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推荐,给点希望,作品一直在写,存稿很多,希望大家能支持下,新人不容易啊。 )
西元1897年四月份开始,国防军前后从南洋抽调了两个团的士兵和一个营的工程兵部队到达了勘察加的冰港,进行寒冷气候适应,还有建设冰港。勘察加半岛虽然极为靠北,但是却是一个火山和地热资源很多的地方。
这个时候勘察加半岛的南部根本没有人的存在,国防军从根据地先派一个营在勘察加半岛南部节选了一个能建立港口的地方建立先期营地--冰港,也就是后世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渔港,不过现在由国防军占领了自然的用新名字。
冰港的出现也是因为考虑到以后的战略规划而作为北太平洋的一个支撑点,先期的一个营的兵力可说是横扫了整个勘察加半岛的南部,并把战线向北推移。王绍枫相信有了国防军的大力建设完全能把冰港搭造城一个军港。
堪察加半岛地表结构复杂,存在几种不同的地貌形态,再加上火山活动过程以及临近海洋的影响,使这里形成了与俄罗斯其他地区迥异的特殊气候条件。四季都有令人惊异之处:冬季半岛北部的严寒可达零下50度,而夏季有时在岛南竟可进行海水浴。这里气候最显著的特点是存在诸多气候区域且天气条件变幻无常。冬季的气候不仅是沿海地带与内陆相差悬殊,就是在同一气候小区内也有很大差别。
冬季的气侯条件很不稳定:常会突然间天降大雪或是刮起大风。有时一昼夜的降雪量能达到甚至超过月平均指数。半岛上最寒冷的地区是中部低地,一月平均气温为-22c。如果以大地被雪层覆盖作为冬季的开始,将日间平均温度零度以上算作冬季结束,则岛南部的冬季从11月12号一直延续到3月28号(共137天)。最冷的月份为一月和二月的平均气温为-7.5c。冬季的显著特点是降雪多,形成厚厚的雪层覆盖。堪察加半岛的春天气温较低且延时较长。春季的特点应当说是昼夜温差大,有时为5-7c。
岛南的夏季气温也不高:平均气温是零上11.4c,在最暖和的八月可达13.5c。夏季白天海风不断,天空多为云层遮蔽。秋季是从9月中旬到11月上旬。这段时间降水增多,风速加强。而9月的平均温度为7.5c。堪察加的无霜期平均为112天。气温高于20c的温暖天气在沿海地带只有1到6天;内陆有30天;堪察加河谷地区则有35到55天。
矿藏有西海岸的煤和东部山地的泥煤、浮石、金、汞、硫、铜、钼等,目前岛上基本没有人存在,自然也谈不上开采。
由于该岛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它在军事上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它西临的鄂霍次克海,位于萨哈林岛与堪察加半岛之间,经宗谷海峡能通日本海,经千岛群岛的各海峡可连接太平洋。由于它四面都被俄罗斯领土环抱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潜艇藏身之地。半岛东临的白令海是位于太平洋北端的边海,它连接了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是北方海上航路的终点。
它还是沟通北冰洋和太平洋的唯一通道。如果能够占下白令海域,对国防军来说极为重要,平时它是连接阿拉斯加的中转站的最短航行路线,战时它将成为国防军与俄罗斯太平洋舰队进行决战或配合南部中国本土舰队的必经海区。
目前俄罗斯因为自身实力以及战略大方向还没关注到这里,所以这里很是安全,而且俄罗斯的太平洋舰队也根本意识不到要到这里来巡逻,海参崴已经够靠北的了,他们认为在北面已经没有良好的港口了,而且即使是有也一年使用不上几个月,连海参崴附近都要冬季结冰,北方也是不消谈的。实际上因为冰港位置受日本海暖流的影响,一年四季都是不结冰的,俄罗斯这是陷入了思维误区,但就算没陷入思维误区他们也不会考虑在勘察加建设港口,至少现在不会,勘察加的位置决定了他的特殊性,基本上没有人口在这里,连土著也没有,而且是孤悬海外,什么都要依靠运输,那代价也太恐怖了些。
零散的运来了两个团的士兵在勘察加半岛后,就开始动手修建房屋与码头,还派了一个营的兵力四处搜索,一个是为了清剿土著居民,二是找寻煤矿以便挖掘。
从冰港到斯卡圭不过两千多公里,而且海上基本上没有船只航行,可以说是相对安全的多。而从上海出发到斯卡圭,海上航程近乎一万公里,如果没有燃煤补充的话,根本不可能回的来,当然也不可能到美国去加煤,那是送菜上门而且还能引起美国的注意。商船的航程有限,使得国防军不得不先期在冰港建立一个加煤点,而这加煤点光靠国内运输过去是不行的,最好的还是在当地出产,毕竟这里离家太远。
为了给冰港储存一定的燃煤,商船日夜不修的跑了一个多月才做了下来。冰港到老家可有8000多公里,而且为了不让日本附近的船只注意,还得特别先假装向美国航行,中间再转道向北前进到冰港。如此浪费的时间和精力就更加的多,一切为了黄金,为了国家。
前后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原本没有人迹的勘察加出现了勃勃生机,大量的水泥和工具被带了来,工程兵部队丰富的建造经验让他们很快在冰港建立了一个简易码头,并且港口的小镇也初步规划完毕。所有人都是干的热火朝天,几千人口的大力建设让这里很快就出现了规模。
冰港从一开始就被王绍枫规划为军港,小镇里的人也会是军人和军属。这几千人也将很可能在这里扎下根永久性的留下了,自然以后也会带来大量的女兵和新兵。
出去探查的士兵和技术员们也在这几个月里发现了大量的煤矿,这是一个好消息,以后就不用从老家运煤到这里了。当然开采和运输到港口是一个大问题,对于这个有人开始想到要建铁路了,这可是个大动静。
收到申请建设一个简易铁路的报告,王绍枫暗想着,这下面的人心是越来越大啊,国内都没想到要建,这在国外就想到要建了,不过是好事,这是工业开发。
实际上在所有南洋经历过的官兵们并没有什么国内国外的概念,在他们的思维中,这块地盘打下来了,就是我的,自然这地方就变成了自己国家的领土了。在自己国家内建设铁路是好事情啊,以后在老家也是肯定要建设大工业修建铁路的,现在正好可以练练手。
可是现在国内缺乏会建设铁路的技术型人才,也没有制造铁路和机车的能力。发了电报到欧洲那边询问一下,很快得到消息,德国机车厂非常乐意出售高品质的新式机车,而德国商品的质量即使在严寒下也能正常运转,可以很快造出来。现在开始制造的话,等年底就能都造的差不多了,于是直接在德国下了订单购买矿山用重型机车4部,还有大量的重型车皮,铁轨和枕木。
要想真正的在勘察加把铁路修建好,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依王绍枫估计,至少得要大半年到一年的时间,现在只知道煤矿地点和港口数百公里的路程,光是单线肯定会影响效率的,又得造复线,怎么规划怎么设计,以及铁路怎么绕道都要大量时间去做。
修建铁路的普通工人,光靠工程兵是不够的,那里不过是一个营不到叫吞噬者号,原先射击的是三千吨的排水量,后来加大到3700吨,巡洋舰的底子和内部构造,把巡洋舰那漂亮的外形硬生生的改城了商船的大肚子形状,同样,为了便于进入河道,船底也并非正常的v字型,而是u字型,虽然降低了海上航行的稳定性,但是吃水线却降到了极限的3.5米,足够进入绝大部分的河流中。上面安装有火炮,不过不是在甲板上面,而是像十八世纪一样,火炮安在巡洋舰的两侧,各有6门150mm速射炮。
如果出现意外情况,那么直接把面对火炮出口的几块钢板用机关升起,火炮就可以对着敌人发射,而且因为火炮产生的巨大声音,火炮仓也安装了夹层,并用了大量的海藻专门用作吸音。动力方面则是完全的强调了高速度高续航力,能够以16节的速度狂飙6000海里,因为节省了大量的重炮与装甲吨位,火炮也非常的轻型,所以才得意以有如此惊人的航程,当然如果把货舱八成全部用来载煤的话,运载的燃煤足以以12节的航速跑一万五千海里。这艘吞噬者号原本的目的就不是为了运输跑海赚钱,而是为了特殊用途。
最重要的一点,在危急情况下,这艘吞噬者号可以把外层的钢板全部脱掉,摇身一变,成为一艘真正的巡洋舰,除了没有甲板大炮之外。这样的情况下,能够让吞噬者号以18节的速度狂奔3个小时,或者以15节的速度跑一万海里。当初提出这种设计要求的时候可说是彻底震惊了汉堡造船厂,所有人都能想象这只披着羊皮的怪兽会是如何的恐怖,他能吞噬一切商船而不暴露自己。想象一下,如果战争时期有这么一艘商船在海上搞破坏,那会是什么场景?所有人都打了个寒颤。能跑能打还能伪装自己,一瞬间所有的德**方高层都不得不佩服这些中国人的异想天开以及把伪装发挥到极致的天才想象力。
同样,德**方为此自己也提出了这样的伪装商船,为了在战争中获取胜利,德**方会不惜一切代价。
再一次针对这种商船研究着新型战术理论,德国方面发现自己好像在这些方面已经跟不上时代了,即使再笨的人也能认识到这种商船在战争中的作用,外层的铁壳多么简单?可以把一艘巡洋舰改装成任何自己想要的外观,然后或追赶或请求救援,一一把对方的商船打进海底。因为没有任何一艘商船能扛得住150mm速射炮的抵近攻击,别说是商船了,低吨位的军舰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