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柴荣登基【2】
作者:史书虫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794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33岁的柴荣在灵前即位,是为周世宗。大赦天下,并宣布免去天下百姓一年的租税。恰也奇怪,这天陡然放晴,一扫正月初一以来连日的阴霾天气。

在万岁殿又守孝了几天,宰相冯道等敦请世宗临朝主持政务。

谁知一上朝就有事,而且是急事,大事。潞州节度使李筠送来急报,说北汉刘崇纠集辽将杨衮,带了十万人马,取道团柏谷(山西太谷)进攻潞州。柴荣召集群臣商议,认为敌人来势汹汹,必须给他点颜『色』看看,心下就有了御驾亲征的意思。

72岁的太师冯道却不以为然,心里冷笑两声,到底是个『毛』头小伙子,沉不住气,于是慢条斯理地说出一番话来,“刘崇上次大败而逃,损兵折将,哪能这么快就恢复元气?只怕是李筠心虚胆怯,故意夸大敌情,引起朝廷注意。陛下您刚刚即位,人心未定,不宜轻易出兵呀。而且就算刘崇带领大军兴师前来,派一员得力将领前去就可以了,哪用得着御驾亲征呀。”

李筠,并州太原(今太原市)人,武艺高强,能开100斤的硬弓,连发连中。后唐时应募入伍,从小兵干起,在后唐、后晋时期都有上佳表现。郭威出镇邺都的时候,李筠担任先锋指挥使,后来又跟随太祖攻入开封,参加过对慕容彦超的那场恶战。

柴荣心里有数,李筠并不是一个胆小的人,不到紧要关头,是不会随便告急的。他摇摇头说,“冯太师此言差矣。潞州告急,一定不是谎报军情。很明显,刘崇认为我们正在办丧事,天下还没有安定,可以乘虚而入。所以,我一定要给他点颜『色』看看!”

冯道一再劝阻,柴荣又搬出一个人来给自己撑腰,“想当年唐太宗开创大业的时候,屡次亲征,所向披靡,是何等气魄?朕难道还怕他一个小小的刘崇吗?”李世民的成功着实激励了一大批人啊。

冯道低头冷冷答道,“唐太宗可不是谁都可以学的。”

柴荣变『色』道,“刘崇虽然带了十万人过来,但都是乌合之众,如果朕御驾亲征,就好像泰山压顶一样,必胜无疑。”

冯道也豁出去了,“陛下平心自问,真的能象泰山一样吗?”在他看来,柴荣就是一个沉不住气的小青年,嘴上还没长『毛』呢。你带过几回兵?打过几次仗?我清楚得很。

柴荣脸『色』铁青,气得说不出话来,拂袖而去。他知道,老太师之所以敢当众顶撞他,是因为他身后站着一批老同志,父王郭威的忠实追随者。他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快速走出父王的影子,而刘崇恰好送来了一个好机会。

第二天一早,宫里便发出了诏书,让各地的节度使们在当地大力征募勇士,有特长的都送到京师编入禁军。

不久,又接到潞州送来的紧急军报。军报上说,

“昭义军节度使臣李筠,万急上言,河东叛寇刘崇,幸祸伐丧,结连契丹入寇。臣出守太平驿,遣步将穆令均前往迎击,被贼将张元徽用埋伏计,诱杀令均,士卒丧亡逾千。寇焰愈张,兵『逼』驿舍,臣不得已回城固守,效死勿去,谨待援师。臣措置乖方,自取丧师之罪,乞付有司议谴!谨昧死上闻,翘切待命!”

李筠又打了个败仗,死伤几千人,已经快撑不住了。事情已经没有商量的余地,御驾亲征的各项准备工作必须尽快做好。柴荣也不再想和冯老太师讨论,干脆打发他去修陵墓。

柴荣叫来王溥和王朴商议亲征事宜,他们俩是赞成亲征的。为了确保皇上的安全,两人认为首先应该调集各路兵马,先到潞州会合,然后车驾才可以出发。长长的名单中有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澶州节度使郭崇威,河中节度使王彦超,陕府节度使韩通,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步军都指挥使何徽,滑州节度使白重赞,郑州防御使史彦超等人。

他们都是柴荣父辈的战将,最小的王彦超也四十挂零了,而且个个骁勇善战,功勋卓著,可以说,大周朝排出了最豪华的阵营。这一仗非同小可,只能赢,不能输。

3月上旬,大军出发。到怀州的时候,听说刘崇已经绕过潞州,去偷袭汴京了。看来刘崇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柴荣决定加快行军速度,将北汉军拦截在半路上。

但柴荣的决定在将军们那里受到了抵触,贯彻不下去。控鹤左厢都指挥使赵晁就是其中之一,他悄悄告诉通事舍人郑好谦,“敌人兵力强盛,不可轻敌,陛下这么做恐怕不是好办法。”

赵晁是老同志了,身长七尺,仪貌雄伟,非常帅气。最初跟随杜重威,后来到郭威帐下效力,在平定慕容彦超的叛『乱』中立有战功。

郑好谦自己不懂军事,但很尊重老同志的意见,觉得自己有必要去劝劝世宗。没想到,劝说的效果很不理想,柴荣大发雷霆。

柴荣转念一想,通事舍人并不是个武官,平常只是负责传递文书,管些琐碎事情,怎么突然对军事感兴趣了,就厉声问道,“你怎么敢动摇军心?到底是谁主使你的?快说,否则军法从事。”

郑好谦不得已,只好说了实话。

控鹤军是禁军的主力部队,柴荣明白,其实不光是赵晁,军中的一大批老将军都是这么想的。柴荣把赵晁关了起来,表明了态度,然后下令急行军。他现在急需一次胜利,一场完完整整的大胜仗来证明自己。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