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历朝历代,皇帝继位都是件大事,正如一句话说的那样: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权代表的就是对亿万子民的绝对统治,是对每一个生命随意生杀予夺的大权,是一个帝国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所以皇帝的继位大典决不能仓促为之,因为它就是皇室和新皇至高无上尊严的体现。尽管现在适逢乱世,帝国内乱不休,外封的诸王又虎视眈眈,但是杨家的众位大人还是坚持要把这次继位大典操办的无比隆重和风光,因为这次的主角其实并不是那位还在襁褓之中哭喊着要吃奶的婴儿,而是杨家才对。既然关系到杨家的脸面,就一定要把它办好,办成最好。
杨太后在宫内和自己的叔伯长辈、兄弟手足进行了数个时辰的长谈之后,终于决定先抑制住自己痛失爱子的悲伤心情,履行好自己作为帝国皇室最高权威代表的职责。太后的懿旨不仅给帝国带来了一位新的君主,也第一次向世人证明了死去的先皇高升在某方面的天赋异禀,一个襁褓之中呀呀学语的婴儿被大臣们拥戴为成汉帝国的新一代统治者,据说他是先皇十三岁多的时候,一次酒醉之后在一个随伺宫女身上暗种下的龙种,那个宫女生产之日便因产后大出血断送了性命,但这个婴儿做为先皇遗留下来的唯一血脉,理所应当的成为了这个庞大帝国的主人。晋升为祖母的杨太后同时宣布因为伤痛过重,决定退居后宫静养,一干朝政都托付给新任命的太傅、录尚书事,丞相杨玉桐大人。丞相大人随后以首席辅政大臣的身份发布了一系列的命令。
杨青柏拥戴新皇继位有功,被晋升为太尉、大将军,总领全国兵马;因为同样的功勋,杨善华和杨舞柳分别荣升为司徒和司空;太常、光掾、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九卿之职也同时由杨家子弟接掌;这样一来,帝国三公九卿这类的要职尽入杨家囊中。杨玉桐还代表尚不能亲理政事的皇帝提拔了一大批刺史、太守、将军和都尉,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不是杨家的门生故吏,就是杨家的子弟亲朋。那些喜欢讥讽朝政,专爱鸡蛋里挑骨头的文人学士愤懑之余,将这次人事更替称为:始此,天下只知有杨,不知姓高。这些坊间的无聊议论显然是无关大局,丞相大人随后颁布的命令更令那些没有什么政治头脑的百姓震惊。所有响应东海王所谓讨贼诏书的外封藩王都被剥夺了王爵,能有献上他们首级的人无论出身如何,一律赏赐为侯爵,这些郡国的国相或长史如能忠于朝廷,率部反正除逆,还可再升一级,荣获国公的爵位。同时各地的豪强大户可开铸炉,制兵器,招义兵,参与到帝国平叛大业之中,所立军功加倍计数。看得出,丞相大人实在是把这些藩王痛恨入骨,势必要铲除掉他们而后快。
这份以新皇帝名义诏告天下的圣旨颁布的同日,平定楚王八年之乱的智将杨春雨统领十三万人马猛击东海,首战即歼敌过万。捷报送到京城的次日,因为查实勾结外封诸王谋乱,企图颠覆帝国,****新皇,尚在京师之内因年龄关系或其它原因没有外封的皇室成员一百四十余口尽皆收押天牢,通过连日的审讯,从这些娇生惯养的皇族口中得到的亲笔供述再次震惊天下。多年以来,他们为了推举已经服诛的楚王或是东海王继位,胆大包天,不但多次泄漏帝**机大事,还心肠歹毒的使用奸计和其它种种令人发指的手段,先后害死了愍帝高升和安国侯吴青峰等人,许多参与计划的家奴受帝国感召,纷纷现身揭发内幕。
没错,吴青峰被逼自刎是先皇高升下的诏书,但那是在那些卑鄙高姓皇族的蒙骗和诱使下做出的错误决断;甚至连京师大乱,商铺的被洗劫也是那些贪婪的家伙为了聚敛钱财支持叛军,私自****太后印玺所颁布的伪诏。我们善良的太后贤良淑德,那时又因爱子被害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又怎么会发布如此残忍的命令呢。说杨家那些忠君爱国、体恤民情的大人们也有份参与其中,那更是谣言,先不说有几位杨家旁系子弟的府邸也受到动乱的波及,如果不是杨家果断采取行动,不计个人得失,毅然调动城外禁军入城戒严,帝都估计早就在那些奸人的推波助澜之下变成了一座死城。就是这样,丞相杨玉桐大人还是每每为自己没有及时察觉他们的歹毒用心而自责不已,他宣布为了表示自己的歉疚,同时也为了给天下官员树立一个榜样,自罚俸禄一年,同时杨家诸位大人从自己并不宽裕的口袋中拿出一笔款项,专门用于给那些因京师大乱而受到伤害的百姓作为补偿。在受到巨大感召之后,京师的大小官员和豪门大户也纷纷拿出了数额不等的财物,用于救济京师受难百姓。那种民拥君,君爱民的场面委实令人感动。
每天都有的新的命令颁布,每天都有新的罪行被揭露,每天也都有新的头颅被砍下。帝都的百姓不会放过这次戏谑那些谋逆皇族的盛宴,他们成群结队聚集在通往刑场的道路两旁,一边听着那些曾经参与到谋逆计划之中的胁从家奴的忏悔和揭发,一边把手里的烂菜叶和碎石头尽情扔向那些往日高高在上,今日身陷牢笼的皇族们,百姓朝他们脸上吐着口水,拍着手嘲笑他们涕泪纵横的表情,跺着脚怒骂他们的歹毒心肠,每一颗人头落地,刑场四周都会爆发出如雷的掌声,倒地的尸身会立刻被愤怒的人们撕扯成肉条,流淌出来的心肝成了野狗口中最好的美餐。曾经讥讽过杨家的那些文人学士很快也被人揭发出来,原来他们也都曾参与到叛逆计划之中,接连的杀戮把刑场的黄土浸泡成了血红色的板结。
不到半个月,除了那位新皇帝和个别年幼或已经出嫁的公主之外,所有的在京皇族男丁和一些女眷都被送上了刑场,就连那位被罚去看守德帝高韦皇陵的前齐王也没有逃过这次正义的行动。成汉帝国开国六百多年来,卑贱的草民们是第一次看见这么多有着尊贵血统的皇族被杀,其实人都是一样的,高贵的血统也没有让那些皇族在刑场上保持住体面和尊严,他们战栗发抖,屎尿齐流,和被斩决的草民没有什么两样。唯一令大家稍感美中不足的是,大概那些皇族已经被吓破了胆,没有人悲嚎,没有人怒喝,没有人叫喊,就是那么无声的流着眼泪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
也有些个别人斗胆散布谣言,他们四处说有些年幼的皇族刚刚不过十几岁,又怎么会参与到这么邪恶、歹毒的谋逆计划之中。这些潜藏下来的余孽很快被正义之士揭发出来,紧跟着也被送上了刑场,追随他们那些卑鄙的主子去了。一方面是皇族的奸狠歹毒,一方面是杨家的宽厚仁德,两相比较,得到实惠的京城百姓很自然的拥戴起他们那位伟大、睿智、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丞相大人起来,杨玉桐和杨家的声望最起码是在京师,是在大家的口中达到了顶峰。有些大臣举先朝为例,建议朝廷赐杨大人九锡,晋升为王爵,可这些建议都被并不爱慕虚荣,并不贪恋权势的丞相大人谦逊的回绝了。
果然如被揭发出来的奸谋一样,那些外封的藩王不但杀害了朝廷派设在郡国的一些忠义属官,还公然在新皇已经明确的情况下,拥戴东海王继承皇位,甚至恬不知耻的把朝廷称为伪朝,把那位有着愍帝血统的新皇帝称为伪皇。他们还四处散播谣言,说新皇帝其实并不是高升的血脉,而是什么杨家的孩子,是被偷偷抱入宫中的。这一点得到了许多新皇帝临盆之时在场宫女和内监的一致批驳,宫中一直负责皇帝起居的中常侍还拿出了愍帝当日酒后临幸那位宫女的皇家记录,谣言又一次被揭穿。
正如丞相大人所言,种种不实的污蔑之词都只不过是这些反王的垂死挣扎而已,他们企图再次利用奸计延缓他们灭亡的命运,帝国是不会被谣言击垮的,杨春雨将军的正义之师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
经过大半个月紧锣密鼓的准备,已经焕然一新的朝廷为新皇帝举办了一次隆重的继位大典,帝都主要街道两旁的民居都被重新粉饰装点,在数万穿戴着漂亮盔甲的禁军护卫之下,朝中的大臣们陪伴着抱在丞相大人怀中的小皇帝先是祭告了天地,又拜祭了宗祠,虽然完成登基大典的小皇帝因为年纪幼小,只好让丞相大人代替接过了象征皇帝权威的玉玺,但这并不影响典礼的圆满成功。丞相大人再次自掏腰包,在京师之内开设了粥棚和戏台,吃饱喝足的帝都百姓打着饱嗝,看着杂耍,交口称赞一个伟大盛世的即将来临。
这半个月中,还有一件大事发生。由于天气和新皇即将继位的原因,愍帝的灵柩实在无法继续停放在宫中,终于被安葬在德帝的皇陵之旁。由于帝国为了与反王作战,已经颇为吃紧的财政没法在短时间内新建一个规模宏大的愍帝皇陵,所以只好先把为杨太后建造的后陵挪来借用,这也充分表明了新朝廷体恤民情,不愿意加大百姓徭役的良苦用心。愍帝的亲舅舅,丞相杨玉桐大人甚至哭昏在皇陵之前,他自愿背负起这个大不敬的罪名。百官们自然不认同这一点,他们认为这恰恰表明了帝国的仁德,而且颇有先贤的作风。百姓们对此更是拥护有加,毕竟一个新的气派的皇陵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新的皇帝已经要继位,新的时代也要开始,晏驾的愍帝稍稍做出一些牺牲,自然也是应该,这才是帝国的皇族,爱惜子民的皇族。
为帝国政事操劳不已的丞相大人在新皇继位大典之后的次日终于累倒了,参加朝议的百官在他不在场的情况下,一致通过了一项建议,这项建议马上得到了新皇帝的首肯,虽然小皇帝还不能完整表达自己的意思,参加朝会的大臣们确实发现,当他们提出建议之时,皇帝的头是连点数下的,伺候皇帝的内监也从他那几句含糊的话语中听到,新皇帝是十分赞同这项提议的。于是,盖着玉玺的诏书送到了丞相府邸,他被晋升为王爵,加赐九锡。丞相大人推脱了三次,同样的圣旨也下了三次。万般无奈的丞相大人在文武百官的一再恳请之下,方勉为其难的哭着接过了圣旨。这样,杨玉桐成为成汉帝国历史上唯一的外姓藩王,威望地位都超过了他的父亲,老丞相——杨善平。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