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六回 朱元璋访贤
作者:剑雨随风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8354

( 请牢记 ) ( 请牢记 ) 更新时间:2013-01-06

陈友谅大军直压金陵,太平一战朱元璋爱将花云被擒誓死不降惨被陈友谅处死,朱元璋悲痛不已,众将纷纷请战为花云报仇,扫平陈友谅,如今的金陵城内乃是一支愤怒之师,朱元璋心里清楚愤怒只能令人失去理智而不能获得成功,安抚众人情绪。

面对太平失守,势不可挡的陈友谅大军,即便平日里堪称足智多谋的李善长同样没了主意,李善长虽有谋略不过多是治国安民之道,新近受的小弟胡惟庸到时有些鬼主意,不过面对的是陈友谅的几十万大军似乎这些鬼点子完全派不上用场,朱元璋心里清楚自己缺的恰好是如同张良那般可以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人才,只是人才难得,立刻命人在金陵城内打听名士。

第一位找到的便是宋濂,宋濂乃是当今最负盛名的饱学之士,朱元璋来到宋濂府上,只听读书声阵阵,朱元璋站在门外侧耳倾听,所讲不过是仁义之礼,君臣之道,不由得连连摇头,虽是一个人才确非自己想要找的人,刚要走,这时门内传出声响,“既然来了,何不入内一见!”

来人正是宋濂,一脸慈祥,手里拿着戒尺,多半是用来督促自己的学生学习之用,朱元璋一身便服由华云龙护着进入宋濂的私塾,室内十分干净典雅,茶点端上两人落座,一番言谈朱元璋连连点头,这宋濂博通古今真是千古难遇的良师,自己的子孙日后必然要送到这里跟宋濂学习,原来朱元璋一番努力下马秀英怀胎十月算算也快生了。

朱元璋道:“先生之才震古烁今,本欲请先生出山相助,只是不想扰了这里的清净!”

宋濂笑道:“我宋濂自然没有行军布阵之才,不过可以推荐一人,堪比卧龙、张良!”

朱元璋大喜连忙道:“何人?”

宋濂道:“此人姓刘名基,字伯温!”

朱元璋道:“何处可寻得?”

宋濂道:“我不过是半年前与之见过一面,此人乃是一名隐士,能否寻到便要看机缘!”

朱元璋连连道谢离开,回到自己的元帅府听闻马秀英生了一个儿子,心中大喜直奔自己房间而去,马秀英一脸安详躺在床上,旁边放着一个大胖小子,这就是朱元璋的第一个儿子,也是最疼爱的那个,朱元璋走入来到窗前用手轻轻抚摸马秀英脸颊道:“你受苦了!”

马秀英道:“快看看我们的儿子!”

朱元璋手托住婴儿脑袋慢慢抱起,生的十分标致,远远要比自己小时候好看许多,多半是因为自己娶了一个漂亮媳妇的缘故,心中欣喜,马秀英道:“孩子还没起名字呢!”

朱元璋慢慢踱步,“就叫朱标好了!”

马秀英道:“朱标?”

朱元璋道:“你不喜欢?”

马秀英笑道:“喜欢!”

安顿好马秀英母子,朱元璋回到帅帐处理公务,脑子里依然想着宋濂向自己提起的刘伯温之事,忍不住顺口念道:“刘基,刘基!”

说着无心听者有意,站在一旁的胡惟庸立刻明白朱元璋的心里,出了帅府找到李善长,胡惟庸自然可以看出朱元璋对李善长的器重,所以加入朱元璋之后极力依附李善长平日里称兄道弟,“李大哥,主公求贤若渴,你我何不替主公完成这个心愿!”

李善长道:“你是说刘基?”

胡惟庸道:“大哥已经知道!”

李善长道:“云龙回来跟我说的,只是人海茫茫如何寻得!”

胡惟庸笑道:“只要人在金陵自然有办法可以找到。”

胡惟庸确实有办法,整个金陵城知道消息最多的莫过于丐帮,于是拿出银两找到管事的堂主,只用了两天时间消息传来找到刘基,两人立刻前往,不想确是来到一座草庐前,莫非是想效仿三国时诸葛亮不成,两人刚要叩门,门吱的一声被人推开,走出一名小童手里拿着一封书信交给两人道:“我家先生说了,今日不见客,把这封书信交给你家主人就是!”

两人不由得一愣,这刘基如何知道自己两人会来,而且时间把握的如此准确,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闭门谢客,李善长怎么说也算是金陵高官,同样吃了闭门羹,只好带着书信来见朱元璋说明详情。

朱元璋连忙打开书信,内容简短,只有九个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朱元璋大喜过望,“真乃神人也,你二人再去请,记住不可失礼!”

两人离开,朱元璋目光死死盯住书信上的那九个大字,字字珠玑,陈友谅称王,张士诚称王,加上韩林儿,如今天下称王者不计其数,朱元璋坐拥金陵之后众将极力拥护自己称王,朱元璋犹豫不决,如今见到刘基的书信自然打消了称王之心。

李善长、胡惟庸来到刘基府门前,刚要叩门,门再次被人推开,还是先前那个小童,手里同样拿着书信,小童道:“我家先生早已算到你们还会来此,所以特命我在此等候,这份书信交给你家主公!”

李善长两人无奈再次吃了闭门羹只得骑马再次回去,将书信交给朱元璋,说罢经过,朱元璋笑道:“我倒是想看看今日所写为何!”打开书信确是一首诗。

千载华夏皆苍茫,乾坤举目总哀伤。

今闻盗贼多蚊蚁,只恨官军暴似狼。

为了写这首诗白白浪费了我半个小时时间,看来以后不能轻易写诗,朱元璋读罢不由得又念了一遍,站在一旁的胡惟庸上前道:“这刘基好大的胆子,岂不是将天下英雄比作蚊蚁!”

朱元璋哈哈大笑道:“虽有偏颇之处,不过骂的反而是元朝暴、政,如果仅是因为一首诗便迁怒于人,我朱元璋又怎配拥有天下!”说完站起身形。

李善长道:“主公,莫不是要亲自去请!”

朱元璋道:“古有刘玄德三顾茅庐,方能请出诸葛亮,我朱元璋自认比不得玄德公,请人倒还可以做到!”

说完带着李善长两人骑上快马直奔刘基草庐而去,来到草庐门前,李善长二人站在门口,朱元璋道:“为何不去叩门!”

胡惟庸道:“门自己就会开!”两人多半是因为前两次的经历所以才会这样说,朱元璋笑道:“门岂有自开之理,若是连敲门的勇气都没有只能总是被人拒之门外!”

朱元璋上前亲自敲门,当当当,手指敲击门板发出的声响,门吱的一声再次打开,出来之人确不是以前那位书童,而是一位三十岁左右的人,一身青衣打扮头戴纶巾,施礼道:“刘基参见明公!”

朱元璋连忙扶住刘基道:“终于见到你了!”

胡惟庸一脸无奈,这刘基不按套路出牌,把两个自认为聪明的人都给骗了,刘基道:“刘基已经准备妥当,今日便随明公回营,达成明公抱负!”

朱元璋哈哈大笑道:“好,朱元璋有先生相助,再我担忧!”这时书童从里面牵出一匹毛驴,看见刘基嘴里发出一阵怪叫,刘基道:“这是我多年老友,诸位莫怪!”

刘基骑着毛驴跟着朱元璋奔着元帅府而去,写到这里不由得想起了魔侠传唐吉可德里面骑着毛驴的笨蛋随从桑丘,王刚老师也算是把桑丘演绎得出神入化,尤其是最后桑丘骑着毛驴继承唐吉可德精神的那一幕令人感触良多,在如今这个社会,精神、奉先、无私似乎早已成为记忆留在人的脑海里,最后慢慢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