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四章 工业来不得半点虚假
作者:五方草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567

总动员令下达后,寒冷的哈尔滨变得热烈起来,工人们自发地把行李带到工厂,实在的东北人打定主意,这一百天工厂就是他们的家。.

作为总动员中最重要的一个工厂,哈尔滨鼓风机厂齐集了东北最多的工程设计师和高级技工,他们要挑战世界上功率最大的式鼓风机生产制造。工业生产来不得半点虚假,大功率鼓风机这种看似原理的简单东西,设计起来一点也不简单。

数十个设计方案被集中到生产评估小组手中,其中一个风机设计思路得到了专家小组的一致认可,提出这个想法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气动学工程小组,领头的人叫崔连胜气动学教授,一个斯拉夫人,到了中国以后改了这么一个中国名字。他们提出这个设计的理念,是一种结合轴流式风机和离心式心风机特点,创新出一种混流式风机设计,这种混流式风机的风压系数比轴流风机高,流量系数比离心风机大,它巧妙地给合了两种风机的优点,同时具备装简单方便的特点。最重要的是制造难度不大,稍微提高一下哈鼓现在的技术就能完成生产。

混流式风机结合了轴流式和离心式风机的特征,外形看起来更像传统的轴流式风机。机壳可具有敞开的入口,但更常见的情况是,它具有直角弯曲形状,使电机可以放在管道外部。排泄壳缓慢膨胀,以放慢空气或气体流的速度,并将动能转换为有用的静态压力。

而另一个设计思咱却引起了李长庚的重视,这是一款轴流式多级鼓风机设计方案,李长庚看着这个草图脑子轰的一响,蹦出三个字,天才啊!实际上这根本不是什么鼓风机设计,更向是一个轴动式压缩机或是喷气式发动的设计思路。风机叶片的设计思路是根据走马灯上面的叶片形状改变设计出来的,多级列组。这个方案被虽然也得到了评估组的认可,但考虑到联动式风机的优越姓,还是放弃了这个设计方案,不过有李长庚这样的慧眼,自然看出里面的好处。

于是李长庚找来了这个设计小组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一个兴趣学习小组,是一群学习工业设计的学生,最大的才二十二岁。领头的组长是热动力专业的学生名叫高进喜!李长庚饶有兴趣地把这群年轻人找来谈话。

年轻的学生们听到李长庚要见他们都兴奋不已,当见到李长庚后,却又都紧张的要命。李长庚见到这些学生们却是很高兴,像是回到了他的大学时代。他们会面的地点就是在哈鼓的一间办公室里面,这里四处堆满图纸,李长庚笑着找了一把椅子坐下,笑着对众人说道:“大家都坐下,我们互相认识一下。”

见学生们还都有些拘紧,李长庚又笑道:“大家都坐,我经常到你们学样上课,咱们也算经常见面的熟人,用不着紧张,即然大家放不开,那么我们就先聊一聊你们这个设计的思路,高进喜,你是这个小组的组长就由你来说明一下吧。”

高进喜的个子也就一米六五左右,带着一副厚厚的镜片,最有特点的是宽宽的额头和厚厚的嘴唇,眼神有些呆滞,从面像上来看是位不太会表达自己心意的人,实际上也却实如此。[] 民国之山寨英雄174

被李长庚点了名的高进喜,结结巴巴地说道:“总司令,不,委员长,啊还是总司令吧。我——我——我这个设计思路是——是!”

李长庚见高进喜紧张的已经说不出话来,笑了笑,起身把高进喜按坐在椅子上,又把桌上的水杯塞到他手里,“大家也都坐,都让你们坐了,怎么还要让我一个个的把你们按坐下!”

见所有人都坐到椅子上,李长庚笑着回到自己的座位,拿起水杯喝了口水道:“我找你们来是要告诉你们一声,你们的设计方案没有通过评估小组的审核!”

李长庚话音一停,打量着眼前十多个学生,见他们脸上都『露』出一丝失望的神情,显然他们对自己小组设计的方案也不是信心十足。到是高进喜和其中两个学生却是在皱眉深思,眼睛看着鼻子。显然这三个人的脑袋里想着是自己的设计方案错在那里了!

李长庚没有在说话,而是静静的打量着每一个人的表情,然后用鼓励的目光与他们一一对视。最后李长庚的目光落回到还在思考的三个学生脸上。慢慢说道:“虽然评估小组没有采用你们的设计方案,但他们对大家的设计方案也是十分认可。打败你们的设计方案是崔连胜的设计小组,他们的设计方案是一种创新型的混流式风机,把轴流式风机和离心式风机结合在一起,即兼顾了轴流式风机的优点,也兼顾了离心式风机的优点。这种设计方案十分适合哈鼓现有的技术实力。”

李长庚见自己的一翻话,让高进喜等人停止了思索,接着说道:“我也对你们的设计方案十分看好,所以想听听你们这些设计者的想法。”

高进喜可能是适应了李长庚谈话制造出来的轻松气氛,说道:“总——总司令,我们小组设计——设计的灵感来源于我们小时候常见的一种玩具,走马灯!”他见李长庚赞许地点点头,又鼓了鼓勇气接着说道“小时候我就特别喜欢玩走马灯,自己也做过。上大学后学的是热动力学专业,我就想过可不可以要据走马灯的原理设计出一种动力装置。事实上我做了一个实验,就是把多个转轮叠加起来,发现转轮随热量产生的动力和速度向转轮轴传递的效果得到了大大的加强。”

李长庚听完认真的说道:“我听你这个实验更象是一种动力装置,你又是怎么把这个装置与鼓风机设计联系起来了呢?”

高进喜虽然有些木纳,但显然他是这个设计团队的灵魂。听了李长庚对他设计的认可,十分高兴地说道:“总司令你说的太对了,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利用这个动力原理设计出一种动机,只不过我的这个想法遭到了许多教授的质疑,他们说采用这种方式的动机不是不行,但会造成极大的浪费,没有人会愿意采用这样的动力装置。我们这个兴趣小组只好放弃了对这种动机的研究,不过哈鼓向我们学校提出了鼓风机的设计要求后,我们想到反向利用这个原理,并做了实验论正。”

李长庚听得连连点头,心中高兴万分,难得中国出了这样的人才,谁说中国人不聪明,几千年前的老祖宗们就用热动学原理造出了小孩子们的玩具,可惜几千年了,还是玩具,还有那个双向陀螺仪,居然当了几千年熏被子的香炉。“我明白你们这个设计的思路了,觉得非常有新意,如果我说我会赞助你们继续这项研究你们愿意吗?”

“什么?你要赞助我们?”几个小组的成员惊讶地问道!

李长庚身体向后靠了靠“当然,你们还怕我说话不算话吗?”

“不——不!我们当然相信!”高进喜抢先说道。

李长庚笑了笑解释道:“不久前我以私人名议设立了一个科技创新基金,对一些有价值的科技创新成果进行科研资助。我看好你们的这个想法,打算对你们这个科研小组进行长期资助。你们不但可以得到资金上的支持,更能得到我国在各学科领域方面最新技术、新材料上的配合。”

高进喜的科研小组高兴的离开了哈鼓的办公室,李长庚也很高兴,可以预见这群人将来都是中国的热动力学大师,因为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对热动力学进行研究和实验。李长庚不是不想一下就把轴动式空气压缩机或是喷气式发动机发明出来,但现实是不可能的,不光中国不可能,全世界也不可能,原因很简单但也难如登天,金属材料达不到耐高温要求,金属加工技术达不到加工精度,每一个叶片的设计也要经过成千上万次的实验计算。这些技术一项项达到要求后,没个十几二十年的时间积累完善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想用几年时间出成果,那就等于是白曰做梦。[] 民国之山寨英雄174

他们的这个想法最可取的地方是他们想采用直接热源做为动力的原理,以及反向转变为空气压缩机原理。实际上利用叶轮组合做为动力输出的应用,早就应用在了蒸汽轮机上面。这个兴趣小组直接考虑用热源为动力而不是蒸汽为动力,是他们无知的兴运。

鼓风机厂的工人们知道李长庚来他们厂坐阵,更是干劲十足,工人、技师、专家们组成突击小组,对混动式风机进行试验生产。他们知道全国的电厂在等待他们的鼓风机,他们知道全国的钢铁厂在等待他们的鼓风机,他们知道全国的矿山企业在等侍他们的鼓风机,他们知道全国的石化产业在等待他们的鼓风机。

李长庚也从百科全书中找到了混动式风机的设计原理和设计草图,比崔连胜的图纸更加完善。但工业就是这样,理论上在完善,生产技术达不到设计标准一切都是空中楼阁。随着生产环节的不断深入,哈鼓车间里面的黄头碧眼的洋『毛』子越来越多,德国人、**人的比例超过了一半以上。大部分哈鼓的中国工人都沦为学徒工,还好这两个国家的人种都比较实在,没玩什么花路子,对中国工人的学习也愿意稍微那么指点一下。之前工厂还聘请一些法国人,结果法国人一来就出了妖蛾子,什么工作时不许中国工人旁观,什么工作难度太大,要求加薪,虽然法国人在技术领域却实占有优势,但李长庚觉得他们会把别的洋『毛』子带坏,中国人还得自己学到真本事才行,洋人在好也只能帮一时,而不能帮一世。于是赶跑了起哄的法国人!

哈鼓的工人们,对于这些洋人的到来,一面保持着谦虚,一面下了狠心,发誓要把洋人的技术学到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并不容易,中国工人的短板不是在于技术不够好,而是在于缺乏基础的文化知识。导致许多生产要求理解不了,认识不到,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反到是那些从学校来这里支援的大学生们,理解起生产技术要求就容易得多了。

啥鼓总经理苏永强发现这一情况后,干脆把厂里的工人和支援的学生组织起来办夜校,也来不急讲解基础文化知识,这些学生们都懂但没有实际动手能力,工人们不懂但有丰富的生产经验,夜校的目地就是讲解白天生产的原理。学生们理解了,在把自己的想法与工人们交流。

这个办法效果很好,有技术的工人与有知识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用实际经验和科学理论相互印证,对外国技工的手艺理解学习起来快得多了。

一些工人的学习热情也高涨起来,特别当他们了解工厂给这些洋技师们开出的工资,彻底红眼了,凭什么啊?哈鼓总经理苏永强回道:“不凭什么,人家有的技术我们没有,我也知道这钱花的冤枉,可在冤枉我们也得忍着,也得认可,如果我们国家购买国外的产品,花得钱比这还冤枉。我在这里给你们做个承诺,你们谁要是达到了洋技师的水平我也给你们开一样的工资。我苏永强在这里说话算话。”

“苏总说的好,谁的技术好,企业不但给奖励,国家也会给你们发技术津贴,津贴发放标准分为一到八级,谁要是能拿到八级工,政斧的津贴不低于一个道台的工资。”李长庚出现在苏永强身后,语气坚定的说道。

工人们都楞住了,什么,工人拿道台的工资,现在国家搞**,官员的工资都是向社会透明的,道员的工资可是每月一千两百块大洋,也就是说一个工人如果技术达到了八级工的标准,每月拿一千两百块大洋!

苏永胜回过头见说话的是李长庚,顿时楞了一下,声音有些颤抖地问道:“总司令,你说的是真的?”

“怎么苏总经理觉得不值吗?”

苏永强沉了口气说道:“值——太值了,以前我对工人技术认识不够,这次急难的技术攻关我才我明白一个好技工对工厂有多么重要。说实话科学家们提出好的设计理论也许很难,但要把图纸变为工业产品,这才是真正的难,那些德国技工,凭着经验就能发现图纸上设计的不足和缺陷;并在生产中改掉这些设计上的缺陷。这样的工人别说是国家给津贴,就是我们企业也愿意每月发一千两百块大洋当大爷养着。”

“说得好!有得金钢钻,才揽得瓷器活,大伙都听到苏总的话了吧,努力干吧,说不定有一天我们哈鼓的产品能卖到全世界,到时候你们能对全世界的同行高傲地说你是哈鼓的一名大技工!”

哈尔滨鼓风机厂的搞的是产品突破,那么另一家工厂哈尔滨火车制造厂搞的就是产能突破,哈尔滨蒸汽机车制造厂的前身是中东铁路机修厂,虽然名义是一个机修厂,但也具备组装生产蒸汽机车和生产车皮的能力。

中东铁路被收归主权后这家蒸汽机车机修厂也改为哈尔滨蒸汽机车制造厂,虽然这三年产能在不停地扩大,从原来每年的三台,增加到十五台,但远远不能满足东北对机车的需求,去年一年东北就向美国和欧洲采购了一百辆车头。全国采购车头花出去的钱,让李长庚看得吐血的心都有。

去年哈尔滨蒸汽机车制造厂接受一批从德国弄来的生产设备,预计产量能达到每年二十辆车头,这个数字对于中国来说已经很了不起了,但是机车厂报给李长庚的数字是五十辆车头。

李长庚看了这个数字很不安,搞奋战一百天可别弄成**、浮夸风,到时候生产出一堆费品可就不美了。哈尔滨蒸汽机车厂的底子李长庚是了解的,原来的底子加上从德国弄来的生产设备,要说把产量提高到三十辆还是有可能的,提高到五十辆简直不可能,就算是设备够用,上那找那么些工人去。生产蒸汽机车车头的工人没个三五年的培养根本形不成生产能力。

实际上哈尔滨蒸汽机车制造厂,依然是靠从国外进口一些核心设备和重要部件进行生产组装。李长庚的担心是有必要的,当他来到哈尔滨蒸汽机车制造厂,看到的景象证明了他心中的猜测。

许多年轻的工人正在笨手笨脚地对一辆车头进行组装,李长庚叫来一个正在安装车轮的小工人一问,他进厂还不到一年。又叫了几个工人一问进厂时间最长的也不过三年。

听了工人的回答李长庚的心一下就提到嗓子眼。在到几个生产车间一问,大部分工人进厂的时间都不长。见工人们工作的热情都很高,权衡了一翻的李长庚并没有当场向工厂领导发出质疑,而是默默的回到他的指挥部,让手下找一些对蒸汽机车比较了解的行内人士组成一个评估团队再次来到哈尔滨蒸汽机车制造厂。未完待续。

更新快纯文字

安卓客户端上线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