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外戚密议
作者:宝宝包包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403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你知道吗,杨家是为了谋朝篡位,怕有人阻拦,才害死安国侯的。”

“皇上不是从宫内摘星楼上失足落下,而是被杨家派进宫中的死士推下去的。”

“杨家是看皇上要亲理政事,怕大权旁落,所以才下了毒手,逼反吴青峰,向舞阳宣战只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吸引大家的注意力罢了。”

吴青峰的人头在帝都城门上悬挂了不过数日,坊间就出现了各种流言,矛头直指主导朝廷权柄的杨姓外戚。甚至有小童开始传唱一首奇怪的童谣:“杨树摇,毁高墙,国不安,旱不长。有好事者解说,第一句杨树摇讲得正是大权独揽的杨家,第二句说的是小皇帝离奇身亡,第三句隐含着安国侯吴青峰的被逼自刎,最后一句暗指成汉统治难以为续。杨家派出大量探子和绨骑四处察访,人是抓了不少,可却没有什么有价值的消息,那流言的源头仿佛隐没的无处寻觅。百姓本就对这些坊间流言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又过了几日,京城安国侯府废墟前的两个石狮子眼中突然有鲜血流出,再加上吴青峰自刎那天一场奇怪的突降暴雨,都似乎在证明他的冤屈。于是,谣言日盛,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已经坐在火山口上的外戚杨家真的有点焦头烂额了,二十万大军不但没有取得预想的战绩,反而受阻于冀州,把当地百姓推上了誓死一战的绝地;皇帝新丧,皇位空缺,那些宗室诸王又重新开始蠢蠢欲动;西北林家打出了“诛杨氏、清君侧”的旗号,开始勾连鹏州的桑琦,叛乱的军队倒成了正义之师;幽冀商队遇袭,相关商户遭到洗劫,使朝廷控制范围内的商业急遽倒退,很多商人甚至举族避往舞阳军的领地;修建摘星楼的匠师遇害,大批匠户受到牵连波及,对武器生产带来了巨大影响;当然,还有吴青峰的那几个兄弟,传回来的消息说,几十万大军准备倾巢南下,旌旗遮天蔽日。谁也没想到,那个吴青峰临死前许下的报复会来得这么快、这么猛烈。他的首级挂在城门之上,带着诡异的微笑,仿佛时时刻刻都在讥讽着那些逼死他的朝臣。

宝翰堂的夜晚是不眠的夜晚,烛火下的杨家官员愁眉不展。其实由外戚把握朝政倒还真不是由于他们多么贪婪,多么擅于争权夺利。本朝开国已经六百余年,最初承袭了前朝以功臣嗣侯为卿宰的旧例。但过了百余年后,尤其是最近三百余年来,民生乐业,异族少事,兵革难起,功臣一系渐灭。而自昭帝开始,不再限于从贵族中选拔相职,为相者大多从一介书生起步,相臣之权重威望颇见清减。显帝之时,见宗室日强,恐皇位传承旁落,一年内诱杀藩王二十几支,随后的宗室诸王在强压之下,也不得不俯首听命,而且同姓宗室可以外封,却不宜在朝中为辅。神州广阔,皇帝孤立在上,必须寻觅可以为臂膀的外助,于是近几代的朝廷大权遂有意无意的流入外戚一系之手。几门外戚权势之重,不亚于现在的杨家,而且飞扬跋扈,更为甚之,受遗诏辅政,新皇皆有如芒刺在背,稍有实力,就想尽早除之,可又只能借助自己的外戚一族。所以外戚专权,屡见不鲜。杨家也是看见前几门外戚下场之悲惨,灭族之巨创,才极力打压其余豪门,并力求率先扑灭任何一个可能的威胁。可是让他们设计杀害愍帝高升,那还是不大可能的事情,高升是他们的亲外甥,而且小皇后也正是杨氏所出,皇帝又性格懦弱,没有大权独揽之心,杀了他,有害无利,徒增烦恼。

骑虎难下的杨家现在才发现,逼死吴青峰之后,最麻烦的倒不是舞阳军的报复,而是那个人人垂涎的皇帝宝座。皇上年幼突亡,没有子嗣。若拥戴外封同支诸王即位,那些人早已成年,肯定会加重皇权,打压杨氏一门,搞不好杨家又会变成帝国历史上一家被满门灭族的外戚,富贵荣华转眼成空。虽说可以借口皇帝新丧,需要操办大葬,又要剪除舞阳等叛军,可这皇位又不能久悬不决。拖上一日,非议就重上十分,拖上一月,恐怕杨家不谋朝篡位都没人信了。难啊,左也不是,右也不成,本想用兵冀州,树立杨氏威严,二十万大军却又深陷泥沼,无力自拔。

“我早就说过,天诛计划不可行,不能行,现在事已至此,必须早做决断。舞阳虽有复仇之意,但并不是最紧迫的。皇位空悬,外封诸王才是大患,东海王的使节已经潜入京师,上下运动,他一旦坐上皇位,杨家必危。所以我认为首先与舞阳修和,最齐码不应再增兵了,应该把兵力集中在东线,先灭了东海,打消其余诸王对皇位的野心。”杨春雨站在那张硕大的帝国州郡图前,向杨家重臣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春雨说的也有几分道理,可是舞阳人和咱们有血海深仇,那吴青峰的人头还挂在城门之上,他们又怎肯善罢甘休呢?”

“那个张全胜、张屠夫平时总吹嘘自己如何能打仗,谋略怎么过人,结果现在不但和舞阳军一战未交,反倒是连屠数个城镇,就算是舞阳人肯议和,那冀州的百姓又怎能罢手。”

“对啊,东海王虽然蠢蠢欲动,但毕竟还没有起兵,那舞阳可开始在数州动员民众作乱了啊,孰轻孰重,还要仔细斟酌。”

“再说太后把那件事全怪在舞阳人和吴青峰的头上,让她转个念头,难啊。”

杨春雨的目光缓缓扫过屋内众人,最后落在杨玉桐的脸上:“各位兄长叔伯,按理说我是外支旁系,本不应该先自胡说。可我认为现在就正要从那件事入手,把它坏事变成好事。”

“啊?”这下大家是彻底糊涂了。

“对,那个人没了,天诛计划正可推在他的头上。我们又什么办法,我们不过是臣子,为人臣者就要执行皇上的旨意,现在发布命令的人没了,那舞阳人报复的直接目标也就没了。他们若还是兴兵,那就证明他们不是为了吴青峰明冤,而是为了那皇位,天下必共讨之。我们杨家做过什么,那吴青峰的首级也不是我们下令挂在城头之上的,应速派人取下送回幽冀。至于张全胜就更简单了,他是擅自行事,有违帝**令,不去进攻林家,反倒因私怨攻打冀州,应该剥夺军权,带回京师议罪。太后那里吗?哼哼,皇帝没了,他就只是个太后,有了个听话的新皇帝以后,我杨家威权更甚,无需再依靠什么外戚的名号。”杨春雨说着说着,一副清晰的图景渐渐展现在每个人的脑海之中。

杨春雨的描述彻底跳出了大家固定的思维模式,是啊,现在的杨家还需要仰仗外戚的身份吗?舞阳人恨的是那个逼死吴青峰的人,恨的不会是这个帝国,他们世代以忠心护国为荣,没了报复的目标,再胆敢犯上作乱,那些诸王和州郡也不会罢休。太后是自己的妹妹不错,高升也的确是一脉血亲的外甥,正因为这样,为了杨家的传承,他们就应该做出些牺牲。反正死者已逝,生者却还要继续活着,那个懵懂了一生,从没自己拿过主意,倒霉了一辈子的愍帝高升绝对想不到,自己死后还要背如此之大的一个黑锅。

在杨家权臣的心中,还有另一种东西在悄悄滋生,那就是王朝更替,有德居之。如果皇帝都可以拿来做替罪羊的话,为什么不能把整个帝国,整个江山尽数拿来,杨家是外戚,是靠着女人的关系才拥有了今天的地位和权势,但是如果能够更换一番天地,谁还能记得杨家的出身,又不是没有前朝的先例,外戚更没有必要一辈子只能仰仗皇帝的宠信,小心翼翼地活着。而且一旦新皇登基,杨家的权势财富就很有可能化为乌有,命是自己的的,那么命运为什么不能自己决定。

这次密议持续的时间很长很长,天诛计划的后果使得杨家的大人们处事更加谨慎,杨春雨的这个建议太大胆了,完全可以称得上是胆大包天,一招不慎就无疑于玩火**。本来到了最后,保守的意见还是占了上风,也就是继续对幽冀用兵,但是一个没有得到进一步证实的消息改变了这一切。

“东海王与齐地的舞阳军达成密谋,东海王答应一旦登上皇位,即刻诛杀杨氏一族,就连杨太后也不会放过,他要换取的就是舞阳鬼军的支持,哪怕不派兵支持,也最齐码可以拖住朝廷的主力,更不会在他的背后捅上一刀。”杨玉桐把手里的秘报一合,冲着大家问道:“诺,就是这样,你们现在怎么看?”

还能怎么看,形势明摆着,舞阳军志在复仇申冤,而东海王要得是皇位,要得是杨氏一族数千口人的性命。杨春雨的计划得到杨家各支的赞同,他受命过几日亲赴东海前线指挥战事,务求尽快结束此役,以应万一之需。吴青峰的人头也被取下,被放在一个昂贵的玉匣之中,只要舞阳军接受杨家的解释,答应朝廷的条件,舞阳诸将不但可以尽保现在的领地,朝廷还会为他们加官进爵。屠城的张全胜会受到严厉的惩处,吴青峰谋逆的罪名可以平反昭雪,还可以过继一人继承安国公的爵位世袭罔替,朝廷还将发布罪己诏,这对于已死的吴青峰来说可是莫大的荣光。当然,大人们还为标榜忠义的舞阳人送上了一个大帽子,一个他们不得不考虑的环节,那就是东胡人还在一旁虎视眈眈,一旦帝国内乱,神州子民遭殃不算,胡人若借机占了这锦绣江山,舞阳人还会成为千古罪人,遭万世唾弃。为防止万一,杨家还做了两手准备,那就是幽冀形势若不明朗,杨春雨的部队就不会攻入东海,当然南方的部队也要北调,杨家牢牢控制的禁军更要扩军。

事已至此,考虑周详,杨家的大人们终于长舒了一口气,看来是万无一失了,现在那些坊间无知愚民的流言又算的了什么,他们肯定想不到,这帝国就要换一个新的天地,新的主人。

“拿酒来。”杨家众人终于可以借得余暇,一舒心结了。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