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克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扑在了研究上,十号工程首席专家朱云谦第一次近距离同杜克一起搞研究,才发现这个年轻人在研究方面真的很玩命,一天下来除了吃饭睡觉大约8个小时之外,连散步时间心思似乎都集中在了研究上。 (更新速度最快尽在)
这不仅仅体现在时间上,从实验堆上检测出来的海量数据,朱教授研究经验如此丰富,自己都只能够集中在几个专业方面去分析,但是杜克好像无所不能一样,从不同研究子领域方面提出了数据分组的建议和分析思路,然后交给研究组使用7号工程超级计算机去分析建模。
杜克一个人提出的分析思路,足以让下面一百多人的研发人员忙过不停。这才是朱教授最为佩服和欣慰的地方,一个研发核心领军人员的价值就是提出问题,为研究指出一些可能的方向,而不是纠结在具体细节上。
几天工作下来,整个十号工程项目组就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以朱教授的眼光评判,这些成果都够得上国际一流水准,如果单单是十号工程团队自己研究,就算是运气好找对了方向,朱教授估计最少都得一年以上才能够取得。
得益于杜克的思路和7号工程超级计算能力,现在十号工程项目组在核能应用研究方面已经扎扎实实上了一个新台阶,开始进入快步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的新阶段。
杜克提出问题和思路之新颖和有效,令朱教授是叹为观止。
亲身参与了这些成果产生过程,朱教授完全相信,自己这一代人没有完成夙愿,极有可能在杜克的率领完成,如果这个年轻人能够专心从事这个行业的话。
只是朱教授不知道,在核能研究之外,杜克对于新设备的研究也是一时一刻没有停止过,海量的材料相关数据交给克里去分析建模,分析模型和结果,杜克都很快反馈给新城特钢和希林顿公司研发团队去进一步改进。
因为杜克通过克里的模拟研究得到的结果,内心很不满意,按照现在的材料性能和反应效率来看,比莱姆设计的核能电站能够达到的最大安全输出功率,单台机组大概是60万到80万千瓦,同预期的120万千瓦到150万千瓦相去甚远。
当然,这个结论,十号工程项目组还在竭力推算之中,比起运算能力来说,7号工程的超级计算机经过杜克大幅度优化改进,虽然比起麻省理工泰坦II型强悍不少,但是仍然同克里有着几个数量级以上的差距。
只是,杜克还是没有能够找到为什么现在的实验堆同实际相差这么大的原因。从现在收集到的数据还不足以推导相关原因。
或许,比莱姆提供的监测还不够完整?脑海中,杜克看着克里在这方面毫无进展,突然对于比莱姆的设计产生了怀疑,他现在研究这个东西已经有了很长一段时间,脑海随时有一座核能研究的超级图书馆,几乎收集到了在麻省理工这方面的所有积累。
通过克里还能够随时完全智能化检索相关知识,所以论知识广度和深度,比起朱教授这种经年研究核能的耆老都还要过之而无不及。几乎无限的记忆空间和超强的运算能力,使得杜克可以将心中的任何想法快速进行相应的推导研究。
所以,一旦对比莱姆不再神话,杜克就开始对于比莱姆的设计进行质疑式的研究,对比地球上反应堆的设计,逐步去对比推敲两者之间设计上的差异之处,每一个差异点上杜克都去研究为什么会这样,究竟哪一种更效率和更安全。
这么一来,杜克的事情就多了。
首先被质疑的监控系统中,比莱姆有一百多个地球上已有的监测点没有具备,杜克反复推敲之后,虽然有不少确实是冗余无用的,但是其中至少有三十多个监测点却并非一无是处,这些检测指标,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反应堆的运行状态。
反复验证了结果后,杜克就做出了修改设计,关闭反应堆将这些新的监测点加入到反应堆中,比莱姆的设计中最令人兴奋的就是这一点,反应堆能够非常快速关闭,减少催化剂的投入,然后加入另外一种新反向的催化剂,反应堆就能够很快停止反应,然后通过全自动的核燃料回收系统回收反应堆中的核燃料。
在实验堆上这个关闭核反应的整个过程不会超过一个小时,对于现在的核电站来说,单单这个特性就让人不可思议。完全得益于全新的反应激发方式和高智能的投料回收系统,才能够做得这一点。
毫无疑问,由于具备了这个特性,核电站的安全性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因为一旦发生严重的异常情况,完全可以通过快速关闭反应堆来避免更大的危险发生,正是看到这个巨大的安全优势,朱云谦教授已经上书,建议中央暂停当前所有审批的核电站建设,等待这种已经被命名为莲花堆的新型核反应堆实验结果。
因为除了安全性之外,朱教授还发现这个新堆的设计寿命远远超过现有核电站水准,保守设计都在70年以上,更换某些可能老化的关键性部件后,主体堆甚至可以安全运行80年以上,比起现在主推的的所谓3代反应堆来说要高出不少。
设计寿命越长,就意味着经济性越好,因为核电站最大的投入就是初期建设投资上,至于建成后的维护投入,同巨大的产出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朱教授一辈子都是干这个行业,当然知道哪些才是一个核电站最为关键的地方,所以才对于杜克的莲花堆设计输出功率大幅度低于预期并不是非常失望。
老实说,杜克最初提出的设计指标太惊世骇俗了一些,输出功率大幅度低于预期,才让人稍微感觉正常了一些,因为就算是这个降低的数值,也比现有的要高不少,何况还具有如此超长的设计寿命。
这个莲花堆如果能够稳定运行6个月以上,验证实验效果后,就可以开始建设更大功率验证性商用堆,加速产业化进程。
只是,在推广产权方面,现在还存在巨大的障碍,现在这个堆知识产权完全属于杜克名下,但是民营企业现在没有核电站主设备生产和核电站建设的资格,面对这个政策限制,朱云谦就算是核电研究方面的泰斗,也无法解决。
杜克要想将莲花堆进行商业推广,要面对的难题不仅仅是技术方面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