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自动化设备PK人工
作者:急冻人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6834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郭逸铭在房间里,面对着一叠稿纸苦思冥想,桌面上堆满了机床技术书籍。正面扣着的一本书,封面写着《机加工基础》。

稿纸上,星星点点戳了许多墨点,但字却没写几个。

数控设备,他不擅长啊!

他所从事的领域,是信息材料研发制备,及具体应用。让他写集成电路制备技术,他可以从早期的胶片式制备,一直写到后世的离子直接成型技术,从电子计算机到光子计算机再到量子计算机,从发报机到蜂窝电话再到量子通信,所有的东西,他都可以从材料制备到成型到装配,全过程洋洋洒洒几千万字,中间不会打一个顿(不算吃饭睡觉的话)。但要说数控设备,这真的不是他的研究领域。

要说一窍不通,那是侮辱他。

搞材料制备,搞应用实践,要动用各种制造设备,他们可不是只会动动手指,然后就坐享其成。所有的设备,他们需要懂得其原理、具体使用时的加工工艺,还要学会动手拆卸设备,为了提高制备效率,他们还经常研究如何改进这些设备。

他就是专门研发材料制备、加工专用设备的,对于数控设备怎么可能不懂?

在这个时代,他完全可以自诩为一个高级机电工程师。

可问题是,他所学不是这个啊。半导体材料学科,他是从基础一步步学上来的,电子工业起源、发展、现状、未来,了然于胸,随便什么,信手拈来。

数控设备他就抓瞎了。

后世的设备制备,材料可以从市场上买,也可以请同院的金属材料所帮助少量制备,伺服系统有专门的生产厂家,用于加工的精加工设备都是现成的,这些东西,在这个时代哪里有?全都要他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不是搞这个的,要从头起步,难度可想而知。

数控设备涉及的方面诸多,千头万绪,他连从哪里着手都有些拿不准。

材料,首先是材料!

他端端正正,在稿纸上写下第一行字。

作为一个材料专家,对材料的重视,是其他行业所无法比拟的。材料对设备性能的重要性,也毋庸置言,瓷杯只能装水,铝合金缸体就可以作为汽车发动机,升级到合金缸,才能推动飞机升空。

他一直牢牢记着上学时,老师说的一句话:“没有材料科学的发展,就没有现代文明。”

他也深以为然。

没有研制出青铜兵器,人类现在还在用石刀石斧打猎,足迹都不敢出居住的山洞十公里之外,还在苦苦等待文明曙光初现呢。

金属材料……

这又是他的一个弱项。

长期从事设备研发,他对金属材料也有所了解。时常与金属材料所合作,接触之下耳濡目染,他也懂得一些金属材料制备的知识,甚至掌握了少数配方的全套制备技术。

可这个时代实现不了啊!

超高温激光直熔技术有没有,力场约束技术有没有,离子渗透技术有没有,原子干涉技术有没有,纳米制备技术有没有,全都没有,叫他搞鬼的材料,他又不是神仙,能够无中生有。

等他把这些技术复原,地球都进入二十二世纪了!

门推开,舒雨菲走进来。

她没有再穿着那套古板的干部制服,而是换上了一件郭逸铭从美国带回来的高领毛衣,在这秋冬季节,一身火红的毛衣让她显现出一股属于少女的青春气息。

现在她已不在市外事办工作,调到了中美电子研究所,担任他的专职秘书。

“在写什么呢?”她好奇地偏着头,看他纸上写得什么,这种略带娇憨的神态,才更符合她一个二十一二岁少女的真实年龄。

“写我不太擅长的东西。”

郭逸铭找到了一个从杂无头绪的思考中脱身的借口,推开面前稿纸,常常地舒了一口气,饶有兴味地盯着舒雨菲看。

几个月的相处,舒雨菲也受到了他的影响,不总是一幅公事公办的表情。但被他这样灼热的目光盯着看,也有些不好意思。她不懂得该如何应对,只能岔以其他话题,企图将他的注意力引开:“怎么不去制备车间看看,郭师傅真厉害,这才第三炉,在他的控制下单晶棒的品质又提升了许多,听说已经不逊色于国外进口的优质品了。”

“没意思!”

郭逸铭对这个与他同姓的郭师傅没有多大印象。从大量依靠自动化设备的后世而来,说实话,他虽然对郭师傅精湛的控制技术叹为观止,但对方在他心中却是没有多重的分量。

试运行第二个月,设备新添了三台,不过第一台经常被拆卸,对设备内部各部件进行详细检验。所谓的制备车间,不过是一个稍大一些、更加空旷的实验室。

高科技工厂本就是放大了的实验室。

郭师傅的技术,也就现在有用。等收集够了数据,自动化控制系统启用,他老人家还是从哪来,回哪去。甚至都不需要收集完整,等到大致确定了控制流程,就可以启用自动化系统,之后通过对程序进行微调,更改一些相关数值,就可以对制备过程进行优化。

这是一个注定要被淘汰的工种。

保留这个工作的代价,就是让单晶硅制造业继续保持在低水平状态,他可没有这么悲天悯人的胸怀。反正国家也不可能一下子推广热屏单晶炉,还是让郭师傅回市半导体一厂,继续发挥他的余热去吧。

“对了,小舒,你能不能帮我联系几个八级车工?嗯,最好还有八级钳工什么的,反正是最好的技工。”说到郭师傅,郭逸铭想起设备生产过程中,在几个生产厂家碰到的那些技艺超群的老技工师傅,心中一动,有了些想法。

“没问题。”舒雨菲满口答应,她和郭逸铭都知道,她虽然是秘书,其实还是充当着联系的角色,“你要这些技工干什么?”

“我想对现有的加工设备做些改进,也许,会在研究所里,再建一个设备车间。这几个月你也看见了,国内的装备制造业水平实在是太落后了,很多时候全靠这些八级技工,用手工制造关键部件。我就在想,既然他们有如此强的手工能力,与其浪费在一个个专用部件制造上,还不如请他们来帮助攻关,对制造设备本身进行改造,做一些精密加工设备。这样,以后少量的小型精密部件,我们自己制造就可以,其他的通用部件再交由国内厂家生产,制造效率可以得到更大提升。”

郭逸铭耍弄着钢笔,钢笔在五指间来回盘旋,一派轻松。

他想通了,与其他闭门造车,不如请些老师傅来。这些老师傅经验丰富,能力出众,连航天级的精密部件都能手工加工,少量制造一些精密机床应该也不在话下。

他也无须班门弄斧,还是坚持自己的本行,从电子系统方面下功夫,也可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成效。

伺服电机,可以从国外购买,德国、意大利、瑞士的都不错。

伺服系统就自己做。

然后是测量仪器,测距、测速、温控……,搞好了这些方面,国内的设备立即就能发挥升级换代的效果。

继续改进的话,记忆中有些低级合金配方在这个时代应该也算高端产品。轴承、滚珠、刀具……,想一想,其实他能做的还是蛮多的嘛!

别以为他不是金属材料专家,但在这个时代,后世材料学课堂上学的一些通用材料已经够用了。说不定拿出来,还会吓人一跳。

等等,别太显摆了。

万一露得太多,被国家当作奇货可居,把他扣押起来,强迫他写出所有知道的材料配方及制备方法,以及相应的加工工艺,那就惨了。

还是要找一本这个时代的材料手册,对比一下相关性能指标,强度、硬度、塑性、疲劳、冲击韧性,嗯,这些数据都要,对了,还有加工性能……

郭逸铭眼珠滴溜溜乱转,脑子一顿飞转,得意地笑起来。

想不到,凭着在材料系上课时学的一些普通材料知识,在这个时代也可以冒充材料大师。只可惜这些他只有理论知识,相关的实践完全没有,要想变成现实,恐怕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实现。暂时还是先对测量控制部分进行改进,以后再慢慢拿出更好的材料,对设备承压、耐磨部件进行改进好了。

舒雨菲对他莫名其妙笑起来觉得有些愕然,尤其是看他笑的表情,让她觉得郭逸铭似乎在打什么鬼主意,警惕道:“就这些,没有了?”

“没了,暂时就这些。最好快些,我现在有些想法,非常需要征求他们的意见。”郭逸铭收起桌上乱七八糟的草稿、纸张,起身向外走:“我去制备车间看看,控制数据应该采集得差不多了,接下来是微调部分,应该可以启用自控系统了。”

刚走到门口,他一拍脑门:“对了,再帮我找一本金属材料手册来,要全的,国内国外都要!”

说着也不待舒雨菲出来,就随手关上门,脚步声很快离去,真的是没有管她。

“这人怎么这样!”舒雨菲愤愤地嘟囔了一句,但还是将郭逸铭的吩咐记在心中。上级派她来,可不是让她使小性子的,就算对郭逸铭傲慢自大的性格再不满,也只有忍着。

这是工作。

……

郭师傅刚刚找到热屏单晶炉的感觉,喜欢上这种最新式单晶制备设备,就听说他要下岗了,心里很是失落。不过因为自控系统还在调试阶段,也没就马上把他送回原单位,还要留下来,根据他的实际使用经验,协助技术人员对控制程序进行修正。

自控系统有数据采集电路,在郭师傅手动控制的时候,便如实记录下来他的控制动作。

控制芯片是没有自我意识的,它不知道哪些动作是最佳动作,哪些是冗余。对于控制系统,这都是些电流脉冲转化而成的1和0。

能够对这些动作做出优化的,也只有人本身。

通过对不同时段,记录下来郭师傅动作的变化,再根据单晶棒不同生长阶段,结晶的情况,郭逸铭与材料应用研究所共同对自控程序作了一些改动。

第一次启用自动控制,就显现出这套系统的优越性。

稳定,精确!

它不会出现情绪波动,每一个动作都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程序规定了步进电机一分钟转动2厘米,除非电机故障,它就不会多转一毫米。如果精度足够,还能更精确到微米级别。

它改动便利。

只要吃透了控制程序,随意对不同阶段数据进行改动非常容易,不需要控制员在设备旁精神紧张等待,等到这个时段才来提醒自己下一步要注意什么。只要写好了程序,在制备之前就能规划好整个制备流程,通过计算,也可以非常清楚地知道制备完成以后,单晶硅的品质。

第四炉,单晶硅品质稳中有升,所有人都很振奋,只有郭师傅显得更加失落。

第五炉,单晶硅品质陡然提升。

所有人工操作时无意间出现的失误都被剔除了,开炉后经过清洗的单晶棒完美无瑕,晶晶闪亮就如同一件艺术品,让在旁围观的人都忍不住摒住了呼吸。

切片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硅晶片边缘坏点极少,整体品质如一,甚至超过了进口的优质硅晶片。

材料应用研究所、郭逸铭都喜悦不已,舒雨菲也很开心,唯一不高兴的就只有郭师傅。他只有收拾行装,回到市半导体一厂继续操作那些老旧的设备去了。在新式车间,五十台单晶炉的完整生产线,也只需要几个技术人员待命,处理一些突发情况。

这就是现代科技的威力。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