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7章】 武器革新
作者:嬴无敌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0312

【第047章】武器革新

吴狄为难的地方,不是他没办法改进弓弩,而是可以改进的办法实在太多,但其中却涉及到大量的跨时代技术革新。

弓弩向来都是冷兵器战争中的最强武器,战国时代有四弩:夹弩、瘦弩、唐弩和大弩。夹弩、瘦弩较轻便,发射速度快,多用於攻守城垒;唐弩、大弩是强弩,射程虽远,但发射速度较慢,多用於车战和野战。

在《战国策·韩策一》中也有如下记载:“天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溪子、少府、时力、距来,皆射六百步外。”许慎注《淮南子·真篇》:“南方溪子蛮夷柘弩,皆善材。韩有溪子弩。少府,官府名,少府所造之弩。时力,作之得时,力倍於常,故名时力。”

距来,当为距黍,《荀子·性恶篇》:“繁弱、钜黍,古之良弓也。”

《荀子·议兵》中言曰:魏氏之武卒,操十二石之弩。

由于后世吴迪曾励志撰写一本历史穿越小说,因此在吴狄的脑中,光是对弓弩的改进办法和资料,便是异常的丰富。可恰恰是因为脑中的资料太多,都是属于两千多年后的后世高科技产物,这时拿将出来做技术改进,只怕大大的不妥。

骑兵步兵方面的战具改进,实际上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狼牙棒也好,竹骨梭枪也好,都是这个时代的人所能够理解的,即便是将戟戈兵变成了长矛兵,也是可以接受的。

但弓弩的革新方面,难度就实在太大了。就吴狄看来,最好的改进办法当是加长弩身,以多副弩臂结合偏心轮牵引技术,再配合螺旋气动稳定性尾翼的全铁重箭,抛射射程至少可达千米,基本上是当者披靡。可这样一来,技术含量高不说,很有可能造成技术外泄,并且就吴狄对眼下的形式看,他也不想立刻拿出如此高端的科技来,这些高端技术很有可能将是日后他保命的本钱。

可是,如果不做改进,那么弓弩手的威力将会被局限在射程之内:强大的秦军箭阵,实际上是嬴政一统六国时的产物,这个时代的秦军箭阵尚是雏形而已。

眼下吴狄手中的一万弓弩手,由于他有权筛选,因此选出来都是夹弩、瘦弩手,其中夹弩占六,瘦弩占三,还有一成是标配的大弩,主要用于野战。

夹弩实际上就是将一张成品弓夹在一副弩身上而成,这是最原始和最简便的弩具,瘦弩则是后世常见的那种弩身长而弩臂短粗的常规弩。至于大弩,就是那种个头比较大,需要两三个人支架,用蹬踩配合腰力才能张开的巨型弩弓。

而此时秦国的弓弩,工艺普遍低劣,就吴狄亲自测试得到的数据显示,军中的夹弩实际射程是平射三十丈,抛射六十五丈,瘦弩则是平射四十丈,抛射七十丈前后。经过换算,果然印证了古代兵书中对弓弩运用的悖论:临敌不过三发!

当然,“临敌不过三发”固然有射程的局限在里面,但这也是冷兵器战争时代的战术需要。后人吴迪曾经专门研究过秦始皇兵马俑中的秦军军制布置,秦始皇陵兵马俑共有三座俑坑。一号主坑坐西面东,东西向长方队形,东端既前部有三排横队弓弩立俑,每排六十八个,三排合计共二百零四个。每排中有一个带甲步兵,其余都只有战袍,免胄束发、背负矢箙、手执弓弩。他们是一号俑坑的前锋。

而左右两侧有两排步兵俑,分别面向南北,多穿铠甲,均持弩,是俑坑阵型的侧翼。坑西既后部有三列带甲士兵,两列向东,一列向西,是后卫部队。在四面的保护下,正中间是一号俑坑的作战主体,他们身披铠甲,手执戟、铍、矛、戈等长兵器。他们的矛有大概七米长;戟的长度在两点八米左右;铍很像插在长杆上的短剑,长度界于戟和长矛之间,在三点五米左右。

七米的长矛放平,基本上能够组建成一座矛山,即便是重甲骑兵冲上来也是一个死!

不过,咋一看让人感觉差异的是,秦军的军制竟然是防御最强的格斗兵种被缺乏防御的弩兵保护。

实际上秦始皇时期的秦军,主要的战阵布置是全方位和立体式。首先最前列的弓弩手并非是用来保护后列矛铍戈手,当敌军冲锋后,弓箭手抛射三轮便会迅速的后撤到后列,这时持七米长矛的矛手上前布矛阵阻挡敌军冲锋,三米五的铍手作为第二道防线,两米多长的戟和戈作为第三道防线。当前阵的矛铍戟戈战阵与敌人接触后,已经退到后列的弓弩手和侧翼的弓弩手则可继续向敌军中、后列实施火力覆盖,扩大战果。

而此时的秦军,据吴狄在少梁战场上的亲眼所见,显然是还没有发展出如此先进的战术。

就吴狄的研究,战场之上根本就不需要如此繁杂的兵种配置,只需要骑兵、矛手和弓弩手三个兵种,便足以无敌天下了。

当然,一个最大的前提是,弓弩手的射程必须提高,箭矢的威力必然需要增强。如果敌军在一千米外就遭到密集式强弩远程打击,那么这一千米的路程就成为一条黄泉之路,什么铍、戟、戈也就根本用不上了!

那么,应该如何改进弓弩的威力和射程呢?

多弩臂配合偏心轮牵引技术此时是无论如何不能拿出来的,那么就先单独试试多弩臂:采用夹弩基座,将一副夹弓和一副瘦弩的短弩臂结合在一起,用一副侧弦驳合在的主弦上。这样一来,等于是将弩弓的威力提高了一倍,射程提高了三十丈左右,但弊病却是弩弦极易裂断,而铁质挂弦用的弩机也容易变形损耗。

进而,吴狄只能在弩机上采用回火工艺,加强其韧性,又在弩弦的制作工艺上下功夫,原先秦军的弓弦多用马尾加上麻线如编发辫般编织得来,这样的制作方法和后世的轮弦区别很大,效果差别也很大,不得已吴狄只能采用马尾混编麻丝先制得混合麻线,又以麻尾线缠制轮弦。虽然在质量上面,新弦的耐久度比老式弦强不了多少,但基本上这种弦能够撑过相当长的一个时间,多备弓弦便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了。

在解决了三军武器改进的问题后,在兵器作坊开足马力制造的同时,三军的整训工作也从一个月的体能强化训练,进入到更高层次的战术技能训练方面。骑兵首先要强化训练的战术技能,便是马蹬。马蹬的革新实际上对于吴狄手下的骑兵并没有引起多大的骚动,在他们眼里看来,不过就是在鞍上加了一边一截挂着个铁环的什物。开始几天吴狄发现很多人根本对他的讲解当作耳旁风,上课时候对你的说教唯唯诺诺,一上了马便习惯性的将脚从马蹬里放了出来。对于这事,吴狄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死命的练,一定要练到他们将踩马蹬的动作养成一种潜意识的习惯,这样才能将马蹬的技术革新推行下去。

可过不了几天,却是有人跑来反映,说这马蹬不但不好使,而且还很有可能害人。说是训练的时候,由于某些战术动作的需要会有跳马的动作,如果按照以往骑兵的作战方式,从鞍上跳下后,骑兵落地便可以迅速的闪开。而使用的马蹬后,战士们很容易被马蹬挂住脚,进而跌倒后依旧被战马拖行老远。

对于这个问题,吴狄也是恼火,这种将军、士兵落马后被倒拖的场景,电影电视剧里已经描写得太多了,可马蹬的好处却也是实实在在的。吴狄为难的时候,一个头领却建言,说是这个马蹬在骑马行军的时候用来歇脚确实好用,但作战时一不留神就会遭受其害,何不如平常行军时装上使用,战时取下?

对于这样的建议,吴狄的头立时大了。他又不是这方面的专家,知道马蹬的好,却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而且就吴狄的观察,历史学家描述的无马蹬时代骑兵不能使用双手武器的悖论根本就是不能成立的,因为他亲眼看见秦军士兵仅仅用双脚夹住马腹控马便能将战戈、狼牙棒舞得虎虎生威。

嬴渠梁一年十月下九的夜晚,吴狄正废寝忘食的呆在武器作坊,和匠人们一起研究着改进武器的办法。管家吴伯却是骑着一匹快马急急赶来,远远便用惶恐的声音叫道:“主上!产了!主上!产了!”

“惨了?”吴狄有些迷茫,反问道:“什么惨了?”

“是……是……主母!主母……产了个……妖物!”吴伯满脸惊惧,也不知道他在害怕什么。

吴狄的脑子也是一时没转过弯,手上尤自拿着一具瘦弩的弩身呆呆问道:“妖物?什么妖物?”

吴伯一下趴到了地上,颤抖着回答道:“主上……主母她……生产了一个黄头发绿眼睛的……妖物……”

“是男是女?”吴狄愣神问,吴伯答道:“是男!”

“哐当!”吴狄将手中的部件一丢,撒开脚丫就狂奔了出去,跳上吴伯骑来的快马后,吴狄仰天大笑道:“哈哈哈!我当爸爸了!我有儿子了!”

旋即便策马向官邸狂奔而去!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