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秋天过了就是冬天了。显然,前边那句是废话。用文艺一点的说法,应该是“寒风抚过,吹走了秋日的美丽与富饶,带来了寒冬的凛冽与素洁”。当然了,文艺到让人无语的说法就不写了,省的被人骂凑字数。延熹就知道是个黑曹操的史书,这种横竖都是二的事迹,估计也是牵强附会出来的。只是现在曹操确实有个爱打小报告的叔父,而曹嵩以后确实也很信任曹操,那么……(注3)
“我想到办法了!”曹操欢叫一声,又赶忙压低声音,“只要我在叔父面前假装中风,叔父肯定会立刻通知阿爹。只要等阿爹过来,我就立刻变回正常,阿爹肯定就会不相信叔父了。”
《曹瞒传》还真没冤枉这小子。不过萧恩也不打算提醒曹操,谁知道曹嵩会不会突然犯二呢。历史自然有其惯性,自己只要在一边看着就好。当然了,作为朋友,这时候还是得有所表示的:
“好主意,我看好你哦。”
接下来一段时间,曹操都按时上学,认真听讲,装的仿佛模范生一般。当然了,萧恩和夏侯惇两个人也得跟着来学堂当摆设。萧恩还好,不想听讲就坐在那里冥想,外边看来也就是呆神游而已,就算偶尔被老先生叫起来,一样能对答如流。只是苦了夏侯惇,老先生的子曰诗云搞得他云里雾里,想趴在案上睡一会吧,又担心被叫起来回答问题。当然了,打手板什么的倒是不怕,就算先生真的要打,也肯定是高高举起轻轻落下,夏侯惇虽然在夏侯家不算什么(注4),但好歹他是曹操的跟班。
年前七天,曹嵩终于返乡。曹嵩的返乡意味着新年的临近,整个谯县也随之热闹了起来。这一年农家的收成不算太好,但也不算太差。刨去要交给地主的租子、纳给朝廷的税赋,也还能剩下不少。加上前阵子曹家和夏侯家又牵头,让谯县的各大家族一起出钱,雇民夫将路过谯县的河道整治了一番,那些农闲的壮劳力也都领了不少工钱,让大家足够过个好年。顺道一说,为了尽快融入谯县上层圈子,萧家也出了不少银钱,只是效果却不怎么好,萧恩听夏侯惇的说法,那些大家族似乎背地里嘲笑萧家是暴户来着(注5)。
暴户不暴户的,萧恩倒是不怎么在乎。反正抱上了曹家的大腿,今后混个孝廉的出身多半没什么问题。就算在未来的乱世中不一定要依附曹操,不过如果历史正常展的话,现在距离黄巾之乱还有二十多年,让曹家举荐自己为孝廉,只要等自己行了加冠礼(注6)就足够了,时间是完全充裕的。
————————
“我说,大冷天的,你没事把我叫出来干什么。”
也难怪萧恩抱怨,这年代可不是厄尔尼诺满天飞,全球持续变暖的二十一世纪(注7),就算谯县离淮河不远,但毕竟是在淮北一带啊。这可是标准的中国北方,就算没有关外东三省那么夸张,气温也一样是零下啊。屋子里虽说没有暖气,不过以萧家的财力,烧上三五个炭炉还是能让屋内温暖如春,但是屋外可没这么好的待遇了。本来萧恩是不想搭理曹操的,只是萧父一听说来的是曹家公子,立刻把萧恩赶了出来。
“成了,真的成了!”曹操兴奋地大喊大叫。
“小点声,我耳朵不聋。什么成了?”萧恩半掩着耳朵问道。
“当然是我的计策成了!我昨天假装中风,叔父看到以后立刻去通知阿爹。结果阿爹来了,看到我什么事都没有,就不再相信叔父了。而且阿爹还同意我翻看兵书了!”
“恭喜恭喜。”
肖恩随口敷衍,心下却想个不停。曹嵩不可能因为这种幼稚的事情就直接对自己的兄弟投不信任票,但是现在非但相信了曹操,还允许他阅读兵书,那只能说另有深意了。这个世界虽然多了自己,不过以自己现在的影响力,恐怕还无力影响历史的车轮——当然,自己也没打算做这种事情就是了。只是曹操,看来他终于走上了正轨,在自己毫无意识的情况下踏上了一代奸雄之路。
————————
注1:古代皇宫起火可不会把原因归结到安全意识上,他们会认为这是上天给予的凶兆。经常会和皇帝不修德政,大臣碌碌无为扯到一起。
注2:萧恩当然没资格看到邸报,不过曹家有资格,只要从曹操那里打听打听就知道了。而且萧家也有自己的商队,一些各地的事情,甚至会比邸报的信息更清楚。
注3:对这件事情我是持怀疑态度的,不过如果认为曹嵩是以此来现曹操的机智与手段,从而顺水推舟开始重点培养曹操,也说不定吧。
注4:可能有人认为夏侯惇在夏侯家地位不会太低,其实我反倒觉得不然。如果夏侯惇地位够高的话,完全可以在家呆着,只要不犯错误,必然能继承夏侯家的产业和地位,而不用鞍前马后去跟着曹操拼命——要知道,当时的曹操还是相当弱小的。而且不管将来谁统一中原,恐怕都不敢随便对夏侯家下手。所以夏侯惇选择追随曹操,恐怕原因多半是觉得呆在自家难有太好的出路,还不如跟着曹操博取战功。
注5:萧家毕竟是纯粹的商人家,其实能参与进来已经是曹操斡旋的结果了。否则那些世家大族甚至耻于和萧家并称。
注6:汉代男子加冠礼一般是二十岁左右,这一年是公元162年,萧恩五岁(不过这时候是腊月,应该已经六岁了)。黄巾之乱是公元184年,到时萧恩27岁左右,所以说时间足够。
注7:从上一本书,萧恩自述来看,他应该不是地球人。不过反正他也去过c.e时代开过高达,就算知道厄尔尼诺现象也不奇怪吧。(大雾)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