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剑南烧春
作者:青玉案上泥丸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036

(继续求票!还有几天就要下榜了,大家高抬贵手,给几票吧。//wWw.360118.com//)

蒸馏器是化学发展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工具,如果没有蒸馏器,恐怕关于气体和溶液的化学很难像后来那样发展。这个在西方炼金术士那里用的最多的东西,在中国炼丹术里却并不怎么发达,为什么呢?眼前这抽炼水银的既济炉明明就是蒸馏器,只要稍加改进,完全可以当成一种通用的器具来用。可能因为它是陶土烧制的,不透明的缘故吧。李玄现在对烧制玻璃的兴趣越来越浓。

现下是大唐天宝年间,西方的炼金术几乎没有开始,也许只有几个阿拉伯人在那里向中国寻求真理呢?为什么西方的炼金术最后成为现代化学的基石,而中国的炼丹术虽极盛一时,却最终衰落?作为一个穿越者,李玄觉得自己的使命感越来强烈。也许,我回到大唐,就是来扭转这个历史进程的吧!李玄不无意淫地想。

“凤四哥,这既济炉能用来抽别的东西吗?”李玄问道。

“没听说过,此炉本是为抽汞而造,却为何别作他用?”凤磊是个合格的炼师,但他的头脑看来不够灵活。

“如果用它来炼制烧酒,或许能够得出意想不到的结果呢。”李玄想试试诱导他。

“酒是酿出来,不是烧出来的!仙家有煮酒、蒸酒之法,但却不是用这既济炉来烧的!”凤磊丝毫不为所动。

“那你说的煮酒、蒸酒,又是怎么回事呢?”李玄问道。

“仙家制天冬、黄精等药酒,虑酒不纯而变酢,故以小瓶盛之,密其塞,著大釜中煮,谓之煮酒。以酒糟拌药,蒸干,团成丸,饮时投水中,倾刻成酒,谓之蒸酒之法。”

李玄听他说了半天,应该都不是蒸馏法造酒。

历史上的蒸馏酒到底是何时出现的呢?会不会也是炼师们发明的?看来完全有可能。李玄的印象中只有白居易的诗里面出现过“烧酒”的字样,李时珍说“烧酒非古法,自元代始有之。”现在有了蒸馏器,制烧酒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凤四哥,想不想再做个实验?”

苏柯在旁边听了道:“小玄又有什么鬼点子了?”

李玄呵呵笑道:“你先将这既济炉洗净了备用。WwW.360118.COM”

说罢,一转身跑去找二嫂,问她要酒。小翠见了啐他道:“小玄哥偷酒喝,看我不告诉爷爷!”李玄笑着拎了一罈山中自酿的米酒,回到丹室,见苏柯已将那既济炉洗净了。

李玄将米酒倒入那既济炉的大鼎中,上面依旧封好。将那陶管斜插在小鼎里。让苏柯点了木炭,鼓风烧了起来。

凤磊也在一边有趣地看着,他现在对李玄的“实验”总感到不可思议,偏偏每次都能弄出新东西来。

不一时,丹室中已经开始闻到酒香了,只见那管中喷出许多热汽来,酒香扑鼻,但真正凝到小鼎里的,却微乎其微。

烧了一会,酒汽越来越少,大鼎快要烧干了,只得熄火。

小鼎里几乎只有小半碗酒。李玄忙用药匙取了点,咪了一小口,嗯,果然是烧酒!不过仍然很淡。

“四哥,八哥,你们尝尝!”

两人一尝,皆惊叫:“这酒好烈!”

可是大半鼎的酒才蒸得这么小半碗,这产量也太低了吧。实在有问题啊!

李玄盯着这既济炉,忽地拍拍脑袋,呵呵,原来是冷凝出了问题。这个蒸馏器根本没有冷凝装置,所以酒精和水汽在管子里来不及凝下来,便都挥发掉了!

这个问题容易解决,只要让这陶管从冷水中通过便成。

“我们再做一次实验!”李玄反而成了两位师兄的老师了,他命令道:“七哥,你去拎桶水来!”

这边将鼎洗净了,重新倒上大半鼎的米酒。升火烧之,同时让苏柯不断地往那陶管上浇冷水,果然那管子里出来的不再是酒汽,而是清澈无比的酒,这回不用小陶鼎盛,而是用一个乳钵。

再尝时,这酒反而淡了许多。苏柯和凤磊尝了,已然咂舌,但在李玄的口中,这酒就像那后世的低度酒,完全不是泸州老窖或者五粮液的味道。但比起米酒来,不知烈了多少倍。

是什么原因呢?李玄推想,可能是温度太高,酒精的挥发比水快,一开始得到的是酒精,后面是由于水蒸汽大量混入,所以终产物的酒精浓度低了许多。都是这该死的陶鼎害的,看不见里面的东西。不过,这样反复蒸馏,最终还是会得到尝试较高的酒吧。

李玄师兄弟三人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实验,终于,在把蒸出来的酒反复再蒸了几遍之后,得到了非常非常烈的酒。按凤磊苏柯的话来说,这酒饮不得,一碗便醉。

李玄取了小半碗酒,划了根火柴投了进去,在苏柯和凤磊的惊奇注视中,碗里的酒一下子燃烧了起来。

“这……这……这是水中取火啊!”苏柯喃喃地道,仿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不,是酒中取火,不过,这也太神奇了,古来丹书皆未载之。这酒怎能烧着?”凤磊也是不敢相信。

“你见过水中取火吗?”李玄问道。

“《淮南鸿烈》有云,夏造冰,凿冰令圆,向日取火,可燃艾,故谓水中取火,坎中取离。”苏柯总是能搬弄些经典出来,也总能跟易经扯上关系。

李玄听了,若有所思。“夏造冰?莫不是用硝石凝水成冰?后面的到好理解,应该是一个冰透镜,利用聚焦的原理来取火。”

古人真是奇思妙想,这个东西倒是好玩,不过跟这酒精不沾边儿。

“二位师兄可知这酒为何能点燃吗?”李玄问道,其实他一心想做的,到不仅是造出蒸馏酒来,而是要让炼师对酒精这东西有个概念。在后世的溶液化学中,酒精实在是个太重要的东西。

当然一开始他也没把握。他在后世喝过的度数最高的酒是青岛的“瑯琊台”,标出的是68度,据说能够在瓶口点燃,可惜他也没试过。

如今,超过68度的酒是弄出来了,接下来只能进一步反复蒸馏了,可惜这个既济炉不好控制温度,要是有玻璃做的烧瓶,加上冷凝管,那就好办了。还有一个难题便是无法测出温度和酒精度。要是能做出个温度计来就好了。李玄心里没边的在胡想。

二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是摇头,他们想不出来,这烧制出来的是酒不假,可这酒如此之烈,喝一口像着了火似的。

“难道是酒中之精?”还是凤磊说了出来。

“没错,这就是酒中之精,所以叫酒精!”李玄心想,乙醇这个名字,实在是太惊世骇俗了点。虽然古代的酒也叫做醇,醇精似乎不太好听。

接下来师兄弟三人进行了一系列的蒸馏实验,不仅将做蒸馏酒所需要的原料,终产物,所用木炭的多少都反复地实验,并记录下来。

最后,在明白了蒸馏的原理之后,他们也自制了几个不同的蒸馏器,终于制成了不同烈度的酒,甚至学会了用酒精加泉水来勾兑,以调节口感。

接下来,李玄把蒸馏的范围扩大到了香料,用不同的花露,反复蒸馏,便得到了奇香无比的香水。

苏柯在实验记录的最后记道:“酒中有精,以既济法抽之而出,则成酒精。酒精见火即燃,其为太阳之精乎?殊不可解!”

李玄则在炼丹日记中总结了蒸馏器的作用,甚至写道:“有了蒸馏法,在大唐至少可以改造或开创两个行业,一是造酒,二是香水。”

次日,师傅和师兄们全都回到山上,青霞洞里欢声一片。山下的火柴作坊已经日产千余盒,仍然是供不应求。陈会甚至雇佣了上百人,前往邻近州县推广火柴,一个小小的东西,令青霞门名扬益州,师傅早已是乐得合不上嘴,直夸李玄能干。

可当他喝了一口李玄递给他的酒时,又是大吃一惊,这酒清洌香醇,入口似火,实在是太过瘾了!

“这……这是你们酿出来的?不可能啊!”

“师傅,这不是酿出来的,是烧出来的!”

“如果李白喝了这酒,还能斗酒诗百篇吗?早就醉成泥了,哈哈哈……”

“这酒要是卖给边军,那些西北汉子该有多高兴啊!”

大伙被这神奇的酒弄得满面通红,师傅却在想,莫不成,这又是个生财的法子?

“小玄,这酒可有名字?”

“就叫‘剑南烧春’吧!”

(继续求票!还有几天就要下榜了,大家高抬贵手,给几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