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文武百官一齐跪在地上,山呼万岁。这一年,赵匡胤33岁。看来3是他的幸运数字。
国号定为“宋”。因为在即位前,赵点检曾兼任归德军的节度使,而归德军就是宋州的地方军。
大会结束后,范质等人帮柴宗训和符太后搬了家。孤儿寡母被赶到西宫,一路哭哭啼啼。真个叫凄凄惨惨切切。没有人为他们撑腰,也只能这样了。
柴宗训随即被降为“郑王”。3年后,郑王又再次搬家,迁到了房州(今湖北房县),在那一住就是10年。公元973年,柴宗训在房州去世,时年20岁。同年10月,归葬于世宗庆陵之侧。死后被赐号为“恭帝”,以纪念他曾经恭顺地让出了帝位。
赵家又是另外一番光景。
和潘美一同出发的楚昭辅,也很快赶回了京师。他马不停蹄地来到赵家,告诉了赵妈妈这个天大的喜讯。
赵妈妈第一句话就是,“我儿素有大志,今果然成功了。”笑得都合不拢嘴了。我想,这个大志应该不是赵匡胤小时候为了应付妈妈说的那番空话。即使赵妈妈当时真的相信了一个学龄前儿童随口而出的大话,恐怕她老人家也没有那么好的记忆力。所以,有理由相信,他在逐步进入权力中心的岁月中,曾经跟妈妈说过心里话。
几家欢乐几家愁?当然,愁的只是少数,欢乐的是大多数。
为了表彰几位亲信的功绩,赵太祖首先给几个“翊戴”功臣封了官,加了爵。
第一名石守信,接替赵匡胤的空缺,担任归德军节度使。
第二名高怀德,担任义成军节度使。
第三名张令铎,担任镇安军节度使。
第四名王审琦,担任泰宁军节度使。
第五名张光翰,担任江宁军节度使。
第六名赵彦徽,担任武信军节度使。
另外一个空缺,殿前都点检一职由老兄弟慕容延钊担任。副都点检则由高怀德兼任。至此,中央军和几个重要藩镇的地方军被赵匡胤牢牢握在手心里。
当然,文臣也见者有份。赵普当仁不让坐了头把交椅,担任枢密直学士;范质担任司徒兼侍中;王溥担任司空,兼门下侍郎;魏仁甫担任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其他一干人等,也都有好处。就是韩通,也被追认为中书令,厚礼收葬。
而升迁得最快的要数赵匡义,由一个区区供奉官一下升到了殿前都虞侯,当然也付出了一点小小的代价,为了避讳,赵匡义改名叫“赵光义”。他就是后来的宋太宗。
军心稳定了,朝廷稳定了。可以考虑光宗耀祖的事情了。
宋太祖赵匡胤修了四亲庙,追封高祖赵眺为僖祖文献皇帝,曾祖赵珽为顺祖惠元皇帝,祖父赵敬为翼祖简恭皇帝,父亲赵弘殷为宣祖昭武皇帝。
赵妈妈被尊为皇太后。按理说,老人家不跳芭蕾舞,也该偷着乐了。但据说在太祖下拜,群臣行礼朝贺的时候,杜氏并无喜『色』,反而吊着个脸子,满面愁容,跟大家玩起了深沉。
大家就问,“俗话说,母以子贵。现在您儿子都当了皇帝,您还有什么不高兴的呢?”
杜氏开始拽格言,“先圣有言:‘为君难。’皇帝当好了自然是好,但如果当不好,恐怕将来连一个普通的老百姓都做不成了。你说我能不担心吗?”
原来在变着法子教育儿子呢。太祖赶紧跪倒在地,“谨遵慈训,不敢有违!”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