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设备改造跨越式成功!
作者:急冻人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1841

【这章的技术性环节太多了,为了准确描写,资料查得人都快发疯了!修修改改,竟然搞到四点半才修改完成,一个8000字以上超长章节,人累得要死】

郭逸铭这段时间都在忙着混合并行措置器工厂的建设,和设备的改造生产事宜。中文网

只当厂房建成,他找来集成电路室主任万洪,得知措置器已经通过实验室测试以后,才在百忙之中抽暇让霍克去跟奥尔森谈判,结成利益联盟,随后给奥尔森出了开放技术标准、狙击iBm,并让苹果公司恨之入骨的点子,随后就继续忙他自己的去了。

至于奥尔森现在有何等的喜气洋洋,如何与来自全美、全世界的计算机厂商们一起携手共舞,如何挥斥方遒,指点未来个人计算机成长的江山,并为了制定一套汇集所有设备厂商、让大家都能够满意的接口规范吵得面红耳赤,他是一点精力也无暇旁顾。

一场从80年11月开始到现在,长达五个多月的设备改造终于迎来了最终完成的时候。

在中美电子研究所重新改建的超净生产车间内,郭逸铭,集成电路室主任万洪教授,材料应用研究所董老、集成电路室负责人高国皓,自动化研究所精密控制室负责人、总工程师朱成贵等一干人,都穿戴轻薄型无尘工作服,透过头套上那层玻璃镜片,聚精会神地观看何师傅等几位八级技工,配合着上海精密仪器厂的几位设备工程师,为一台新型光刻机进行最后的安装。

厂房内一片寂静,只能听到工具与设备接触时发出清脆悦耳的金属碰撞声。

阳光从厂房外照进来,投射在高国皓的脸庞,让他若有所察地回过头看了一眼。经过滤光玻璃过滤,光线是那么的柔和,他直视太阳,也没感到有丝毫刺目。

“郭逸铭真是太会烧钱了!”

他看着洁净如新的厂房,心中暗暗叹息,何时国内也能用得起这样昂贵的洁净厂房呢?

对他来,这个厂房不是用材料建起来的,而是用一麻袋一麻袋的整捆的美元,活生生给堆出来的!

难怪他要用“烧”这个词,来形容郭逸铭的花钱如流水。

当初中美电子研究所在建设早期,为了缩短工期、尽快投入使用,并出于节约本钱角度考虑,这个设备车间采取的是简易房结构,遮风避雨没有问题,却无法阻挡空气中的细微尘埃从大门、气窗飘进来,落在设备、丈量探头上。

这种情况在国内来不算什么,更卑劣的车间环境也屡见不鲜,国内的技术人员、工人都早已见怪不怪。

只要搞好清洁卫生,平时勤扫除,特别是保养好设备关键精密机件就可以了,其实不会影响设备运行精度,因此没有一个人想到要给精密加工机床建什么超净厂房。别普通的国营大厂,就是从中美电子研究所这里学到了先进的精密机床制造技术以后,就在郭逸铭他们不远处,国家花巨资新建并投入使用、工业手下属几个部委抢得头破血流的国营精密部件制造厂,这个国家对其寄予厚望的中央直属重点企业,也没有建设专门的超净厂房。

郭逸铭对此感到深深的忧虑。

在这个时代,国内加工制造业的落后,不但仅是具体制造工艺上的落后,更是意识上的落后。各种对细节的漠视,才造就了整个工艺水平的低下。

而高精密制造技术,或者整个高科技,都是靠抠技术细节,一点一点抠出来的。

精密制造业对环境的苛刻需求,所有相关的技术人员、管理者都清楚,可就历来没有人想到过去把这个问题解决失落。

直到听他拆失落了原来的简易厂房,重新斥资开始修建一个新的超净厂房以后,才有人惊讶地跑来围观。对方最初还以为他们又要修建一个集成电制造、或是单晶硅制备之类的生产车间,当他们明白这个超净厂房建成以后,将提供给设备车间,进行超精密部件加工制造使用,很多人都露出了惊讶的脸色。

不明白他为什么要在这里,花如此大价钱。

当他们看到郭逸铭从国外重金请专业公司设计,经他亲自审核修改的超净厂房建设图纸上,采纳的种种办法:不单通过层层过滤,营造出一个超净空间,还通过深挖地基,为每一台高精密机床都设置一层本钱高昂的液压缓冲层、大型自动水平调度装置,在缓冲垫上再使用高标号水泥将机床牢牢固定,从而将车床运行所产生的震动,减到最低,为精密制造创作发现一个稳定的运行环境。

又看到他通过繁复的空气调度装置和温度灵敏探测仪,以及法度自动调度系统,将车间恒定在一个机床探测仪器运行精度最高的温度规模。

再看到他为了将室内的空气流动速度、光照强度、噪音、湿度、电磁波等等各种环境变量,同样恒定在机床设备最佳的需要规模,绞尽脑汁、不吝动用一切手段时,他们都为之感到震惊,觉得他精益求精的要求到了走火入魔的境界。再盘算一下通过这种种改造,这个超净厂房的建设费用直线陡增到一个不成思议的恐怖水平——用他们的判断来看,其建设总开支,足以建设十个同样规模,并且其实不见得比这种厂房差太多的高标准洁净厂房!

所有人都被这个巨大的消耗给吓坏了,认为郭逸铭实在是太题大做,不把钱当钱用了。

只有郭逸铭自己知道,虽然洁净厂房的各项环境变量,从指标上看增长其实不是特别明显,与投入的巨额支出相比,看似显得很不划算。

但也正是因为这不起眼的细微提升,却让在洁净厂房内依照标准规范生产的精密零部件,可以比国内的精密部件品质,提升一到两个品级!

大投入不一定带来大回报,没有大投入,就不成能产生逾额回报。

事情就这样简单。

这不是他为了夸耀研究所有钱,而故意大手大脚花钱,他只是遵循了最基本的投入/产出规律,做出的顺应之举罢了。手打吧手机小说站点()

其他人不睬解,但从事了一辈子材料研究的董老能够理解。

可也是他,眼看着用金钱堆砌起来的洁净厂房,神情黯然对郭逸铭道:“郭,要是我们都照这个厂房标准来建设,我们就是不吃不喝、把十年的研究经费投进来也不敷花。这样的一个厂,我们是真的用不起!难怪国外的超精密制造业投入是越来越大!又是超净厂房、又是价格昂贵的超精密制造设备,这本钱怎么可能低得下来!”

郭逸铭在了解了国家一年对材料所的研发总投入之后,也是深深地叹了口气。

经过数十年建设,国内虽然成功建设起一套完备的工业体系,足以满足自产自销的需要,可根柢实在太薄了。数亿张嘴要吃饭,上百万返城青年要工作,人民群众对物质生活的巨大需求缺口,需要国家在工业品供应上加大投入……,处处都是嗷嗷待哺的嘴,兜里那一点点钱哪里够用?都是掰碎了,这里给一点点,那里给一点点,就像撒胡椒面似,竭尽心思,苦熬着勉力支撑这个经济体系不垮,就这样都眼看要维持不下去了。

所以董美堂他们根本不敢奢望,拥有一座如同郭逸铭他们这种超高品级的超净厂房。他们前来参观,更多的是抱着收集第一手资料,比及国内将来资金丰裕以后,能够为建设与之类似、或是更好的超净厂房作资料收集。

超精密加工升级的不只是一个超净厂房。

硬件再好,也需软件配合。

在郭逸铭重新制定的车间生产条例中,何师傅、钱师傅等几位高级技工,也要学会适应如何在超净厂房内,穿戴无尘工作服、用更高的技术规范进行高精密加工作业。

为了帮忙他们适应,郭逸铭长时间留在车间内,几乎是手把手地就每一个细节,对他们进行指导。这几位老技工都是八级高级技工,在国内是如同国宝一样的人才,为了适应新厂房的新技术规范,此刻也要跟着他,像个学徒一样,一点一点学习各种注意事项。

郭逸铭为了照顾他们的情绪,对他们犯的任何错,历来都是控制住他的情绪,未曾有一句重话,总是讲事理掰碎了,很是耐心地对他们进行服、讲解、阐发,让他们自己明白这样做对精密加工质量提升带来的负面影响。

就这样,他们也花了很长时间,才勉强接受了这种别扭的工作体例。

却是他们的几位徒弟,虽然也是三十来岁的中年人了,但学习的劲头却很是高涨,且虚心接受任何正确意见。他们在工作之外,还利用业余休息时间为自己充电弥补,并在他建议下报名加入了夜校补习班。用他们的话来,十年里,他们迟误了太多时间,现在他们要把时间抢回来,为了这个目标,吃再多的苦他们也愿意!

郭逸铭对他们的精神感到很是敬佩,也对他们未来的成长布满了信心。

他们的吸收进度,也确实远比几位师傅强,从港是什么都不懂,经常出错。到中期,在如何操作自动精密加工设备上,他们已经跨越了他们的师傅。所以到了后期,几位老师傅基本上都是在一旁指点,大部分加工业务都交给了几个徒弟。只有在遇到很是重要的处所,他们才亲自出马,利用他们丰富的经验来弥补设备上的不足。

郭逸铭对此很是高兴。

从老师傅几位徒弟的技术实力来看,虽然因为现在的精密制造设备,与何师傅等国宝级高级技工相差不大,几位老师傅还可以靠着精确的肉眼判断、超强的稳定性,占有一定优势。但可以预见,随着超精密加工技术、设备的跳跃式成长,当几个徒弟完全掌握了通过高科技精密设备,进行高精密部件的的操作要领,他们的成长潜力将远远跨越他们的师傅。

尽管他们可能无法做到仅凭肉眼,就将加工精度控制在一丝的规模之内,尽管他们还不得如他们的师傅一样,用一把锉刀,错处宇航级的精密部件,但这无故障他们未来操作着超精密加工设备,将加工精度提高到纳米级别!

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人力有极限,而科技无极限!

郭逸铭要的,也不是又一批八级技工,他需要的是合格的超精密设备操作人员。

超净车间有了,加工设备重新改进了,几位老师傅和他们的徒弟也掌握了在超净环境下,精密加工的要领,接下来才是对半导体设备的改造。

集成电路制造的光刻、刻蚀、参杂、离子注入、扩散、沉淀、封装等各个主要环节,要重要,每一个都很是重要。这些环节是一个完整工艺链上的一环,并且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所造成的疏漏,城市给下一个工艺流程带来无法弥补的重大损失,降低产品品质,使得良品率大大降低。

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相加关系,而是乘积关系!

用公式来表达,就是哪怕每一个环节,成功率都提高到90%,可整个工艺链运行下来,如果有两个主要环节,就是90乘90,最终成功率为81%!而当环节延伸为三步,那成功率将陡然降至72.9%,四步则更降至65.61%。

由此可见,尽最大努力提升每一个环节的制备成功率,对集成电路制造业的整体提升效果,都具有很是重要的意义。

郭逸铭在仔细阐发了国内现在的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后,没有一下子拿出什么先进制造设备来。因为半导体制造设备的提升,是一个涉及到光学、化学、精密制造、自动化等等各个领域的综合运用功效,他不是神仙,无法在瞬间让这些行业类获得全面的提升,只能抓住一点进行突破。

他的突破点,即是将原来重复的手工作业,尽可能采取自动化操作来取代。

手工操作对集成电路的影响可谓是全方面的,不谈人工取件拿件对器件可能造成的污染,首先人的肌肉稳定性、注意力等等方面,和自动设备相比,先天上就居于下风。哪怕是一个极为超卓的操作员,在持久枯燥的重复劳动中,也难免会在不经意间呈现误操作。并且即即是这个操作员注意力很是集中,肌肉控制力超群,可他每一次移动掩膜、推动光刻头之后,都需要重新瞄准、聚焦,再怎么熟练的操作员,其复位、步进、精确控制的效率也不成能比机器更高。

要想提升集成电路制备品质、生产效率,用自动化仪器取代手工操作,是见效最快、最容易实现的,即即是国内较低的自动化丈量、控制水平,也可以使得整体水平呈现一个奔腾式跨进。

并且之前,他们已经积累了相当的应用经验。

当初在制造单晶炉控制部件、运动部件上,他们与单晶炉制造厂家、自动化研究所协作,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具有了相当的默契。郭逸铭他们这次再次与自动化研究所携手,在和上海厂的技术人员进行充分交流之后,对国产的半导体制造设备进行了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造。

通过不竭改进、测验考试,设置了大量的传感器、伺服机电、自控法度,根据人工操作采样结果,采取预制步调的体例,为如何将原来交由人工控制的各种操作尽可能减到最少,他们绞尽脑汁。

这方面,材料所也给与了大力协助。

董老等人得知郭逸铭他们在改进集成电路制造设备的消息以后,对如何实现自动化操作布满了兴趣,很快便也积极投入进来,从技术角度给与了全方面协助。

他们的支持很是关键。

论到对这个时代国内最尖端科技的实现体例,最为权威的部分莫过于材料应用所。董老他们查阅大量资料,和所里的技术储蓄,屡屡在郭逸铭他们改造遇到困难的时候,在关键处所提出了合理建议,从而使得他们得以突破技术难关。

郭逸铭提供技术思路、材料所负责提供本时代能够解决的技术、上海设备厂丰富的半导体设备制造经验、何师傅等人的超精密加工能力。他们亲密无间的合作,让设备改造进度飞快向前。

并且随着进度的提前,郭逸铭还对在集成电路制造中,居于最关键技术环节的光刻机设备的改造,做出了全新的改进。

光刻是进行集成电路制造的首要环节,其精度、成功率,可以直接决定了集成电路制造的品质,和产品良品率高低,重要性无论如何拔高,都不为过。

国内当前的光刻机,还采取的是六十年代的接触式光刻机,在移动掩膜时,不留神就会碰触到光刻胶。而掩膜上哪怕是呈现一个极其细微的损伤,都将给接下来的集成电路制造,带来无可估量的严重后果。

在此之外,国内现在的光刻机紫光照射,是通过透镜聚焦于一点,对局部电路进行光刻之后,再对另一个局部电路进行光刻措置。对比国外已经流行的伺服机电驱动、紫外光聚焦点对掩膜电路进行扫描式曝光,国内的光刻效率很是低下。

郭逸铭没有兴趣跟在外国人屁股后面,亦步亦趋。

他亲自脱手设计,将原来接触式光刻平台,上移之后,通过光学作用,将透镜凝缩的聚焦点,扩张放大后再缩为一条线。

通过步进机电,精密驱动紫外光前后移动,变换曝光位置。

这可不是什么扫描式光刻机,而是后世才逐渐成熟,比扫描式光刻机更先进的步进扫描式光刻机。

这种光刻机,通过调剂透镜距离,将原来点状的紫外光聚焦放大为覆盖到单晶硅边沿的条状曝光区。这样就可以一次性实现对整条区域内电路的照射曝光,一下子就将光刻效率提升数十倍,既加快了制造效率,又节约了本钱,可谓是一举数得。

为了尽快完成对设备的改造工作,他们一直从80年11月,忙到了81年的3月下旬。

整整五个多月的时间,他们没有一天的休息时间。

为了节约每一份每一秒,尽管材料所就在马路对面,董老他们仍舍不得浪费这么一点点时间。所有介入技术攻关的人员,吃住都在行政楼内,稍微有一点空闲,他们也用来阐发、讨论、研究如何对设备进行自动化改造。有好几次都已经深更三更了,脑子里忽然有了某个思路的董老等人,也爬起来,心急火燎地敲开郭逸铭的房门,与他就此展开论证。

就这样,他们日以继夜的投入到改造工作中,所有人都忙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每天一直要忙到最后一丝精力都被榨干才精疲力尽投入梦乡。他们忙得连打理个人卫生的时间都没有,只有利用在进洁净车间经过必须洗漱法度时仓促洗漱一下。

就这样,一直忙到81年3月23日,第一套完整的半导体制造设备终于装配完成。

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也是一个需要很是心的活。

高精密的设备,对工作环境的要求也是同样苛刻无比。这个时候,就显出了何师傅等人的本领,他们仅靠着肉眼观察、光影判断,就能精确判断出设备的倾斜角度是否符合要求,其精确率,丝毫不亚于上海厂几位拿着测试设备随时观测的工程师,且做出判断的速度,比他们摆放设备,从各个角度频频丈量还来得快!

安装调试工作又用了将近一个月时间,4月17日,设备正式启用,进入试运行。

这是一个足以载入中美电子研究所史册的日子,当天,所有得知消息的研究、行政、工人全都放下了手头的活,聚到了措置器洁净厂房外。虽然他们不得进去,什么也看不到、听不到,但所有人都不肯离去,都默默地等在门口。

几位曾在无线电一所等好几家重点科研单位,从事了数十年半导体制造设备操作,屡次荣获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称号的老技术人员,纷繁各就就位。

严格的设备运行前检查工作,在郭逸铭全体研发人员的瞩目下,一丝不苟地进行着。

他们在前期设备研制改造过程中,就全程介入其中,一些具体操作要领还是源于他们的建议,各种操作流程已经是铭记于胸。在这次开机测试前,他们向郭逸铭拍着胸口包管,哪怕是闭着眼睛,他们也会依照规范要求,圆满地完成设备操作,绝不会出任何纰漏。

郭逸铭相信他们能够到做到。

尺寸1:1掩膜版早已制造完成,一共准备了12块掩膜版,这一点在工艺上并没有特大改进。在操作员控制下,自动上胶机飞速转动,缓缓接近单晶硅衬底,飞快地旋转而过,一层光刻胶就匀称的涂抹到了单晶硅衬底上。

操作员对其厚度、均匀水平检测以后,向郭逸铭他们挑起了大拇指。

一阵轻微的欢笑声,在人群中响起,随即便迅速重归宁静,未到试运行结束,谁也不敢有丝毫放松。

涂抹了光刻胶的衬底,被送进烘焙炉中进行烘焙,使光刻胶干硬成型,并完成内部形变,之后自动进行退火措置。

操作员用操作钳夹出操作盘中,将硬化后的单晶硅衬底送到相邻的另外一个净洁室内。这里,负责操作光刻机的技术人员已经完成了光刻机的预操作,掩膜版盒也已安装到位,见到呈放单晶硅衬底的操作盘传送过来,垂头再次检查了一下光刻胶涂抹情况之后,用带着防护开光刻机舱门,心翼翼将操作盘放置入内,仔细检查之后,关上舱门。

他回到控制位,按工艺流程,快速地在控制仪表盘上进行各项操作:释放掩膜版盒、锁定、选择掩膜版编号、控制所需编号掩膜版放下、输入曝光率、焦深、能量输出强度等各项数据,并通过显示屏核对输入是否正确。一切确认无误,他按动启动开关,机器声轻微嗡鸣,光刻机开始自开工作。

光刻部分,这个流程是在光刻机内部完成,所有人都看不到具体过程,只能默默期待。

显示屏上,代表光刻进度的进度条缓慢缩短,渐渐缩短成一个方块,再缩短为一条线,最后消失殆尽。

屏幕上跳出一个选项:重启/关机。

操作员选择关机,依照操作流程关闭氮气阀门、压缩空气、真空,稍等一阵,开仓取出光刻完成的操作盘,放进入显影设备中,浸泡在显影液中进行显影措置。这套浸泡显影、清洗等流程也采取了全自动操作,操作员也如同旁观的郭逸铭他们一样,只能紧盯着控制屏幕,而再也无须亲自脱手控制。

董老究竟结果是七十多人的老人了,长时间站立下体力有些不支。旁边的万洪年纪同样不轻了,高国皓好心地让他们坐下休息一会儿,但谁也不肯离去。两个老头子搀着我、我扶着,颤巍巍地站在那里,固执地要第一时间看到结果。

成功还是失败,他们都要第一时间获得确切消息!

这里面,也有着他们心血的结晶!

显影结束。

操作员用操作钳将操作盘取出,将仍带着湿润的操作盘放进烘焙机进行烘焙措置。又是一阵期待,直到显示屏综合监控数据显示出烘焙已结束,操作员打开烘焙机,用操作钳将冷却后的操作盘取出,将其放置到眼前的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单晶硅衬底上的电路显影结果。如果光刻、显影、清洗、烘焙过程中呈现过失,这张单晶片将被烧毁,不会转入下一流程。

他仔细地转动着镜头、调度焦距。

包含郭逸铭在内,虽然明知道穿戴着无尘工作服,呼吸不会对他人有所干扰,但所有的人都还是连大气都不敢出,目光灼热地看着操作员每一个细微的动作,焦急地期待他的检验结果。

这个结果,将是对他们这几个月辛勤工作的最佳检验。

老头子已经站不稳了,两人的面罩玻璃被他们呼出的热气给蒙花。郭逸铭实在看不下去了,硬要将两位老人拉出去,可他们却大发雷霆,坚决不肯离开。郭逸铭等人见他们态度如此坚决,也是极为无奈,只好让他们靠在几个年轻人身上,帮他们支撑摇摇欲坠的身躯。

恍如永远也不得完成的检查工作终于结束。

操作员抬起头来,在无尘工作服的玻璃面罩下,是他闪闪发亮的、略带着一丝水汽的眼睛,一声沉闷的嘶吼透过面罩发出来,传到每个人耳朵里。

“显影效果极其超卓,整片单晶硅衬底没有发现任何瑕疵!这是一片优质品!”

接下来,将是耗时漫长的化学刻蚀,通过沉积、参杂、离子注射等手段,生成电路、元器件。每一种部件的制造,都需要重复一遍上述环节,整个集成电路的制造将耗费数日的时间。所以真正的集成电路的制造都是采取流水线作业,而不会像这次一样,只用数片单晶硅进行少量试制。完整的集成电路制造,郭逸铭他们是不成能在今天内就看完整的。

但迈过了前面这个最重要的关卡,尤其是每一道工序都要重复运用的光刻机,表示如此超卓,可以,这次的试运行至此已经圆满成功。

他们对设备的改造,完美地达到了当初的设计要求!

听到操作员传出的那一声嘶吼,董美堂身躯忽然挺立,眼中亮光一闪,正要笑作声来,随即,瞬间又软了下去,就连身边的郭逸铭用力想要抱住他也抱不住。他整个人像泥一样瘫软,再也没有一丝的力气可以支撑身体。

但在他双眼紧闭的脸上,却是一幅极度满足的笑容,笑得很是光辉和甜蜜。

我们,成功了!..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