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军发
作者:悲伤的白娘子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138

但是,反倒因为有了这份尖锐,让刘霄有一种敞开心胸的信任。

如果率军去洛阳,建康必须成为一个稳固的后方,不能他在前方浴血奋战,背后却有人趁机给他使绊子,比如,恩师提到过的郗家。

“岳父,无论小婿将来做什么,你会毫无保留的相信于我吗?”。

“我有得选择吗?”。

“我在军中,你于朝堂,小婿相信,将来会无往而不利!”。

“甚善!”。

“岳父,我不在京中时,替小婿看好郗超这个人,必要时候,分其军势”。

“我省得,这点无须多言”。

两人一对一答,听得一旁的褚珞心惊不已。不过,她的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两个男人,一边是父亲,一边是夫君,说到最后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准备去做一场惊天动地的大事。

祸兮?福兮?只怕身在帝王将相家,谁都身不由己,她一介女子,又能怎样?

“夫君,我将此生托付于你,我知道你为一时雄杰,定然会成就你心中所愿,去做吧,我会将府中上下打点妥当的!”,褚珞微红双眼,却将那眼角浮动的泪光忍住,深情看向刘霄道。

刘霄冲她郑重点头,末了再交代褚歆道:“岳父大人,留点心思把来仪绸缎庄的生意打点好,将来自有大用处!”。

第二日,诏书下,加尚书右仆射、中护军刘霄龙骧将军,率中军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四校共计七千余将士北出建康,进驻洛阳。诏令太尉桓温领江、荆、豫三州兵马讨伐秦国,便宜行事。

随后,天子司马聃于显阳殿召见羽林中郎将郗超和中枢侍郎郗检,从三千羽林军中分出一半组建虎贲军,令中书侍郎郗检赴丹阳郡以及扬州再行募军。

从显阳殿回到府中,郗超忍耐多时的愤怒不可抑制地发泄出来:“朝廷,安能如此疑我!怪不得难成大事,这份心胸气魄由不得让人看低了去!”。

“阿兄小声些!”,郗检连忙相劝,“在为弟看来,陛下今日召见并没有十分过分的举动,兄长为何气愤至此?”。

“阿弟,为兄早就交代你,让你多些读书,多多体察人情世故,难道你还没看出来吗?”,郗超一副怒其不争的样子,斥责郗检道。

“愿听兄长教诲!”,郗检脸皮涨红,纵然心中不服,但兄长一向以足智多谋著称,这一点他还是钦佩的,于是做出虚心请教的样子道。

“此前虎贲军虽有名号,并无兵卒。如今分我将士,以成虎贲,而虎贲中郎将无人就任,暂且由尚书令褚歆掌管,又假借练兵之名,诏我在城郊驻扎,而虎贲军甫一建成,就于宫中宿卫,此等内外之别,难道阿弟看不出来?”。

郗检听兄长这么一说,觉得也不无道理,想了想,道:“可是兄长,陛下不是又命我前往丹阳郡和扬州两地募军吗?都说中军百废待兴,总得有个过程,如果为弟所料不差,等这次募军而回,不仅仅是羽林、虎贲二军,想必中军的各校各营,也会渐次补充齐备的”。

郗超见弟弟郗检还是不明要害,惋惜一叹后再行解释道:“那,为兄问你,如果朝廷没有别样心思,为何不让我再赴徐州募兵?”。

“已经去过一次,一时之间哪有那么多的兵源?”,郗检回道。

“迂腐!”,郗超终于忍不住再次当面斥责起来,“即便兵源不够,有父亲这个徐兖刺史在,朝廷还担心我带不回兵来?如今朝廷舍本逐木,让你赴丹阳郡和扬州,防备之心,昭然若揭!”。

“兄长的意思是……朝廷不愿中军当中徐州之势太盛?”,郗检有些明白过来。

“难道不是吗?”,郗超反问道,“兵募徐兖,伍长、队将,甚至都统皆为徐兖两州的人,其势过盛,将来谁人可调派?”。

“原来如此!”,郗检道,“还是兄长眼光老辣!”。

朝廷要兵发洛阳,整个正月里尚书省一片忙碌,当然,加了龙骧将军衔的刘霄也忙碌异常。

因为不久前补充了两千新卒,在实力增加不少的同时,越骑、步兵和长水三校都要进行重新整编。

屯骑校尉谢玄最为悠闲,手下三千将士齐装满员,又在长期的积累和操练之下已成为名符其实的骁锐骑兵,这三千众,可谓此次北伐秦国的绝对主力。

步兵营在剩下的三校当中情况稍微好上一些,麾下士卒大致在一千五百人上下,前些日子补充进去的新卒大约占到一半。

所谓临时抱佛脚,这些日子以来,步兵校尉朱江但凡得空,便顾不上士卒怨言昼夜不停操练,将近一个月下来,军阵士气看上去也有了那么一点意思。

最为薄弱的当数越骑营和长水营。

越骑营按理说和屯骑营一样,也为骑营,可营中军马甚为匮乏,要不是和燕国互开了边市,恐怕此刻营中的六百来匹军马也是凑不齐的。

长水营难在士卒太少,算上补充进去的新卒,全营上下的将士刚过千数。不过长水营有一样好处,战力不受军马限制,而晋国历来重视防御,铠甲之精致,弓弩之犀利,假以时日让长水营成为一支精锐步卒张弛还是很有信心的。

升平四年二月末,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准备,大晋的中军在八年前建武将军殷浩北伐之后,再次于建康西篱门郊外誓师,开往洛阳准备会同太尉桓温讨伐秦国。

西篱门外,皇帝司马聃第三次来到这里送别出征大军。鼓声阵阵,军阵凛冽,相似的场景,不一样的人群。

昔日,他曾经托付重望,将腰悬的天子剑解下亲赐于建武将军殷浩,那时候他不过十二三岁,对未来有许多的憧憬,可是不久,便接到殷浩一败再败的噩耗。

今日,他同样亲携龙骧将军刘霄登上点将台,将手上的天子剑高高举起,然后郑重赐予躬身抱拳的刘霄。

在刘霄双手举过头顶接住长剑的那一刹那,皇帝司马聃突然好一阵感慨。

八年了,他已弱冠,满朝名士见过不少,来了又去了,大晋却依旧是那个大晋。这一次,他能期待奇迹吗?

“谢卿,此番领军出征,愿你不负朕之所望!”,等到刘霄拜过之后,皇帝司马聃嘱咐道。

“臣不为陛下取得长安,誓不还师!”,刘霄慨然说道。

随之,他大步走下点将台,于一块突兀大石前站定,呛地拔出自己腰上的宝剑,深吸一口气,双手紧握剑柄猛然发力,直劈向身前巨石,铁石相交,刘霄手中的宝剑应声折断。

台上的天子,台下的整肃三军,俱看得莫名所以,不知道三军主帅刘霄到底想做什么。

就在七千余人的目光中,刘霄拾起断为两截的宝剑,昂首大步走至天子身前,单膝跪地,将折为两截的宝剑双手高高捧起,高声道:“陛下,臣断剑盟誓,要么臣为陛下取得长安凯旋班师,要么,臣将此剑遥送陛下,血染长安故土!”。

皇帝司马聃怔怔望着跪拜身前的刘霄,半晌说不出话来,胸腔中久违的一种激动喷薄而出,上前两步托起刘霄的臂膀,让他复立于自己身侧,然后对着台下七千余将士动情道:“朕得谢将军,大晋无忧矣!三军只管勇往直前,朕,就于九重深宫中静候诸位将士凯旋的好消息!”。

“臣等定不辱使命,不破长安誓不还!”,刘霄紧跟着振臂一呼。

此刻,点将台下七千将士尽皆动容,等到主帅刘霄高呼,立于军前的朱江、贺钟、张弛等几名校尉闻声而动,振臂高呼道:“不破长安誓不还!不破长安誓不还!……”。

于是,三军高呼,其势震天。

“诸将士听令,开拔!”,刘霄手握天子剑,长剑之尖直指长安。

风!风!大风扬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升平四年春二月,龙骧将军刘霄于建康西郊誓师,率麾下四校七千将士自建康开拔,进驻洛阳,霍霍兵锋直指秦国都城——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