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这一天俄罗斯在哭泣
作者:五方草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658

在东北远征联军司令部秘密成立以后,第一个问题就是司令部设在哈尔滨还是奉天的问题。这点上李长庚与张作霖之间没有多大分歧,主要还是从战略方面考虑两个城市各有各的优势。从政治上考虑奉天更好一些,从战争指挥和后勤方面考虑哈尔滨更优势。最后联军主司令部还是设在哈尔滨,奉天另设一个分司令部!

联军司令部确定在哈尔滨后设立后,张作霖等一干联军首脑都来到哈尔滨,在见识了黑龙江兵厂之后,张作霖等人对东北联军取得胜利的信心加强了不少。

用张作霖的话说,哈尔滨现在就是一个为战争而生的城市,这里的每一个工厂都生产与战争有关产品,每一个人都在渴望战争的继续,青年们羡慕漂亮威武的军队制服和荣誉,妇女们喜欢军人的高薪和帅气,工厂主们希望他们工厂的机器不要停止运转。

设立好后的联军指挥部,战前工作开始有条不紊地一项项展开,首先行动起来的是黑、奉两省的情报部门,一条条情报被远东和蒙古的谍报人员汇聚到联军参谋部参谋们的手上,然后参谋部开始设计若干成套的作战方案。

作战方案成形之后,便是一次次的兵棋推演,成熟后的作战方案,在由后勤参谋对后勤保障进行统筹计算,计算好后在把战争需要的物资,到各家工厂检查生产能力和战备仓库是行实物查验,最后在设定战争物资的各种运输线路和运输方式。

与此同时,整个东北的所有报纸,对俄国革命苏维埃革命进行了大规模报道,当然这些报道都不是什么正面报道。其中最震撼的是叶卡捷林堡共产共妻的报道,1918年3月,叶卡捷琳娜堡公有化妇女的行为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当时布尔什维克组织在苏维埃消息报公布一个命令,该命令也在大街上张贴:“十六至二十五岁的妇女必须接受公有化。革命者如果需要行使这个命令给予的权利,可向相应的革命机关说明。”

这个城市布尔什维克组织的内政委员波罗斯登给“公有化”女人的寻求者,即要求强奸妇女的革命者,签署许可证,当地其他布尔什维克的头头也发放这样的许可证。波罗斯登给他的一名助手一张这样的许可证,该助手就凭此证“公有化”了十个姑娘。以下是这类许可证之一:

持有这分文件的卡马谢夫同志,有权在叶卡捷林琳娜堡公有化十个十六至二十岁的姑娘。卡马谢夫同志可任意挑选看中的姑娘,被选中者不得违抗。

北高加索苏维埃共和国革命军总司令部

(加盖公章)

许可证签署人:总司令伊华谢夫。

而李长庚紧在第二天就写了一篇评论,这一天——俄罗斯在哭泣!

这不是革命,这是人类最罪恶的行径。“当我看到这篇报道,我向情报部门的主管连续确认了三次,直到情报部门的主管向我怒吼并且向天发誓,这一切都是真的的时候,我呆坐在椅子上,思考了一整天。

我曾佩服过德国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先生写下的资本论,甚至因此创建了中国国家社会主义复兴党,当我听说俄国人在用这样的思想进行起义时,我满心激动的试目以待,并以个人名义向起义领导人列宁先生捐款了十万大洋,希望看到俄国革命的成功。

当我看到苏维埃军队的一次次成功,我也一封又一封的向列宁先生发祝捷电报!然而当我看到这篇报道的时候,我感到浑身乏力,坐立不安地不停责问自己,到底做了一件多么愚蠢的傻事!在哈尔滨生活着近十万俄国移民,他们聪明、豪爽、热情,他们是黑龙江人民当中的一份子,和这里的人民一样工作、生活、学习。

今天我看到人类史上最罪恶一的幕报道,这是我有生以来都不曾想过的事情,就是现在我仍不愿相信这是真的,这是对人性的践踏,对人格尊严的践踏,对人类社会基本道德的践踏,是对一百年来女性为民主自由追求之权力的践踏,对每一个有良知者内心底线的践踏。

这些所谓的革命者今天所做所为,在人类史上的任何时候都不曾有过,就是奴隶社会,也从不曾有过把本民族的人民当做**隶来对待。十六岁到二十五岁,正是少女们的青春花季,可这样美好的东西,却被人类最罪恶的行为糟蹋了。我不知道自己向列宁先生捐助的十万大洋被他用做什么了,也不想知道,更害怕知道。我是一个无神论者,但此时我却多么希望世上有神仙上帝来拯救那些无辜可怜的少女。这一天俄罗斯在哭泣——这一年俄罗斯在哭——,俄罗斯还要哭泣多久。”

哈尔滨现在虽然还不是一个世界性大都会,但大多主流国家都在哈尔滨设立了领士馆,李长庚的这篇评论文章以及东北连续报道苏俄的负面新闻引起了他们的重视。当这些东西被电报发回到西方各国,所有西方领导人一致认为,这东西来的太是时候了。一时间整个世界都在转发黑龙江日报有关苏俄的报道,而李长庚的评论这一天俄罗斯在哭泣,继爱国者不死之后,在次引发了西方社会的赞颂。

李长庚麾下的宣传部门现在已经运转的很成熟了,除了报纸、还有街口宣传牌、图片、广播等花样繁多的手段。宣传也是立体多样的,各种集会演讲,口号标语满大街都是。最出彩的是迎来了一批刚刚逃出来的苏俄难民,这些人的献身说法,更加形象声动真实。而黑龙江宣传部门,用刚刚从实验室生产出来光学胶片录音的有声电影,记录下这些俄罗斯难民的图像和声音。

而这些记录演说的电影胶片和放映设备,被装上轮船,发往欧美各国,随着这些宣传,本来西方各国反对苏俄只是在上流社会达成共识,可当黑龙江宣传部门策划这些详实丰富的报道传到欧美,也引发了底层社会对苏俄的不满情绪,结束世界大战疲惫不堪的列强们,刚刚瓜分完胜利果实,还没来得及消化,又跟打了鸡血一样兴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