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书生意气
作者:臣邦王义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9936

慕容垂来到县衙,早已等候在此的师爷把他引进了书房,县令刘亚水命下人搬来椅子,示意其坐下,书房的平头案上摆着文房四宝和卷宗,书柜中堆放着各种案牍,案头边的炉子上正煮着茶,刘县令和大多文人一样,吟诗、作画、饮茶加美女,他饮茶的方式最喜的还是煮,茶香味四溢,一屋飘香。

壶中滚动、跳跃的茶叶,正如他此刻的心情,急躁而又沸腾。

刘亚水是康熙四十二年的进士,早年依附处户部尚书沈天生,属太子胤礽集团末端人物。后因沈天生贪污纹银一千两,康熙为了牵制太子胤礽集团,下旨严查。受其牵连,被贬到李坑县当县令。到了李坑县方觉这里才是人间天堂;油水多的流油,美女多,妻妾已经娶了六房,个个如花似玉,而且无人管,俨然就是土皇帝。早前那追逐名利之心淡了,安心在此经营他的一亩两分地。

刘县令最宠爱的是五妾chūn枝,那女子身上的sāo、媚、美、柔,每次在房中都令他有死去活来的感觉,想起来都心甜。chūn枝的哥哥扩建新宅,与邻居争宅基地,chūn枝的哥哥仗着chūn枝得宠,叫了几个流氓强拆邻居的院墙,并把主人家打成一个重伤,两个轻伤,还把女主人绑在树上,自家的院墙则砌到了邻居家的院子里去。

邻家的主人是个生员,叫林艺,他带伤告到了县衙。刘县令上堂前给chūn枝灌了几杯老酒,嗲了几句,头脑晕晕的,再加上林艺满口的仁义呀,道德啊,侮辱斯文等等。刘县令听完后,小脾气上来了,一气之下,打了林艺二十大板,并剥夺了林艺的生员资格,轰出了大堂。

刘县令刚收到密报,今天是孔诞,全县的读书人都聚集在慈云寺祭拜孔圣人,商议到县衙闹事,为林艺出头。到如今,他才感到问题的严重xìng,如处理不当,他在李坑县这么多年苦心经营的dú lì王国,将会彻底崩塌。

对于漕帮的内部纷争,刘县令倾向于慕容垂,刀疤李仗着李知府和水匪的实力,多少有点不把他放在眼里。

漕帮因漕运而生,一直处于半灰sè的尴尬地位,为了漕粮的征收和运输生出一套潜规则。官府不好出面谋取的利益,由漕帮出面得取。刘县令和慕容垂一明一暗,合作的相当默契。

茶煮好了,刘县令品了几口茶平伏了一下心情道:“不要怪我没提醒你,押送军粮去泉州的事,小心哪个刀疤李勾结水匪插你一刀。”

慕容垂点点头,愤愤的站了起来道:“为什么不剿匪了?今年上半年闹匪患,过往商船明显减少,我们的收入锐减。而李知府为了捞足退休金,纵容湖匪,而且增加了份子钱,还让不让我们活了?”

刘县令没抬头,无声,仿佛知道慕容垂是来发牢sāo的。见慕容垂没有了情绪,拍了拍他叹气道:“官大一级压死人,官退江湖谁人识?上报给朝廷的剿匪公文,被李知府压住了,李知府这种杀鸡取卵的行为,早已引起了同僚的不满。老弟呀!再忍忍吧!为官为民,那是官方话语,说给皇上听的。当官不贪财,退休后生存压力那么大,生活怎么过?难道真学陶渊明隐居山林种菊花。”

慕容垂的眼神有一丝鄙意,心中无限惆怅。当年随司徒云拔大将军征战沙场,九死一生。受伤退伍后只能混迹于江湖,成为官府眼中的流氓。文人动嘴,武人拼命。结局却不一样,他是官,我是匪。

“书生闹事,我们官府不宜出面。镇压了,会激化矛盾。和解了,就要交出大舅子,后院就会着火。老弟,有何高见?”刘县令有点头疼。

慕容垂没有多言,对刘县令家的那点破事早有耳闻,不动生sè道:“有什么吩咐就直说,咱江湖儿女照办就是。”

“好,那就双管齐下,你找几个信得过兄弟,制造混乱,把那几个带头闹事的偷偷掳走。散发一点林艺的桃sè谣言,分散闹事者的注意力。”

慕容垂暗叹,文人yīn毒,杀人不见血。他起身退下,部署去了。

※※※※※※※※※※※※※

慈云寺大院内。书生们开始噪动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就是读书人的气节,他们已连成一气,他们前往衙门绝食示威。但凡大规模的sāo动,其中必有人在组织和挑拨。领头的书生都有不同的目的。纵观历史,国人提倡师出有名,为林艺出头只是借口和目的之一。刘备争天下,冠以皇叔之名。清兵入关,冠以剿匪之,就会合法化。

这时人群中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

“林艺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他勾引刘知县大舅子的小妾,给他戴绿帽子。”

“那个小娘子,我也见过sāo得跟什么一样的。”

“先招人者,打死活该。”

刘知县的计策发挥了作用,桃sè谣言使书生中出现了分化,走了一部分没有目的,立场不够坚定的书生。桃sè谣言就像长了翅膀在两个时辰内传遍了大街小巷,领头的几个生员也被漕帮的人偷偷掳走了。

刘知县却忽略了在李坑县,他早已失去了民心。大批活不下去的农民,被水匪劫的倾家荡产的商人等等,为了林艺,为了生存,他们围坐在衙门大门口,静静的坐着。他们提出了三个要求:一,剿匪。二,缉拿凶手。三,降低赋税和浮收。

同时也引来了大量的围观人群,他们也表示了同情,和对官府的愤怒,司徒义、锦云和张诗碧也挤在其中注意事态的发展。

衙门大门紧闭,刘知县如热窝上的蚂蚁,口中痛骂着慕容垂的办事不利,随时都会让他背这个大黑锅。那个不争气的大舅子闻到风,早就携款私逃了。为了平息民愤,他迫不得已,在chūn枝的哭哭啼啼的哀求声中,咬牙出了通缉令。为了防止民变,他让衙役穿了便服和漕帮的人控制了现场,封锁消息和城门,李知府的援军已在路上了。

张诗碧思索了片刻,从人群中退了出来,决定到林艺家看看,司徒义和锦云在后面跟着。这边是一片高档的住宅区,高跷的屋檐,粉墙黛瓦,宽宽的院墙,煞是宏伟壮观,林艺的民宅显然与其格格不入。

“林艺在家吗?”

“死啦。”

司徒义全身剧震,大惊,抢入屋内。屋中摆放着两具红漆薄板棺材,地下跪着一抽泣的中年妇女,墙角蹲着一个满脸怒容,手缠绷带,披麻戴孝的青年,屋内一片愁云,全无生气。

青年是林艺的弟弟林生,他双眼布满了血丝,两眼喷火女道:“谣言害人了,哥哥老实本分,全家人被打,却被人诬陷勾引隔壁家的小妾,重伤的老爹气得吐血而死。哥哥觉得无脸见人,跳河而亡。”

张诗碧沉下了俏脸,长长的睫毛因愤怒不住的跳动。她长期在家中受到熏陶,对政事有独到的见解。心中暗想,这件事要在曝光前,及早上报朝廷,否则,迟早会引起暴动的。

司徒义猜透了张诗碧的心事道:“拿你爹开的路条给锦云,叫她混出城门去找我爹,让他上个密折给皇上,朝廷马上会派人来处理此事。”

张诗碧赞许的点了点头,给司徒义留下了一个魅力无限的背影。司徒义吞了吞口水,他不知什么叫一见钟情,但他是一见相思,心中痒痒的,甜甜的。锦云瞪了他一眼,悻悻的去了。

司徒义和张诗碧一起回到了客栈,一夜无话。天渐渐亮了,司徒义起床梳洗完毕,吃过早餐。丫头chūn晓俏俏的站在门口,请他一起到衙门看看事态的发展。司徒义从伙计的口中,得知,事情持续发酵,客货船大多罢工支持静坐去了,他们去景德镇已无船可走,一个晚上过去了,锦云还没回来,心中有点担心。

衙门口架起了几口大锅,锅中煮着热气腾腾的稀粥,旁边摆着几大筐的馒头,县丞正苦口婆心的做着思想工作。

旁边的家属也哭着、喊着劝着亲人。

“吃吧,饿死了我们孤儿寡母怎么活?”

“吃吧,饿死了你们怎么继续喝官府抗争到底?”

陆陆续续有人喝着稀粥,咬着馒头。而静坐绝食的读书人却纹丝不动,固守着读书人的尊严和气节。明朝大儒方孝孺,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夺取了皇位。要方孝孺写即位诏书,方孝孺坚拒不从,被诛十族(九族加门生共十族),遭难者达八百多人,至今被无数读书人奉为楷模。

此时正值伏月,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几个年老的生员中暑昏倒了,衙门的军医赶忙上前抢救。

林生把他大哥的棺材,抬来堵在衙门口,默默的跪在棺材前,此时无声胜有声,气氛达到了最高cháo,此时现场犹如一堆干柴,点火就着。

李知府骑着高头大马,带着一大队亲兵浩浩荡荡的赶来了。李知府翻身下马,挥着宝剑大声吼道:“把所有静坐的生员拖走,如有不从者以反贼论处。”

刘知县急拉住李知府小声道:“大人,这样会激化矛盾,引起民变,那可不好办。”

李知府扯着几根老鼠须,鼻子哼了一声,“事已至此,不如加把火,让那些刁民反抗闹事,越大越好,我们趁机下令剿杀灭口,如上头怪罪下来,我们统一口风,就说生员唆使刁民造反,我们镇压反贼而已。”

“大人,高,实在是高。”

大战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