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抚衙门花厅格局雅致,只可惜现在的主人却没什么心情欣赏。朱家宝将手中新一期的《光复报》重重的摔到桌子上,呼吸粗重脸色一片铁青。
打脸,赤若若的打脸!
上一期《光复报》将他的来历出身暴得干干净净,而且还十分可恶的直接针对他以前为官时犯下的错误进行措辞激烈的批评,只要看了那期报纸的人都会有这么一种感觉,好象他的安徽巡抚之位是靠溜须拍马得到的,还隐晦的指出他就是袁世凯袁袁大头布下的一颗棋子,来到安徽就是为了扩大北洋的地盘来滴。
丫的,就算你们心中清楚,也不用说得如此直白吧?
可是看看新一期的《光复报》,里面对几个肯做事的官员大加褒扬,这也就算了,可你们批年个2什么隐晦的拿他朱家宝做反面典型?
叔叔可以忍,婶婶绝对不可以忍!
经过报纸事件之后,原本还能参与巡抚衙门议事的那几为被《光复报》点名表扬过的官员,就再也没能列席巡抚衙门大堂的机会。不是朱家宝看不出其中的问题,可他心中不爽干脆将错就错,谁又能对他的做法说半个不字?
已他混迹多年的官场阅历,很敏感的察觉到了一股不安的气氛。对于自己的感觉他是非常信任的,不敢怠慢之下急忙在心头排查安庆有可能出现乱子的地方。首先排除《光复报》和它身后的光复会,它们虽然影响力大但那只是在舆论方面,实际势力很一般而且还是在城外。接下来会出乱子的地方就是进城维护次序的新军,对就是新军!
新军始终是他的一块心病,这次感觉到气氛不对劲之后,一向相信感觉的他毫不犹豫的向新军动手开刀……
别误会,他并没有冒着兵变的危险大肆搜捕新军中的革命党,也没有其它更过分的动作,而且使用正当的手续和程序将逐渐稳定住城内局势的新军调往安徽省其它地方镇压暴乱。
今年夏天水灾的波及范围很广,安庆的受灾情况说老实话不是很大。如果安庆不是安徽的省会城市,安徽的绝大部分高官都聚集在这里的话,想要请动新军进城镇压流民骚乱根本就是个笑话。
长江流域的灾情还不算什么,泛黄淮流域才是真正的重灾区!
淮河两岸早就洪水泛滥流民遍野,时局动荡暴乱连连当地官府快要弹压不住,求援折子雪片般送来安庆巡抚衙门,正好趁此机会将新军调离安庆,暂时除去这个最大的祸乱隐患,好腾出时间输理安徽官场脉络。
面对突如其来的调令,新军革命党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在长官的严令之下不敢有丝毫妄动,匆匆忙忙的随大军出动到安徽灾情严重的地区镇压流民骚乱。
在等到新军最新动向的消息之后,王几和新光复会一干狠心心神发愣,不知道这是闹的哪一出?不过不管怎样,没了新军中的革命党配合起事,他们早就准备好的惊天爆炸计划不得不暂时搁浅,随着新军撤出安庆城远赴安徽各地镇压骚乱,他们最近这段时间布置在城内的势力也跟着迅速退出安庆城。
没办法,熊成基他们猜测得没错,新军是安徽革命的主力,没了新军在前面吸引眼球遮风挡雨,新光复会的处境不会如此这般滋润。想骂巡抚就骂巡抚,想整哪个官员就整哪个官员,真的彻底走上台前的话,这样的便利保不保得住还两说。
不是说新光复会没有能力拿下安庆,经过了血火磨砺的水警快枪队可不是闹着完的。在安徽地区他可以很狂妄的说一句,舍我其谁!但是新光复会也不是没有缺陷,人手不足就是他们最大的软肋。不像新军革命党,虽说与外界的联系不太方便,但在军队中的关系人脉不是新光复会能够比得上的,更不说还有联系紧密的会党武装。
根据各方面得来的情报采择,新军革命党如果真要狠下心破釜沉舟来搏一把,半天时间起码能够召集过两千武装人员,而且还是颇有战力的那种!
就这一点,新光复会绝对比不了。盘算一下手头的实力,新光复会真正的武装人员不超过三百,虽说其他三百多同志也能打得了枪上得了战场,但王进绝对舍不得让他们冒险。这时代读过书的知识分子有多难得就不用多说,而且还是经过了一番磨练的知识分子,在还没到绝境之前他再怎么混蛋,也不会让这些同志上战场滴!
经过一番磋商,新光复会决定咱们市放一放起义的事情,把心力放在训练流民中的武装历来能够身上,在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后他们迫切的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填补这块短板。反正巡抚衙门地道下的炸药存储在哪儿又不会跑掉,只要没有暴露什么时候点燃引信都无所谓,关键是时机要恰当……
定下计议之后,他们便分头行动起来。尤其以《光复报》最为活跃,不断的爆料出安庆和周围各县官场的一些丑闻和隐秘,将那帮平日里高高在上的官老爷们的丑恶嘴脸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闹得官场上人心惶惶愤恨不已。
原本朱家宝是打算趁此机会好好的梳理一番安徽官场的,可是经此一闹官场上人人都蹦紧了神经,只怕稍有异常就会引来不可预知的后果。无奈之下,他只得放弃原订的计划专心致志的对付起搅动得安庆官场不得安宁的《光复报》和其身后的光复会。
于是,针对最新出现的状况,巡抚大人第一次召开了安庆地区全体干部大会。而水警处老总王进王大官人,这一次也在与会的名单之列,而且还是比较重要的官员之一。
没有刷什么花招,在得到通知之后他立刻向城里赶去。再一次来到巡抚衙门,他心中说不出的感慨,颇有一种物是人非的荒谬感觉,摇了摇头径直向衙门正堂走去……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