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小楼写的评》(梦凝)
作者:老庄墨韩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095

《为小楼写的评》(梦凝) 从开始看劲节篇,我就一直在想风劲节这个名字的含义。纳兰虽有说自己懒,但我还是认为她为主角们起的名字不应该是无意识的。有网友描写的书中人物与华夏学说之间的对应关系让我钦佩不已,老、庄、墨、韩,似又不似,不似却似(汗,俺也庄子一把),朦胧之中将四人完美再现了一把,然,当时的劲节篇只是开始,于是乎,此非庄也,至少在我看来不是。

轻尘:追求极度完美的私人感情,这对我来说,看着有点怪异。面对无论是男是女的爱人,要求对方无条件的爱慕与信任还有全身心地为他的感情而投入。这样一个在感情上极度自私的人,有点像现实中的爱情偏执狂,也有点像自私的只想把玩具藏在怀里的孩子。然而,他并不像一个孩子那样只要拥有就心满意足了,他要求感情上的唯一和高度的信任,要求得到一个完美的不可能的爱情,要求爱人完全无条件的付出,却并没有设身处地为所爱的人着想,哪怕是给爱人一个解释的借口。为了自己自私到极点的爱,他很自私地轻视了自己和别人的生命,将自己和爱人的生命都践踏为尘土。这样的人也不可能得到完美的感情,感情是建立在生命之上的呀!所以,轻尘的悲是自己造成,我不同情他,也不喜欢他。

看了轻尘篇,我获得了一个感念:爱一个人要学会包容与理解,与爱人之间的误会要学会沟通与互助,追求太过完美的爱情,其实就是对爱情的误解和自私的体现。

小容:胸襟大而广谓之为“容”。小容的包容,小容的自省,小容的豁达,容天下之不能容,怀天下之不能怀。面对权力倾轧中的生死相搏,面对不为权臣所理解的拳拳之心,面对无一例外的迫害,小容对之的是淡然的笑和深刻的反省,他重复着同样的命运,却执着地坚持自己的信念,并不断寻找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并在下一次中进行改进。他由别人的陷害与不容之中,发现并深刻认知了权力的本性,于是他自己设计自己的结局。但他的设计依然没能逃过别人的设计,虽然他的用心最终能为他为之付出心血的人所理解,虽然,这种理解看上去仍然有点畸形(原谅我的理解,虽然我期望那是纯洁的感情,但显然不可能)。这样一个小容,是比较完美的人,是让人羡慕的人,但却有点距离现实太远,远的让人带有一丝期望,期望他有自私的感情,期望他从神回归到人。于是,他做到了,他终于为一人而动容了,施展了不能施展的力量,几乎当掉了功课,然后,那几十下屁股让神成为了人,然后,我松了一口气,笑了。

看了小容篇,我欣赏小容,我喜欢小容,但我却只能远远地看着他,因为,我做不到兼爱、非攻、尚贤、尚同,所以看了小容篇,我只能尽力在现实生活中去喜、去怒、去乐、去悲、去爱,尽量让自己有仁有义。

阿汉: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他,我不懂他,完全不懂。我不懂他怎么就能将一切淡然如风般的抛弃在一旁,我不懂他为什么就像一池起不了半丝波纹的水,而且是清澈见底,毫无杂质的水。可是,我见过一句话:水清则无鱼。于是,阿汉这池清水就什么也没有,没有爱,没有恨,没有情,没有欲,连思考都没有了。几世的磨砺,几世的伤害,到了最后,一切都与当初一样,唯一改变的就是,第一世的阿汉还在念念不忘早点完成功课,还去关注与他有缘的人。到后来,他连这点也不关注了,一切更加的无所谓了。然,真的能无所谓吗?历经时世的阿汉,当你真正有了思想和感情的时候,或许也是能让我怜爱的时候。

看了阿汉篇,我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去理解身边人的感受,如我所爱,我便爱之;非我所同,我则避之。与人相处并不太难,去关注别人或被别人关注,或许回避别人的关注,这些都不难,只要你懂得认真思考。

劲节:在看了以上三个人物后,我看到了劲节。从第一篇开始,我就意识到劲节篇与前面的完全不同。不是故事上的变化,不是情节上的新颖,不是内容上的出乎意料。起初,我以为看到的是一个商人的奋斗史,那种先施与再得回报的理念与美国倡导的让鸡生蛋的经济理论是那么的相似,并作的更好。然后我看到了卢东篱。这个名字一下子让我想起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看到文后,我笑了,果然,纳兰写了一个清官,真正意义上的清官。别的清官或许还是出污泥而不染,他不是,他根本就是南山下自然生长的菊君子,悠然自得,凭心而为。一度曾自以为是是认为,作者写的是君子之交的完美故事,然而,我错了,劲节和东篱原来不是君子之交,他们本就是一人,只不过他们用行为阐述思想的做法不同而已。然后,我重新理解了劲节。劲,狂风中草之魂;节,暴雨中竹之魄。风中之草,韧而劲;雨中之竹,挺而拔。这就是劲节,像狂风中的草一样韧劲十足,又似暴雨中的竹一样挺直不屈。

理解了劲节,也就理解了劲节篇。劲节篇不仅仅在讲故事,它有极其深邃的思想内涵。我在劲节篇中看到的是现实中的人性与故事的完美结合。

首先,纳兰描写了小人物的人性:劲节的手下在获取利益的同时,感恩图报地为东家操劳,且不论操劳中的自私占有多少;死了丈夫的佃户妻子,自私而又愚昧地为了蝇头小利不惜或者是不敢违背官爷的旨意,哪怕是良心上的不安也顾不得或者是根本就没去顾及,最后的反悔和感念不过是在被人鄙视了以后,生活上的困境才唤醒了良知。看到这个女人,我突然就明白了宋朝那个只为了不说谎诬陷他人就扛住了百般侮辱与酷刑的妓女严蕊为什么会被世人赞扬了。原来,平常人的良知都是这样来的,只有在自身受到残酷对待或失去一切的时候,才想到良心的问题(表怪我偏激,我说的是事实),我也才明白了公车上小偷的猖獗,黑夜里抢窃犯的肆无忌惮。然后,我看到了一群狱卒,一群看惯了冤屈并麻木了心神的狱卒。是呀,看惯了,经历的多了,心也就麻了,木了。不会痛,不会苦,现实的生活也不让他们有时间去为别人痛,为别人苦。如果不是劲节有超凡的医术,我想象不出他还能不能得到报恩而来的热情相待。施恩图报非君子,知恩不报是小人。或许不是所有的施恩人都会图一点报答,哪怕是一句感谢的话或一个感激的眼神(突然想到这两天看到的湖北贫困大学生不知恩的报道),但知恩不报甚至连受恩都不知的小人却也不少。好在纳兰笔下的人特别是小人物们都是有报恩之人的,于是我们在这些原本已经麻木了良心的狱卒身上看到了人性的复苏。

其次,我看到了纳兰笔下的无奈。官员一身黑,看到白的就刺眼,于是就想象别人的白之下是比自己还黑的黑,他们不认为这世上还有白色存在了。即便如此,他们还是不能容忍这样的白色在眼前晃,于是乎,什么道德,什么良心统统尘封在儿时的记忆里了,甚至连这点记忆也被抹杀了。在这种刻意地抹黑中,我们看到小人物们的悲哀,他们不用去寻求事实,因为事实如何与他们无关;他们不用去求证真伪,因为只要他们有谈资就够了。于是我们看到了东篱的无奈,看到了劲节的嘲笑。至于侠之大义,呵呵,不用纳兰写出来,我们看到的已经不少了,因此,就将那两个人当成用胡琴拉响的过门好了。

过门已经响过了,故事到了高潮。高潮的部分不是东篱为求实现真心为民而不得不放弃白色的坚持,不是那灰色天空下越发高洁的菊君,也不是劲节的散财为国的壮举,更不是劲节为国不惜犯险的举动,也是不是东篱为友用尽心机的周旋与痛苦,当然更不是劲节遭遇连历史上都难得记载的悲凉被贬(想起了雍正贬年羹尧,也算差不多吧,只不过年的为人和咱们的劲节相差了不止十万八千里呀)。高潮是《真相》这一章的内容,是东篱和劲节明知悲哀却必须去承担他们内心的职责,不可放弃,也从未想过放弃的职责。也许有人无法理解他们的举动,我这里打一个浅薄的比方:你能因为受了一点委屈就放弃目前的工作吗?你能为了几句闲话就丢掉生存所需的饭碗吗?就是这么简单,东篱和劲节,他们与那些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和忠臣志士一样,他们只是把为国为民当成了工作,当成了很正常的做人的职责,他们与我们唯一不同的就是,他们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大多数人,而我们是为了自己和自己一家人。所以,我们是小人,是普通人,我们无法去理解那种很自然,很平淡的理想和职责。

历经几千年后,人们思想在进步的同时,更多强调是个人的权利,个人的幸福,人权提到高度后,才能注重社会权益,本来这个观点是不错,但现实中我们却发现人类错了,错就错在人之初不是性本善,而是性本私。私欲排在最前面后,道德良心,社会公益等等就成了被怀疑的对象,所以才有岳飞、文天祥不是民族英雄的言论(在此鄙视一下那位北大教授),才有忠臣是愚蠢之人的言论,才有先独乐乐以后才能众乐乐的想法。

劲节篇带给我的震撼太大了,我从来没有这样认真审视过自己,审视过这个社会,审视过人类历史的走向。是的,我是一个平凡人,我无权无势无能力去改变社会改变历史,但看了劲节篇,我能改变我自己。即便我做不到南山下的菊君,做不到风中的劲草,做不到雨中的醉竹,我却能做到崇拜英雄,让自己从善如流。

感谢纳兰,谢谢你为我们呈现了劲节篇,谢谢你让我们这些心灵已经开始麻木人又开始了思考。一本书或许不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但能让这个人在某一段时间里去思考人生,也是作者最大的收获吧!再次谢谢纳兰! <div align=center><!--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