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新朝新气象(上)
作者:注海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882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腊月一到,京城内外各级衙门陆续放寒假,官员们纷纷离职归家。由于假期只有一个月,很多家远的京官无法回家,只得在京过年。所以,京城内热闹无比,大街小巷尽是张灯结彩,大小商铺都摆满了南北水陆各色年货,任由摩肩接踵的游客上门选购。

牟府却没有上街置购年货,因为啥也不缺。腊月中旬,张太后就让太监从宫中送了各色年货过来,还传旨要万仁上元节携妻入宫赏灯。对此,万仁也是早有所料了,以他跟皇帝出生入死的铁关系,上元节是不可能不请他的。这不,他日夜赶工,要把开年贺礼备好。

对于一个富有四海,啥也不缺的皇帝来说,送财送物无异于落入俗套,本着送礼送健康的原则,万仁给皇帝送书,毕竟健康不只是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送些能让皇帝开眼界长见识的书,也是在丰富皇帝的精神生活,省得他整日里声色犬马,不学好。

万仁自认能吸引皇帝注意力的,不是字典阳历之类的工具书,而是那本地图册,特别是万国舆图部分,那里面不只是绘有世界各大洲的地形图,后面的简介中还连篇累牍地介绍了当地的风土人情,甚至还有各种动物的插图,如此图文并茂,与其说它是地图册,倒不如说它是一本地理小百科全书。

万仁之所以能编出这本厚达近百页全以小楷写就的地理小百科,全是因为他当年上中学时地理学得还不错,凭借忘记画出来的地图和动物肖像,虽然不能说百分百精确,但是在地理大发现之初,这已经是划时代的巨著了,甚至在某些死脑筋的人看来,它与《山海经》之类的志怪小说无异。总而言之,怎一个新奇了得,本就喜欢猎奇的皇帝看了,肯定会挪不开眼。

不管怎么说,万仁与万智一直为此奋斗到腊月二十典这一个费时费力的大工程要忙的,幸好在十一月末有人热心帮忙,承接下了编正音字典的大工程,他才有空弄这些。

是谁热心帮忙了?自然不是国子监那些监生。明年开恩科了,那些监生还要读书备考,哪有工夫跟万仁瞎忙。但是这个世界上有才的不只是男人,有学识且有闲心的女人倒也不少,在打听到万仁要编正音字典一事时,孔夫人就主动请缨,说要当女主编,还召集来凤姐赛仙儿众女,开始吱吱喳喳地为那些常用汉字议定正音。而万仁所做的,就是把声目韵母声调之类的发音规则设定好,接下来就看那些女人发挥半边天的功能。

还别说,让这些心细如发的女人来编写正音字典,倒也比发音不准,卷翘不分的万仁更加合适。

都说年关年关,这一关还真的不好过。小孩子喜欢过年,但是对于业已成家立业的万仁来说,过年就像是过关一样。年二十六,他就开始四处拜访,倒不是去给官家拜年,而是到京郊几个代表性的村落,名为代皇帝太后给大家拜早年,还挨家挨户给小孩送灯笼。

这些小灯笼都是牟府一些丫鬟老妈子帮忙糊出来的,红艳艳的小灯笼,上面还写有紫色的倒福字。别看这玩意儿红得发紫,却不值几个钱,但是这翻心意却没白费。得送灯笼的人家,都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将灯笼挂到家门口,逢人就说大明皇帝好,万大人好。

而路人一见这灯笼上的倒福字,都要跟主人家说:你的灯笼挂倒了,而主人家定会哈哈大笑,引用万仁的话来说:“年年盼福到,今年福真的‘倒’了。”路人一闻及此,也哈哈大笑,忙跑回家去把自家的福字倒着贴。

很快,倒贴福字的年俗就风传整个北京城,大街小巷各大小人家都行动起来,把福字倒着贴,就连那些不太喜欢万仁的大臣们,为了过年讨个口彩,也不得不跟风。这事甚至还传到了宫里,张太后听皇帝兴高采烈地说起这坊间的趣事,也不禁哈哈一笑,直称小仁子真会来事。

到得年三十,会来事的万仁却也蔫了,因为要祭祖还要给长辈拜年,而在以礼治国的大明朝,牟府可是官家,这类仪式更是马虎不得,不但要求所有人穿戴整齐,还要规规矩矩地行跪拜大礼,一举一动都要合礼仪,如果做错了一个动作或是答礼时说错了一句话,整套仪式又要重来一遍,这可比演话剧还难,若是没有彩排过,还真没法做好。

这不,在赛仙儿的督促下,万仁早早地起来彩排。彩排时还不得不换上那套几乎没穿过的从四品官袍,戴上乌纱腰带,整个人摇身一变,变得如戏台上的戏子一般,怎么看都不带正经的,且看他连连出错,惹得赛仙儿一阵嬉笑怒骂。

而这些繁文缛节还不是万仁最头痛的,他最头痛的是束发和蓄须。在明朝,男子留长发且以一把飘逸的长胡子为帅哥的标准,自打与赛仙儿婚后,万仁就不得不开始蓄须,天天除了要保养那一头黑发之外,还要摆弄下巴那一撮新长出来的胡子,真是烦不胜烦,却又不得不烦,因为他要想得皇帝与太后的欢心,必须有一个帅呆的形象。

礼仪之大,服章之美,是为华夏,总之一句话,当个标准的明人还不是一般的累。

+++000+++

上元节在明朝,可以说是除了春节之外最重要的节日,从正月初八开始,宫廷内外就开始张灯结彩,各式花灯将北京城的夜晚装点得浩如星海,而这些彩灯要足足挂上十天,直到正月十七,方才下灯。

以前弘治帝在位,例行节俭,上元节灯会自然也就不怎么壮观,然而今年是正德元年,开元之初,自然要把灯会办得风风光光的,铺张浪费也再所不惜。这不,大明门至午门一带,太监们早早地用各式花灯摆成巨大的龙凤呈祥的造型,远远地看去,怎一个壮观。而宫城四周还随处可见各式生动活泼的小型彩灯,以供游宫的帝后妃嫔们观赏。当然,一些权要也可携家眷入宫,与皇家同乐。

至于平头小老百姓,只能在皇城外遥望。不过,皇城外虽然没有壮观的彩灯,但是更加热闹,京中男女老少吃过晚饭之后,就携伴上街游玩,就连那些平时大门不准出二门不准迈的大家闺秀们,也可结伴游街。那些自诩风流的才子名士们,自然不会错过个看美眉的好机会,如过江之鲤一般拥到美女扎堆的大明门前。

要说明朝的美女为什么喜欢到大明门前扎堆,倒不是那里有胭脂水粉可买,而是因为在灯会期间,皇室成员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在大明门上的城楼上观灯,以示与民同乐。

一想到有可能见到少年天子,那些美眉们的心跳都会怦怦加速,自然早早地打扮得花枝招展才出门,到大明门前翘首以待。

正月十典,用以正音。”

在说到正音字典时,万仁还打开来,一边请正德看,一边解释:“由于一直没有正音字典,大明朝各地都有各地的方言,并没有统一的语言,日常交流却有如鸡对鸭讲。各地的百姓难以沟通也就罢了,就是那些高中进士为官的官员们,也各操乡音,面君奏事时词不达意,轻则闹误会,重则可能耽误国家大事。所以,微臣以为,陛下当颁下正音字典,着天下人以此为正音,以避免语误。”

正德听了,自然是连连点头,道:“对,新朝新气象,朕是该统一字音了。”

其实,正德对官员各操乡声的问题头痛了,比如说平时上朝,总会遇到几个南方来的官员,特别是从福建两广来的官员,他们说的话对在京城长大,操一口正宗京音的皇帝来说,简直就是鸟语,如果没有司礼太监帮忙传译,他还真是没法听懂。

在万仁看来,朝廷的官员必须有个统一的语言,是为官话,因为他们不只是要上朝奏事,还要治理军民,比如说朝廷很可能会派一个从广东来的武将去辽东当总兵,如果这位总兵大人在给部下训话时一口一个“鸡母鸡”,那些辽东大汉能听懂才怪。

呈上了正音字典,万仁才把压箱底的好玩意拿出来,首先拿出来的是一叠布,只是一打开,正德的眼睛就不由得一亮。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