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华方针有了重大变化,对国民政府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国民政府政策的重心发生了转变,由对外转向对内,由抗日转向**,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集团公开叛变投敌。{xiaoshuoyd/.com 首发文字}美英对日本还抱有幻想,对国民政府加紧劝降,在这种形势下,中国**从民族利益出发,坚持抗战。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100多个团,在华北发动了一次大规模对日作战,称为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华北军民对敌人发动最大规模的进攻,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大大提高了**、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中国**坚持抗战,开辟和扩大敌后战场,使日军不安。为了尽快扫清“南进”障碍,使中国成为太平洋战争基地,日军从1941—1942年对我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持续的“大扫荡”。
在日军的“大扫荡”和“三光政策”下,出现了“家家披麻、户户带孝”的悲惨情景。日本还灭绝人性地施放毒气,进行细菌战,制造无人区,残害我抗日军队,暴露了日军凶残的本性。
在反“扫荡”斗争中,中华民族同仇敌忾。**采取军民一体,全民皆兵,机动灵活的作战方式,创造出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破袭战等人民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表现了人民群众对敌斗争的胆略、智慧和丰富的创造力。
有群众到邢集游击队哭诉,说日军在汉奸的指引下突袭明港镇西的小李庄,残忍地杀害了抗属一家三口人,之后,又杀害了**当地的干部两人、无辜群众三人。
“这小鬼子无恶不作,残忍至极!上次他们突袭陈庙街,咱们也没有预防到。”大明对赵队长说道,“我建议咱们以后的工作,要把防备小鬼子突袭做为一个重点来抓。”
“嗯,好,这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咱们得好好讨论讨论如何才能更好地防范小鬼子突袭!”赵队长也是很有同感。
在讨论会上,大家想到了日军偷袭的种种可能。
一是小鬼子什么时候来。
二是小鬼子来多少人。
三是小鬼子偷袭的目的地。
大家认为第一、第二个问题好办,只要对小鬼子加强警戒、监视,做好情报工作就能解决。可是小鬼子究竟要去哪祸害百姓,这个就不好预测了。
最后,大家研究决定,只要小鬼子一出动,小鬼子前进方向的各个村庄都要及时地通知到,要群众早早防范。同时,民兵和游击队出动,对小鬼子进行骚扰阻止。
只是对小鬼子防范躲避,要不要反制小鬼子?
大家认为,只要条件、时机合适的情况下,一定要对小鬼子进行反制,也得杀杀小鬼子的嚣张气焰。{ 手、打\吧.首.发}
那如何反制?
“当时,**率领中央红军在井冈山进行革命斗争的时候,提出了一条十六字的军事方针,”陆排长说道,“那就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咱们现在还很弱小,也不防按这十六字方针和敌人周旋,能打则打,能跑则跑,咱要灵活掌握,把战斗的主动权掌握在咱们游击队的手里。”
大家深以为然。可是如何反制敌人呢?游击队武器这么落后,弹药这么缺乏,和敌人应拼是不行的。
“咱都有什么?咱先清清咱的家底,也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杨排长说道。
“清什么呀清?都是大家所熟知的,也就是这些东西,步枪,轻机枪,手榴弹,大刀,长矛,对了,还有一门炮,可惜就只有两发炮弹!”陆排长说道,“就这些,枪支、手榴弹咱们还不能生产,用一点少一点,又不能得到及时的补充,对敌战斗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咱们不受限制的是什么?就是大刀和长矛。对了,咱还有火药,咱们自己能生产火药!”大明说道。
“大家都开动脑筋好好想想吧,如何让咱游击队由劣势变为强势,如何发挥咱们的长处,以己之长克敌之短。”李指导员说道。
“就凭咱手中的家伙,跟日军相比,实在是差得太远了。咱们对敌作战也只能是起到迟滞和骚扰的作用。咱们总不能天天拿着大刀和长矛去和小鬼子斗吧,一次突袭还可以,时间长了就不行了。”杨排长说道。
“对了,我想到了,咱们就用咱自己生产的火药去炸小鬼子,用火攻!”大明说道。
“用火攻?怎么攻?”赵队长问道。
“咱们优势不多呀,但咱这火药可是能够自产自造,供应充足。咱游击队队员王大路以前是做鞭炮的,他会配制好几种火药。也得让小鬼子尝尝咱中国火药的厉害了!”大明笑道。
“谈谈你的想法。”李指导员说道。
“这《三国演义》里有‘火烧赤壁‘、‘火烧新野‘、‘火烧连营‘,咱们武器弹药虽然比不上小鬼子,但是咱们也可以照样给他来个火烧小鬼子。”大明自信地说道。
“对呀,咱就用这火药烧他个小鬼子!”陆排长也好象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
“嗯,象《三国演义》里那样火烧敌人吗?这个想法好!咱们好好谋划谋划!咱们好象也就只剩下火药这个优势了!”赵队长说道。
“还有呢,为了避免战斗打响后,弹药越打越少,后攻无力,咱们还得想些其他的办法,把咱能够利用上的能够杀伤敌人的各种东西、招式都用上!”大明说道。
“还有其他什么东西?”杨排长问道。
“你看,咱们有木匠、铁匠呀,现在他们可不仅仅是木匠、铁匠了,这以后应该是咱的军工专家了。”大明继续说道,“咱们多打造些强弓硬弩,你们看,就象这本小人书画册里的这种弓箭,比较大型的,咱也造他一些,让小鬼子好好尝尝咱中国的冷兵器的厉害!”大明说着递给大家一本小人书。
“啊,是不错,就象这种弩,箭粗又长,射程又远,好家伙,这家伙射在人身上,也得穿个透心凉呀!不错、不错。”赵队长翻看着那本小人书说道。
“呵,有意思,还真不错,只要是能在较远的距离射杀小鬼子,我看行!只是这玩意不知木匠能造出来不?”杨排长说道。
“就照着这画册里图上的做,管他呢,只要木匠做出来的东西能把这样的长箭有力的发射出去就行,我看照图上的这样做难不倒他。”大明说道。
“这东西要是做出来的话可就好了!大家想啊,咱手中的这长矛以很快的速度投射在人身上,那还不得把人身给穿个大窟窿呀!”陆排长说道。
游击队驻地,几间草棚子内,“木匠”郑武义和“铁匠”高小元正在忙活着。
“走,到咱们的兵工厂看看去!”李指导员笑着说。
“兵工厂”,指的就是郑武义和高小元所在的那几间草棚子,游击队员们戏称为游击队的“兵工厂”。
“我说木匠呀,你看看这本小人书里的这个弓箭的样式你能仿着造出来不?”赵队长先开口道,同时把手里的小人书递给了郑武义。
郑武义接过那本小人书看了看。
“这容易,可以造出来!”郑武义回答得很干脆。
“木匠,要是再造大点的,弹射力度更大的,能把长矛弹射出老远的这种弓箭行不?”大明问道。
郑武义又仔细看了看那本画书,然后点了点头道:“好吧,我试试。不过,我得需要人手帮忙。”
“需要多少人,你随时要、随时叫,咱游击队有的是人,还有咱们的家属老少,你都叫上!尽快的,这种武器你能造多少就造多少。郑武义、高小元,这事就指望你们俩兵工专家了!”李指导员说道。
“还有这火药的事,咱们还得找王大路。唉呀,还是大明看得远呀,当初,幸亏把他们几个有特长的人给留下了,有能耐呀,是有能耐,幸亏把他们几个给留下了!”赵队长说道。
“听人说,这火药还是咱中国人发明的。”大明说道。
“火药是我们祖先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药的研究开始于古代炼丹术,古人为求长生不老而炼制丹药,炼丹术的目的和动机都是荒谬和可笑的,但它的实验方法还是有可取之处,最后导致了火药的发明。恩格斯高度评价了中国在火药发明中的首创作用:‘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传入欧洲。‘火药的发明大大的推进了历史发展的进程,是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支柱之一。”李指导员讲道。
“唉呀,怪不得是指导员呢,懂这么多!”大明敬佩地说。
火药是由中国古代的炼丹家发明出来的。炼丹家虽然掌握了一定的化学方法,但是他们的方向是求长生不老之药,因此火药的发明具有一定的偶然性。炼丹家对于硫磺、砒霜等具有猛毒的金石药,在使用之前,常用烧灼的办法“伏”一下,“伏”是降伏的意思。使毒性失去或减低,这种手续称为“伏火”。唐初的名医兼炼丹家孙思邈在“丹经内伏硫磺法”中记有:硫磺、硝石各二两,研成粉末,放在销银锅或砂罐子里。掘一地坑,放锅子在坑里和地平,四面都用土填实。把没有被虫蛀过的三个皂角逐一点着,然后夹入锅里,把硫磺和硝石起烧焰火。等到烧不起焰火了,再拿木炭来炒,炒到木碳消去三分之一,就退火,趁还没冷却,取入混合物,这就伏火了。唐朝中期有个名叫清虚子的,在“伏火矾法”中提出了一个伏火的方子:“硫二两,硝二两,马兜铃三钱半。右为末,拌匀。掘坑,入药于罐内与地平。将熟火一块,弹子大,下放里内,烟渐起。”他用马兜铃代替了孙思邈方子中的皂角,这两种物质代替碳起燃烧作用的。伏火的方子都含有碳素,而且伏硫磺要加硝石,伏硝石要加硫磺。这说明炼丹家有意要使药物引起燃烧,以去掉它们的猛毒。虽然炼丹家知道硫、硝、碳混合点火会发生激烈的反应,并采取措施控制反应速度,但是因药物伏火而引起丹房失火的事故时有发生。《太平广记》中有一个故事,说的是隋朝初年,有一个叫杜春子的人去拜访一位炼丹老人。当晚住在那里。半夜杜春子梦中惊醒,看见炼丹炉内有“紫烟穿屋上”,顿时屋子燃烧起来。这可能是炼丹家配置易燃药物时疏忽而引起火灾。还有一本名叫《真元妙道要略》的炼丹书也谈到用硫磺、硝石、雄黄和蜜一起炼丹失火的事,火把人的脸和手烧坏了,还直冲屋顶,把房子也烧了。书中告戒炼丹者要防止这类事故发生。这说明唐代的炼丹者已经掌握了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硫、硝、碳三种物质可以构成一种极易燃烧的药,这种药被称为“着火的药”,即火药。由于火药的发明来自制丹配药的过程中,在火药发明之后,曾被当做药类。《本草纲目》中就提到火药能治疮癣、杀虫,辟湿气、瘟疫。火药不能解决长生不老的问题,又容易着火,炼丹家对他并不感兴趣。火药的配方由炼丹家转到军事家手里,就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色火药。
李指导员、赵队长一行人又找到王大路,要求他马不停蹄配制火药,需要多少人手他尽管提。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