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赏赐
作者:皓程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842

终于在漫长岁月后的某一天,谢安国的担忧变成了现实。开 心 文 学 那个时候的统治者一定没有看到谢安国的书,他们要求士兵以生命为代价抵御外侮,等战事平息就把士兵赶回家,只给少的可怜的金钱,其他什么都没有。

想一想,一个人为了保卫家园而踏上征程,多年后终于又回到故土,可是他发现曾经那么熟悉的家乡早已物是人非。多年的离别让至亲都感觉生疏,儿时青梅竹马的玩伴也早就开始为了生活而奔忙,而自己好像连怎样正常的生活都忘记了,尤其是那些富贵者冷漠鄙夷的眼神,就仿佛在说:蠢货,你为别人做那么多有什么用?看我,早就娶了漂亮的老婆生了伶俐的孩子赚了大大的财富甚至已经有了功名当了官,而你,就攥着那点可怜的钱回来了,有谁会管你?有谁会感激你曾经保卫过他们的家园性命?

那些惊怖与苦痛、那些青春与鲜血、那些逝去的与幸存的,难道就只换来这些?于是很多人在沉默中爆发了,他们无能揭竿而起的反抗,却把失落愤懑的感受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他们无所顾忌、不择手段的为自己聚敛财富,为所欲为来发泄对现实的不满,致使曾经的荣耀都化为尘土,英名扫地。

而另一边,皇宫里的李文也是一夜没睡,他终于确定了,谢安国还是那个样子,一点都没有被岁月或者皇帝的吹捧而改变,还是一副沉稳持重的君子模样。

‘唉,看来这个谢安国就是那种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人物,这样的世道还能坚持这一点,我都不得不佩服他。不过这样的人不会听我的话的,该怎么处置他呢?真是伤脑筋啊,’

皇帝的郁闷心情一直到早朝时才有了转机,因为谢安国没有出现而是由别人代为禀告说;谢安国多年征战身体困顿昨晚又过于兴奋饮酒过度大醉一场,今天早晨竟然病了不能早朝。

皇帝听了这个消息内心高兴,表面上却忧急万分,急令太医诊治不提。

一个月以后,谢安国着儒服上朝,向皇帝禀明,自己大病初愈身体欠安,请求辞去朝中官职在家休养。皇帝大喜过望,想不到自己的心病就这样解决了,当然要客套一番说什么谢帅是朝中的顶梁柱况且以谢帅的才能却闲置在家实在是帝国的损失。

谢安国也早就想好了说辞,说自己戎马半生行的都是武道,如今战事已经平息,自己愿意学习儒道,帮助皇帝教化百姓,更希望能够办一个书院,为帝国培养能够治理国家的栋梁人才。

接下来皇帝再三挽留再三思虑终于千不情万不愿的答应下来,充分显示出对谢安国这个栋梁之材的重视。最后皇帝下旨:谢安国有大功于国家,就是开国功臣也不过如此,但是碍于祖制,非开国时期异姓不得封王,故封谢安国为定国公,赏钱物若干,封地某某。另拨款于京城觅地建造书院,御批“岳安书院”,由谢安国负责一切书院事务,为国家培养人才,想来这书院事务必定繁忙,就请谢爱卿也留京居住,朕也可以随时讨教。由国库拨款在京城觅地建造定国公府,今后定国公车马仪仗府邸都要比照王爵规格。

谢安国跪倒谢恩,但是提出车马仪仗府邸比照王爵不合礼法,既然要推行仁义治国,就不应该有这样不合礼法的事。皇帝解释说如此是为了表示国家对谢爱卿的感激之情,既然谢爱卿执意推辞,此事另议。

谢安国就在此时提出自己退出军队的最后一个心愿,就是退伍士兵的安置问题,皇帝心情愉快之下一概应允。

当夜子时,皇帝屏退左右,无所事事的独自坐在御书房,好像在等什么人。果然不一会,蜡烛火苗轻跳,一个佝偻的老太监身影出现在房中,竟然无声无息,显然是个武林高手。

那老太监竟不跪拜,只是拱手躬身为礼,嘴里不紧不慢的说道:“皇上的心事现在可解决了?”

皇帝居然也是不以为意,声音阴冷的说道:“目前看来一切顺利,不过仍不可掉以轻心。”

“哦?这是为了什么?老奴不解,还请皇上指教。”那老太监自称老奴,却并不怎么恭顺,反而对皇帝很亲密,显然和皇帝的关系不只主子和奴才那么简单。

事实也正是如此,老太监是老皇帝留给李文的大内高手,从李文出生就保护他,等李文当了皇帝就为其出谋划策,组建并掌管着皇帝手中的一支地下力量,专门为皇帝做一些不便为大众知道的事。可想而知皇帝对其有多么信任多么依赖。

“还要提防他以退为进,表面上退出权力的争夺,实际却在暗中积蓄力量。”

“这个包在老奴身上,只要谢安国还在京城,就连他一天掉几根头发我都给您查的明明白白。”说着话的时候,这老太监的脸上满是慈祥的笑容,皱纹把眼睛都挤得要看不见了。能把这一国之君当做自己的孩子,老家伙心里美,觉得自己也算是太监的极致了。

顿了一下,老太监转移了话题:“皇上真是长大了,单就今天您的表现来说,老奴我放心了。”

“嗯?”皇帝闻听此言,脸上露出玩味的笑容,回身看着老太监说道:“那朕倒要考考宝叔,今天我的表现有什么用意?”

“嘿嘿嘿嘿,老奴跟随先帝四十余年,又跟随皇上二十年,那勾心斗角的事情见得多了,皇上要考咱,恐怕还真考不住。这第一呢,我李家的江山只有我李家的人才可封王,异姓的确不能封王,可是不是还有变通的方法吗?皇上就赐他个李姓又有何难,到时候他谢家就沾上皇亲国戚的光,还能封王,他还不得谢天谢地谢祖宗啊。可是皇上没有这么做,分明是不想给他高涨的名声再火上浇油。由此可见皇上对无权的谢安国也还是忌讳的,哼哼,就看看那些大臣有多少不识趣和他过往亲密。”

这本小说有劝诫的意思,奢望有一天,它能像佛经一样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