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节【拜访于禁】
作者:忍龙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9026

春末入夏桑葚熟,酱紫透红香沁足。

一路上,萧遥看到各处庄园中熟透的酱紫色桑葚,庄园中少女踩着轻快的步伐一边采桑一边哼唱着小曲,那一幅阳春三月的庄园景象堪称优美动人。

然而,在庄园之外,却是另一番凄惨的景象。一路上到处可见皮包骨头的流民,流民们直勾勾地望着庄园中诱人的桑葚,但他们也只能看看,如果他们去偷桑葚,就会被庄园中的家丁拿了棍子一顿狠揍,就算他们被活活打死,也不会有人管,如果没被打死,而只是被打残打伤,那更是生不如死。可想而知,一个被打残的流民是要不到饭的,接下来的几天中,他会在呻吟声中慢慢的断气。

萧遥望着路上营养不良、面容消瘦、眼窝深陷、肋骨突出的流民,一阵心痛,那些流民的孩子大多光着腚,裸着身子,甚至有几个进入发育期的女孩都没衣服穿,道路两旁偶尔还会看到被遗弃的小孩。

萧遥很想为这些流民做点什么,但是他发现自己的力量是那么的弱小,也许自己能救上几个甚至十几个流民,可一路上自己所看到的流民就以万计,自己又如何救得过来,萧遥心中涌起一阵无能为力,自己在这个乱世还是太渺小了。

何况现在太平道又盯上了自己,刚才翟一鸣已经发现有人鬼鬼祟祟地一路尾随在自己的身后,只是由于有大头尉官的护送,那些人还不敢过于逼近。别说救那些流民,自己能不能从太平道手中走脱,都是个问题。

大头尉官那天可是亲耳听到萧遥吟诵《寒食》的,那个气度,那个风采,那个文才,大头尉官后来一对人提起萧遥就竖大拇指,一提到那首诗就称赞不绝,虽然他并不真正明白那首诗到底说的是什么,但那么多人说好,那肯定就是好的。

一路来,大头尉官对萧遥尊敬得很,萧遥怎么吩咐,他就怎么做。今天一接到张辽传达给他的减速慢行的命令后,大头尉官就立刻渐慢了队伍的行速,也许是太白先生要慢慢欣赏沿途风景。

但他没想到,萧遥当天晚上就偷偷的离开了商队了,大头尉官所保护的那辆马车上,现在只剩下翟一鸣和张辽。萧遥和翟一鸣本来就很少出来行走,所以大头尉官并没有察觉萧遥的离去,当他偶尔发现翟一鸣将头伸出车窗外的时候,他也想不到车里少了人。太平道的人也没有发现任何异样,还继续跟在慢速前行的队伍后面监视,他们根本想不到萧遥会先行离去。

翟一鸣为了骗过所有的人,还故意在马车内堆放了一些东西,这样马车的负重和原来相差不大,车轮留下的印记也就和原先差不多深,别人就难以从车辙上判断车内的人数变化了。

没有了游戏资料,萧遥强烈地感觉到,自己好像一下子缺少了什么,以前他只要遇到问题就会首先想到去翻资料,现在他不得不依靠记忆了,幸好现在多了一个萧商,他对这里的道路很熟悉,萧遥不用担心会走错路。

当大头尉官按照翟一鸣的吩咐,正慢慢行进的时候,萧遥带着萧商已经赶到了巨平县(今山东泰安市南),并打听到了于禁的住处,现在正前往拜访于禁。

于禁(字文则,约160-221年)

【勇武】84

【统率】93

【计谋】72

【施政】50

【辩才】70

【人事】78

【德行】76

【学术】49

于禁作为魏国“五子良将”之一,功劳和能力都不逊于任何其他名武,只是由于樊城一战被关羽所俘获,导致后人降低了对他的评价。

但是以萧遥现代人的观点看来,于禁战败投降并不怎么可耻,于禁老年有了名望地位,变得贪生怕死起来,但并不表明他的统兵能力差了,对于关羽水淹樊城这样的意外,换了谁都无能为力。当时于禁在城外高地上,营地被水一淹,根本无法组织士兵抵挡,他面对的是一场一边倒的战争。除了投降就是死战,于禁选择了投降,于是后人就将他的评价降低了。

萧遥心想,于禁是三国时代当之无愧的大将,如果于禁在自己手下,就算他被俘两次,萧遥也愿意赎回来继续让他担任大将。

萧遥递上自己的名刺,这名刺是萧遥用质量稍好的白纸书写的名片,很快于禁就让人将萧遥请进了庄园。

有了好一点的纸张制作的名片,拜访的时候,就不再像以前那样老被拒绝了,萧遥一边自嘲着,一边打量于禁家的布置,于禁的庄园很小,布置也很简约。

从萧商打听到的消息来看,于禁家在巨平只能算是中等偏上,祖上没有出过大人物,到他这一代,虽然吃喝不愁,但也没太多余财,从教育程度上看,于禁识文断字,但经书基础并不好,在当时想靠学识出名那是不可能的,不过当地的人都说于禁有武勇,在农闲时节经常会集结家丁演习战阵。

“早闻太白先生大名,禁今日竟有幸得见!”

萧遥没想到自己太白的名头已经传到了于禁的耳中,萧遥向于禁看去,只见于禁身材中等,行动刚健,神态沉凝,正微笑着向自己作揖,萧遥上前客气地回礼:“我久仰文则的威名,早就想来拜访,今日一见文则,才知果然名不虚传!”

萧遥在奉高郡府混了几天,一般的恭维和马屁已经说得习惯了。

两人互相客气了一会,就按主客分别入座。幸好“海归”的身份和那位子虚乌有的“老神仙”师傅已经不需要萧遥去宣传了,因为现在只要听过太白先生名头的人,差不多都知道这两点,就是版本有所不同而已,萧遥也因此省了一番口舌。

很快萧遥就将话题引到行军布阵上来,萧遥对兵法不能说一窍不通,但也远算不上内行,为了不在于禁面前太丢脸,萧遥之前就精心准备好了一些关于兵法的讨论内容。都是他关于兵法的杂七杂八、乱七八糟的理解,就算有所准备,讲起来也无系统性可言,一会儿说到东,一会儿说到西,不过幸好他的知识还算丰富,不至于让他接不上于禁的话。

对于禁来说,萧遥的很多话虽然是纸上谈兵,但有一些见解却是非常妙,比如说萧遥说可以让骑兵背负短枪,在冲刺的时候投掷,他觉得这个方法确实可行。

给骑兵装备投枪,是宋朝才开始流行的,萧遥虽然兵法不精,但胜在了解其他朝代的一些兵制,也记住了一些近现代的战略家对于古代兵法的新解,所以时常也能说出一些让于禁大呼“甚妙”、惊喜称奇的见解来。

等萧遥将他所准备的兵法皮毛讲了个七七八八的时候,萧遥才将话题引开:“我今日来找文则,其实还有一事,文则之前也应该看过我所递上的名刺,不知道文则觉得纸张的材质可入眼?”

于禁在和萧遥讨论兵法的过程中受益良多,现在正意犹未尽,却听到萧遥突然转变话题,不过说到名刺的优良纸质,他本来也有些好奇的,听到萧遥提起,他也感叹道:“纸质光滑、密实、柔韧,纸张之好,禁前所未见!”

“如果我说这只是匆忙赶制的纸张呢?”

于禁一听楞了,匆忙赶制的纸张都这么好了,那细心制作的,又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看到于禁的好奇和惊讶的目光,萧遥才提议道:“不知道文则兄愿不愿意合作经营这种纸张?”

于禁听得一喜:“禁求之不得,然……禁于纸张技艺一窍不通,又如何合作?”

萧遥微笑着摆手:“文则不需要了解造纸技艺,造纸之事有甄家纸厂负责,文则只需要去奉高城中购买纸张,然后经汶水运输到巨平来卖就可以了!”

于禁心想,这倒是简单,但心头一想又皱眉说道:“禁与甄家并无交好,如若甄家不予我纸张,奈何?”

“文则放心,我这有介绍信,文则到时候拿着这份介绍信去找奉高的甄家纸厂就可以了。”

说完,萧遥就取出另一张和名刺相同大小的方形小纸片,这上面的文字他早就写好了,只留了一个空格让于禁签名。

甄家商队虽然财大势大,但商队的经营网络也难以覆盖全国各地,所以萧遥就给甄尧出了一个主意,就是在各地寻找合适的代理人。甄家只要在繁华的交通要道建立纸厂,附近的代理人从纸厂批发纸张去卖,这样甄家的纸张生意就能做得更大更广。为了避免恶性竞争和恶意提价,一般甄家在一个地域只有一个代理人,还规定当地纸张的出售价格。

〖求票词〗:

看推荐,查收藏,照无眠。不应有恨,何时得票攀上榜?人有悲欢离合,票有日涨夜落,此事古难全。但愿书长久,观者共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