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节(下)
作者:理想年代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263

天色阴霾从大草原上刮来的大风阴冷而干燥。

汉军寇北中郎将赵良栋托着一柄单筒望远镜朝对面的群山眺望在他身后一大群参谋军官正忙忙碌碌的在地舆图上标注山脚下不计其数的火枪兵排成一条长长的纵列在山道中艰难行进。

天气很不好战况也不好。

准葛尔东路军主力紧逼泾县之后赵良栋即召还了游击外线的骑兵部队同时修整泾县城防准备迎接八刺所部的大规模进攻不过出人意料的是不知道是因为兵力不足还是信心不够蒙古军在动了几次佯攻之后便再也没有大的动作汉军的坚固堡垒可能令人望而却步而两军对峙半旬之后蒙古军突然分兵东进绕过汉军的泾县大营不断派遣小部队骚扰汉军的粮道一边伏击、抢劫自大同输送而来的军用物资一边进攻一些已经投诚汉军的山寨破坏维护通道的烽火台和驿站。

第五军很快作为了反应大队人马源源不断的从泾县出击汉军以营级为单位在民兵以及乡勇、投诚的新附军配合下竭力阻止蒙古军的破坏骚扰双方在乌牛山一带连续爆了小规模激烈战斗因为山地作战的关系蒙古铁骑在这种小规模的冲突中并不能占到什么便宜蒙古马虽然娇小灵便但乌牛山崎岖的山路显然更适合步兵运动而游牧民族一贯的凶悍似乎也碰到了铁壁汉军士兵不论是在作战意志还是凶残程度上都毫不逊色。

根据参谋长崔维雅的分析蒙古军的战术意图应该是:在无法攻克汉军坚固城防的情况下利用自身的骑兵优势派遣小股部队骚扰汉军后方孤立行动缓慢的汉军主力疲惫、削弱出击的清剿部队待到困守泾县的汉军虚弱之后再集中部队一举消灭第五军主力达到巩固山西、拒汉军于晋外的战略目的。

这个分析得到了赵良栋的赞同事实上蒙古军的传统战术一贯如此丝毫也不令人惊奇不论是历史书上的记载还是汉人军队中口口相传的经验都明确指出了这一点蒙古军队的优势就在强大的机动力和士兵的骑射能力若是在平原地区与他们的作战的话以步兵为主力的汉军显然非常吃力所以当八刺收拢主力紧逼泾县的时候赵良栋非常理智的将部队收缩摆出一个“刺猬”阵形将战场主动权让了出击致使蒙古军在大军对阵的情况下肆无忌惮的分兵侧击。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虽然蒙古军逼近汉军主力驻扎但赵良栋明白如果他一旦率军出击的话蒙古军是绝对不会和养精蓄锐的汉军野外决战而在保持接触的情况下步步后撤利用骑兵优势从容从容的和汉军兜圈子直到汉军士兵走不动的时候再转过身来一口吃掉第五军。

这是蒙古军自成吉思汗时代就流传下来的经典战术也是他们的看家法宝尽管赵良栋非常熟悉这种战术但在目前的情况下却没有什么好办法来破解目前蒙古军拥有一万四千多兵力而汉军却只有一万两千士兵加上随军运输辎重的九千民兵和也不过两万许而在这种大规模的决战中投降的军队和本地乡绅的壮丁、乡勇根本无法挥作用强迫他们参与作战肯定会适得其反在这种缺乏骑兵部队和没有兵力兵力优势的情况下汉军根本不敢离开坚固堡垒与准葛尔大军进行野外决战。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汉军可以眼睁睁的看着蒙古军截断自己的粮道事实上自从原先的快出击计划失败之后赵良栋就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维护粮道上来在前段时间骑兵旅与蒙古军缠战的时候赵良栋派遣了大批民兵在本地乡勇的配合下沿着大同至泾县的山道两侧修筑了无数碉堡和烽火台同时了“清野令”命令乌牛山一带所有的山民、猎户以及耕种山地散户一律迁进山寨然后强迫各个山寨的头领签署“驱胡告示”与汉军一起“防匪防胡”定期派出乡勇沿路巡逻担负起第五军粮道的预警、和据点防守任务、

在这种态势下战争进入另一种拉锯状态起先蒙古军兵进乌牛山的时候并不大看得上这些本地乡勇准葛尔东路军主将按照蒙古惯例给各处山寨去了最后通牒限令乌牛山山寨各处头领在三日内献寨投诚否则破寨后鸡犬不留。

夹大军缝隙的本地山寨惊恐万分他们既不敢得罪汉军也不敢与蒙古军为敌不得已大部分山寨暗地里偷偷给蒙古军送了“犒劳”的猪羊美酒输款投诚而对蒙古军的公开投诚要求置之不理只有靠近山区在蒙古大军直接威胁下的少数山寨投降了准葛尔大军。

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显然令八刺非常恼火蒙古军于通牒后第四日对拒不投诚的一些山寨动了进攻一日夜之后八刺在付出数百人伤亡的代价下攻克了五个大小山寨随后率军屠寨将合寨上下全部杀光。

拉锯战立即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收到消息之后的汉军立即作出了反应第五军除了派出少数部队支援坚持抵抗的山寨之外赵良栋调集了一批精干部队携带小型火炮进攻“汉奸山寨”在火炮攻势下火枪部队非常轻松了攻克了这些敌对山寨随后不分男女老幼将“汉奸山寨”全部人丁全部杀光其凶残狠毒与蒙古军一模一样绝不逊色半分。

无可避免的双方小部队在乌牛山区的各个角落生了激烈战斗因为地势险峻山路崎岖双方均无法投入更大建制的部队这种战斗以连、排级为单位爆战斗过程短促而激烈往往是两军一经接触随即用火枪、弓箭互相射击随后冲锋双方在山涧小路上混战在各自死伤惨重之后便默契的停止战斗互相监视着脱离接触各自回归本军驻地。

相对于大规模野外决战这种小分队形式的战斗显得更为残酷往往一场战斗下来双方都会损失一般以上的兵力而且很少有逃亡、崩溃的机会士兵们为了争取生存不得不竭尽全力以死相拼。

这种战斗模式给蒙古军的士气造成了沉重打击相对于之前他们横扫而来的保德、代州等地的中原军队来说久经洗脑的汉军的坚韧和勇猛实在是令人望而生畏从战争动开始一直到现在的小部队拉锯战除了少数重伤昏迷者蒙古军从来还没有现过有主动投降的汉军士兵汉军士兵一直在一种宗教狂热的状态下战斗而准葛尔的部队却只是为了抢劫而战争这种精神状态显然对双方的士气产生了重大影响以致于赛义德的回回兵部队在进入乌牛山之后居然生了一段小部队投降**。

不过这种小规模的投降活动很快就得到了遏制但这并非是准葛尔将领统军有方而是因为汉军士兵拒绝收留俘虏洗脑运动在这里表现了它的负面影响虽然中、高层军官三令五申要求部队“善待降俘”但下层军官和士兵们却根本不理会这一套军队中大谈特谈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之类观点占据了绝对上风作战部队明了无数极端残忍的酷刑来对付蒙古俘虏一般蒙古军士兵一旦被俘如果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通常会被送到距离最近的山寨然后山寨头领会在汉军的逼迫下对俘虏执行“剐刑”(即用小刀一块一块切割肌肉)待俘虏疼死之后再枭风干头颅浸泡石灰吊在寨墙上以示与蒙古军势不两立在犯下“血债”的情况下这些山寨也就不得不坚定了站在汉军一方与准葛尔军作战。

不过在更多的时候汉军都无法从容的处决俘虏乌牛山区偏僻少民而山地作战对士兵体力的消耗极为巨大若是每次都翻山越岭押送俘虏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事情所以除了少数精壮顺从者之外士兵们通常会把用绳子穿过俘虏的肋下然后系上脚踝紧紧捆绑在两头壮健的骡马上然后驱赶牲畜将俘虏的躯体拉成血淋淋的两段肉块——这种风靡一时的刑罚被命名为“撕”效果类似于传统的“腰斩”不过因为操作技术方面的原因俘虏通常要痛苦得多人体的脊椎骨坚韧非常很多时候往往肌肉被剥离了骨头却没有被扯断躯干会被拉成一张血糊糊的骨头架子俘虏在极端痛苦情况下哭喊嘶嚎往往小半个时辰才能血尽而死。

仇恨就这样在残酷的战争中不断叠加汉军的凶残手段很快引起了蒙古军的报复双方的酷刑很快从交战士兵蔓延到战区的老百姓身上战况愈激烈在前线士兵的强烈要求下准葛尔东路军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追加兵力投入乌牛山的粮道争夺战待到现在一万四千多蒙古大军除了泾县外围的三千铁骑驻留监视之外竟然全部投入到了这种不能抑制的报复和反报复的拉据战。

随着战斗规模的扩大赵良栋在很多时候不得不亲自领军作战。就在两天之前两军外围的一个重要山寨被准葛尔军攻破全寨两千多口被蒙古军杀得精光。这个山寨位于泾县和大同的粮道中段地势险峻扼前卡后可以直接俯视这条关系汉军生死存亡的交通命脉而根据斥候游骑兵的侦察准葛尔东路军的主将把匝穆尔哈喇刺的大营似乎也移到了这里这次赵良栋经过了十多天的精心准备调集了第五军的主力决心一举夺回这个至关重要的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