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抗战血杀之大刀队
作者:歧路歧人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0116

游击队驻地,练兵场上,孙小山,二十八岁,他正在自个自的练习大刀,李指导员、赵队长、大明和陆排长在一旁看着。

只见孙小山把大刀耍得气势汹汹,虎虎生威。

“好啊,就看着你把大刀就这样的耍来耍去,就让人觉得直冒冷汗!这要是一刀砍在人身上,不把人劈成两半,也得砍个多深多长的口子呀!”赵队长叹道。

“孙小山,来来来,别练了、别练了,先停下、先停下。”赵队长向孙小山挥手致意。

孙小山停下练刀把式,收起刀来到众人面前。

“孙小山呀,我看看你这刀!”赵队长伸过手去。

孙小山把手中大刀递给赵队长。

“啊呀,这把刀是够大的哈,沉甸甸的!西北军大刀队威名远扬呀,你孙小山自从参加了游击队后这把刀就一直没有离过你的身呀!”赵队长说道,“讲讲你这把刀的历史。”

“我是1932年参加的西北军,当时是109旅旅长赵登禹的兵。”孙小山开始给大家讲述他在西北军的经历。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完全控制了东北。此后日军一路南下,到达了河北遵化东北50多公里处长城上的一个重要关隘——喜峰口。当时在这里驻扎的中**队因连日激战,伤亡惨重,士气低落,不堪再战。1933年3月9日傍晚,日军趁势抢占了关口。次日早上,中**队29军所属37师主力赶到,日军主力也到达了战场。双方围绕喜峰口外的几个高地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连日的激战,使29军伤亡很大,37师师长冯治安与38师师长张自忠认为,日军具有武器装备上的绝对优势,29军若想取胜,必须以己之长克敌之短,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后方。于是,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到了29军最常使用的特殊装备——大刀上。29军原属西北军,当年冯玉祥创建西北军的时候,因为部队扩充快,枪支弹药不足,就为部队士兵配发了大刀。西北军用的大刀,都是长柄、宽刃、刀尖倾斜的传统中国刀,十分利于劈杀。冯玉祥还聘请了一批武术高手,设计了一套适合对付敌人刺刀的刀术,让部队勤加练习。结果,当初为了应急用的大刀,反而成了西北军的重要武器之一。现在喜峰口形势危急,29军的大刀队自然也就被寄予厚望。

29军派109旅旅长赵登禹指挥这场奇袭。考虑到赵登禹部在此前的战斗中损失较大,只有王长海团编制较完整,于是将38师董升堂团也交由他指挥。王长海和董升堂接到命令后,立刻在各自的团里挑出500名擅长刀术和近身肉搏的士兵组成大刀队,只带大刀和手榴弹,其余士兵进行火力掩护。3月12日,董升堂团首先来到了位于长城外小喜峰口的三家子村和前仗子村附近。当天晚上,皓月当空,正是夜战的良机。这里有一支日军的骑兵部队在宿营,满街都是马,日军正在酣睡之中。大刀队迅速解决了日军哨兵,挥舞着大刀,冲入日军营房。先扔了一阵手榴弹,紧接着趁日军混乱之机用大刀劈杀,日军被打得措手不及,很多人稀里糊涂地就做了刀下之鬼。大刀队又趁乱放火,日军其他部队见到火光,纷纷赶来增援。然而在夜间,日军的飞机大炮都发挥不了作用。尽管日军士兵也都是从入伍就接受刺杀训练,但在西北军英勇的大刀队面前,却占不到任何便宜。在董升堂团与大批日军酣战之时,王长海团也赶到了狼洞子及白台子敌人的炮兵阵地。大刀队再显神威,一举夺取了敌人的阵地,砍杀了百余名正在睡觉的日军炮兵,并缴获了大量的火炮和弹药。两支部队的袭击,让日军十分吃惊,他们迅速调集大批部队进行反扑,在人数上处于劣势的大刀队并不畏惧,依然与日军继续肉搏。随后,大刀队烧毁了日军的辎重粮草,炸毁了缴获的火炮和装甲车,在后续部队的掩护下撤出了战场,喜峰口战斗大获全胜。日军自侵占东北以后,所遇抵抗轻微,夜间都是脱衣而睡,警备松懈,嚣张狂妄至极。经此次打击之后,人人都和衣持抢睡觉,甚至还有人晚上都戴着钢盔以防被砍头。连日本报刊都不得不承认喜峰口之战是“皇军的奇耻大辱”。这次战斗开创了大刀队夜袭日军的先例,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为之高涨!

关于大刀队的创立,有几种说法。

一说是赵登禹故地的曹州大刀会。在晚清末年,因击杀洋人的“曹州教案”而名世,《曹州府志》说此地的民性“性强悍,负义气,遇事敢为”。赵登禹善于用刀,西北军军纪严明,但体罚士兵也严,有顺口溜曰“石友三的鞭子,韩复榘的绳,梁冠英的扁担赛如龙,张自忠扒皮真无情!”。而对赵登禹的大刀则评价:砍铜剁铁,削钢如泥。大刀队的组建就是在喜峰口战役。考虑到赵登禹部在此前的战斗中损失较大,只有王长海团编制较完整,师长冯治安将38师董升堂团也交由他指挥。王长海和董升堂接到命令后,立刻在各自的团里挑出500名擅长刀术和近身肉搏的士兵组成大刀队,只带大刀和手榴弹,其余士兵进行火力掩护。

也有说法认为大刀队为西北军将领张之江所建。张之江治军,向来重视体育和武术训练,曾在军队排、连、营编制中组成各级大刀队,配备特制大刀和牛皮制刀套,不用时斜背于后背上。西北军武器装备差,重武器少,但士兵均熟习大刀术,故持大刀冲锋陷阵成了西北军的特色。一九二三年,直奉战争期间,奉系军阀李景林镇守天津,直系将领冯玉祥、张之江围攻天津,张之江组织大刀敢死队,以马英图(八极、劈卦拳家)任敢死队队长,结果李景林大败而逃,西北军占领天津。总之,中**队普遍装备大刀的原因,首先是当时中日两军肉搏战经常发生,其二是中**队刺刀产量不足,而大刀铁匠铺也能打,质量糙点而已。抗战大刀形形色色,但是有相对标准的形式,就是工厂量产的,造型统一,工艺较精,有的还经电镀。

日本军刀钢质好,硬度高,韧口薄,杀徒手之人好用,忌讳刃口相格;中国大刀厚重,须腰部有力,重在反手刀,在战场上砍人亦砍刀。

近代中**队实际使用的大刀型制主要有砍刀型和马刀型两类。其中,砍刀型是以清代的“短柄刀”为基础演变而来的。刀身长短不一,护手和刀柄型式各异。抗战早期中**队使用的大刀即是典型的砍刀型,特别是“七?七事变”前后国民党29军所用的大刀,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北平的工厂中加工的,相对比较统一和规范,质量较好,也最具代表性。这种刀由刀身、刀柄、护手3大部分组成,全刀长一般在900mm左右,质量约为1.6kg。其中刀身分为刀尖、刀背、刀刃等部分。至于其他军队所用的大刀以及民间自制的产品,尺寸和型制就多种多样了,质量也参差不齐。鬼子叫它“青龙刀”,常见日军举着缴获中**队的大刀照相,可见日军很在意这家伙。

后来,大刀队在西北军普及了,孙小山做为有经验的老战士也被部队调来调去的教练新兵或做突击队队员。再后来,他所在的一个营叛变投降了日军,做了伪军,孙小山极为不满,就逃离了所在部队。后来,遇到了游击队,他就参加了游击队。

“孙小山,我看你把大刀耍得呼呼有声,上下翻飞,挺有气势的,你这有没有刀法或口诀呀?”大明问道。

“有啊,有口诀的。”孙小山答道。

“那你念念。”李指导员说道。

“迎面大劈破锋刀,掉手横挥使拦腰。顺风势成扫秋叶,横扫千钧敌难逃。跨步挑撩似雷奔,连环提柳下斜削。左右防护凭快取,移步换型突刺刀。”孙小山朗声道。

“啥,啥?这咱听不懂。刀给你,刀给你,你念着耍着,咱看看。”赵队长把刀递给孙小山。

“我就简单点说吧,其实,通常情况下,这也就是一招制敌。上了战场,哪还顾得使这么多的把式呀!这个口诀的意思也就是说:双手握大片刀,刀尖朝下,当鬼子刺刀刺过来的一瞬间把刀挑起挑开鬼子的刺刀或挑偏鬼子的刺刀,这时因为是向上挑起,所以刀是在头上的,这时就可以顺势劈下,一刀就可以把鬼子劈成两半。配合步法用刀尖左右拨开鬼子刺刀的同时双手握刀突刺。”孙小山讲解到。

“来来来,咱做个实际的示范,让咱亲身领教领教!”大明找来一把训练用的木头枪,要和孙小山对战一番。

“呵呵,”孙小山笑道,“别拿木头枪了,你就拿上了刺刀的真枪吧!”

“咱怕万一伤着你了。”大明说道。

“你就当是在战场上,尽管刺来,我是点到为止!不真刀真枪的,你也感受不到大刀的威力!”孙小山自信地说道。

“那行,大明,用真家伙!”赵队长说道,“大家都小心点,点到为止!”

“大明,记住哈,当我喊停的时候,你是什么姿势就是什么姿势,就不要动了!”

“好的,知道了。”大明应道。

大明换了真枪,与孙小山保持了一段距离,做了一下准备,便持枪向孙小山冲刺而去。

只见孙小山手中紧握大刀,刀尖朝下,并不是高高举起,而是顺手向下,斜提在身侧,也向大明冲去。

两人冲至近前,大明挥枪便刺,这是标准的突刺动作。但见孙小山将手中的刀迅速地一挑,恰巧把大明手中刺过来的步枪给挑开到一边。孙小山喊了声“停”。

这时,但见那把大刀高悬于大明头上,如果孙小山此时顺势将大刀劈下,大明的头肯定是要被劈为两半的。就算此时持枪者双手横枪上举挡刀,估计也会被连枪带人给砍了!

“唉呀,厉害、厉害,真是一招制敌呀!”赵队长叹道。

“这看起来简单呀,好象也没什么特别的,较容易掌握,小鬼子咋就这么怕它呢?”陆排长说道。

“是啊,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在实战中想使得得心应手就不那么容易了。把这招教给新手,新手就用不好。你得掌握好火候呀!你想啊,小鬼子的刺刀明晃晃地当胸刺来,你不心慌吗?你不躲吗?可咱的身体不躲,咱用刀把他的枪挑开,然后顺势劈下,这就成了!这一招看似简单,却是鬼子刺刀术的天敌!小鬼子在咱大刀队面前可吃了大亏了!”孙小山豪气地说,“就这一招也得训练,不训练,教给你也用不好!但是,要是碰上了敌人高明的刺手的时候,这一招就不够用了,口诀中的各个动作还得被综合运用到。”

“好,孙小山,咱游击队以后每人配一把大刀,就象你这样的,你就负责训练队员们的大刀术,咱以后游击队也就是大刀队了!咱要人人都会使大刀!”李指导员说道。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