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九年六月十一,轰轰烈烈的更改官制行动正式展开了,皇帝旨意:
改浙江、江西、福建、北平、广西、四川、山东、广东、河南、陕西、湖广、山西诸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无弹出广告小说 罢行省平章政事,左、右丞等官,改参知政事为布政使,秩正二品;左、右参政,从二品;改左、右司为经历司。
布政使掌一省之政,朝廷有德泽、禁令、承流宣播。以下于有司。凡僚属满秩,廉其称职、不称职,上下其考,报达于吏部、都察院。每三年,要率领其府州县正官,朝觐京师,以听察典。每隔十年,会户版以登民数、田数等。
但是布政司布政使只理一省的民政事务,军事、刑名,分由洪武八年改制的各地都指挥司和大明建国之前就已经成立的按察司掌管。是一省事务三权分立。三司互相制约,可以有效的防止地方专权。
但是这一切对于北平来说影响都不是太大,北平行中书省在之前受到军方的压制,也只是处理一些地方上各府州县的政务问题,对于军事根本就插不上手,就算是插上一些手,也都是筹集粮草、军饷的苦活累活。
现在终于从军方的yīn影里走了出来,索xìng连粮草、军饷上的事情,都不用布政司cāo心了。
让庞煌想不到的事情,有两件。都是让他惊诧万分的。
其一,原来不显山露水的李潜,竟然还以中书右丞的身份,兼着按察使的职位,但是一直都没有人说过,所以庞煌也不知道,也可能原来的中书右丞的名声大于所谓的按察使吧,更可能原来的按察司一直在行省的压制之下,所以显示不出来,因为行中书省设立的也有刑部等官职,多多少少也会分走一些权力,所以李潜索xìng就没有太在意过这个职位。
现在的李潜等于说是翻身的农奴把歌唱,从万官之中脱颖而出,成了和布政使、都指挥使平起平坐的官员之一,掌管一省刑名,怪不得自己前一段时间整肃捕快,那么顺利,感情有一部分还是为李潜所忙碌,但是李潜肯定在密折中显出了对自己的支持,老朱才会答应的这么痛快。
这样想来,有令庞煌对李潜高看几分,也戒备几分,所谓不叫的狗才咬人,估计李潜就属于那种闷声发大财的人。
第二件事情,让庞煌更是大跌眼镜,和他猜测的更改官制的结果完全相反,按照庞煌的想法,老朱会趁着这个机会,把蒙元一些降臣剔出朝廷的官员序列,然后安插上新人,所谓的新官新气象嘛!
但是结果呢,首任布政使却正是那个老迈的张鼎,而左、右参政分别是刘忠和孙亮,钱思安去了经历司,这个结果让庞煌搞不明白,就算是隐晦的请教别人,也是一团雾水,相信大多数人都是这样想的,就连那个老的快走不动的张鼎,估计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吧。
听说接到圣旨之后,张鼎回到府中和傻子一般的坐了很久也没有醒过神,可能是高兴的太很了吧。
北平的上层并没有太大的变动,改动官制之前呼声最高的庞煌,依然是北平知府,不动不摇,这个是庞煌自己唯一猜对了的结果。
行中书省改成布政司,大家对号入座,原来是什么职司的换了个名字,多余出来的官员,在洪武七年已经被皇帝清理了一遍,可见朱元璋对于更改官制,已经布置了至少两年了。
这么长的准备,却是换来了这么一个结果,大家就是把官名换了换,那不是换汤不换药吗?庞煌手里拿着最近的邸报,看着各地的官员大多如此,不由这么的想着。
过了一会,遂把邸报放在桌子上,不去想它了。
最近要考虑的事情多了,那前来报名的各州县的编外捕快、书吏,已经学习即将满三个月了,要考虑安置他们的问题,来的没有庞煌预计的多,也就挺土,但是手腕却是不土,只用了一个月左右就让北平商会的人心服口服,特别是范瑞,心里虽然可能有些不服,但是嘴里却说不出什么。
到现在,胡富贵上任三个月了,基本已经算是控制了北平商会的主体思路,该让他们干点什么了。
这么多的待就业的闲散人员,总不是官府能安置了的,商会作为协调各商贾之间的桥梁,是不是也应该出点力,但就不知道着胡富贵会不会推诿,这个矮胖子,可不是范瑞这种唯唯诺诺的人,心里有的是主见,对商会没有利益的事情,恐怕他不会去做。
怎么让大家都得利,这是庞煌应该考虑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