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心若磐石
过了许久,师妃暄慢慢恢复平静,就像她自己形容的那一任水流冲击仍不留下痕迹的坚石,淡淡道:“这世上哪有能令人成仙成佛的功法。 长保这臭皮囊更非明智之举。”
陶仁认真地看着师妃暄,叹息道:“妃暄你中静斋的毒太深了,脑袋都被洗脑洗傻了。真是可悲、可叹,复又可怜。”
摆手止住师妃暄的反驳,陶仁又沉声道:“佛家有云,人的肉身乃渡世的宝筏,内中蕴含天地之秘。哪有舍弃肉身,纯以精神破碎虚空、修得天道之理。只要心中悟得清净,就是修行,岂有入门出门之分。即世便是出世,入门便是出门,平常心正是佛心。只有通过人体而与宇宙沟通,达致天人合一之境,明心见性,即身成佛。那与出家在家并无半点关系,无论是在佛门之内,还是入凡尘,人就是人,不会变成其他东西。若舍弃肉身,谈何天道?”
师妃暄又是一震,露出一个思索的动人神态,心潮起伏,不能自己。
过了一会,师妃暄玉容又回复止水不波的情状,岔开话题淡然道:“请问陶兄现下要往那里去?”
陶仁暗暗摇头,叹道:“妃暄也会有好奇心吗?”
师妃暄别转娇躯,面向陶仁,黛眉轻蹙道:“听陶兄的口气,似是对妃暄有所不满。”
陶仁无奈笑道:“妃暄不着凡尘,自是来去自如,不受任何牵制。不过我却有凡人的七情六欲,不能如仙子般无牵无挂,自是有诸多烦恼了。”
师妃暄莞尔道:“这误会真大。刚才妃暄问陶兄你往何处去,你却避而不答。妃暄非但平凡,不是什么仙子,更是个爱以牙还牙的小女子,你还敢来怪人家。”
这番满含女儿家情态的话,出自这犹如出尘仙子之口,听得陶仁瞠目以对,初次领教到她辞锋的厉害之处。
师妃暄忍着笑意,瞪着陶仁道:“你不是很能言善辩吗,怎么忽然会变成哑巴啦?你现在只能是入川去,究竟是什么天大重要的事,可令你千里迢迢赶往巴蜀?”
陶仁大感狼狈,苦笑道:“得,得,得。算我怕了你了。妃暄若要知道,补问一句不就得了吗?为何要绕个弯子来耍我?"
师妃暄回复一贯悠然自若的神态,轻柔地道:“因为妃暄直到这一刻,仍摸不清楚你是怎样的一个人,所以才以各种旁敲侧击来试探。”
陶仁愕然道:“我有这么神秘吗?"
师妃暄点头道:“妃暄自问擅于观人之道。但到现仍弄不清楚陶兄你究竟是正是邪。你就像一个难识深浅的大海,总看不清你的底子,所以才生出好奇心,想知道你今趟入川,又有何贵干?”
陶仁坦然道:“事实上我并不打算隐瞒妃暄任何事。因为我今次入川找的是石青璇,我与她约好中秋时去幽林小谷找她。”
师妃暄一怔,问道:“陶兄又何时与石青璇成了素识了,据我所知,石青璇好象一直没有离开过幽林小谷吧。”
陶仁也不隐瞒,将与石青璇认识的经过简要地说了一下。
师妃暄听完后满脸古怪地看着陶仁,直把陶仁看得浑身不自在。
陶仁挠挠头皮,问道;“妃暄为何这样看我?”
师妃暄别过俏脸,把目光投回远方的山峦旷野,像给触及心事般,良久才轻叹道;“我在想,陶兄会不会又是一个石之轩?”
陶仁挑眉道:“石之轩?”
师妃暄点头道:“石之轩怕是魔门的一个异种,身兼花间派和补天阁两宗派之长,而这两派的武功心法和路向均有根本的分异,到现在仍没有人明白他如何能把两派的武功融合为一,创出人人惊惧的盖世魔功。若不是秀心师伯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伟大情操,以身侍魔,这天下已给石之轩弄得天翻地覆,魔长道消。”
陶仁冷冷道:“你把我和石之轩看作是一类人?”
师妃暄又别过脸来瞧他,似乎很欣赏他生气的表情,香唇逸出一丝笑意,轻轻道:“我不知道。若陶兄和石之轩是一类人,则为祸更烈,只因石之轩尚有人可治,而陶兄却无人能治。故妃暄只能祈祷陶兄能言行一致,是在为天下苍生谋福了。”
陶仁转身面对远山,默然不语。对这被静斋彻底洗脑,全心为天下苍生的美女,却也不好再说出什么责怪的话来。
师妃暄也沉默下来,凝目远方。
山风吹来,她那袭青衣儒服随风拂扬,猎猎有声,构成一幅令人屏息的绝美图画。
看着第一线曙光出现在东方地平线处,师妃暄打破沉默,问陶仁道:“上次陶兄说要以‘和氏璧’为天下选一明君,陶兄选的可是寇仲?”
陶仁叹道:“妃暄果然消息灵通,兼又聪慧过人。不错,我选的正是寇仲。”
师妃暄一对秀眸明亮起来,缓缓道:“换了是别人,妃暄定会认为那是痴心妄想。可若是寇仲和徐子陵,只要稍有脑筋的人都不敢掉以轻心。李密便因此断送了江山。”
师妃暄又抿嘴一笑道:“他们还知道‘杨公宝藏’的秘密,何况他们过往的成绩实在教人害怕嘛!”
见到她忽然露出女儿家娇憨的神态,陶仁不由看得发呆起来。
师妃暄仰起俏脸,凝望初升的旭日,语调平静的道:“可陶兄有没有考虑过,杨公宝藏比之和氏璧更牵连广阔深远,不但影响到谁可一统天下的斗争,还触及武林正邪的消长。寇仲以铁般的事实证明了他不但是徐子陵之外的盖代武学奇材,更是智勇无敌的统帅。若给他成功将杨公宝藏据为己有,加上陶兄的支持,最终会与李阀成二强争霸的局面,天下亦将长期分裂,万民所受之苦,会犹过现今。”
陶仁笑道:“若寇仲还有宋缺和解晖的支持呢?哦,对了,还可以再加上个杜伏威。”
师妃暄一震,失声道:“我早该想到,陶兄最早出现在岭南,而后又出现在川中,不会是毫无作为。如此说来,陶兄早就在布局天下了,可是妃暄尚有一疑问,不知陶兄能否释我之疑?”
陶仁道:“妃暄请说。”
师妃暄现出一丝充满苦涩意味的神情,美目凝视陶仁道:“师尊在多年前作出预言,若天下是由北统南,天下可望有一段长治久安的兴盛繁荣。若是由南统北,不但外族入侵,天下必四分五裂。妃暄为师门使命,自幼钻研史学,理出治乱的因果。政冶从来是漠视动机和手段,只讲求后果。我们想要全力支持李世民,是因为我们认为他是能为天下谋幸福的最佳人选。而寇仲或者是天下无敌的统帅,却缺乏李世民治国的才能和抱负。”
陶仁眉毛一挑,却没说话,等师妃暄继续往下说。
师妃暄徐徐续道:“在北方的超卓人物中,只李世民具备所有令中土百姓幸福的条件,这是连寇仲不敢怀疑的。他目前唯一的缺陷,是李渊没有立他作太子,假若李世民登上帝座,一切问题即可迎刃而解了。”
陶仁仍不言语,静听下文。
师妃暄看了陶仁一眼,稍顿又续道:“当时我对师尊的分析并没有深切的体会,到寇仲冒起,来势强横,我始真正体会师尊的看法,试想寇仲获胜,李唐瓦解,原属李唐的将领纷纷据地称王,为李唐复仇,北方政权崩溃,塞外各族将趁寇仲忙于收拾残局的当儿大举南侵,寇仲能守稳关中和洛阳就已非常难得。在这种情况下,中原会是怎样的一番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