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世宗北伐【1】
作者:史书虫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828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计划已定,世宗亲自挂帅,带兵北伐。

当初亲征只不过是迫不得已的权宜之计,自己不去,就有人等着看笑话,就有人不服你,就有人敢踩在你头上给你脸『色』看。现在不同了,亲征是世宗的才艺表演,不上场反而会不习惯。

一路上进展非常顺利,大军所到之处几乎没有遇到抵抗,有点出乎意料,其实又在意料之中。

原因在于,各关的守将还是老一辈的中原人,22年前(公元936年)石敬瑭为了得到辽人的扶持,一口气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辽国,他们也被迫留在了辽人统治区,辽**事实力强大,他们敢怒不敢言。但毕竟对中原有着割舍不去的深厚感情,并不甘心为辽人卖命,好不容易熬了这么些年头,现在祖国强大了,有机会回到朝思暮想的故土中原,谁不怦然心动?

心动不如行动,宁州刺史王洪带头起义,然后又自告奋勇,匹马进入益津关(河北霸县),说反了守将终廷辉。其他各关守将也顺水推舟,纷纷投降。

周军兵不血刃,一路收复失地,一直到了著名的“瓦桥关”。

瓦桥关在河北平原中部,今河北省雄县城西南。瓦桥关设置于唐朝末年,它与东北面的益津关和淤口关,合称“三关”,是一扇防御契丹的大门。

此关守将为辽国赫赫有名的勇将姚内斌。他看见来的周军人数并不多,估『摸』着只是小股『骚』扰部队,战斗力不会太强,就带了几千骑兵出城来迎战,想给周军来个下马威。但他失算了,他遇到的是一个强劲的对手,大周水军都督赵匡胤。

本来“瓦桥关”前没有水路,没他们水军什么事,但赵匡胤手下的水军不同,他们具备水陆两栖作战能力,相当于今天的海军陆战队,队员们登陆上岸后,就是一支不折不扣的精骑兵。

两边大杀了一阵,姚内斌伤亡了好几百人,没有占得一点便宜,就退了回去。

没想到,第二天起来一看,更不得了,“瓦桥关”前人越来越多,世宗的亲军、都指挥使李重进的人马、陆军都督韩通的部队统统在“瓦桥关”前扎下了营寨。他们的到来打破了山谷往日的宁静,时不时惊起一群群飞鸟。

大兵压城城欲摧。北风把战旗吹得猎猎作响。

周军没有换人,来到关下挑战的还是赵匡胤。

有了强劲的兵力做后盾,赵匡胤决定先来个心理战,他在城下扯开大嗓门,对着城楼大声喊话,“姚内斌,你听着。我王御驾亲征,势如破竹,没用40天就打到了这儿。现在大军在此,你也看到了,兵精粮足,你以为能守得住吗?如果弃暗投明,我保你荣华富贵,如若不然,恐怕就要死无葬身之地了。”

姚内斌在城上听得真真切切,赵匡胤说的是实话,周军数量惊人,而且士气旺盛。要守住,恐怕真的很难,但要投降,又拉不下面子。犹豫了好久才开腔搭话,希望赵匡胤能宽限一天,明天一准回话。

赵匡胤也不强迫,等一天就等一天,咱也不怕你耍花招。

一晚无事。

第二天早上,探子来报,号称辽国第一勇将的姚内斌已经打开城门,送来了降书。

至此,大周取得了开门红,只用了四十二天时间,就收回了涿(河北涿州)、瀛(河北河间县)、莫(任丘)三州和益津关、瓦桥关、淤口关三关,战果辉煌。

世宗在“瓦桥关”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大家开怀畅饮,好不痛快。

该总结的都总结过了,该表扬的都表扬过了。世宗举起酒杯,发表了祝酒词,“祝愿我军早日拿下幽州,来,大家干了。”

前面的幽州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而且自然条件好,经济发达。辽人在得到幽州后,给它取了别名“南京”,也叫“燕京”。可以想见,辽人有多重视。

所以,世宗的话一出口,将士们就觉得有点不妥,纷纷借着酒意发表了意见,“陛下,我们只用了一个半月就收复了幽州以南的所有州县,确实非常顺利。但幽州是辽国的南大门,非比寻常,一定会有重兵把守,恐怕不好攻。一旦攻击不顺,将来旷日持久,就不好办了,还请陛下三思!”

柴荣默然,好久没有说话,端起的酒杯又放下。他告诉自己,这种场合千万不能发脾气,否则就没有风度了。

庆功宴不欢而散。

散席后,世宗留下了表弟李重进,语重声长地说,“我军这次出征,势如破竹,所向披靡,正是天赐良机,剿灭辽人就在此一举,怎么能半途而废?明天你带1万多人马先出发,我随后接应。开弓没有回头箭,不捣毁辽国的都城,我誓不回军。”

李重进没有办法,知道再多说也没有用,领命而去,第二天带兵出发了。

固安县城的守军早已逃之夭夭,周军轻松占领了县城,但北面有一条安阳河挡住去路,水流湍急,深不见底。可恶的辽兵临走时,还拆毁了桥梁,把摆渡的船只都给藏了起来。

李重进望着涛涛江水一筹莫展。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