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卷一终结感言
作者:嬴无敌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870

《陇西烽烟》本是《霸秦》的第一卷的卷名,后来由于编订的原因,所以将它命名为《霸秦》第一部的名字。

卷一《公子无敌》,主要是以一个众所周知的视角切入到那段荡气回肠的风起云涌的历史画卷当中。

当然无可否认的说,《霸秦》这部小说的创作初衷和孙皓辉老师的《大秦帝国》以及根据《大秦帝国》改变的电视连续剧《新大秦帝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这里,本人仅以个人名义,向孙皓辉老师表达崇高的敬意,感谢孙老师能写出这部反应前秦时代历史剪影的长篇小说。

因此,本人就在前文特别注明,本书中的相当大一部分史料,多是取至孙皓辉老师的《大秦帝国》一书,而且很多书友会看到本书中的一些场景不过都是更为精炼的再现了电视连续剧《新大秦帝国》中的高潮片段。

不过,作为历史架空类的小说,在架空的同时,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历史轨迹和发展顺序。因此本书在立意之初,就决定要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历史,因此书中的一部分描写让观看了电视连续剧的书友感到不解,所以特澄清如下:

1、关于秦孝公嬴渠梁。

百度百科如下:秦孝公(前381—前338)战国时秦国君。姓嬴,名渠梁。公元前361—前338年在位。

《过秦论》中写到“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根据历史记载,秦孝公嬴渠梁继位时为二十一岁,相当的年轻。虽然我不否认在《新大秦帝国》中侯勇将嬴渠梁演绎的很是惟妙惟肖,但始终觉得侯勇所塑造的形象过于老气。而且,也太过于正直、憨厚!

须知史中的秦孝公其人,既有阵前杀敌之勇,又有运筹帷幄之智,还有辨人识才之贤,更有用人不疑之量。

因此,本卷末尾,嬴渠梁以激将之计迫使主角击杀六元老的剧情安排,就本人来看并无不妥,并且与《新大秦帝国》中的刻画演绎也有承前启后之效。不过鉴于剧情安排,不便将六元老逼宫一幕也安排上来,还望书友见谅则个,详情可去观看《新大秦帝国》。

毕竟,根据《新大秦帝国》中的描写,六元老联手逼宫在先、又设十日之限在后,即便是气量如牛之人也怕难以心平气和。所以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嬴渠梁用激将法来试探主角是否忠心,并最终演变为一场弄巧成拙的突发性群体事件,也是能够成立的。

2、关于商鞅。

根据史实记载,商鞅入秦的缘由是因为秦孝公的招贤令。

《史记秦本纪》说:秦孝公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孝公善之。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卒用鞅法,百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乃拜为左庶长。’据此,秦孝公三年已‘用鞅法’,六年因‘百姓便之’,提升卫鞅为左庶长。但是《史记商君列传》说:孝公‘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据此则下令变法,应在秦孝公六年(公元前356年)卫鞅任左庶长之后。两说相较,当以后说为是。

《战国策秦策》一说:‘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孝公行之十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韩非子和氏篇》又说:商君之法,‘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八年而薨,商君车裂于秦。’王先谦《集解》认为‘八’上脱‘十’字,是对的。从秦孝公六年(即公元前356年)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以后,到二十四年孝公去世,首尾19年,以整年来计,正是18年。”据此,商鞅第一次变法应在公元前356年。

对于《新大秦帝国》中对商鞅的演绎,本人于史实面前不敢苟同。不过现今皆有细说历史的风气,权且当作戏说之戏观之,不过在本人书中,却是还要尊重史实的。

就本人看来,当是秦孝公一年发布招贤令后,公叔痤由于促成了秦魏两国罢战修和,却无力阻止庞涓联络六国分秦,自感魏王背信弃义,颜面无光羞愧而死。其后卫鞅为公叔痤守孝三年,至秦孝公三年方得入秦,得见秦孝公提出变法条陈后,却引来朝中重臣反对而未果,又三年游历秦境勘察风物,于秦孝公六年拜为左庶长后这才开始进行变法!

因此,本书之中,距离商鞅出场尚需时日,且对其人也另有安排!

总的来说,就本人看来《公子无敌》入笔粗犷,细节描写之中多有瑕疵,算不得佳篇,只不过是《霸秦》的开篇引言而已!

PS:今日早间,愕见通告。竟得青睐,入榜三江。

吾甚幸,寻残酒大浮三白,逐赴病院洗胃之!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