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假献祥瑞
作者:一微沧海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115

王莽此时虽然权倾朝野,但他觉得自己功德未著,必须想一个计策,做出点政绩,笼络人心,以德服人。于是与心腹们日夜苦思,几天后终于想出一个办法,暗地里派人到益州地区,嘱咐当地的地方官吏,让他们买通塞外蛮夷,假称是越裳氏,向大汉献白雉。

白雉,也称作白凤,白色羽毛的野鸡。有人不禁笑道,献个野鸡有什么好歌功颂德的?别急,这是有典故的。白雉在古代被认为是瑞鸟,跟凤凰来仪一样,都是祥瑞,被认为是统治者治国有方的体现。《尚书大传》中记载“周公居摄六年,制礼作乐,天下和平。越裳以三象重译而献白雉。”现在清楚了吧,王莽是想借此把自己比作当朝周公。

地方官接到命令,一看王大司马要办的事,平时想套近乎都苦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当即照办。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正月,塞外蛮人入都,说是越裳氏瞻仰天朝,特奉白雉上贡。王莽即奏报太皇太后,太皇太后一听上古圣事今天却降临在自己面前,赶紧将白雉献至诸宗庙,再说些都是列祖列宗庇佑,当今皇帝洪福齐天功德无量才使四夷来朝之类的奉承话,当然也得加几句大司马王莽辅政有功之类的客套话。最后结果是太皇太后高兴,皇帝高兴,王莽高兴,其他朝臣们见难得主子们都这么高兴,也不整人了,自己当然也高兴,百姓们见当官的都高兴也跟着高兴,于是普天同庆。就这样一个不知打哪里来的蛮子从山里随便打了一只白野鸡,送到朝廷后,让整个大汉朝上下一起高兴起来,好久没这么振奋人心了!

庆祝之后,日子还得照常过。既然是上天垂德,王莽有功,接下来该封赏了。于是王莽的心腹们开始行动起来了。群臣一一会意,奏称王莽辅政有功,德及四夷,与周公旦不相上下。周公旦辅周朝有功,故称周公,今天大司马王莽安定汉朝,使四夷来朝,应加称安汉公,增加食邑。太皇太后看了奏折,这还有什么好说的,你们不上奏折我也要封王莽的,这么大的功劳不封他还能封谁?当即依议,但王莽可不是这么想的,他想的是不能这么快就接受封赏,于是故意上表推辞,说自己与孔光王舜甄丰甄邯等人,一起商议迎立的中山王,现在应该先将孔光等人加封,自己不敢贪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假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这首诗形容得一点不假)。

太皇太后见王莽推辞,心里也搞不清楚真假。这时多亏了甄丰甄邯等急忙上书,称王莽功劳最大,封赏不应该落在别人后面。于是太皇太后下旨让王莽不要在推辞了。但王莽还是再三推辞,一定要把功劳让给孔光等人,并且上书说我病了,都已经到了起不来的地步了。太皇太后没有办法就封孔光为太师,王舜为太保,甄丰为少傅,甄邯为承安侯,心想这下行了,他们都封了,现在你王莽该受封了吧?于是下旨召王莽入朝受赏。但王莽还是托病不上朝(真是给脸不要脸)。群臣见状,表现的机会来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纷纷上书申请封莽,太皇太后即日下诏,封莽为太傅,赐号安汉公,加封食邑二万八千户。王莽在家里躺了好些日子了,每天吃吃喝喝,日子过得非常滋润,心想也是时候了,再推迟下去就不像话了,于是上朝接受官爵名号,将封邑退还了回去(反正不缺钱)。

王莽随即又为东平王刘玄(与接下来即将出场的更始帝刘玄同名不同人)伸冤。汉宣帝的第三子刘宇,在公元前52年十月受封为东平王,建都无盐(今山东东平县东10里)。刘宇是一个骄淫无道的藩王,曾因与奸邪之辈交往和不孝罪多次受朝廷切责。刘宇在位三十三年去世,谥为东平思王。刘宇死后由他的儿子刘玄继任为第二代东平王。东平炀王刘玄在位十七年,因诅祝皇帝,窥凯皇位,事发后自杀。东平王国也被废除。这时王莽为其伸冤,使刘玄儿子刘开明为东平王,趁此机会拉拢人心。又请立中山王刘宇的孙子桃乡侯的儿子刘成都,为中山王,奉中山王刘兴祭祀。再封汉宣帝的耳孙(孙子的儿子叫曾孙,曾孙的儿子叫玄孙,玄孙的儿子叫来孙,来孙的儿子叫晜孙,晜孙的儿子叫仍孙,仍孙的儿子叫云孙,云孙的儿子叫耳孙!)三十六人,皆为列侯(这关系拉得可够远的)。此外王公列侯等无子有孙的,或者兄弟的儿子,都能被立为继嗣,承袭官爵,皇室宗亲因罪被废的,允许复其属籍,官吏年老退休的,仍照发原来俸禄的三分之一,赡养终身,下到庶民鳏寡,都得到了恩惠。这下好了,王莽上买刘氏宗亲及大臣们人心,下收黎明百姓的民心。

那些落魄的刘氏宗亲一看这次终于翻身了,对王莽都是万分感激,老百姓们也都称赞王莽爱民如子,总之王莽在大家心目中是好的一塌糊涂,大司马就是上天派来拯救苍生的!就这样在群臣的奉承中,所有的功劳都归了王莽,太皇太后与小皇帝早就被人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谁还记得你们啊?可有人记得,此人正是大司马王莽!王莽暗示公卿,奏称太皇太后年岁太高,不宜亲省小事,此后像封爵等大事再来操心,其他的事就归安汉公裁决吧。太皇太后可能真的是年纪大了,竟然又答应了。于是出现了这么一个情景:朝臣有什么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王莽,把小皇帝直接省略跳过去了。你就是装装样子,表面上和皇帝商量一下,给个面子也行啊!大臣们可不管,谁权利大就听谁的,王莽现在权利最大,身家性命与吃饭问题都靠他呢,当然得听王莽的,要让我们听皇帝的,你先长大点有了权利再说吧!

一个君王再怎么昏庸,朝中也会出现一两个忠心的大臣,譬如夏桀有关龙逢,商纣王有比干。刘衎可能要喊冤了,自己只是个九岁的孩子,不是昏庸,是自己无力控制朝政罢了。此话不假,所以站在刘衎身边的大臣怎么说也要比当年站在桀纣身边的多吧?就有这么一班朝臣,私下里开始唠叨了,认为刘衎入嗣大统,而他的母亲卫姬却丝毫没有加封,这有点不像话吧?王莽心里其实也矛盾着呢,想到卫姬一入宫中,又要引进外戚势力,干预国政,最重要的一点是自己就是靠着外戚势力发家的,所以,不管用什么办法,都不能让她进宫,堵也要把她堵在宫外!但若不加封卫姬,又会落人口实。该怎么办呢?办法是人想出来的嘛!于是派遣少傅甄丰,持封册到中山国,封卫姬为中山孝王后,皇帝舅舅卫宝卫玄都封为关内侯,仍然留在中山,不允许来长安。这样既封了卫姬,又不让她来京城威胁自己的地位,一石二鸟,王莽不禁自叹道:我真是个天才!

朝中的大臣可不全是傻子,他们没那么好糊弄。扶风功曹申屠刚看不下去了,跑到王莽面前,一点弯子也不绕直接说道:“嗣皇帝始免襁褓,便使至亲分离,有伤慈孝,今宜迎入中山太后,使居别宫,使嗣皇帝得按时朝见,乐叙天伦,并召冯卫二族,平帝祖母冯婕妤,故云冯卫二族。选入执戟,亲奉宿卫,免得另生他患。”王莽正沉浸在无限自我欣赏中呢,你申屠刚突然跑来泼了一盆冷水,还且事前连通知都不通知一声,王莽心里当然不高兴。转念一想,这事自己不好出头,于是就请太皇太后下诏,斥责申屠刚僻经妄说,违背大义,结果就是一句话:“你被罢官了,回家种田去吧!”。这样好处王莽捞着,恶名统统推到了太皇太后头上去了。从此后,谁还敢管这件事,你皇帝自己的家事,自己关上门处理吧,我们只是替你打工,混口饭吃的,犯不着把命也给搭进去。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