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牢记 ) ( 请牢记 )上一章讲了十国中的八个政权,仅剩下杨吴和南唐。 为什么要把这两个国家放在一起呢,因为南唐是在吴国的基础上建立的。
吴国又称南吴、杨吴,从892年割据到937年灭亡,共46年,历四帝。吴国最强盛时,面积约有今江苏、安徽、江西和湖北等省的一部分。
吴国的建立者杨行密,庐州(今合肥长丰县)人。唐朝末年流行造反,若不造反你这人就out了。杨行密同志自幼成了孤儿,也是穷得没办法,想了很久下了一个决心:我干脆也顺应潮流算了,参加起义造反,好歹混口饭吃。这哥们也点背,还没等填饱肚子就被抓了。造反搁历朝历代都是死罪,轻者杀头,重者满门抄斩。不管是满门抄斩,还是灭九族,对杨行密来说没什么区别,因为他家里人都死绝了,估计连一门亲戚也没有,要不然早去投靠了。不管朝廷怎么杀,也是死他一个人,这就叫光脚不怕穿鞋的。
老杨被捕也自认倒霉,本想大吃一顿,吃饱好上路,临死前再喊句口号:造反有理,革命无罪。这个愿望没有实现,当地刺史居然被他的英雄相貌所打动,竟把他放了,这让老杨感到莫名其妙,有点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我也很疑惑,认为刺史多少有点同性恋的倾向。
老杨吸取了教训,认为起义军很难成就大事,搞不好还会被杀头,吃一堑长一智,参加正规军吧。老杨有勇有谋,883年联合一百多名兵士发动兵变,刺史逃跑,轻易的占领了庐州。不久唐政府任命他为庐州刺史,归淮南节度使高骈管辖。
高骈年迈昏庸,宠信方士吕用之。吕独断专行,飞扬跋扈,部下多有不满。淮南将领毕师铎恐遭不测,先发制人,885年联合宣州观察使秦彦,将高骈杀死。杨行密认为时机已到,该出手时就出手,是我的你就夺不走。他打着为上司报仇的旗号,命全军将士为高骈穿孝,大哭三日。杨行密出兵击败秦、毕二人,进入扬州(今江苏扬州),自称淮南留后。随后老杨与秦宗权部下孙儒争夺江淮一带,寡不敌众退出扬州,占领宣州,接着又攻占了苏州、常州、楚州(今江苏淮安)等地,势力急剧扩大。
此时的扬州三面受困,孙儒为求发展,下令放火毁城。此人如同魔鬼生性残暴,竟以人肉作为军粮,率部攻打宣州的杨行密。老杨听从谋士的建议,全力固守。时间一长,孙儒军中缺粮,并发生瘟疫,自己也得病卧床。老杨趁机反攻,当众将孙儒斩首,并收编了他的部队,提高了杨家军的战斗力。
孙儒一死,老杨再无对手,所以很顺利地回到了扬州城,成了一方霸主。儿大不由爹,朝不保夕的唐王朝对于地方割据也只能默认,没有出兵的资本。892年唐中央顺水推舟,送个人情,任命为杨行密为淮南节度使。897年时任宣武节度使朱温派兵南侵,不料被杨行密打败,死伤无数。大将庞师古阵亡,葛从周逃回,从此朱温不敢轻言南下。浙江的钱镠也受到老杨的欺负,就是实力不行,也只能打碎了牙往肚里咽。后来老杨为了缓和关系,将女儿嫁给老钱的儿子,两家通婚,和睦相处。
902年唐昭宗封杨行密为吴王。905年十一月老杨病逝,终年54岁,朝廷赠谥号“武忠”。老杨重视人才,关心生产,变革富民,为吴国,也为后来的南唐奠定的良好的基础。
老杨死后,长子杨渥继承王位。小杨喜好游玩作乐,又排挤功臣宿将。张颢、徐温苦苦劝谏不听,因此二人发动兵变,在908年五月将杨渥杀死,年23岁,立其弟杨隆演为吴王。徐温后来又设计杀死张颢,独揽吴国大权。
杨隆演个性稳重恭顺,喜怒不形于色。919年二月,徐温率百官请他即天子位,他不答应。四月称吴国国王,规格如同皇帝,追尊父亲杨行密为太祖,哥哥杨渥为烈祖。杨隆演长期受制于徐氏父子,极度压抑,经常喝酒,很少进食,因此生病。920年五月隆演病故,年24岁,四弟杨溥继位。
927年徐温又率群臣请杨溥即天子位,杨溥不肯,徐温病故,十一月出于无奈称帝,追尊二哥隆演为高祖。他是徐氏父子手里的一颗棋子,没有丝毫自由。徐知诰(李昪)让他当天子并非出于真心拥戴,不过是为了给自己以后称帝作个铺垫罢了。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徐知诰(李昪)的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936年称金陵(今南京)为西都,广陵(扬州)为东都。937年在金陵建齐国,改金陵为江宁府,三月改名徐诰,七月孙子李煜出生。十月接受吴国杨溥禅让,立国号为“齐”,年号升元,追尊义父徐温为太祖,并封老徐的两个儿子为王爷,以此作为报答。老李还假惺惺地给杨溥上尊号为高尚思玄弘古让皇帝,让其迁往润州丹阳居住,十二月将其杀死,终年38岁,谥号睿皇帝。
徐诰即位后不想再与徐家有什么关系,嘴上又不好说,所以自称是大唐皇室后代。徐温的两个儿子倒也识相,毕竟在人家屋檐下生活嘛,这点眼力还是要有的,于是939年正月带着百官请求徐诰恢复李姓,建立唐室宗庙,被批准。二月初三老李同志下诏把徐温的庙号改为义祖,同月十八改名为李昪,改国号“唐”。因政权建立在南方,后世称为南唐。
从此南唐登上了中国历史舞台,他如何在乱世中求生存,经历过怎样的辉煌,遭受过几多磨难,怎么会国破家亡,事件的真相究竟如何?让我们走近历史,感受南唐的悲欢离合……
初写历史小说,难免有误,恳请指正。希望诸位以举手之劳,帮忙推荐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