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一、金的政治与经济
金在建国之初,是奴隶占有制社会。在灭辽和占领北宋后,尤其是于贞元元年(1153年)迁都燕京(号中都)后,疆域大为扩展:东至海,西逾积石(今青海贵德西),北达外兴安岭,南抵淮水。广大先进地区的影响,使女真社会逐渐向封建社会转化。在此期间,其政治、经济制度都在发生重大变化。
1.官制
中央制度金建国之后,废除了部落联盟时的氏族议事会制度,改行勃极烈制度。勃极烈是女真语,为”治理众人”之意。皇帝之下设各种名称的勃极烈,以皇帝为首,组织最高决策机构,掌握军国大政。这种制度仍有氏族议事会的某些特点。金太宗时,开始在汉族地区实行汉官制。到熙宗时正式废除勃极烈制,采用唐宋官制。中央置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尚书省设令一员,为百官之长。其下有左、右丞相各一员,平章政事一员,与尚书令同为宰相,辅佐天子,执掌国政。另设都元帅,统管军事。又设御史台,掌监察;后废都元帅,改设枢密院。金正隆元年(1156年),又废中书、门下省,由尚书省总管政务。尚书令、枢密使都听命于皇帝,分掌文武大权,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地方制度金在地方上采用辽、宋制度,设路、府、州、县。各路设兵马都总管,统领军兵。路治所在的府称为总管府,兵马都总管兼任总管府的府尹。各州设刺史,县设县令。与州县制并行的还有一种猛安谋克制,是专门在女真族内部实行的一种军事和行政合一的制度。早在女真人的原始社会时期,猛安、谋克即作为部落和氏族组织而存在。诸部落人民没有其它徭役,全体成年男子都是战士,平时从事生产,战时应征,兵器干粮自备。部落酋长称孛堇,行兵打仗时则称猛安或谋克,是军事长官称号。猛安、谋克的人数本无定制,阿骨打起兵反辽时,统一规定三百户为一谋克,谋克即百夫长;十谋克为一猛安,猛安即千夫长。猛安、谋克既是行政长官,又是军事首领。”猛安,从四品,掌修理军务,训练武艺,劝课农桑。”其它职掌同府尹。”谋克,从五品,掌抚辑军户,训练武艺。”其它职掌同县令。随着金国领土的不断扩展,大量的猛安、谋克户作为屯田军南迁到今华北地区,与当地居民杂处,按人口分配土地,从事农业生产,于是女真族的封建化程度在逐渐加深,猛安谋克制度也在逐渐破坏。
2.社会经济
农业金朝的社会经济,开始是以奴隶制为主,后来封建制经济所占比重不断增加,大约至章宗时期,已占据了统治地位,猛安、谋克户的上层逐渐变成坐食地租的封建地主,一般的猛安、谋克户则逐渐成为自耕农民,封建的生产方式在全国普遍确立。
由于生产关系的进步和金政府奖励农耕政策的实施,曾遭到破坏的北方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
金中叶,河北、河东、山东等地区”寸土悉垦”,耕地面积已超过北宋时期。当时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也大致恢复到北宋时期的水平。旱地亩产一石左右,水田一般亩产三、四石,南阳上等水田亩可产五石。北方人口也不断增加。
手工业金的手工业以矿冶业最为发达。解放后在东北、河北、山西等地都发现了许多金代矿冶遗址,仅黑龙江阿城县就发现金中期铁矿井十余处、冶铁遗址五十余处。
金的纺织业也有相当规模。女真族的麻织细布是著名的特产。丝织业则主要分布在辽、北宋旧地,保留了原有的名牌产品。
金的制瓷业、印刷业、造纸业都是在北宋、辽原有基础上恢复起来的。钧窑、耀州窑(在今陕西铜川)、定窑和抚顺大官窑除了保持原有的产品外,还创造了色彩复杂的”钧红”等新产品。平阳府(今山西临汾)是金的印刷业中心,所刻书籍世称”平水板”,其技术可与南宋临安所刻书籍比美。中都的国子监刻印大量经史书籍,称为金”监本”。稷山(今属山西)的竹纸和平阳的麻纸均为名重一时的佳品。
商业金主要的城市和商业中心是五京和中都。在城市商业发展之中,出现了商人的行业性组织”行”,有布行、油行、银行等。参加同业商行的商人叫”行人”,首领叫”行头”或”引领”,一般由大商人兼任,垄断本行商业和控制小商人。
金的榷场贸易比较发达,在宋、金边境线上,榷场有十几个,还有专为宋、金海上贸易准备的胶西县(今山东平度东南)榷场。另外在北边和金、夏边界均设有榷场。每年榷场税收是国家财政中的一项重要收入。仅秦州西子城场一处,在章宗时,一年即收税十二万余贯。
商业的发展引起了货币流通的扩大。金初用辽、宋旧钱。海陵王时,为适应流通需要,制造了交钞(纸币),后又铸造”正隆通宝”、”大定通宝”、”永安宝货”,与钞参行。
3.各族人民的抗金斗争
金统治者占据中原以后,疯狂掠夺土地,称作”括田”、”刷田”、赋役剥削也十分沉重。各族人民不堪忍受,不断爆发反抗金朝统治的斗争。在金朝统治比较稳定的世宗时,即已发生过十几起人民起义。金朝末年,由于统治集团更加贪残腐朽,政治日益黑暗,阶级矛盾亦更加尖锐,终于在贞祐二年(1214年)、河北许多地区的起义军都以红袄军的名号同金统治者斗争。起义坚持了数年之久,后虽被镇压下去,但却沉重打击了金朝的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二、南宋的社会经济
南宋初年,战乱频仍,南方经济凋敝。绍兴和议后,南方较安定,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为南方增加了许多劳动人手和提供了一些先进技术,使南方的自然资源得到开发利用,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发展。
1.农业
农田水利南宋时,南方的水利事业有所发展。《宋史?;食货志》说:”南渡后,水田之利,富于中原,故水利大兴。”圩田的数量和规模也有扩大。两浙一带,”所在围田遍满”,”昔之曰江、曰湖、曰草荡者,今皆田也。”圩田之外,湖田、河田、梯田等也大量垦辟,南宋的农田面积在不断增加。
农作物的推广南宋第一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其种植已遍布南方各地,品种多至一百几十种。早熟丰产的占城稻继续推广,大大提高了稻米的产量,上田亩产量最多可达六、七石。江浙地区是当时的主要稻米产区,因而有”苏(州)湖(州)熟,天下足”的谚语。
其他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也迅速增加。尤其是小麦、棉花、茶叶,已成为南宋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手工业
纺织业棉织业的发展是南宋纺织业最重要的成就。当时棉纺织业最发达的地区是雷州(今广东海康)、化州(今化县)、廉州(今广西合浦)等地。棉纺织有扦子、弹花、纺纱、织布等多种工序,纺织工具有铁杖、弹弓、纺车、织机等。海南岛黎族人民已能用织机生产用彩线交织成花纹的棉布,行销两广。
丝织业也有进步。南宋在今浙江、江苏、四川等地设有官办丝织作坊,叫做”织锦院”,各有织机数百台,工匠数千人,规模很大,有较细的分工,产品精美华贵。著名的缂丝工艺也由北方传到南方。
制瓷业南宋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瓷窑。如临安凤凰山下的官窖,产品精美,为时人珍爱。余姚(今属浙江)的秘色瓷仿汴京遗制,也称官窑制品,极受欢迎。北宋时已很有名的哥窑和弟窑(又名龙泉窑)在南宋时,所制瓷器又有进步,青瓷上带有碎纹,称”百圾碎”。江西景德镇的制瓷业更有发展,窑区从市内扩大到郊外数十里处,有官、私窑三百余座。制瓷技术吸收各地名窑特长,瓷器以”影青”最著名,质量和工艺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另外,福建的建窑、德化窑也很有名,产品多销往海外。
造纸业南宋纸的著名产地有成都、临安、徽州、池州、平江、建阳等地。优质产品的种类很多,重要的有四川的麻纸、温州的蠲纸、平江的彩笺等。四川所产楮皮纸和竹纸专用于印书,产量很大,销路也很广。
印刷业南宋的印刷技术又有进步,印刷业也有新的发展,一些官府、各地书院、州学、郡学以及不少官僚士大夫竞相刻书,社会上出现了许多书坊。南宋印刷业的中心是都城临安,其次还有建阳、广都(今四川双流东南)等地。临安国子监印书,质量最好,称为”监本”。建阳刻书的数量大,销路亦广。南宋时期刻印的图书以种类多、技术考究而著称于世,宋板书为后人所珍爱,这些图书亦为后人保留下来丰富的文化资料。
造船业南宋的主要统治区都属于水乡,交通运输多用船只,因此造船业很发展。所造船只有海船,有内河船。主要造船基地有临安、建康、平江、扬州、湖州(今属浙江)、温州、明州、泉州、广州、潭州、衡州、赣州等。这些地方都设有官办造船工场,能造大型船只。广州制造的”广舶”可”浮南海而南,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云,舵长数丈,一舟数百人,中积一年粮。”
3.商业
城市、墟市和榷场南宋时期,有许多大城市,如临安、建康、镇江、平江、泉州、广州、江陵、潭州、成都等,都日益繁盛。其中临安既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最大的商业城市。南宋末年,临安已发展成为一百二十多万人的大都市,城内买卖兴隆,极其繁华。
南宋的农村墟市发展迅速。仅广州、肇庆府、惠州,即有墟市八十多处。在墟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市、镇也大量涌现。榷场贸易则主要存在于宋与金、宋与西南各族之间,由官府管理,征收榷税。
海外贸易南宋时,东南沿海的经济发展较快,为对外贸易提供了物质基础。南宋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大力提倡官员和沿海商人招诱外商来中国贸易。因此,外贸有空前的发展。与南宋通商的国家和地区达五十多个。广州、泉州、明州仍是重要的通商口岸,特别是泉州,已取代广州,成为最大的外贸基地。另外,在临安、温州(今属浙江)、秀州(今嘉兴)、江阴军(今江苏江阴)等地也设有市舶司,负责外贸。
会子由于商业的日益发达,社会上铜钱不能满**易的需要,政府便大量印制纸币。当时流行的纸币有钱引和会子两种。钱引流通于四川地区,取代了北宋时使用的四川交子。会子有数种,分别通行于南宋各地区。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