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政治巨变
作者:废土游骑兵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1786

( 请牢记 ) ( 请牢记 ) 2030年1月13日,埃克森美孚公司的市场评估报告显示,伊拉克的石油储备量已从2010年的1434亿桶下降为2030年的237.6亿桶,市场急剧萎缩,原油净出口量微乎其微。无弹出广告小说

伊拉克境内不断发生示威游行,呼吁政府收回未开采地区原油开发权,驱逐西方政治色彩浓厚的国际性质的石油公司,将石油工业国有化。

2月2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现任秘书长公布的报告数据显示:

伊拉克原油储量由1434亿桶(2010年)下降至237.6亿桶,鉴于近阶段伊拉克政府即将采取收缩政策,可能将被迫退出该组织;

伊朗原油储量由1376亿桶(2008年)下降至743亿桶;

科威特原油储量由1040亿桶(2008年)下降至437亿桶;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原油储量由978亿桶(2008年)下降至574亿桶;

两个非洲成员国利比亚,尼日利亚均保持大幅度下降,其余非洲成员国与南美成员国储量尚未有重大变化,与其原油产业国有化政策有关。

3月19日,欧佩克内部的阿拉伯成员国连同非成员国重组阿拉伯石油输出国家组织——OAPEC,商讨新的原油缩减出口计划书,企图再次通过减少原油出口、提倡石油换食品计划来稳定因为禁运而造成的地区性物价提升,并哄抬石油出口价格。

但与OAPEC预想相反的是,石油价格的哄抬反而引发了旧有体系的逐步崩溃,未来7个月内,截止至10月22日,全球对中东石油依赖份额从2010年的40%锐减到了2030年的24.3%,而原本各国较大的能源缺口均由天然气和其他新型二次能源替代,其中仅核能一项就占到了8%左右。

就在OAPEC推行缩减政策的一个星期后,即3月26日,美国商务部部长突然宣布下半年增加对加拿大及墨西哥的原油进口总量,分别增加34.7%和27.9%。

美国能源部部长宣布将对阿拉斯加州普拉德霍湾、与德克萨斯州油田设施进行大规模检查,准备未来二十年内缓慢恢复至80-90年代最高峰日产200万桶左右产量。

能源部计划书中对于阿拉斯加的开采计划遭到国际环保组织强烈反对,反对者声称过度开采将造成巨大的污染,严重影响北极生态环境。

4月11日,中国石油与中国石化宣布联合开发中国境内吉林、广东、辽宁、内蒙古等省份的油页岩资源,预计2030年下半年可加工油页岩矿石970万吨,产出页岩油162万吨。

同时,中国石油同埃克森美孚公司、英国石油公司对于南海油田的大规模共同开发、建设也已基本竣工,共计21个大型采油平台均可立即投入工作,并开始以374000桶/日的产量,向中国沈阳省大连,阿拉斯加州安克拉治,伦敦港等地输送原油。

中国石油连同其他两家国际性石油公司合作开发的这一做法遭到了印度和韩国的强烈反对,两国呼吁其他亚洲国家联合争取南海油田开采权,做到公平公正,避免遭受国际歧视。

在首尔和新德里均爆发了大规模示威游行,抗议中国政府对中国石油故意提供庇护,从而绕开其他国家的极端单边主义做法。

OAPEC的油价调整政策受挫严重,而自身也于同年11月24日正式解体,中东石油国家面对已经悄然发生变化的世界能源格局仍然无所适从,渐渐地,慢慢失去了政治舞台前的主导性话语权。

能源结构体系转型较慢的欧洲对于中东石油的依赖性仍然较大,但欧盟并不打算购买高价原油,而是决定用政治压迫和代理人战争来迫使中东屈服。

欧盟首先对沙特阿拉伯进行施压,要求其发挥“调停者”作用,扩大原油净出口量。

一向对西方言听计从的沙特阿拉伯在威胁减少贸易额度,法、英、德、意、沙特合资在沙特麦地那省建设民用核反应堆小型化技术等条件下,率先回弹原油净出口量,造成国际油价一定幅度回落。

但相比2月2日欧佩克报告,原油油价仍呈现不断上涨趋势。

2031年1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投票决议对沙特进行民用核计划援助,遭到常任理事国中的俄罗斯和美国反对,中国投弃权票。

非常任理事国中的日本和巴西强烈反对该计划,联合国决议草案4573号未通过,驳回了法国、英国请求的提议。

1月11日,欧盟宣布将协助沙特阿拉伯率先建设两座超小型民用反应堆。

1月17日,半岛电视台播出了一份据称是1月15日伊朗总统和最高领袖演讲的录像。

在录像中,伊朗总统警告欧盟,单方面无视联合国对沙特进行核技术援助将使得中东局势出现重大变化,伊朗将不得不加快民用核技术进程,并加紧发展其战略投送技术。

他还呼吁,请求俄罗斯、中国参与中东地区核进程问题谈判,请求俄罗斯给予伊朗军事支持。

伊朗最高领袖则威胁称,伊斯兰共和**和伊朗革命卫队均已做好准备,随时为保卫伊朗而战。他警告说,如果欧盟一意孤行,伊朗将停用欧元作为欧洲原油结算货币,而改用俄罗斯卢布结算。

1月23日,以色列总理会见美国国务卿,讲话发言称,以色列将在必要时刻先发制人,通过发动空袭摧毁伊朗的核设施,决不允许伊朗率先拥有核武器,破坏《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以色列总理同时请求美军重返伊拉克、增兵阿富汗,帮助其完成一次伟大的“反对伊朗邪恶核武计划”的军事行动,该项提案得到了土耳其、卡塔尔两国政权的支持。

1月25日,沙特阿拉伯、约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也请求联合国安理会派驻维和部队维持中东和平,决议草案被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和十个非常任理事国一致通过。

2月4日,继利比亚、叙利亚后,以英、法、德、意、奥、土耳其为首的多国部队再次进驻沙特阿拉伯和约旦,形成两面包围伊朗态势,协助中东各国对抗伊朗未来阶段可能发射的导弹和大规模地面部队入侵。

4月13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同法国达道尔石油公司、荷兰皇家壳牌公司签订石油开采合同,将原本国有化的174亿桶原油转交给国际石油公司开发。

6月3日,美国国防部部长在白宫记者招待会上正式发表讲话,称美军将在今年8月份开始重返伊拉克,并向阿富汗再次派遣1.1万名海军陆战队队员,协助阿富汗平稳度过即将到来的中东政治风暴。

据CNN国际新闻网络报道,此次美国对阿富汗增兵将使得驻阿美军的人数从2015年来的4.89万人首次重新突破5万人,达到6.01万人之多。

美国的这一举措遭到了北京政府和莫斯科政府的反对,俄国总理声称俄军将做好准备,随时应对因美国参与中东核问题而扩散到中亚的恐怖主义和军事挑衅。

2032年3月8日,英国广播公司援引半岛电视台相关新闻材料整理后报道,称从2031年6月17日伊朗总统发表讲话后算起,伊朗已连续试射7-11枚可运载核弹头的各式近程、中程弹道导弹。

伊朗最近又于3月4日成功试射一枚远程洲际弹道导弹,半岛电视台后来播放录像显示,这枚由伊朗海军舰船试射的导弹成功飞越了1347公里,并最终落入阿拉伯海海域,给了北约及其盟国,乃至整个中东很大的压力。

伊朗总统声称,伊朗现已拥有足够数量的能够运载各式弹头的成熟的中、近弹道导弹,并将于近期进行最后阶段的测试。

3月9日,以色列总统呼吁国际社会做好应对措施,强调以色列准备动用军事手段强行阻止伊朗发展核武器。

4月1日,接到间谍情报并再三核实,确认伊朗即将进行首次核试验后,以色列空军于当日凌晨时分发动空袭,多架F-35在空中加油机的支援下,成功摧毁了伊朗位于其中央省首府阿拉克的多家疑似重水工厂和核浓缩技术提炼中心的建筑。

4月1日,伊朗总统发表声明强烈谴责以色列对伊朗的不宣而战单方军事行为,称其再次挑起了中东战争,必将遭受伊朗方面的强烈打击报复。

出乎国际所判断的,伊朗并未对以色列发射导弹、火箭弹以报复其对伊朗进行的空袭行为。

5月12日,被世界记住的一天,让世人感到有些眩晕的一天。

美国海基雷达检测到伊朗的又一次导弹试射,轨迹从霍尔木兹海峡起,终止于伊朗境内某处沙漠中。

17分钟后,一份紧急报告由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呈给国防部,经过确认后证实,18分钟前,伊朗向境内某处沙漠试射并成功引爆了一枚战术核武器,由卫星监测放射带大小,初步估计当量在10-50万吨之间。

半小时后,伊朗最高领袖宣称伊朗成功试射一枚运载了战术核弹头的“泥石-II”型中程弹道导弹,并在某地沙漠成功引爆。

这次成功的核爆标志着伊朗正式成为中东地区继以色列后的第二个有核国家,也变相宣布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开始失效。

5月14日,英、法、德、意、奥等22个欧盟成员国正式对伊朗紧急宣战,土耳其、以色列、卡塔尔均表示支持,并为多国联军开放军事基地和领空,而美国没有明确表态。

同日,法国、英国、比利时、意大利、德国等国谴责美国不愿对伊朗发动军事打击的消极躲避政策,以退出北约组织为威胁,要求美国对伊朗宣战。

5月16日,美国、以色列正式对伊朗宣战。

欧洲与中东之间长达数十年的战争就此开始。

—————————————————————————————————————

名词解释

油页岩:非常规油气资源,被列为21世纪非常重要的接替能源,与石油、天然气、煤一样为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

安克拉治:阿拉斯加州重要港口,安克雷奇铁路汇集地。有两个美**事基地与之北边接壤,艾尔曼多空军基地(Elmendorf_Air_Force_Base)及李察森要塞

半岛电视台:位于卡塔尔首都多哈的阿拉伯语电视媒体,九一一事件后多次率先播放本·**和其他基地组织领导人的录像声明,引起全世界广泛关注

弹道导弹:通常没有翼,在烧完燃料后只能保持预定的航向,不可改变,其后的航向由弹道学法则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