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靠山
作者:老矣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9866

一顿风波亭和土木堡的胡编,倒是让王一与岑家的关系拉近了不少。 上一世,岑毓英因为清法战争,落了一身病,去世得早。而他三弟岑毓宝,因为支持维新运动,最后落得吞金自尽下场。岑春煊也多次参与清后期的政治运动,支持变法,虽然与袁世凯的争权过程中失败,不过也算是一名爱国人士。在去世前一年,正逢淞沪抗战,岑春煊还捐助了三万元给正在抗日的十九路军。

因为知道后世这些历史,所以王一对岑家始终保持着一种别样的尊敬。当然,让他完全相信忠于清廷的岑家,这也是不可能的事情。[搜索最新更新尽在..]

“修建从河内到云贵的铁路?”铁路这事目前在清廷还是个禁忌,只有在直隶省,李鸿章借着开平矿务局修了一条运煤铁路,还成天被人参来参去的。由此可见清廷之落后守旧,然而不光是官面上,民间对铁路也是十分的排斥。还多亏东北自治区的发展,清廷各省的劳务输出,让各地出来打工的民众逐步习惯了铁路的存在,认识到了铁路的好处。这两年民间舆论风向也在转变,要求清廷投资铁路的呼声,也日益增多起来。

“不知这资金有谁来出?”

本来当初王一就曾让东南亚五省的铁路向广西,云南,贵州三省内部延伸,不过后来因为民间舆论的问题,才被搁置下来。岑家那时也不好公然表态,王一也没太过强迫,所以一直拖到了今天。

“资金的问题好商量,不过想让我们加大对云贵的投资,铁路必须修。否则运力跟不上去,即便我们投资再大,东西也运不出来。”

这正是困扰岑家最大的问题,光靠人力和畜力,运力毕竟有限,而且成本高昂。今天岑毓英之所以提出让大商乃至整个东北加大对云贵的投资,就是因为现在东南亚五省的快速发展,已经对云贵等省产生了吸民效应。再加上这五省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民众生活相对自由,所以已经开始有许多云贵民众开始向南方五省移民。

这就是一听王一来了东南亚五省,岑毓英迫不及待来河内见王一的最主要原因。

“在我们东北有句话,叫做要想富,先修路!只有货运线路通畅了,整个地区的经济才能运转起来,才能更好的与外部环境进行商贸联系。所以用一个比喻来说,运输线路就像一个地区的脉络,而铁路则相当于提供主要养分的大动脉。相对来说,我个人更看好广西一些,毕竟那边还有水运支撑。而你们云贵方面,在这方面就要差一些。”

岑毓英也是自家情况自家知,不过他也明白,一旦接受了王一的条件,那自己也就是彻底上了东北的贼船、再想下来,那也是不可能的了。思前想后,岑毓英还是拿不定主意,王一也没逼迫他,倒是和一旁的岑春煊聊了起来。

“董事长,我岑家在大商附属学院求学那几个小子,还努力吧?”

这算是岑春煊的试探,看看王一是不是真的关注他们岑家,不过说起来也有些为难王一,毕竟大商现在学生无数,岑家那些孙辈扔在里面,就跟滴水入沧海差不多。

好在王一对之还算有些印象,便笑道:“学习都还算不错。”还有后半句话没说,就是纨绔了些。

话说岑家这纨绔是祖传的,现在王一面前这位岑春煊,别看此时人魔狗样的,当年在京城,那也是和瑞澄,劳子乔,并称京城三大恶少超级纨绔。一想起这事,王一就心中暗自发笑。

当然,岑家子弟在纨绔,可在东北的地界上,多少还是会收敛,否则王一也不会惯脾气。

“以后出了什么事,王董事长,您可要多担待。”

王一一笑,道:“只要不是违法犯罪,我自然可以维护,不过真走到那个地步,我也不好插手了。”

东北的法律和规矩都是王一带人定下的,要是他带头违法,那东北也就没什么盼头了。

岑春煊明白王一的意思,笑道:“真是那样,不用董事长动手,我亲自废了他们。”

大家一笑,也都算表了态。

好久没说话的岑毓英忽然道:“董事长,在下有件事情,不知当问不当问?”

“事无不可对人言,岑总督请说。”王一奇道。

岑毓英此时收起了笑容,双目望着王一,似乎想从他眼中找寻真相。

“虽然这些年东北发展,我们都有目共睹,而且疆域面积日益扩大,不过董事长先生,请您说句实话,将来东北是如何打算的?”

“大一统。”王一说起来是轻描淡写,似乎没有多加考虑。只是这样的表现也让岑家父子明白,东北目标之坚定,根本不作他想。

岑毓英即便心里有了准备,依然不自觉地倒吸了一口凉气。反倒是岑春煊暗自点头,心说:“果然如此。”

“董事长似乎对此很有信心?”岑毓英冷笑道。

王一摇着扇子,笑道:“大势所趋而已,在下倒要问问总督大人,请问您觉得平民百姓生活在东北自治区更幸福,还是生活在大清更幸福?”

岑毓英被问得哑口无言,若真说违心的话,他今天也不用来这里,至少云贵的百姓已经用脚进行了投票。宁愿背井离乡,也不愿留在云贵。每年一个省数万人离开,对于岑毓英这位云贵总督来说,实在是有着太大的压力。

岑春煊这时解围道:“董事长,我不否认保险队的强大,不过大清毕竟幅员辽阔,您又怎么能说大清必败,在您的保险队面前,毫无还手之力呢?”

王一哈哈大笑,道:“没错,大清很大,不过北京却离东北很近。”

“皇室可以迁都!”岑春煊针锋相对。

“离开京城,离开东北的皇室,还是大清的皇室么?”

“这……”岑春煊忽然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没错,离开京城,离开东北和蒙古支持的清廷,还是清廷么?南方是汉人的天下,也许在那帮满脑子满汉对立的清廷皇室眼中,南方也许更可怕些。

“别忘了,朝廷已经开始筹建新军!”岑毓英提醒道。

王一这时收起了扇子,对着病床上的云贵总督,道:“新军么?在京城附近办还可以,要是远了,或者推广全国,到时还真不用我动手了。”

岑毓英听出来了,王一明显对新军不看好,其实他也是一样。要知道东北保险队大部分部队都是从对俄战场上,打下来的。清廷虽然出钱办了新军,但是一群新兵蛋*子,能有什么战力。这还不算双方在武器装备,后勤医疗方面的巨大差距。

房间里变成沉默起来,无论是岑毓英,还是岑春煊都没再言语,王一此时自然也不会多话,重新将扇子打开,轻轻摇着。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岑毓英似乎从沉思中回过味来,道:“董事长,如果真有一日统一华夏,不知您将如何处理大清皇室?”

“称号和特权都不会予以保留,包括紫禁城在内的全部皇室资产将被收归国有,太监和宫女遣散回家。不过东北自治区政府应该会酌情留给皇室和这些遣散人员一笔财产或者某些公司的股份,让他们拥有独立生活下去的手段。”

“您觉得真有那么一天,大清皇室会接受这样的条件?”

“总比当初他们进关时,给前明皇室留下的条件好吧。”王一的语气中,终于带出了寒意。“在生或死的抉择中间,我开出的那些条件并不是那么难以接受。”

“如果真有这么一天,还望董事长您能信守承诺。”岑毓英的声音显得语重心长,流露出一丝无奈。

“总督大人,您似乎会错意了,我刚才说的不是承诺,而是一种表态。我的意思是说,在统一华夏的过程中,我王一并非想要将大清皇室赶尽杀绝,这跟当年进关那些人不一样。不过到时是什么情况,还要看清廷的表现。若他们真是食古不化,负隅顽抗,我当然也不会吝啬那点子弹钱和棺材钱。”

岑毓英点点头,因为这样才合理。双方本来就站在对立面上,王一又怎么可能给敌人一个好下场的承诺?

“董事长的意思,我知晓了。我同意董事长您最先提出的条件,将铁路延伸进云贵两省。至于朝廷方面的压力,还希望董事长帮忙分摊一二。”

岑毓英现在还没有与清廷分庭抗礼的能力,王一自然知晓,于是笑道:“总督大人尽管放心,有什么事,尽管往我身上推。若是京城有人不服,就让他们去东北宁岛找我,到时我会给他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那岑某在此多谢董事长援手了。”

岑家的态度已经明确,准备彻底攀上东北这颗大树,说起来这也是无奈的选择。随着岑家人逐渐与外界的接触,阅读大商出版的书籍,在经过清法战争的洗礼,这让他们对世界发展的了解越发的清醒和深刻。清廷构建的皇朝已经无法再在神州的大地上存续下去,而在这个熟悉的环境崩塌之前,岑家的当务之急,自然是寻找一座坚实的靠山。而目前看来,除了投靠外国人之外,东北似乎是唯一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