?……”
杨三很想学着柳眉的样子泪流满面,他爹怎么就这么不给面子呀,明知道他是在找借口,干嘛还把话挑明了来说呀?真是的……可是杨延昭既然开了口了,他也只能接下了话茬儿替自己圆场:“那个,我,我这不是怕给家里惹麻烦吗?……”
“哼你爹我都没怕,轮得着你去怕吗?再说了,你这些年惹下的麻烦还少了?怎么往常都没见你怕过,偏偏这一回就怕了?”杨延昭压根不给杨三机会下台,直接又抽了一回梯子,把他儿子又给吊了半中腰儿,不上不下的……
杨三真的快哭出来了,他今天好容易才花了大工夫,把父子感情给回温了不少,可是怎么就这么几句话的工夫里,就又有朝着冰点飞奔的迹象了?可是杨延昭就那么不错眼儿地瞪着他,他还真没胆子甩袖走人,只能继续地替自己扒扯理由:“这要是我自己自然是没什么,可是这不是还有眉眉嘛……姑姑把她托付给我照应,总不好让她置身险地……”
“怎么?听你那话里的意思,这天波杨府是‘险地’?”杨延昭故意曲解杨三的话,一顶大帽子商量都不带商量的就直接扣在了杨三的头上。
“爹……”杨三实在抗不住了,半瘫在椅子上,翻着白眼儿问道:“您到底是个什么意思,直接告诉我得了……”
“大后天腊八,带着你表弟搬回家去住这大过年的,难道你们还真的想把自己给过到外边去?”杨延昭这回倒是没再留难杨三,直接说出了他今天来杨三这别院,并且一直耗到这么晚的最终目的。
杨三嘴角抽搐着看向了他爹,这么难以完成的任务,怎么就让他爹话赶话地把他给逼到了这一步了?这究竟是他爹进步了?还是他退化了?虽然他家姑姑回来之后,他已经有意无意地开始修补和家里的关系,但是要不要一下子进展的这么快呀?而且居然还让他带着眉眉一起回去就是他能答应,眉眉也肯定是不肯答应的
杨三攒眉转眼儿地绕着手指开始想,是不是该不告而别,悄悄地溜走算了……
<h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