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除了刘家港以外,另一个重要下西洋基地便果说还有别的地方,那就是京城、宁波和广州,以后可能还会增加一个直沽(天津)。长乐除了是个大港口以外,还是大明朝水师的驻地,下西洋的武装中有一支便是以这里为基地的。郑和把长乐定为下西洋的基地之后,这里的建设更不同以往。下西洋的营寨,郑和的驾辕成了这里最重要的一部份。加上大明朝又在长乐设了市舶司衙门,往来的商船有些不必再远上京城,长乐更加的繁荣了。
江淼等人到了长乐的时候,也被这个港口所吸引住了。长乐除了大量的商船以外,这里还是个军港,江淼没见过这么多的军舰,长江上的水师与这东海上的水师建制差不多,可装备完全不同,要更大更威猛。
上岸之后,让江淼意外的是商行与长乐水师的那帮校尉们关系那么好。这次与江一批过来的船在浙江又多了两条,到处长乐时,单单商行的股东们就已经把货栈的客房住满了。他们没在有长乐饭店吃饭,在自己客栈的食堂用餐,晚上用餐时居然过来了两位水师千户。
长乐是郑和大人的天下,水师上上下下都很清楚这一点,他们跟着商行财的事是内部不可告人的秘密。澎湖瓷器往西洋的货都是由水师运到长乐,然后再从长乐装船下西洋。
别人不知,水师那帮人是见识到了澎湖的瓷器,岛上做工的大多是夷洲山民,在那管事的倒是几个大明朝过来的,是三湘商行特别从湖广调过来的,就这些人做出来的瓷器质量和花样已经远远出了他们在福建看到的瓷器。好在这些瓷器都是运往番邦的,若是在大明朝行销,估计一定会把很多地方小窑给打败。
晚上坐下来吃饭的人不少,除了金家、阮家和吴家以外,江淼又见到了陈贵,在座这帮人中,荆州江家与黄州的陈家关系不错是共知的,他也认识陈贵,知道这位陈家的老人如今在商会海外的生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席间那两位千户对陈贵也是尊敬的很,他们并不知道陈贵在东洋扮演的角色,只是知道这个老陈跟王动很近,王大人到了长乐,老陈同志一定是跟在王大人近前的。另外就是知道,陈贵去过日本、琉球和朝鲜国,不单单只是三湘商行,还有官商的身份。
陈贵是明龙商行在东洋生意的重要代表,他的名字被列入了明龙商行的名单,到于他在东洋做什么生意,大明朝这边知道的人不多,江淼也不知道。
至于这个明龙商行,主事的是楚王,级别够高。在长乐,市舶司的官员也是明龙商行一系的人。朱在这点上继承了他父亲老朱的传统,对朱家人还是很不错的。只要你不造反,想财,朱棣不在意。
楚王是宗人令,目前为止,在一班兄弟中,除了长沙的谷王以外,这个楚王可以算是最得意的一个。藩王不得离开驻地,他楚王却不同,一年时间里,倒有大半时间是在京城,不只是他在京城,他的儿子也是跟着武昌南京两地跑,跑的还很远,世子就到过长乐。这位世子还向朱要下西洋的职务,永乐差点就同意了。下西洋的官再大,大不过姚广孝,可面对番国那些国王们,如果有位亲王或是朱姓的子弟出面的话,那更显得尊贵。这个想法,马上被姚广孝为的一帮人给否定了,如今正在削藩,还要让个未来的王爷下西洋,那可是大明朝主要的水师力量,一旦王爷与军队亲近了,这些天削藩的努力不是白废了。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平衡,永乐还是把市舶司这块也放给了楚王系的人马。大明朝户部里马上分成了两派,其中一派就是楚王派。楚王这下子不只是掌握了内府,还在户部里安插进了人,主要就表现在这市舶司。永乐要楚王这个招牌,皇上对朱家的人还是很信任很重用的,楚王就是代表。楚王的风光多多少少把皇上削藩的影响下降了不少。
楚王能插手下西洋地商务也就是利用了这一点。他只谈钱。别地不管。还真地很用心地在打理这件事。南北仗一打。下西洋地钱和粮帮了最大地忙。他在皇上面前是红人。
市舶司是一个相对独立地体系。按着内阁大学士地设想。你楚王安排人去干这事。可以。但他们留了后手。官员三年一换。而且走地时候。要稽核。朝庭里要派专门地官员去查你地帐。这个官员不是户部直派。而是要皇上钦点、御史领头。
陈贵有官方地身份。两位千户自然知道。所以他们不称呼他陈老板。而是陈大人。这让老陈很有面子。散席之后。陈贵把江淼喊到了他住地房间。详细地问了他这次下西洋地目地。陈贵这些年一直在海外。他差不多已经把家里人都迁到了夷洲去了。黄州那边也是一年回去一次。并不清楚江淼是在陈泽地影响下才下西洋地。
“这些年下西洋地商家不少。大体是把生意做到西洋。江家把生意搬到西洋。不容易。”陈贵说地是心里话。中国人根深地固地观念。死了都要叶落归根。能埋到老家地宗祠更为重要。想要让他们离乡北景很难地。江则不作声。他是小辈。知道这个时候。老陈是对他地关心。对他
生意地关心。
“贵伯。本以为江家是在吃螃蟹。到了长乐才知。江家已经慢了。金家、阮家和吴家。早早就有人下西洋了。”其实江淼还想把陈家加进去。可陈家做地生意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江家敢到海外去开茶场也就是基于了陈家肯定在海外开盐田地假设。但这话不能说。
“他们不同,他们都担着身分,下西洋也是朝庭知道的。”陈贵说这话反让江淼意外了。同行半个月,那几家只是对他说了要去渤泥国,但去那里干什么,并没有说。他开始还傻傻的问过,后来看他们都在含糊着,也就不好意思深入了,就当成是去那里做生意了。
“明日要去市舶司备案呢,货在刘家港的时候已经上过税了,只是这么些人不知怎么说,还请贵伯指点一二。”
“在刘家港那边怎么说的?”
“浣大人只是说送货过来的即可,勿须多言。刘家港官府说到长乐办章程,正为事愁呢。”
“长乐有放榜招人去西洋的,刘家港没有吗?”
“也是有,只是没有茶行。”
贵明白了,有没有茶行是一回事,榜放在苏州府,你们一帮人大老远从荆州过来,是不大合适。
“明日带你去设市舶司,说是随船押货即可。”
每回船队下西洋,除了去西洋劳务的那帮人以外,三湘商行的都是以押货为名下西洋。
“有劳贵伯了。”江感谢陈贵的帮忙,浣江在刘家港也是这么说的,只是这会陈贵带着去,应该更好办些。
“这锡兰山国虽然没有去过,可听说那里不是很太平,异国番邦,万事小心。”
“此次同行的,大多有些身手,想来自保没有问题,到时也会知会商会,听材栋说商会在锡兰山颇有些人手。”
“我朝有官仓在锡兰山,也有将校守着,不会有什么大事。明日差人过来拿些药材过去,那锡兰山国多瘴气,虫蚁也不少,有备无患。”
“有贵伯劳费心了。”
“这在番邦,万事和为贵,切记不可有义气之争,番民也是人,不可等闲蔑视反为其害。江家信黄老,锡兰山重的是回回教和佛教,诸多习俗不同于我朝,但听但看,不可妄议。”
“小子谨记,谢贵伯赠言。”江淼听了有点奇怪,这话已经不只是一人在他面前提了,越的对西洋之行充满了期待。他虽然不可能去争江家家主的位置,但临行前可是被江家的几位大佬再三关照,西洋的茶场可能就是江家以前的希望。
长乐的番人很多,也有一些来自锡兰山,上次在锡兰山的战争一下子收了不少战俘。当时郑和就把这些人全都押回到南京去献俘,新选了个国王送了回去,但这些战俘并没有全部送回。基本服从新王的都被送回了,而那些旧王族有些关系的则被留了下来,在长乐做苦力。这些人大多在码头,问题是语言不通,问了老半天也没问出什么东西来。当下让江很失望,锡兰山番民中有见识的不多,这语言不通,以后这生意不容易做。
几天之后,又有一批船到了长乐,这些船上人多,大多是普通的农家,一问才知,是去占城国的,占城国和交趾行省在开荒大种水稻,这些人是过去帮忙的,为期两年,还是官府出面安排的。
九月底,北风起,船队出,前后共有二十多条船,浩浩荡荡出了。十月初到占城新港,船队在新港补水补菜,江淼等人只下船休息了一下。让他们意外的是,这时虽说是占城国,当地唐人比占城人还多,更有很多包了头的阿拉伯人,占城人倒很少看到,码头上的苦力穿戴最为特别,一问还不是占城人,都是交趾行省过来的战俘。
江淼一行人又去了明寨逛了逛,那里是新港口最繁华的地方。新港码头那里还能看出是番邦主要是那里的建筑,到了明寨那就完全不同了,让人感觉是到了江南一般。江一问才知,这里原来是郑和下西洋大军驻地,后来成了仙娘郡主的封地,除了那些军营以外,其他的建筑几乎是三湘商行的人一手筹划建设的。
张浩等人没在明寨,也没在占城国,他们带着一帮人早早就去龙城了。在明寨,他们碰到了来自泥国的人,有意思的是,那几位渤泥国的人一眼看过去与大明朝的人没有半点分别,而且说的还是福建当地的口音,居然还有人会说官话。
泥国的人与江淼他们碰上了之后,得知金阮吴家过来的人就是去泥国的,当下十分开心,晚上由他们作东,宴请大明朝的人,江淼也被拉着同去了,看来这些人真是被大明朝人同化了。
席间一喝酒,江淼才知识,这些人居然都是祖籍福建的,只不过是在泥国出生长大而已,渤泥国现在有两三千户的唐人,其中大多是福建和广东籍,这些人在渤泥国基本上还是聚居在一起,所以语言风俗都没丢。再聊下去更吃惊,原来这泥国的王族居然是大明朝过去的。
荆州江家在大明朝虽说是也是消息灵通的,也只是知道三佛齐国有大明朝人过去称王为寇,郑大人在那一战打服了当地的海盗,知道那的国王被大明朝封为宣慰使,没听过在渤泥国也有人为。
异姓在海外称王,这可是个新鲜事。江淼马上又想到了王动,虽说商行的人大多叫王动大掌柜,商行以外的叫王大人,可上回王动去黄州参加陈泽婚礼的时候,还是有人提过,王动在国外一小邦已经称王,这还得到了当今皇上的认可。当时知道这个消息的人都很吃惊,包括江淼在内,这会江淼才现,原来在外称王的不只是王动一人,早早就大有人在,而且也是得到了皇上的认可。
在酒宴上,江淼也听出了一点风向,原来渤泥有两国,正处在敌对之中,只是没有拉下脸来。这下子江淼才恍然大悟,怪不得金吴阮三家派人过来。商行内部也只有股东起人才知道一点内幕,那就是商行有接兵部的单子,这个单子就是落在金吴阮三家。原来渤泥国要动兵戈,这三家是去战争财的。
船队第二天离港,本来的船二十六条船不减反多了四条,不同的是,这四条船其中有两条是大明朝水师的船,而另两条上面也有水师的将士在甲板上。当天江就现,本来同在一船的金阮吴三家人都移去了那新加进船队的大船之上。
南中国海上,江淼第一次看到这么蓝的海水,后世的费信岛那里是大明朝官方的补水站,那里有一个百户领着百多个兵丁守着,有几条船。郑和大人下西洋的舰队,会在这里补充淡水。这里也是出占城的船可以停泊的第一站。只要是不带水船的船队,一般都会到这里补充淡水。
离了此岛后两天,船队到达了渤泥国,六条船在这里停靠,这是它们的终点站。一般人到这里都不会下船,江淼还是下了船与金吴阮家的人作别,在码头上,他看到占城过来的船上一箱箱的货物往下搬运。
江淼见过漕船帮着朝庭运粮,也看过漕船帮着运军械,这船上运到码头的货显然就是军械,看来一点不假,渤泥国要有事。
这些军械是哪里来的呢,是交趾行省驻军的军械,正好淘汰下来,转卖给了渤泥国。泥国的形势已经上报了朝庭,大明朝当然喜欢有一个臣服于自己的渤泥国,而不是在爪哇国和中国之间摇摆的渤泥国,正好东泥国国王又是永乐亲点的,自然要扶持。扶持是暗的,明面上还是不闻不问,生意怎么做,就让占城去做。
大家都知道大明朝与占城国有生意往来,其中包括军械,那干脆就由占城国转卖一些军械到渤泥国。当然这些都是桌面上的事,大明官府不知道的是,东渤泥国与龙城方面也达成了协议,少量的军械由大明朝过来,大量的军械从龙城过来,而且希望龙城方面能帮助他们展军械作坊。
商行三家过来的人官府是知道的,占城国过来的武器,不能让大明朝的军人直接过来帮着他们装配和维护,但可以由民间来搞,那民间什么人来搞,这等好事就落到了商行属下的这几家人身上,正好这几家都参与了军械制作。事实上,等这三家人到了渤泥国之后,马上又被送到了一处渤泥国的密林深处里。这里不只是个大兵营,居然还有军械作坊,他们过来这里之后,马上就接到了各自家族过来的指示,帮着渤泥国人建作坊,教会他们制作军械。刀、枪、弓箭这三样,都送来了样品,要求按着样品的要求准备作坊和器械,任何采办需要,龙城那边会过来。
送刀枪弓箭样品过来的是一批特别的渤泥国的军人,有意思的是,虽然是渤泥国的军人,但说话居然当地的还听不懂,还需要有人做通译。这些军人没有一个是大明朝的人,也都不是海外的唐人,居然都会说大明朝的话,当这些长的很黑的会说大明朝官话的军人得知金吴阮三家的人来自大明朝湖广行省,还是长沙府的,对他们个个都尊敬的很。半个多月后,这些过来的匠作师傅们才知,这些军人其实不是渤泥国人,而是来自龙城,龙城那个地方居然用的是汉字说的是大明朝的官话。
湖广三家下西洋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每批派往西洋的子弟都得了极严格的封口令,出去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了些什么都不可过问不过议论,回到大明朝之后,更不许提。
龙城他们是知道的,渤泥国的形势他们也听说了,他们过来干什么事情也知道了,可龙城帮渤泥国训练军人,他们并不知。朝庭上只是征用他们一帮人过来,过来干什么,也是到了占城才知道的。没来这个密林基地的时候,从交趾过来的弓箭刀枪,他们已经都验过货,也教会了泥国的将校如何维护保养和使用。至于到这密林里来建作坊和教人打制军械,得自家族的命令,同到渤泥国的大明朝军士好象也是知晓,但却没有参加,所以他们纵使有点疑问也没太在意。
事实上,那些军士并不知道这三家人去干什么了,对外面,商行说是自家人远道而来渤泥国,以这里做事,很辛苦所以安排他们在渤泥国休养半个月,这很正常,通常下批船过来也是半个月之后,这帮军士们交了差事的,也被轮流由渤泥国安排到另外几个地方游玩,一切计划招行的都不错。(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