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蓝辛,北京协定
作者:wanglong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6249

时间进入1918年的4月份,世界的两个焦点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在春季攻势中取得良好开局的德军没有能够夺取亚眠,德国人的疲态终于暴露无遗。打败他们的因素太多了。其中一个是橡胶。由于长期的封锁,德国人没有了橡胶的来源,新建的汽车、炮车车轮都是钢制的,胡蒂尔部队的运输工具被深深陷入烂路中,弹坑和春雨耗尽了涌入突破口德军的精力,他们没有在英法联军援军抵达前攻占亚眠,不是他们意识不到亚眠的重要性,而是部队实在是太疲倦了,胡蒂尔集团军前进行程逐日减少,眼睁睁看着胜利从指缝间溜走了。

3月28日,美军正式参战了。潘兴将军手里掌握了至少100万人,每天还有大量的生力军从美国涌入法国各港口。潘兴本计划在1919年再正式投入战争,他的借口是美军需要整训。但他在春季战役爆发后改变了主意,认为无论是英法还是德军,都已经精疲力竭了,装备精良时期饱满的美国大兵已经成为了决定性的力量。潘兴奏报威尔逊总统,认为美军参战的时机已至,威尔逊立即同意了潘兴的请求……集结于后方的美军开始乘坐卡车驶抵战场,所有人都明白,德国人的失败不远了。

没有人再在意中国远征军了。所以,中国人将他们经受欧战考验的部队调回国内没有引起任何的风波。也没有在意中国人大肆掠夺乌克兰及南俄的工业资源。主宰世界的几个国家正集中精力谋划对德奥的最后攻势,在美军正式参战后。中国人在东线的牵制已经变得无足轻重了。

俄国内战当然要置于第二位。尽管英法对俄国内战表示了关切,但他们已无暇顾及了,只有美国有这个力量。在现在的情况下,美国要插手俄国事务必须与中国协调,中国才是最直接的力量。在西欧亚眠战役正在激烈进行的当间,威尔逊总统再次派出国务卿蓝辛远涉重洋去了中国,专题讨论俄国事务。

由于布尔什维克在对待私有资产明确无误的政策,美国政府当然站在了布党的反对派----俄罗斯爱国者联盟一边。蓝辛国务卿此行的任务就是和中国协商对俄政策。

蓝辛是第三次访华了。每次都能感觉到中国的变化,相对于城市建设这些外在的东西,蓝辛更在意他认为内在的改变。在蓝辛看来。改变莫过于国民的气质变化。虽然说起来有些玄妙。但蓝辛确有一套观察的方法:居民的衣着,步幅,特别是面部表情。恰好接他的汽车在**广场遇到了红灯,他摇下窗户注视着这个号称全世界最大的城市广场。在绚烂的春日下。广场上聚集了不少的市民。其中有一半在领着孩子放风筝。蓝辛注意到了市民们的穿着,更注意到了他们健康的容色和灿烂的笑容。

“很了不起……”蓝辛嘟囔了一句。

前来接站的外交部长顾维钧用英语问了句,“您说什么?”

“我在说。中国短短几年内发生的变化真是了不起。”

顾维钧矜持地笑了笑,算是默认了美国同行的评论。他在一个月前接替了升为副总理的唐绍仪的外交部长职务,成为共和国最年轻的正部级官员。

“谢谢您的夸奖,我们要赶上一流国家,还需要几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努力。”

“为什么这样说?我认为中国已经很了不起了。很难想象,十几年前,中国的命运被俄国主宰,十几年后,事情却倒过来了。”

“蓝辛先生,我不赞同您的观点。主宰俄国命运的只能是俄国人。而且,您所看到的变化,并不能代表全国。要知道北京是我们的首都啊。在很多地方,特别是乡村和偏远地方,变化很小,我们还很穷,不能跟贵国相比。哦,这不是我说的,而是敝国总统讲的,最近就俄国局势对外交部有个讲话,特别讲到了我们的国力问题,要我们对自己的国情有清醒的认识。”

“哦?但是我听到和看到的事实恐怕不是这样,中国在教育、交通、基础工业方面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即使是最自负的美国人也对此赞赏不已,”蓝辛将车窗上的褐色窗帘拉上,遮住了夕阳射入的最后几道余光,车里的光线登时一暗,“我出国前见到了福特先生,他对贵国的汽车工业发展深为敬佩,准备派一批工程师来华学习……就像这辆车,我必须说非常的漂亮,而且舒适。”

顾维钧哈哈大笑,“福特先生真是有趣极了,设计出几款新式轿车不能说明什么!我国全年的汽车产量尚不足福特公司一个季度所出,质量方面更不能相提并论。如果没有美国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是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的。”

“不,问题不能这样看,”蓝辛和顾维钧算是很熟悉了,“考虑到贵国的基础,就更为惊人。看到陆军的一个报告,他们对贵军的制式步枪非常欣赏,建议购买许可证仿制。航空方面也是如此……听说贵国制订了科学发展五年规划?如果集中全国的力量去研制某种东西,应该更容易出成果吧。这方面我们应当反思了,美国的科研都在企业,似乎不太好……”

“贵国有世界一流的大公司,中国却没有,这是不能比的。”

“不。贵国已经有很优秀的企业集团了,比如华源实业和中兴公司。华美机械是贵国绝对控股,也应算作贵国的企业了。还有瑞士的斑马公司,据说斑马一直在研制一种前景极为广阔的灭菌药?很令人吃惊。在这些方面,贵国已经是亚洲第一了。考虑到贵国低廉的人力成本和丰富的资源,我对贵国的前景十分看好。”

“谢谢国务卿先生的称赞。说实话,实业界的东西我不是很清楚。我国一直以美国为榜样,特别在制度方面……总统曾经说过,中美友谊是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保证。您看,贵国在太平洋的东岸,我们在西岸,如果更加紧密地携起手来,将是多么美好的一副画卷?”

蓝辛大笑,“您真是优秀的外交家。不管怎么说。中国的变化是巨大的。龙先生真是了不起。威尔逊先生曾对我说,贵国总统堪比华盛顿。”蓝辛顿了顿,“我认为威尔逊先生更看重贵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成就,在东方出现一个民主国家。对于世界文明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但顾维钧却从中听出了讥讽之意。从龙谦连任第二届后。国内的政治局面与前几年有了很大的不同。蒙山军系统一向被认为是国内的政治主流,事实上龙谦的军事班底也把持了核心权力,军队和情治警察部门不必说了。政府主要部门、主要的省份都把持在蒙山军系手里。原先的敌人,无论是满清势力还是民党,抑或是以袁世凯、徐世昌为代表人物的北洋系基本被分化瓦解,不再具有威胁。但是,从1916年起,围绕着现行宪法,出现了越来越高的修宪呼声,目的显然是为龙谦连任造势。因此带来各种反对的声音,宋教仁成了反对修宪的标杆人物,连续撰文抨击修宪,认为是倒行逆施。而总理方声远和参议院议长洪粤诚两位巨头却态度**,没有像邓清华等力挺杨度,给政局带来了很大的变数。于是谣言纷起,说方声远准备接替龙谦,自然不希望修宪。大概方声远听到了风声,最近在众议院对《劳工法》修正案进行说明时讲到了修宪问题,言语闪烁,但正面理解是赞成修宪的,宪法并非一成不变的东西,美国也搞修正案,关键是要程序公平正义。

可是,据说龙谦对方声远在众议院的讲话很不满。方总理从3月份休假去杭州疗养,或许与此事有关。

顾维钧说不好唐绍仪当上副总理是不是与此事有关,如果是,唐绍仪显然是龙谦拿来制衡政务院的棋子。从建国起,政务院一正两副的编制才算到位,宋钝初已经旗帜鲜明,方鸣皋又是那个态度,龙谦配齐政务院首脑也算情理中事。不过,这件事他是受益者,唐少川不升,自己头上那个副字就去不掉,更不可能在三十岁的年纪当上外交部长了……

根据美方事前的要求,中方没有举行公开的欢迎仪式。使得蓝辛国务卿的本次访华带了秘密色彩。按照惯例将蓝辛安顿在国宾馆,顾维钧立即驱车去了总统府。

总理休假,主管外事的唐副总理去了印度,跟英国人协商西藏的某些遗留问题,接待蓝辛的任务自然落在了他的头上。但美国国务卿级别高于他这个外交部长,顾维钧希望总统能够出面接待下蓝辛,毕竟中美处于蜜月期,两国在军事、外交、经济、教育文化诸多方面合作愉快,光是一个波士顿协定,中国从美国就拿到了4亿美元的无息和低息贷款,那些贷款都变成了机器和专利授权回到了中国,没有美国人的慷慨援助,中国工业化的所有规划都是纸上谈兵。

“蓝辛访华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解决布党问题。”龙谦对顾维钧说,“但我不看好军事的途径,远征军即使再增加一个集团军,也未必能消灭布党。俄国的问题还要靠俄国人解决,我们不宜插的太深。再说了,两年多的欧战,对我们的经济压力也很大,是到了息兵罢战休养生息的时候了。今晚我就不见蓝辛先生了,你陪陪吧,明天上午我去国宾馆,亲自跟他谈。”

“有总统亲自掌舵,我就轻松啦。”

“少川,你要学会从更高的角度看问题。欧战也可以称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十几个国家卷进来了嘛。我们要得到什么,如何得到,其实并不复杂。一个呢,是站对队,和胜利者结盟,争取我们战后的利益和良好的发展环境;第二呢,借机争取到我们第一期工业化所需的资金和技术。这个完成的还不错;第三就是尽最大力量改善我们的外交和国防,海洋上的敌手是日本,陆地上的敌手是俄国,不解决这两坨,我们就没有发展的空间!日本暂时谈不上,那是下一个目标,现在就要集中力量弱化俄国,使其最长时间不能威胁到我们的北部边疆。最后一个呢,就是中东。从现在往后一百年,差不多是石油当道。谁控制石油。谁就差不多控制了世界。而世界上最大的油田在中东,跟中东那些个大油田比,我们在山东和直隶的油田就不值一提了。中东现在英国人势力最强,但一战将英国打翻了。别看它可以取得胜利。大英帝国统治世界的日子已经结束了。美国必然接过指挥棒号令全球,美国有眼光有头脑的政治家不会不关注中东,我们从陆路进发。美国从海路进发,争取在二十年后实现对中东的控制。这就是我授权王明远在中亚下手的理由。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不能着急,也不能没有雄心壮志。目前我们西部疆域还是一片空白,新疆都控制不好,怎么去中东?削弱俄国对中亚的控制,新疆就会稳定下来。当然,一切要靠我们自身实力的提高,等我们的经济总量翻上三番,我们差不多就有本钱在中亚搞出点名堂了,占领中亚,中东在望。我不一定能看到那一天了,但你还年轻,要朝这个目标努力。”

“总统高瞻远瞩,维均受教了。”顾维钧钦佩地说,“再说,总统春秋鼎盛,再带领我们干二十年没有问题。”

“哈哈,我可不那么想。也算告诫吧,少川,千万不要以为离了自己不行,咱们中国有五亿人口,俊杰国士不知有多少,只要我们内部建立一套稳定高效的政治体制,凭着咱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一定能够超越英法德意,赶上美国并且最终超越它!”

顾维钧情绪复杂地回到迎宾馆,告诉蓝辛明天将举行正式的会谈。蓝辛已经得知莫洛托夫访华了,大概是驻华使节告诉他的。顾维钧毫不保留地通报了莫洛托夫访华的情况,这是龙谦授权的。对于俄国问题,顾维钧说,龙大总统已有全盘的考虑,今天就不谈了。请国务卿先生好好休息吧。

首都媒体没有接到采访的授权,关于美国国务卿访华,只在《中华报》第二版做了一则简短的报道,见报已经是在蓝辛离开北京之后了。报道说美国国务卿应邀访华,总统龙谦会见了蓝辛先生,就两国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进行了坦诚而富有建设性的会谈,并达成了广泛一致。

这则报道没有引起国人的更多关注。凡是有些文化的国人都晓得美国与中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了留学美国,绝对数早就超过赴日留学了。每年都有大批的“海龟”学成归国。北京、上海、济南、广州、天津、沈阳、西安、武汉、太原、成都、兰州等大城市的很多企业中充斥着美国的工程师和技工,英语成为了大学的第一语种,美国的产品,特别是工业产品越来越多地进入了普通中国人家庭……美国国务卿访华似乎不算什么重大新闻了。中华共和国已经立国八年,接受新式教育的儿童已经走入社会,昔日的恐外、媚外早已不占主流,特别是中国击败日本并出兵俄国,极大地提振了国人久违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汉唐雄风终复重现早已叫嚷成一片,数年来,各强国首脑络绎访华,使得国人,特别是北京市民有了外交的“免疫力”,蓝辛访华没有引起更多的关注也就顺理成章了。

只有极少数人明白蓝辛此行的意义。经过两天紧张的会谈,美国与中国就俄国问题达成了一致,蓝辛勉强同意了中国对俄罗斯局势的基本判断----龙谦认为,由于布党的某种特别性质,以及他们拥有良好的军工体系,依靠组织及训练上都存在巨大缺陷的爱国者联盟军队在军事上彻底战胜他们是很难实现的,布党的主张迎合了俄罗斯的某种现状,以及由此带来的情绪,这种情绪将上升为一种主义,正在进行的喀山战役已经证明了这一点,配备了政治人员的布党武装表现极其出色,与昔日的俄军判若两人。布党将成为高度集权,思想和行动高度一致的集权组织,他们不允许反对派和反对的声音存在。乌里扬诺夫的某些公开的著述和讲话足以证明这一点。但在目前,他们的主张或者政策具有高度的迷惑性,足以吸引大批的追随者。俄罗斯高度存在的财富的两极分化是导致布党主义扩张的土壤,不解决俄罗斯的根本问题而单纯解决布党是缘木求鱼。龙谦进而强调,中国注意到了两级分化带来的严重后果,自1910年建国,我们所有的努力都力争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和一套公平公正的财富分配制度。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集权思想必然占据上风,这是无法用强力消除的,中国漫长的历史早已证明了这点。

针对蓝辛提出的军事干预要求,龙谦解释道,如果中国远征军按照美国及协约国其他盟友希望的那样彻底介入俄国的内战,后果是极其可怕的。俄罗斯民族在应对外来危机上所表现出的勇敢牺牲精神非常值得尊敬,那样只会获得一个结果,将更多的渴望建立民主政治体系的俄国人推到布党一边,我们能得到什么呢?即使打下莫斯科也无济于事!龙谦严厉地指出,我们可以消灭布党的军队,却不能消灭俄罗斯人民,难道不是吗?打败布尔什维克主义最好的办法不是军事手段,而是政治和经济手段。只有对比,才会获得真正的知识。解决俄国问题,还是相信俄国人民吧,他们总会做出最后的选择。

蓝辛无法说服龙谦,只能同意龙谦提出的不深度介入俄罗斯内战的基本原则,两国继续加大对俄罗斯爱国者联盟的支持力度,并且在适当时候促成爱国者联盟中央政权的建立。美国同意中国向中亚地区发展,将继续加大对中国的经济技术援助,并加大两国的军事交流和合作特别是海军方面的合作……中国则同意美国出面成立国际联盟,以解决战后在全球建立和平发展的新秩序,并支持将国联总部设在美国。

两国签署了《北京条约》,该条约暂时不公布,也不针对第三方。美国朝野均认为,在日本大力扩张其海军力量的现实情况下,在太平洋西岸出现一个文明进步强大的民主共和国对于维护世界和平特别是太平洋区域的和平、杜绝再发生欧洲战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雄心勃勃的威尔逊政府渴望在战后主导世界,但美国认定英国不会主动交出领导权。现在,德国败局已定,如何设计战后政治、经济新秩序对于威尔逊政府是迫切需要考虑并着手解决的当务之急。欧战四年来,美国因其雄厚的工业实力,向协约国提供的大量的资金和产成品,一跃从债务国变为了债权国,协约国(包括中国在内)都成了美国的债务人,早已在经济实力是独步全球的美国当然要在政治事务上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美国需要坚定的盟友,无论从历史关系还是从地域政治看,中国是最为理想的盟友。

《北京协定》需要美国国会的批准,但双方已经朝着结盟迈出了一大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