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汉灵武仁皇帝传》
熹平二年十月下旬,鲜卑大王慕容为与汉军决一生死,将麾下六万鲜卑jīng锐骑兵倾巢派出,假借回师守卫嫩江天险,实则绕道攻帝刘宏所在之中军大营。
虎贲中郎将徐荣心有疑惑,然未有真凭实据,只得将疑惑上报于帝刘宏,帝刘宏谨慎之下,命众军严加防范。
禁卫中郎将王越提前发现鲜卑jīng锐之行踪,使鲜卑jīng锐未能按照计划对帝刘宏之所处中军实施夜袭,鲜卑jīng锐见偷袭不成,改为强攻。
鲜卑jīng锐乃是jīng锐骑兵,帝刘宏之中军虽亦有骑兵,然数量远不如鲜卑jīng锐。
帝刘宏为激励士气,身先士卒,汉军士气大涨,屡次抵挡住鲜卑之疯狂攻势。
鲜卑大将发暗箭yùshè倒帝之大旗,幸得帝之护旗手典韦相护,得保大旗不失。
典韦,陈留己吾人,膂力过人,先为汉灵武仁皇帝刘宏麾下士卒,后鲜卑攻帝刘宏之中军,典韦得保大旗不失,晋为帝刘宏护旗手,并护帝刘宏安危,战后封为近身校尉。
随后帝刘宏亲临战阵,与鲜卑jīng锐骑兵展开决战,大战持续一夜之久,火光冲天,喊杀之声响天震地。
为保证前方将士之士气,帝刘宏率先派人告知前线四大军团之将士,以千人小队夜袭大营为借口,稳定三军士气。
随即四大军团连夜对嫩江东岸之鲜卑大军发动攻势,仅仅一个时辰便渡过嫩江。
而后,丁原军,皇甫嵩军,徐荣军三军齐头并进,所过之处鲜卑大军无不望风逃。
黄忠之骑兵军团渡过嫩江后,并未参与攻势,而是急忙返回嫩江西岸驰援帝刘宏。
待骑兵军团抵达后,鲜卑jīng锐早已败退,帝刘宏身中数刀,仍端坐战马之上,巡视大营。
汉军见此无不士气大振,帝刘宏召见骑兵军团之黄忠,命其留下一万jīng锐护卫中军,余下之四万铁骑追击鲜卑余孽。
帝刘宏随即设草原万余里土地为安北都督府管辖,不设文臣,只设将领。
安北都督府第一任大都督由黄忠担任,秩中两千石。
安北都督府麾下满员兵马为十万骑兵,掌管草原之安危,对草原之部落有先斩后奏之权。
而后帝刘宏率军渡过嫩江,与此同时,三路大军皆是势如破竹。
帝刘宏高举仁义大旗,废除奴隶制度,每下一城便释放奴隶,敢于抵抗之奴隶主皆被斩杀,财产之三成上缴国库,七成归于有功之将士。
鲜卑国土之奴隶无不欢欣鼓舞,纷纷手持农具,加入汉军之中,每每冲锋在前,士气高昂。
战后有功之奴隶,皆得到不菲赏赐,使未建功之奴隶无不嫉妒异常。
仅仅半月,鲜卑之国土便全部纳入大汉版图。
战后统计,大战结束时,全军兵力高达六十万,其中汉军仅仅二十万,奴隶兵达到四十万大军。
帝刘宏为稳定所得之土,从四十万奴隶大军中,选jīng兵十万,成立第八军团由北地校尉皇甫嵩统领。
并设将领官职之军团长一职,位在将军之上,前后左右四将之下。
余下之三十万奴隶兵,再选jīng锐十万,补充至各村担任守备力量。
其余之二十万奴隶兵,给予土地卸甲归田。
就在帝刘宏整顿之时,原扶余国之出汉使臣,代表高句丽国来到帝刘宏之大军前。
高句丽派出使臣,乃是向大汉称臣,愿年年纳贡,岁岁缴粮。
最后帝刘宏同意高句丽之称臣一事,然每年高句丽需上缴钱五百万,粮百万石。
高句丽称臣,北方再无战事,帝刘宏在嫩江以东设建州,划五郡,迁汉州刺史杨彪为建州刺史。
而后班师回朝,帝刘宏携大胜之威,整顿官制,设州,郡,县三级统治。
州中设州都尉,郡中设郡都尉,县设县都尉,刺史,郡守,县令不得干预兵事,违者以谋反论。
各州郡之官员任命由zhōng yāng朝廷下达,各州郡之官员只有建议,举荐之权,并无任命之权。
zhōng yāng官制亦是再次改革,划分官员等级制度,内阁成员秩万石,六部尚书秩五千石,六部下属衙门之主官,即侍郎之职,秩中两千石。
各州军政主官为秩中两千石,各郡军政主官秩两千石。
此次改革御史之权大大增加,御史中丞秩六千石,可弹劾内阁成员,六部之中亦有御史大夫,秩中两千石,可弹劾六部尚书。
各州郡亦有御史大夫,dú lì于各部之外,与各州郡主官同秩,可弹劾同秩之官员。
虽官制并未有太大改动,仅仅详细划分了官员等级制度,却亦是提高了办事效率,史称“熹平改制。”
随即帝刘宏大肆封赏北伐有功之将领,封shè声校尉丁原为五原县侯,虎贲中郎将徐荣增食邑一千五百户。(如今食邑两千户)
封北地校尉皇甫嵩为朝那县候。
迁铁骑校尉司马张济为铁骑校尉,重组铁骑军。
迁北地校尉司马严颜为北地校尉,迁北地校尉司马程普为荆州都尉,迁北地校尉司马周泰为凉州都尉,迁北地校尉司马黄盖为幽州都尉。
迁北地校尉司马祖茂为徐州都尉,迁北地校尉司马韩当为交州都尉。
余者皆有封赏。
战前帝刘宏发行国债已支撑战事,战事结束后,草原上之牛羊连绵不绝的运往大汉境内。
随即朝廷用牛羊连同利息归还国债,使购买国债熟练巨大之商贾,不禁得到了爵位,亦是赚上了一笔。
然大批牛羊涌进大汉,虽使大汉缺少耕牛一事,得以缓解,然大批待宰之羊涌入,却是使大汉肉价为之狂跌。
出战兵士最多之州郡,甚至出现了顿顿吃肉,胃不适之情景。
太学之师生,纷纷上书称赞,言此乃盛世到来之景象。
然帝刘宏并未骄奢yín逸,反而更加励jīng图治,实施科举选才之制度。
世家多不赞同,然帝刘宏大胜之威未尽,凡阻碍之世家,皆以抄家,斩首,流放而结束。
至此无人敢冒帝刘宏之天威,熹平二年在世家的暗怒与百姓的欢歌笑语中悄然而过。
熹平三年,在皇后宋氏怀有龙子的开门红中缓缓到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