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已经是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去见卫兹的,对他来说目前也只有这一个办法了,虽然徐济表示他可以相助但曹操清楚徐济即便真心相助也绝不会有太多,别忘了徐济自己麾下还有一大帮士卒需要供养,这就足以限制徐济的支援了,而且曹操也并不认为徐济是真心实意的会全力相助,双方都明白对方的诉求,所以曹操已经将自己的未来赌在这一次上了。
对于卫兹曹操并不了解,惟独之从父亲曹嵩哪里得知此人乃是陈留孝廉,除此之外曹操对他的了解是一片空白,如此一来曹操着实没办法投其所好,所以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既然有求于人曹操自然是要表现出相应的态度的,于是便在家中设宴宴请卫兹,为了以应万全曹操便没有邀请徐济一道前来,毕竟徐济自己说与陈留的世族关系并不好,难保徐济会不会让卫兹有所不悦。
待卫兹到时曹操便细看卫兹,只见此人一脸方正,但却并无士子之气,曹操料定必然绝非世族,因而也就断了拉关系的念头。酒菜已然齐备,二人落座之后便相互敬酒,待几杯黄汤下肚之后曹操便举杯对卫兹道:“听闻子许乃是本地孝廉,果然是气度不凡。”卫兹哪里听不出这句恭维,随即便拱手还礼道:“孟德过誉了,孟德刺杀董卓国贼方为义士之举,奈何卫兹不能同为!”听到这话曹操心中却是一定,虽然未必卫兹就会相帮自己,但就这话来看此人倒确实是个忠臣。于是曹操便转而正色道:“如今汉室无主,皇帝年少不能主事使得董卓专权。欺君害民,天下皆为之切齿。我本欲力扶社稷。奈何有心无力。子许乃是忠义之士,敢求相助!”
卫兹闻言似有所避讳的皱眉不语,曹操也不再多言,自己想要说的已经说出来了,如今便只等卫兹的决定了,而且曹操也确实做不了更多的事情。而此时卫兹忽然抬起头道:“孟德可有必胜之心?”曹操闻言苦笑回答道:“何来自信必胜?如今董卓身居高位,麾下更有西凉健卒,本是以卵击石,然曹操身为大汉臣子岂能坐视社稷为人亵渎?”当然曹操实际上没有这么高尚。说白了就是刺杀董卓不成自己身上背了通缉令,若是不能击败董卓曹操只怕这一生都得东躲西藏了。
但卫兹也就是年近而立,正是热血将冷而未冷之时,本来心中还有些许忧虑,但曹操这番其实壮阔的话一说出来他心中那点小心思立刻便再无半点,只有一腔热血如战火般燃烧起来:“孟德所言极是,我有匡扶大汉之心久矣,奈何未遇明主,如今孟德既有大志。卫兹愿倾家资相助孟德!”
曹操闻言当真是又惊又喜,喜的是自己的目的达到了,惊的是自己竟没花什么力气就说服了卫兹,这颇有些不现实的感觉。看着曹操一脸的惊愕卫兹再次开口道:“孟德何故如此惊讶?”曹操闻言才回过神来道:“子许如此气度颇为震撼而已。”卫兹闻言大笑道:“孟德便去忙罢,一应用度可自去我府上领取。但愿孟德此次能一展所愿!”曹操摇摇头笑道:“岂是孟德一人之志乎?子许既然如此信任曹操,自然也有子许一份功劳!”说完二人相视大笑。
旦日曹操便于襄邑贴出布告征募义军。有了徐济的支持自然是一切都没有任何的阻碍,曹操更是竖起一面白旗上书“忠义”二字。不到数日便有近千人应召而至,而得知曹操在陈留募兵自然便有亲属来投。其中便有沛国谯人夏侯惇,字元让,传闻乃是夏侯婴之后。其自小习枪棒,年仅十四岁便已然从师学武,后有人辱骂其师,夏侯惇便将其杀之,而后便逃亡在外。此时得知曹操起兵,便携其族弟夏侯渊各引壮士千人一道前来投奔曹操。
说起曹操和夏后氏的关系就极有渊源了,曹操的父亲曹嵩原先是夏侯氏之子,其后便因故过房与曹家,因此其实曹操与夏侯惇兄弟本是同族。如今更是关系紧密了。
又过了几日又有个颇有本事的人来投,其乃是山阳巨鹿人,姓李,名典,字曼成,曹操令夏侯惇想试见其弓马娴熟,而且治军颇有章法,曹操便与其校尉之职留在帐下。同日曹操族弟曹仁也自徐州左近募得千余而来,而徐州惯是出精兵之处,曹操更是大喜。但惊喜还不止于此,另有族弟曹洪也率领近千人而来,问之方知曹洪本在行商归途之中,闻听曹操出事便变卖了货物招募了这些士卒以为防身。
于是曹操麾下俱得五千余人,甚至不亚于徐济麾下的士卒人数,卫兹于是变卖了家中产业置办兵器衣甲,而旌旗等一应物件俱由徐济提供。曹操见此便与襄邑之外设立大营每日操练兵马,一边又从将徐济手中圣旨复克之后发往各处。曹操当然不蠢,所以他其实打的主意是别人出头,而先行练兵,这无疑是最明智之选。徐济自然也乐于见到这样的情况,若是只凭着他与曹操手里这点兵力恐怕还不够董卓塞牙缝的,何况曹操的打算原本就是召集天下豪杰共同讨伐董卓呢。
而首先得到消息的便是身在渤海的袁绍,曹操当然不会蠢到在消息上说明圣旨来自于徐济,袁绍便以为曹操是以矫诏召集,于是便率领麾下兵马离开渤海前往与曹操会和,但袁绍是留了个心眼的,他并没有带上麾下最得力的将领,甚至连谋臣也并未随军,袁绍的打算也很简单,他只想借着曹操召集的这些人为工具来达到他的目的,所以自然是不肯将自己的实力搭进去的,所以他带领的这所谓的三万士卒自然只不过是个虚数而已,而且以老弱为多。不过这些心思就不足为外人道了。
而曹操深感一道圣旨或许未必能够召来多少助力,于是又起草了一道檄文传与各地。檄文上书:“操等谨以大义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这道檄文与之前的圣旨一道抵达各镇之后自然是激起了巨大的反响便是原本并不愿参与其中的诸侯在民情之下也不得不参与其中了,于是诸侯便皆起兵相应。共有十七路兵马,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第九镇,济北相鲍信。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瓚。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
不过张邈也就是起个名号而已,实际上代为出兵和代表的就是徐济。算上曹操共有十八路兵马,但唯一令徐济担忧的是尽管看起来人多势众,但各路诸侯的军马多少不等,多者有近三万的,少的却只有数千人,而且十八路兵马号令不一,一旦战事开启恐怕就不是这么美好的情况了。曹操对此自然也是心有忧虑,只是此时却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一切事情都必须等到诸侯会盟之时才能有应对之法,现在说什么都还是为时尚早了。
曹操定下的集结之处便在酸枣,所以便与徐济一道先行抵达酸枣扎营以待诸路诸侯的到达,而在徐济与曹操驻扎数日之后便相继有诸侯前来,于是曹操便告知诸侯再次等候汇合,于是诸侯便各自安营下寨,一时间竟连接二百余里,气势蔚为壮观。待诸侯皆至,曹操便令麾下宰牛杀马,大会诸侯,商议进兵之策。
而此时袁绍也终于见到了之前并不在预期里的徐济,不过此时已然是大局为重之时,袁绍自然也不会因为之前的些许小事乱了大局,而徐济自然也是因为知道这些所以才毫不避讳的出现在袁绍面前。当然此时的首要问题便是为十八路诸侯缺了一个主事之人。这也是正常的,毕竟都是一方诸侯,谁又能对谁心服呢?这也正是徐济和曹操之前一直都担忧着的问题,一旦这个问题无法得到解决那么这个联盟甚至无法成立就已然土崩瓦解,这绝不是曹操和徐济想要看到的结果。
而诸侯之中自然也不是没有人在意这个问题,诸人在帐中议事之时河内太后王匡便说道:“如今我等既奉大义,必立盟主,众人皆听约束,然后再议进兵之事。诸位以为如何?”徐济闻言便偷眼看向袁绍,王匡在这一众诸侯之后实力其实算是末等,而他却挑起这个话头,显然是有人推波助澜,而这十八路诸侯之中唯有袁绍有这样的动机。
因为从地位上来说徐济是驸马,是国戚,而首倡义举的是曹操,名望上自然是他占据了上风,而袁绍唯一有的就是身家带给他的名望,所以他才有理由去抢占这个先机。至于说袁绍的目的这时候其实已经不重要了,不论袁绍的目的是什么,他这个作为就已经是饱含私心了,徐济可不认为袁绍想要这个主事人之位是没有所求的。
徐济不清楚曹操是否也意识到了这些,但他也并不打算此时揭穿袁绍,这于联军的成立并无好处,而曹操的回答也确实是顺水推舟了:“袁本初四世三公,门多故吏,汉朝名相之裔,可为盟主。”听到曹操这话徐济也晓得曹操必然也已经猜到了袁绍的居心的,所以便也顺理成章的卖了个人情给他。而袁绍却故作姿态的拒绝道:“今日有驸马再次,本初安能如此僭越?盟主当由徐文烈担任才是。”
徐济本想着坐山观虎斗谁料袁绍还打算祸水东引,这显然是打算要让徐济吃个闷亏,若是徐济就此应承下来便是与在座的诸侯为难。但一旦拒绝便又是不敬袁绍,这便是所谓的进退两难了。徐济倒也不是没有办法应对。只是不免有些难受,颇像是生吞活苍蝇一般的感觉。但为了顾全大局徐济也别无选择,于是只得拱手道:“本初说的哪里话?文烈年纪尚不足以服众,何况论名望与资历都是本初远胜于我,盟主当是以本初担任为好。”
不过即便是说了这样的话徐济还是没有承认自己不如袁绍,他惟独说的只是名望和资历,这些东西全靠身家和时间所得,也即是说袁绍胜于徐济的不过是虚假之物,袁绍自然也是知道的,但徐济这一手玩的漂亮。已经把皮球提了回来他总不能再无赖的踢回去于是也只得放过徐济转而对曹操道:“孟德首倡义举当为盟主。”
曹操哪里会接这个烫手山芋立刻拱手道:“本初万毋推拒,盟主之位非本初不可。诸位,请盟主下令。”于是诸人皆高呼盟主,袁绍见再无异议也便接受了,而后便下令明日歃血为盟再行进军,众人于是各自归营。而徐济此时却不慌回营,他见到了熟人,如今身为长沙太守的孙坚。孙坚原本是昨日才到,是以并不晓得徐济此时亦在酸枣。而今日方才见到,但之前大帐诸人皆在议事一时间他也不好打搅,如今事罢自然是要找徐济叙旧的。
随孙坚至他营中大帐坐定之后孙坚便仔细的端详了徐济一番道:“文烈许久不见,又长个子了。”徐济原以为这位曾经生死与共的同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与自己说。却死活没料到是这么一句话。其实当年孙坚、曹操、徐济三人都是宛城一战的老朋友,但唯有徐济与孙坚关系甚好,反倒是两人与曹操的关系都是一般。这倒不是说曹操这人如何,而是徐济与孙坚出身相似。自然更为投缘。听闻孙坚说了这话徐济也便只得无奈的苦笑说道:“文台兄邀我来此莫非尽为这一句话不成?”
孙坚也不过是一时玩笑,当然并没有那么无聊。他寻徐济前来是确实有事:“文烈,为兄前来酸枣路上依然击杀了两名朝廷官员了。”虽然孙坚语气平淡如常,但徐济却很敏锐的感觉到孙坚眼眸中一丝淡淡的杀气,显然孙坚并不认为自己有错,否则他绝不可能有这般表情,于是徐济便问道:“哦?不知是何人竟惹得兄长痛下杀手?”孙坚淡然回答道:“荆州刺史,王睿,南阳太守张咨。”
听到孙坚这话徐济不禁倒吸一口凉气,这哪里是什么小事?刺史那是一方大员,孙坚此举已然是足以诛九族之罪了,但看孙坚之色似乎并无悔意于是便皱眉问道:“竟是为何?”孙坚淡然解释道:“我与王睿曾一道平定零陵与桂阳文烈想必是晓得的,自那时起王睿便对我极为轻视,我心中早有不满,而待曹孟德发了檄文之后我便预备起兵,时王睿预备借此机会除掉与他一向不合的曹寅。曹寅情知不敌便与我商议抢在王睿之前将他斩杀,于是他便假冒案行使者光禄大夫温毅与我一道檄文,其中尽数写了王睿罪状,我便借此将其杀了。”徐济算是明白了,这根本就是游侠儿的风格,但是确实这也不怪孙坚,王睿此人自己不知死活又能怪的谁来?
于是徐济再次开口道:“张咨之事又是为何?”说到这里徐济便瞧见孙坚忽然面有怒气道:“后来我引军到达南阳,便下了公文给张咨,请他供应军粮。当时我部下已有数万人,所带军粮已然尽皆用罄,而袁术也已上表,奏请以我为假中郎将。谁料张咨竟然不予理睬,我便唤人携礼物去拜见张咨逼他出城还礼,这家伙文人做派自然便来了,我便以贻误军机之名将其斩了。”
徐济闻言更是哭笑不得,自己这位兄长的脾气的确是有些过于暴躁了,虽然王睿与张咨确实当罪,但也罪不至死,如今事态紧张所以孙坚得以无事,若是放在太平之时孙坚已然不知道死了多少回了,想到这里徐济又想起这似乎并不干孙坚找自己前来的事情,于是便问道:“这与文台兄邀我前来何干啊?”
孙坚闻言笑了笑道:“我瞧那袁绍似乎颇不敬文烈,若是文烈有心抱负,兄长绝无二话!”徐济一听就知道孙坚这是还人情来了,之前在宛城一战孙坚的确算得上是徐济救回一命的,估摸这个人情欠着孙坚心中也是难受,所以便要为自己出气来着。
不过,徐济却另有个让孙坚还人情的方法,当然,这还得看明日袁绍的安排再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