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整军(三)
作者:八宝饭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7144

过了片刻,周知裕叹了口气,正要示意众人散去,就听帐内一人忽然问道:“指挥使,这是定论还是……”

周知裕一看,是李诚中,便耐心的解释道:“基本上就是这么定了,节度府正在筹措相关头绪,估计十天半个月就要下达文书。 ”他对李诚中还是颇为内疚的,这个人立过大功,自己答应过的赏钱却没有办到,本来还打算好生提拔一番作为补偿,可如今却自身难保,也只好看将来到了衙内军有没有机会再行提拔罢。

李诚中听说还没定论,便小心的问道:“不知指挥使在边关有没有熟人?”这话问的有些不着调,看上去与今rì讨论的事情差得有个十万八千里,但周知裕却还是耐着xìng子道:“倒是有几个熟人,怎么?李陪戎想去边关效力?若是这般,某却可以为你引荐一二。”

却见李诚中笑了笑,便不再说话。周知裕也随之让众人散了。

军议散了之后,周知裕没有起身,和大伙儿说完了这一切,他觉得浑身的力气都似乎被抽空了一般,腿上连站起来的劲道也没有了。就这么在主帐中呆坐了片刻,忽见亲卫赵在礼掀帘而入,轻声道:“指挥使,李陪戎求见。”

周知裕双手在面颊上揉搓一番,好歹恢复些jīng神,示意将李诚中引入。

李诚中进来后,周知裕随手一指,让他坐下说话,然后道:“李陪戎,是否想赴边关?某与几个边关刺史、镇将也有些来往,可以为你修书引荐。北口和盐城等关隘的镇将都是某的同乡,去了也可照应一二,哦……平州张刺史也与某相熟,只是最近张刺史有书与某,言道那里如今契丹人不太安稳,你若是去了,却有些风险……”说着,就取过案上的纸笔,要给李诚中写荐书。

赵在礼一边研磨,周知裕一边叹了口气道:“周某手下只剩你们这些弟兄了,说实话,实在舍不得放你们离开,但周某无能,保不住营头,拖累了弟兄们……去了也好……不知李陪戎想去何处?”

听完周知裕的话,李诚中心下感动,忙道:“指挥使误会了,李某并非要离开,而是想打听些事,就是不知当不当讲。”

周知裕一愣:“但说无妨。”

李诚中想了想,问道:“李某最近去了几次幽州城,见到很多逃难的人家,指挥使刚才说平州那边契丹人不太安稳,是否是因为契丹人扰边?”

周知裕叹道:“张刺史来信,契丹人趁咱们南征之际,这些时rì里屡屡犯边,掳掠人口。百姓遭敌虏蹂躏,不得不内逃避祸,实是我辈武人之奇耻大辱啊!大帅也是十分忧虑的,只是我军新败,军力匮乏,大帅也无计可施。等将来整军之后,周某必请命于大帅之前,提兵战之,一雪前耻!”

李诚中点了点头,道:“只需指挥使一声令下,李某必紧紧跟随指挥使,冲锋陷阵,在所不辞!只是,边事紧急,咱们在幽州可以慢慢等下去,边关百姓恐怕却等不了。李某恨不能肋生双翅,立刻就赶到边关,与契丹人决死拼杀。”

周知裕呆了一呆,道:“可是如今整军在即……”

李诚中紧接着道:“若是咱们自愿降为地方镇兵呢?”

周知裕皱眉道:“若是降为镇兵,弟兄们的粮饷可就减少了很多,远不如在中军之时,弟兄们可能应允?……再则,节度府之所以整军,就是因为资费不足敷用,某恐怕就算如此,节度府也不会拨付钱粮的。”

李诚中道:“可以让弟兄们自愿选择,愿意去衙内军的,咱们绝不拦着就是。至于粮饷……可否让地方筹措?比如指挥使刚才说的平州,那边不是契丹人闹得厉害么?不知张刺史可愿承担?边关之事关系咱们整个卢龙镇后方的安危,事涉万千百姓黎庶的生计,李某身为卢龙军一员,愿追随指挥使抛头颅洒热血,与敌人奋力作战,保地方安宁,矢志不渝!”他也知道这种让地方供应军队粮饷的事情不是轻易就能达成的,各军将官只要向主帅提出这个要求,往往会遭主帅猜忌。因此他话里话外都透着在为整个卢龙镇和老百姓考虑的意思,就是在提醒周知裕无论如何要扣住大义名分。

能做到健卒,能看懂军中文书,是以写信这种事情还需赵在礼这个读书人出身的亲卫帮忙,这也是他离不开赵在礼的原因。

这份信中,周知裕大谈自己回到幽州后的生活琐碎,什么今rì拜访了哪位亲朋,昨rì与某某同醉,什么家中娘子看上一块好纱绢,正准备缝制几件新袍子之类,其中更不乏风月之事。只是在信末轻描淡写的点了点当前幽州正在整军的事情,最后告诉张在吉,虽然他周知裕本人也很担忧边关形势,但鉴于资费粮草匮乏,想要节度府方面在短期内发兵支持是不可能的,就连他自己,也是有心无力。

信写好后,周知裕滴上蜡封,抬头看着李诚中和张在吉二人有些犹豫。这件事情关系太大,按理说他更愿意相信身边跟了自己好几年的亲卫赵在礼,但一则自己使惯了赵在礼,须臾间还真有些离不得他;二则这次去见平州刺史,说话的分寸也要把握好,很多事情是必须让张在吉自己去领悟的,决不能宣之于口、受人把柄。刚才听了李诚中的话后,在这上面他觉得李诚中似乎更合适。

于是周知裕终于道:“李陪戎,可愿赴平州一趟?某有回信给张刺史。到时候张刺史若是问起,你就说某也心忧边关,只是暂时无力为之。在合适的时候,必会向大帅建言。”周知裕的话里,在“合适的时候”这个字上明显加重了语气。

李诚中心领神会,接过信来塞入坏内。

周知裕又道:“此事关碍不小,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我想你应该清楚。”地方官员与军中大将相互勾连,这个事情确实不小,李诚中自然明白,当下凛然应诺。

周知裕不放心,又叮嘱道:“你自己一人前往,速去速回,千万小心!”言罢,吩咐赵在礼带李诚中下去准备。

李诚中略略收拾一番,带上干粮盘缠,接过赵在礼牵来的一匹骏马,听完赵在礼详细解说了路径后,便上马准备出发。临走时被赵在礼拉住马缰,道:“李郎,我健卒营弟兄们的前程,可都指望你了!”

李诚中点了点头,头也不回的出营而去。好在他前世部队上骑过几次马,当了群众演员后演戏时也学过几回,倒也堪堪能够坐稳,不被颠下来,否则可就真的出大丑了。一路上渐渐习惯之后,他开始试着让马匹小跑,等天sè减晚、赶到潞州歇宿的时候,双腿内侧都已经磨出血印子了。

现在就是与节度府争抢时间,他倒是想连夜赶路,可马儿受不了,所以只能在潞州停了一夜。第二天天未亮,李诚中继续向东而行,逐渐适应了骑马奔跑。

当年在部队上的时候,马术教官是骑兵连的退役连长,后来演戏的时候,教群众演员们骑马的则是一家马术俱乐部的教练,在马术方面的学问都是很高的,只是李诚中能够骑马的机会不多,所以一直没有什么进展。此刻那些知识终于有了用武之地,李诚中便一边骑马,一边回忆当年教官指点的窍要。马术可谓一rì千里。等到了玉田的时候,他已经可以撒开马腿飞奔了。于是他加快速度,赶往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