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进军太原【2】
作者:史书虫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614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其实,柴荣并没有要剿灭刘崇的意思,不过是要还以颜『色』,顺便搞个联合军事演习,锻炼一下队伍。跟老刘迟早会有个了断,但不是现在。父王刚刚去世,还有好多事情等着办呢。嵩陵应该修得差不多了吧,怎么说也该亲自到场,带领儿女们给父王送葬,让他老人家入土为安。

不过,随着大兵进入北汉地界,柴荣却意外地发现,军事行动进展得太顺利了,简直有点不可思议。周军经过的地方,北汉守军纷纷投降,基本上没怎么抵抗。到大周军营送东西的北汉老百姓络绎不绝,有出钱的,有送粮的,还有要参军的。没想到,刘崇辛辛苦苦经营多年的北汉政权,其实只是一个空架子,事到临头,没有人愿意为他卖命,人缘混的着实惨了点。照这样下去,要不了几天,刘崇就要灰飞烟灭了。似乎没有什么悬念,形势完全是一边倒。

柴荣想起了出兵之前和冯太师的那一番争论,要是老太师在这儿,不知道会怎么想?谁说我不能做泰山?我就是泰山,这次非要把刘崇压个稀巴烂。

不过,军中还是有不少反对意见。别人不敢说,二路军统帅符彦卿可是国丈大人,理由也很充分,说起话来底气十足,“陛下,太原城池非常坚固,不好进攻。我军远道而来,人困马乏,粮草又供应不上,大家吃了上顿没下顿,很难坚持太久。而且听说刘崇已经派人去辽国搬救兵了,咱倒不是怕他们,可是也得小心为妙,不要被辽人渔翁得利了。所以还望陛下三思,进兵千万要慎重呀。”

柴荣没有答话,不置可否。其实,粮草不够算什么呀,北汉的老百姓热情高涨,即使国内供应不上,那就在当地征好了,还省了运费了。问题在于,辽国还会不会派救兵?现在谁也不好说。除非抓到那个北汉使者,一问就都清楚了。柴荣自己也笑了,尽想美事呢,又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上哪去抓呀?

柴荣的运气还真不错,北汉使者还真被抓住了。他就是王得中,前次在巴公原被刘崇骂得狗血喷头的那个老书生。王得中把杨兖送回辽国,又请求救兵,在得到辽主的答复后,害怕刘崇在家等得着急,就先动身回国了。

可是出了辽国,刚刚走到代州(今山西代县),就发现世界已经大变样了,要回到太原已经没那么容易了。沿途的关卡现在全是大周的军队把守,周军已经全面接管了北汉的北面防区。还好,代州城上还『插』着北汉的旗帜,那就先到代州等机会吧。

代州守将看见王得中,眼睛都放光了,多好的觐见礼呀,还怕周主不收么?很快,他派人把礼物送到了柴荣面前,投降了大周。

多好的礼物!柴荣当然笑纳了,他亲自上前给老书生王得中松了绑,握住老王的双手不撒手,满脸堆笑,“对不起,老人家,让您受惊了。”王得中还真有点感动。柴荣又吩咐手下摆了一桌丰盛的酒菜,说是要给王得中压惊。不过,王得中很少说话,你问一句,他答一句。酒过三巡,柴荣开口问道,“王老,你这次是去辽国搬救兵的吧?他们说什么时候到了吗?”该来的终究会来,王得中慢条斯理地说道,“汉主给我的命令,只是送杨兖回去,别的事我就不知道了。”柴荣冷笑一声,“你不要骗我。”王得中说,“我没骗你。”柴荣当时就变了脸,老狐狸!要是在平时,他早就上去给老家伙一巴掌了。不过,现在不行,还得有求于人,必须想办法撬开老家伙的嘴巴。便借故退了出去,让手下继续盘问。王得中还真是个人物,软硬不吃,怎么问,他也不肯再多说一句。

柴荣决心要搏一下,机会实在很难得。符彦卿没有办法,只好继续往北进军,目的地是忻口(今山西忻州),在太原北面。柴荣的作战意图很明显,就是要围点打援,在忻州伏击南下的辽兵。

不过,粮草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宰相李谷虽然全力调度,但架不住人马多,路途远,粮草还是远远供应不上。在当地征粮吧,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呐,要是北汉的老百姓家里有余粮,凭什么还要跟你去造刘崇的反?老百姓的要求真的不高,不就是希望能跟你们过上家有余粮的好日子吗?

可是填不饱肚子,将士们还打什么仗?军心涣散,到处去抢粮食,跟强盗差不多了。北汉的老百姓一看见周军,就象老鼠见了猫,赶紧躲得远远的,再也没有人来慰问了。

不久,又接到符彦卿的战报,先锋都指挥使史彦超阵亡。

史彦超自恃骁勇,只带了20多个骑兵就敢去追杀辽兵,结果钻进了人家布下的口袋阵,冲杀不出,最后力竭身亡。符彦卿还加了一句,劝世宗回军算了,辽兵已经大举南下,仗再打下去还真不好收场了。

天也突然变脸了。大雨一连下了好几天,一点没有停的意思。太原城外的周军,叫苦不迭,病号越来越多。

雨夜中,柴荣拿着家里刚刚送到的急信痛哭失声。原来嵩陵早就竣工了,一直等不到柴荣回去,太祖只好先下葬了。还搭进去一条人命,72岁的冯太师病死在了嵩陵……

那就回军吧。

大军如『潮』水般退走了,原来投降大周的各州县又回到了刘崇的手里。在这次行动中,周军调动了大量的人马、物资,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虽然在气势上曾一度压倒对方,但最终还是以失败收场,什么也没得到。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