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仇钺跟随马国舅去蒙古拉关系的时候,他的生死基友,正面临着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
不是安化王朱寘鐇那个志大才疏的家伙,因为杨一清还是三边总制(注1),只要杨yīn谋在三边一rì,就是给朱寘鐇一百个胆子,让宁夏的局势再乱上十倍,他也不敢有任何反意。
杨一清的威名,是用血战打出来的。心如深海杨一清,连刘老大也敢去搞的人,还有谁搞不定的?
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安化王非常有自知之明,在正史中,他能够抓住杨一清被刘瑾搞掉的空档,利用宁夏兵变起事,也算是个人才。
可惜的是,正德朝的天才太多,身为人才的安化王,注定是个悲剧。
不过比他先悲剧的这个人,是个书生,而且还是个考上了秀才的书生。按理说,在大明朝,考上了秀才,就等于是国家包了分配,给了个饿不死吃不饱的铁饭碗。这个名叫赵鐩的秀才,最早走的也是这条路子,每rì里老老实实地做功课,准备考举人,从不作jiān犯科。
倘若评选大明好男儿,他肯定能挤进前十名之列。
为什么呢?
很简单,这人不仅是秀才,而且长得还很帅,娶的老婆,更是身材绝好、姿容无双,端的羡杀旁人。倘若只有这些,还不够让人羡慕忌妒恨的话,那不妨再看看他的身材,史载“鐩素骁健,有膂力,手格杀二贼!”
空手就能杀死两个有武器的贼寇,这是什么概念?因此,有知识、有相貌、有武力、有漂亮老婆,如果这都评不上四有好男儿,还有谁能评得上?
明朝的秀才,其实是经过院试,得到入学资格的生员俗称,可以免除徭役、见知县不跪拜、不可随意用刑、有生活津贴等优待。正德时期,全国生员共有三万数比二十四史还多,字字血泪,闻者心酸,言者落泪。
没有必备的土地,军户制度也就维持不下去了。
养不活自己的军户们怎么办呢?
很简单啊,有仗打的时候,就是兵,没仗可打,就去当强盗和山贼这些很有前途的职业吧。
正史之中的河北群盗、宁夏兵乱、河南民乱等等,其主力,都是无地或少地的卫所兵。用来镇压他们的,同样是卫所兵!这是正德朝的一大奇景。
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不难,如果有勇气挑战整个天朝的统治阶级,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把占地一百亩以上的人,统统给我砍了头!”
有人敢说这句话吗?
当然没有,这个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比文官集团还厉害一百倍,谁敢说他们的坏话?
刘老大不是傻子,他其实并不想去触碰这个集团的底线,因为他自己也身处这个集团之中,岂有自己打自己耳光的道理?
政绩,一切都是为了政绩,刘老大只想搞个雷声大雨点小的政绩工程出来,打个擦边球,套取足够多的名声,然后从容潇洒地扬长而去,不带走一丝云彩。
至于那些无辜的军户们,刘老大才懒得真正关心呢,小民,从来都是拿来被利用的。
他的心思,刘系大佬全都明白,李东阳等文官也明白,因此这群人的争论核心,不在于实施细则,而在于打不打这个擦边球的问题。
刘老大有信心打这个擦边球,捞到名震三宝太监的政绩,他站在大明朝的权力顶峰,无限的风光,已经迷惑了他的心神,让他完全看不到潜在的危险。
而李东阳和焦芳等人却明白,就算是在火坑边打擦边球,也照样是球毁人亡的结局。
虽然朱寿是始作俑者,但到时候,不要以为朱寿会为刘瑾背书,因为他是皇帝!
被抛出来当替罪羊的,必然是刘老大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立皇帝。
站立的皇帝,终究是个可笑的假皇帝。
刘老大见众人均极力反对,反而增加了他一意孤行的勇气:虽千万人吾往矣!
跟正史中一样,刘瑾总是在最不应该犯错误的地方,犯下最低级的致命错误。
而李东阳,又假装再次被迫“屈从”了刘老大的意思。
次rì,两人共同拟订的旨意,分作两份,一份发给了远在山西玩妹纸的朱寿,一份发到了河间府。
里面的内容是:在河间府一地试行清查军户土地。
知府王启年接到圣旨的第一反应是:朝中诸位大佬是不是集体失了心疯?
第二反应是:他娘的,老王的机会,又来了!
注1:写到此处,多说一句,维基关于三边总制的年谱,有部份是错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参阅《明史》及《清史稿》。至于度娘,随便戳戳就行了,上面的历史内容,有些比小说还扯淡,比如王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