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为将来的统一大业作准备
作者:熔海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876

缅甸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但因为工业基础薄弱,造成开采和提炼能力远远满足不了其国内日益增长的需求。一直到2012年,缅甸每年都需要进口几亿美元的柴油和汽油。

北缅工业要想发展起来,作为现代工业的“血液”——石油,就必须要使石油产业为各行业工业发展源源不断地输血。

对此,杨卫平有着比任何一位北缅人都要深入、清晰的了解。

在缅甸内战还没有全面停火之前,艾布特国际矿业公司投资并控股的艾布特石油公司,就已经开始对仁安羌-稍埠油田和若开邦近海油气田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和调研。

现如今,艾布特石油公司先后投资近成为世界最顶级国际品牌之一。据华尔街资深权威评估机构对天工国际集团的总资产作出评估,光是“天工”这个品牌,最少也市值十亿美金。

杨卫平离开华夏大陆来到北缅。尽管刻意隐瞒了行踪,但还是被多个国家的情报机构发现了他的动向。

美国、英国和苏联等国家的领导人都想当然地认为杨大爵士此举很可能是打算在北缅民主联邦共和国的开国大典上正式走向前台,担任北缅总统。谁知道,杨大爵士压根就没在北缅开国大典中露面。

如此一来,各国政.府对杨大爵士继续藏大幕后遥控北缅政.府的行为就有点看不懂了。在他们看来,杨家声不过是杨大爵士控制的傀儡而已,杨大爵士明明的机会登上一个政治人物政治生涯的最高峰,他为什么会选择放弃?他这么做,是否意味着他接下来还有更大的图谋?

秋芳在杨卫平的授意下,接受了杨家声的请求,将磐石国际安保公司总裁之位交还给杨卫平,正式出任北缅民主联邦共和国联邦调查局局长,成为北缅新政.府为数不多的几位实权人物之一。

在无数进入北缅境内的间谍特工在寻找杨卫平踪迹的时候,杨卫平由杨心茹陪着,带着孟守正、郭尚毅几位保镖,轻装简从来到了仁安羌市。

这次来仁安羌,杨卫平选择水路,从北部克钦邦沿着伊洛瓦底江搭乘一艘内河巡逻舰一路南下。

伊洛瓦底江,简称伊江,是缅甸第一大河,长2,288公里,流域面积420,934平方公里。上游分两支,东支称恩梅开江,起源于华夏藏省察隅;西支称迈立开江,起源于缅甸克钦邦,在缅甸密支那以北会合后,从北到南贯穿缅甸,在仰光附近流入印度洋孟加拉湾。

伊江虽然不是缅甸最长的河流,但由于其航运及灌溉价值,而成为全缅最重要的河流。

杨卫平一行乘坐的这艘内河巡逻艇,隶属北缅海军伊江内河舰队,是天工磐石船舶重工集团制造的一款新型伊江级内河巡逻艇。

伊江级内河巡逻艇是一款相对比较先进的近海/内河军用巡逻舰艇,开发这款内河巡逻舰主要是针对海岸线南部和伊江下游南缅政.府有可能发起的军事行动。

伊江级680型内河巡逻艇,舰满载排水量680吨,全长61.4米,宽9.5米,吃水2.9米。主机为柴油机,双轴,功率14800千瓦,最大航速25节。

装备有先进的热成像搜索系统、声呐及4枚c802j型舰载反舰导弹、40毫米防空快炮、25毫米机关炮、300磅tnt深水炸弹以及水雷施放轨等,可担负支援大型战舰、护渔、反潜、布雷及近岸巡逻等多种任务。

伊江级内河巡逻艇除了680型,还有360型、240型、130型、60型等多款不同排水量型号,有的适宜风高浪大的海上,有的适宜于狭窄内河航道。

目前,伊江内河舰队共有大小不同型号各类舰艇22艘,是北缅海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之所以选择走伊江水路,杨卫平也是想顺道看看伊江内河舰队的装备和训练情况。

虽然北缅和南缅签定了“20线停战协议”,但是,杨卫平深知所有的协议都是拿来撕毁的,将来统一缅甸是必然的。而从伊江南下直达仰光是一条非常便捷的进攻通道,因此,打造一支强力内河舰队是完全有必要的。

从仁安羌伊江码头上岸后,杨卫平、杨心茹一行六人,搭乘仁安羌军分区提供的两辆军用悍马h1越野车,直奔仁安羌油田。

这是杨卫平第一次乘坐体验这款由天工-amg汽车公司制造的天工悍马h1军用越野车。坐上之后,一路上对这款军用越野车的舒适性、内部装饰和动力性能那是相当的满意。

早在1980年5月初,杨卫平就专门交待过雷顿国际风险投资公司的负责人,前往美国与美国汽车公司洽谈收购amg公司具体事宜。经过差不多半年的谈判,雷顿国际风险投资公司成功将美国amg汽车公司全资收购。同时也接下了amg公司之前为美国.军方开发新型军用越野车的设计委托。

1981年10月,雷顿风险投资公司将amg公司并入天工集团。之后,amg-天工汽车公司在amg公司原有的hmmg-天工北缅分厂,批量生产天工悍马h1军用越野车,让北缅人民军和磐石雇佣军进一步增加了战场机动能力。

经过多种战场恶劣复杂环境和地形的实战检测,天工悍马h1在战场上的英勇形象和优异表现,深受磐石佣兵和北缅人民军官兵的喜爱,同时也获得了美国.军方的青睐。

天工悍马h1沿用了hmmg北缅特种车辆制造厂凭借天工悍马h1在战场上的优秀表现,在获得了大量磐石雇佣军和北缅人民军的订单之余,也为北缅的汽车工业全面发展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