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门外传来蔡萱的声音:“夫人,您有什么事吗?”
蔡萱的声音,把小萝莉从失魂的状态中拉了回来,见袁尚压着自己,小嘴也被他紧紧地擒住,身上的两处要害纷纷被袭。再加上门外,此时传来,后母卫氏的声音:“三公子睡着了吗?琰儿呢?”
小萝莉一狠心,轻轻地一咬牙,袁尚的舌头才缩了回去,他的大嘴也放开了小萝莉的樱桃小嘴。
此时地蔡琰呼吸加促,俏脸绯红,樱桃小嘴里,急促喘着,不断地吐出如兰如芳的香气,一只手轻轻地抚摸着袁尚的胸口,另一只手不知道什么时候勾到袁尚的脖子里。听着卫氏的脚步声,慢慢地走进,也不知从哪来的力量,一下将袁尚弄躺在床上。小萝莉飞快的帮他把被子盖好,然后对着镜子,整了整了自己的头,立刻轻轻地跑到门口,看了看自己的衣服,见没什么大问题,深吸了一口气,才缓缓地打开门。
门外的卫氏和蔡萱见她衣服整齐,都不由的舒了一口气。蔡萱自然是知道自己小姐,刚才肯定没干什么好事,只从她那绯红的俏脸上就可以猜测到。卫氏则是庆幸,他们还没有进一步展。
卫氏在房间转了一圈,心里才真正放下心来。柔声对蔡琰说:“昭姬,既然三公子宿在你的房间,你就和我一起回去吧!贞姬可是很想你的哦!这里就让蔡萱是侍候着吧!”
蔡琰朝袁尚看了一眼,不舍地说:“是,母亲大人。”
蔡萱看着自家小姐可夫人一同离去,心里却纳闷不已。夫人最近是怎么了,怎么处处针对小姐和三公子呢?
她自然是不知道卫氏的想法,说起卫氏,就要说说她的出身。她身为蔡邕的正室,出自于河东卫氏。河东卫氏虽然不是什么大的士族,但是卫氏一族乃是天下有名的商贾。要说卫氏能成为蔡邕的正室,那是因为她的祖父卫皓乃是当世大儒,蔡邕年轻的时候曾拜访过他。蔡邕自流放朔方,遇到大赦,回吴郡的时候。路过河东,就想起了卫皓,于是登门拜访,没想到卫皓早就去世了。
可是蔡邕拜访卫氏,这可是卫氏天大的荣光啊!自然一番好好地招待,恰好蔡琰的母亲在朔方去世,蔡邕一夜风流,成了好事。卫氏的父亲卫笙就将卫氏送给蔡邕做妾了。卫氏跟在蔡邕在吴郡生活了十余年,对蔡邕的照顾很好,对小蔡琰也是当成自己的亲生女儿来看。之后又给蔡邕生了一个女儿,蔡邕也就把她扶正了。
由于蔡邕没有儿子,卫氏对蔡琰也没什么防备,想自己的女儿贞姬一样看待,两个小姐妹小的时候更是常常睡在一起。自从来了京师,蔡邕又做皇子的讲师,卫氏的心就活络起来了。河东卫氏虽然有些名声,可那都是祖父卫皓的功劳。到自己父亲这一辈没有什么有才华的人才,自己哥哥卫固是在郡里做个小吏。虽然卫氏在河东有数个盐池,也算是豪富之族。可是卫氏经过这十几年的锻炼,知道了,有钱算什么。蔡邕虽然没钱,也没来钱的地方,可这些年自己吃苦了吗?不知有多少人哭着喊着要送礼,只求蔡邕的一副字,或是请蔡邕点评一下自己的文章。
来到了京师,卫氏更是看到了蔡邕的号召力。就像这宅子就是别人送的,家里的一切都是现成的。虽然每日豪宴不断,可不仅带来哪些金银没有动过,还多出不少。卫氏更是只给蔡邕的某个好友,说了一句自己兄长的情况。不出一月,兄长就升为河东郡掾。她更加知道了豪族的威力,名声的重要性。
刚来那两年,她知道袁尚来拜师更是激动的不的了,袁氏那可是整个大汉闻名的豪族。见袁尚喜欢蔡琰,她就千方百计的撺使他们,给他们自由的空间。毕竟蔡琰若能嫁到袁氏,不仅蔡氏沾光,就连自己娘家卫氏也能沾光,再加上自己的女儿还小,他也就一门心思的放在蔡琰和袁尚的身上。
可随着贞姬一天天的长大,卫氏才现,等贞姬及笄的时候,三公子也刚刚及冠啊!她的心思就热了起来,要是贞姬嫁给了袁尚,岂不是更好。所以她最近处处防着,蔡琰和袁尚的独处。今天听到袁尚喝醉了,更是脚不停蹄赶来。男人平时的时候都不一定管得住自己,更何况是喝醉的时候。想到自己当年,就是被蔡邕喝醉了那啥的,要是袁尚也那啥了蔡琰,贞姬还有希望吗?卫氏火热火燎的赶来,见一切平安无事,自是大喜,为了保险特意把蔡琰拉去和贞姬作伴,那你们还能那啥吗?嫁入袁氏的女人一定会是我们贞姬。
第二天清晨,袁尚醒来,见床头爬了一个人,以为是昭姬小萝莉呢?一个猴子摘桃,抓住小萝莉的胸脯慢慢的按摩起来,萝莉的养成要时时刻刻进行。袁尚刚抓入手中,就一阵诧异,没想到小萝莉平时看起来不怎么样,还挺有货的吗?正想着,就见小萝莉抬起头来,那双幽怨的目光看得袁尚,有些不好意思。搞了半天,原来弄错对象了。
袁尚在蔡萱那幽幽的目光中,沐浴,更衣。然后就陪着两个小萝莉,谈情说,不对是弹琴讲经。自从袁尚起来,就没看到蔡邕,就想蔡邕不在家一般。袁三公子挂的高高的心脏才放回肚子里,安心陪着昭姬和贞姬两个小萝莉,是不是说些笑话,逗逗两个小萝莉,实在不错。
就在袁尚正投入的时候,蔡府的管家蔡福领着一个面白无须的青年人,快步走了进来。
“三公子真是好雅兴啊!美人在畔,抚琴弄曲,不亦乐乎啊!”那青年人还没走到亭阁内,他那尖尖的声音就传来过来。
袁尚听了这个声音,不敢怠慢,连忙站起身准备迎接他,实在是因为这人乃是大皇子刘辩的心腹宠臣,小黄门高望。就连蹇硕也亲自向京兆尹盖勋,举荐他的侄子高进为孝廉。虽说这里面含有一些政治因素,可同样也说明了,高望在刘辩心中的分量。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