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蔡家休息了一晚,萧恩和萧福就启程赶往谯县。萧福来时骑的马早已疲惫不堪,不过反正萧恩的马多,两人干脆一人双马,全速赶路,回到谯县萧府的时候,正好赶上萧父的头七(注1)。
萧恩请了几个和尚来做法事——为什么不请道士?现在谯县还有没有太平道的道士都难说了。萧家虽然不是大族,不过由于萧恩和曹操关系莫逆,加上萧父全力运作,所以萧家和曹家夏侯家关系都不错,在谯县也算得上有些名气。萧家家主喝符水病死,整个谯县上层都对太平道心存警惕,张角就算想要在谯县渗透,恐怕也阻力重重。
萧家大厅布置成了灵堂,供亲友悼念。萧恩身穿白色棉布衣裤,左袖戴着孝布,跪在灵前答礼。萧恩身后则是父亲的两个小妾,也均穿着素衣垂泪不止。
说实话,萧恩和这两个姨娘谈不上关系多好,当然并非是因为关系太差,而是压根就不熟。萧恩的父母生前感情很好,萧母在世的时候萧父一直没有纳妾。只是萧母早喪,萧父为了能多生子嗣,才买了两个小妾回来。这两个小妾进门时,萧恩已经去了洛阳拜师蔡邕,每年也就过年那几天才会回到谯县,所以萧恩和她们并没有太多交集。话说回来,这两个女人也是可怜人,嫁进来没几年,也没诞下一儿半女,现在夫家撒手西去,只留下她们两人和并不熟悉的儿子相依为命。
好像上边那段把情况说得严重了点。实际上情况没这么惨,萧家虽说地位不高,但是银钱还是充足的。萧恩也并非无情之辈,对两位姨娘的供养肯定还是有保证的。只是这两个人的安置,确实也是个不大不小的问题。
安置两位姨娘的问题也就萧恩需要纠结而已,对谯县各大家族来说,纠结的就是银钱问题了。虽说他们和萧家交情不深,不过多少也有些来往,这时候总要派人上门表示下慰问。可这一慰问就不能空手而去,总要带些赙赠(注2)。可这钱送多送少就有大学问了,送少了吧,显得自己小气;送多了吧,萧家又不值得下这么大成本拉拢;若是有心厚着脸皮不送吧,曹家和夏侯家却带头送了一笔厚礼,搞得其他人不得不出钱。
丧事一办就是四十多天,其间每七天请一次和尚来做法事,直到七七四十九天才停止,而这第四十九天,也称为“断七”。断七之后,萧恩就要准备将父亲的灵枢带回会稽祖坟进行安葬,同时为父守孝。
“福叔,我走以后,谯县这边就交给您打理了。”
萧恩虽然要回会稽,但中原一带的生意不能丢下,自然要叮嘱萧福进行处理。
“少爷您放心,老奴一定打理好!”
萧福是萧恩父亲最信任的助手,也是最熟悉萧家生意的人。甚至由于萧恩求学的关系,萧福对萧家生意的掌控情况犹在萧恩之上。
“两位姨娘就留在这边吧,她们的要求尽量满足,只要别有辱门风就好。”
对自己那两位便宜姨娘,萧恩也实在没什么好办法。这两位过惯了中原繁华的日子,自然不愿意去会稽蛮夷之地(注3),干脆放在谯县好吃好喝地供着,其他的就随她们去了。
“好的。”萧福也对主人的这两个遗孀颇感棘手,不过只要不让她们碰萧家的产业,仅仅供着两个女人也没什么压力。
“生意还是要在中原一带重点发展。我估计接下来粮价还会不断攀升,多囤积一些总是没错的。另外,铁器和战马的生意,也可以扩大一些——但要记住,一定要低调行事,遇事忍让为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既然萧恩知道接下来几年会发生什么,那么无论为了自保还是夺取利益,早做部署都是必须的。至于低调行事,萧恩可不希望自己的产业被黄巾盯上。
“少爷放心,老奴明白的。”萧福知道离别在即,声音变得有些哽咽。如果可能,他也想和萧恩一起回到会稽,但是中原的生意必须有人照顾,萧福则是唯一合适的人选。
“少爷,有客来访,是……是……”一个小厮突然冲了进来,看样子跑得太急,一时喘不过气来。
“有客人?谯县该来的不都来过了吗?”萧福感到有些奇怪。
“是啊,就算是还在洛阳的孟德和元让也托人带信来着,现在还会有谁过来?”萧恩微微皱眉,萧家并非名门,没人会上来巴结,这段时间来悼念的访客也都仅仅是出于礼节罢了。
“那人自称是陈留蔡伯喈。”小厮终于喘匀了气,大声说道。
“老师?!”
“伯喈先生?”
萧恩和萧福都是一惊,蔡邕何等身份地位,竟然会屈尊来悼念一个乡下土财主——不,就算是豫州刺史,恐怕都请不来蔡邕吧。
“我去迎接老师。福叔,您赶快把这边收拾一下。”萧恩丢下一句话,匆忙跑了出去。
“老奴明白。”萧福也知道迎接蔡邕的重要性,赶忙吩咐下人收拾客厅。
“不必了,老夫自己进来了。”不等萧恩冲出大门,蔡邕已经走了进来。
“老师,您怎么来了。”萧恩赶忙上前扶住蔡邕。
“老夫最得意的弟子要远赴会稽,我这个当老师的总得来送行。”
蔡邕说着,从一旁的供桌上拿起几根香,点燃之后对着萧父的灵位施了一礼:
“萧老弟(注4),你英年早逝,令人惋惜。不过你生了个好儿子!老夫托你的福,有了个好弟子啊。”
“老师谬赞,弟子惭愧。”萧恩在一旁回礼道。
蔡邕将香插入香炉,转身面对萧恩:
“文归谦虚了。观人之法,为师还是有些自信的。你什么时候扶灵回会稽?”
“本来计划是中午,不过您既然来了,那怎么也要先尽了师道。”
“不必顾虑老夫。”蔡邕摆摆手,“既然已有计划,那就按时启程吧。老夫晚上去曹家借宿。”
“是,弟子失礼了。”
“对了,文归你今后有什么打算?就算守孝回来,为师或许也可以想办法帮你进京为官。”
“这个……弟子还真没什么想法。”萧恩叹了口气,“先父虽然一直想让我入朝为官,但这并非我的愿望。我只想过些清平的日子。”
“好男儿岂能胸无大志!”蔡邕听到萧恩的话,不由怒道,“文归你文武双全,怎能庸庸碌碌度过一生!”
“少爷……”萧福轻轻捅了捅萧恩。虽说自家少爷有没有大志在萧福看来没什么关系,只是为了这种破事得罪蔡邕,那就大大不值了。
“弟子就算有心报国,可这大汉……”萧恩苦笑,“前阵子我们家卖驴可是赚了不少。”
“卖驴……唉……”
听到萧恩的话,蔡邕也无奈地叹了口气。宦官掌权,吏治败坏,而皇帝刘宏又不知道是不是早年过够了穷日子(注5),登基之后成天想的不是治理国家,而是拼命敛财。说起来,刘宏这家伙敛财的手段倒是一流,截留地方和邻国贡品已经算是小手段了,现在刘宏已经盯上了田赋,正在以翻新扩建皇宫的名义增加田赋,同时让地方上交木材。除了敛财,刘宏还挖空心思尝试玩乐的新花样。前阵子一个小黄门弄了几头驴进宫,结果刘宏爱上了驴车,每天亲自驾车在宫里乱窜。洛阳的公卿士大夫竞相效仿,弄得民间驴价大涨。萧恩所说的卖驴赚钱,也是赶这个风潮。虽说对于刘宏的荒唐,蔡邕也想上疏劝谏,可刘宏宠信宦官,竟说出“张常侍乃我父,赵常侍乃我母”的荒唐话,蔡邕的直言进谏,只被当成耳边风。
“为师迄今尚无子嗣(注6),弟子中也无人能出文归之右。文归既然不远入仕,吾道孤矣。”
“不就不出仕吗……您老犯不着这么大感慨吧……”萧恩无奈地说道。
“我可是一直把你当儿子教导的!”确实,蔡邕弟子众多,但他唯独对萧恩另眼相看,即便不少弟子私下诋毁萧恩行为不端,也均被蔡邕训斥——要知道这些弟子虽然居心不良,不过也不能完全说是诋毁萧恩,袁绍带队的那些飞鹰走马的荒唐事,萧恩偶尔也会被曹操带着参与进去的。
“我倒希望您把我当半子……”
“老夫可没女儿嫁你!”
蔡邕没好气地瞪了萧恩一眼,然后又叹了口气道:
“唉,老夫要是有个女儿的话,还真想招你为婿……出仕的事情,你在考虑考虑吧。”
“老师您在京中为官,也请注意隐忍。现在宦官当政,打击士人,您性格刚直,如果得罪他们的话……”
想想也差不多就是这两年,蔡邕会因为得罪宦官而被流放北地,之后虽然遇到大赦,却在回京途中再次得罪权贵,不得不流亡吴会十二载。
“哼,老夫岂会害怕那些阉人。文归你也该出发了,错过了出发时间也是很麻烦的。”
蔡邕袍袖一拂,不满地催促道。
“那弟子这就暂别老师了。还请老师多多注意身体。”萧恩行了一礼,倒退着走了出去。
“知道了,快走吧!”蔡邕转过身去背对萧恩,不让他看到自己眼中流出的泪水。
————————
注1:加上后边还有出现的断七,这里一起注了。断七的风俗是佛教习俗,汉代并没有记载。但考虑西汉就已经有佛教传入,所以习俗可能是有了,只是在上层社会不流行罢了。而现在所查的古代丧葬,基本也都是王公贵族的礼节,放到平民身上未必适用,所以这里只好自行臆测。
注2:赠给死者家属的钱财,主要用来办理丧事。当然,对于官员来说,也是个敛财的手段。
注3:这个绝不是搞地域攻击,而是那个时代的现实。当时国家重心在中原和河北一带,南方开发很少。而且会稽南部还存在大量山越,也是年年折腾,所以在当时中原人眼中,江南要差得远。
注4:萧父的年龄应该比蔡邕大。之前说的是萧父“中年得子”,蔡邕比萧恩大24岁。不过考虑到蔡邕不知道,而且蔡邕的身份地位比萧父高很多,所以称呼“萧老弟”问题不大,起码没人敢站出来反驳。
注5:灵帝刘宏的父亲是解渎亭侯刘苌,刘宏能当上皇帝很大一个原因是桓帝刘志没儿子。当然,刘宏早年家里到底穷不穷就不知道了,他那么爱钱的原因就更不知道了。至于刘宏的事迹,请有兴趣的朋友自行搜索。
注6:177年的时候,蔡邕上书(注7)说自己“孤特一身“(后汉书·蔡邕传),所以这时候起码蔡邕是没儿子的。至于有没有女儿确实不知道,不过这里设定为没有。
注7:前文有个“上疏”,这里用了“上书”,这里没打错字,“上疏”和“上书”的概念是不同的。上疏是在朝官员向皇帝奏事的一种文书形式;上书则是写信给皇帝,而且不一定是在朝官员。蔡邕177年刚刚被赦免,还是平民身份,所以只能“上书”,不能“上疏”。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