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万法唯空
作者:犷MAN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134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第十一章 万法唯空

公元三八一年,罗马帝国宣布基督教为帝国唯一宗教。小型教堂建立在坚固的城围中;而主教则大多任职于主要的行政中心。

自,当日在秀心面前落发,自当终身伴随青灯古佛,又岂会对魔门有一丝眷顾?”

石之轩得话可谓掷地有声,令张枫安心不少,不过仍有疑虑难解。“听外公刚才的说话,似乎为魔门的失败不甘,使得枫儿以为外公有力挽狂澜之意。”

石之轩突然仰天长笑,“魔门自有中兴之时,但中兴不在我辈,你刚才也看到了,那个‘灭情道’的小子,年纪轻轻,修为已经直追当年的席应;那个陆啸天,虽然武学修为不怎么样,但他难得有一副好脑子,他二人一文一武,可谓天作之合,魔门新生代的实力如何,由此可见一斑。只要勤加琢磨,魔门又何愁没有中兴的一天。婠儿侄女,这些后辈可多劳你费心了!”

婠婠甜美的声音传了过来,“邪王钦点的人,婠儿敢不用心照顾?定不负邪王所托。”

张枫骇然张望,婠婠竟然一直在暗中窥探,而石之轩明显早已发现,却不说破,自是有意让婠婠听到他们的说话?石之轩此举到底有何用意?是借机表明心志?还是给婠婠一些提示?突然之间,张枫的心里泛起一阵乏力的感觉。对石之轩这些人,自己恐怕永远没可能看透他们真正的想法是什么。一直以来伴随着张枫的优越感、自信在这一瞬间土崩瓦解。

见张枫一时间方寸大『乱』的样子,石之轩淡淡道,“她已经离开了,从现在开始,我们之间的谈话是真正地不会落入第三人的耳朵了。”

他的保证在张枫的眼中是那么的可笑。不过在没有真正弄清楚石之轩葫芦里卖得是什么『药』之前,张枫是不会触怒对方的。犹豫了一下,张枫淡淡道,“邪王既然远涉罗马,自然应该知道前些年崛起的伊斯兰教了,不知对穆斯林的政教合一和穆罕默德这个人又什么看法?”称呼从“外公”变为“邪王”,张枫借称呼的改变表达出对石之轩的不满。

石之轩也不以为忤,“穆斯林的政教合一很成功,但对于用武力取得宗教的统治地位,我可是敬谢不敏的。穆罕默德这个人,在我的眼中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莽夫。他能成为名流史册的人物,不是因为他如何的雄才大略。你想想,一个人类生活在猴群中,如果不被群猴排斥,猴王的宝座,应该只是时间的问题了吧?”

石之轩竟然将伊斯兰民族比作猴子,张枫忍不住道,“穆罕默德并非如此不堪吧!穆斯林自他手中而创,如此富有想象力的民族,猴子怎能与之相提并论?”

冷哼一声,石之轩不屑道,“富有想象力吗?可惜的是,这个很有想象力的方法并非他们首创呢!”石之轩的说话再次让张枫吃了一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最后的一句话,张枫当然不会陌生,这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口号。而张枫同时明白了石之轩的意思,黄巾起义,不正是借用了所谓的太平道吗?太平道的创建者是河北矩鹿人张角,他曾读过《太平经》,张角有两个弟弟,一名张宝,一名张梁。张角手下另有八名弟子,在组建太平教的过程中,这些人发挥了重大作用。据史书记载,张角自称大贤良师,他派八名弟子到各地宣传教义,准备太平教起义。经过十余年的活动,信徒总数达到数十万之多,传播范围很广,声势十分浩大。

不过张枫想的却是另一个问题:在《大唐》中,师妃暄曾经对徐子陵说过,“汉末的黄巾贼和五斗米道,就是魔教对道统的挑战的表现。”师妃暄应该不会说谎,那么,魔门为了所谓的“道统之争”,几百年来,到底挑起了多少战端?不过张枫显然不敢将心中所想如实说出,只能旁敲侧击道,“对于太平道,邪王又知道多少?而所谓的《太平经》又是什么?”

连想都没有,石之轩娓娓道来,“东汉顺帝年间,有一个名宫崇的人,到皇宫献神书,书名《太平清领书》,共一百七十卷,却未被皇帝采纳。于是此书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即《太平经》。此书是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干分布,每部十七卷。《太平经》的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它是《道德经》的思想继承,如对‘道’为天下之母,道生‘万物’,求道之法的根本为静等。”石之轩没有继续下去,说到这里已经足够了。他要的,是张枫的反应。

张枫轻声道,“就我所知,当年五斗米道的天师孙恩,其经历和张角倒差不多?”他这句话好像很普通,但换成知道魔门历史的人物,听起来却绝不普通。

石之轩看着张枫,眼中神光四『射』,沉声道,“你还知道些什么?”

张枫却没有因为骤然的压力『色』变,仍然淡淡道,“没有什么了,枫儿只是不清楚,魔门假借道家的名目造反,也许瞒不过当权者的法眼,但为什么百姓仍然亲佛道而弃魔门?难道道家在人民的心中竟是如此根深蒂固?”他此刻说出的完全是心里话,石之轩当然听得出来。

雄躯剧震,石之轩呆立当场。昔日魔门前辈假借道家名目的作法,他虽然有些不屑,但也觉得这确实是个不错的方法。但此刻张枫的话引起了一个埋藏心里多年的念头——是啊!就算当权者知道这些势力的背后是魔门,但没有理由普通的老百姓也知道啊!难道道家真的在民众的心中就有如此的地位?

一种莫名的感觉浮现在二人的心头。张枫只是微微有些头晕的感觉,便再无异样;而石之轩则不同。他出身魔门,为了突破武学上的瓶颈,在四大圣僧门下接受多年佛法的洗礼。对佛、魔二门,他一直怀有一种莫名的感情。而突然之间,发现国人在内心的深处,都有一种偏袒道教的思想。那种被人抛弃的感觉,使得石之轩压抑了多年的不忿与那种莫名的感觉产生了共鸣。此刻的石之轩脸上布满可怕的戾气,就好像在身体里封印了一只可怕的魔兽,随时都有可能破体而出。

石之轩身旁的张枫岂能感受不到这种压力?石之轩此刻的情况,张枫曾经不只一次在港台漫画中见过,他们将这种情况统称为“入魔”。为了情节的好看,这些出版商多半会选择以暴治暴的方法,但显然这种方法对张枫来说非常地不切实际、

石之轩就在张枫的面前,身上明显出现了入魔的征兆,极度的痛苦,使得石之轩处于崩溃的边缘。张枫却一动也不敢动,气机牵引之下,他深信自己的任何一个举动,都有可能引发石之轩的全力一击。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把柔和的声音传来,张枫立刻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压力尽去。他差点欢呼起来,因为来者不是别人,正是——徐子陵。

所谓入魔,其实是因为精神的波动,引起体内真气的起伏,进而有可能使得精神更为错『乱』,这和所谓的走火入魔是不同的。《『射』雕英雄传》里的欧阳锋,就是一个走火入魔最明显的例子。而入魔之人,仍然能保持神智的清醒,只不过突然之间心态的转变(以现在的医学看来,应该是典型的内分泌失调),使得他们变得偏执、乖僻,而且泯灭了一切的亲情。当年处于分裂中的石之轩,就是典型的入魔。只不过由于他本身就是由魔入魔,反而成为他的一大破绽。但若是今日的石之轩由道入魔,其效果恐怕和修炼了“道心种魔**”不遑多让。

幸好徐子陵清楚石之轩真气的运行,刚才的偈言中,“不动根本印”、“大金刚轮印”、“外狮子印”、“内缚印”四印齐发,及时控制住了石之轩体内暴走的真气,恢复了石之轩头脑的清明。以石之轩的修为,只要微微调理,应该就无大碍了。

知道其中始末,张枫长长出了一口气。还好婠婠刚才已经走了,不然她是绝对不会放弃这个使石之轩永远堕入魔道的好机会的。

过了一柱香的功夫,石之轩终于再次睁开了眼睛,“想不到我石之轩苦修二十年,原以为已经圆得大自在,谁知还是无法把持自己的心态。若不是子陵及时赶来,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啊!”

张枫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师父是如何找到这里来的?”

徐子陵对石之轩微微弓身,“我是从青璇那里得知岳父返回中土的消息的,在我看来,既然已经离开幽谷,岳父接下来自然会前来长安。刚才离开皇宫之时,突然一阵莫名的心绪不宁,似乎冥冥中有一种力量指引我到无漏寺来。不想果然应劫!”

对徐子陵这种无法用描述的灵觉,张枫和石之轩都领教过了,一时间也感到无话可说。三代人就这样一直沉默着,直到第一缕阳光落在他们的身上。

徐子陵突然道,“岳父有何打算?”

石之轩叹了口气,刚才一瞬间,他感觉到自己真的老了,竟然因张枫的一席话险些入魔。正如玄奘所说,他六根未净,真的能终身藏身空门吗?

“非『性』『性』有圆觉『性』,循诸『性』起无取证,实相无无无无,幻化现灭无证者;如来寂灭随顺得,实无寂灭寂灭者;一切障碍究竟觉,得念失念皆解脱。”禅音消去,张枫在寺门处捕捉到玄奘淡淡的背影。

石之轩雄躯剧震,“师兄教训的是,涅磐以为早已看淡世事,但六欲红尘,三千世界,若不求天道,避世当是唯一的解脱了!”说罢,起身向寺门走去。

徐子陵、张枫同时『色』变,从石之轩苍凉悲怆的语调看来,他们绝对不怀疑他的余生将活在自欺欺人中。

张枫突然朗声道,“袁天罡道长一年前便已证道,可见天道并非虚无缥缈,外公一生纵横,目无余子,难道没有信心求证天道吗?”

他再次称石之轩为外公,表示他已经不介意石之轩和婠婠对自己的欺骗。

石之轩和门外的玄奘同时一震,一直以来,他们都认为天道只是镜花水月,终究是一场空。可如今张枫竟然说袁天罡已经证道,这对二人的信心无疑是个巨大的冲击。

石之轩的身材仿佛突然间伸长了许多,一股强大的自信从他的身上散发出来,仰天一阵长笑,“人生有一目标,得一知己,夫复何求?快哉快哉!”没有回头,快步走到玄奘身边,二人连袂而去。在徐子陵和张枫地注视下,他们地背影消失在晨光里。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