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证公平取士和贡院地考试秩序,最大限度地消除舞弊地发生,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贡院规制的建设和执行,其中对学子进入贡院前地搜检近似严苛,其目的在于将各种舞弊行为限制在考场之外,力争贡院竞争的公平xìng。
士子们在进入贡院大门之后,还要必须经过点名识认和搜检。点名是保证科举取士不发生地关键,由于古代没有照相、指纹识别等现代技术,即使考生在报考时。投递识认官印结,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身份证或准考证,但还是需要识认官临场识认,以防冒名顶替入场,这些识认官的姓名都汇总到乡会试地点名册上,在乡试点名入场之前,各识认官都要到场,如果不到。除了要将该考生的试卷纸扣压以外,识认官员还将受到严厉处分。
而搜检相对简单许多,因为明太祖朱元璋曾经说过:“对于这些读书人没有必要像对待盗贼一样来对待他们。”搜检其实就是让兵丁们随便在士子们的衣服上掏翻一遍,而士子们则是,无论寒暑,解衣立,接受搜检,上穷发际,下至膝踵,至漏数箭而后毕。如果发现没有什么问题,那就真正可以进入贡院放位坐定,等待主考官颁布试题。
经过漫长的点名与搜检,等数千秀才士子都已经进入贡院安坐之后,贡院大门纷纷给关闭起来,兵丁们严格把守,在规定时间之内许出不许进,这就是所谓的锁院,如果在锁院之后还有人前来想进贡院赴考,那是不可能的。
考生坐定之后。把笔墨纸砚放置安好,等待主考官的到来,不久主考官出现了,带着下属官员巡视贡院一周之后。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从下属手中接过密封锦盒当众打开,拿出早已经准备好的试题朗诵起.
八股文以四书、数有一定限制,句法要求对偶,八股文即用八个排偶组成的文章,一般分为六段,以首句破题,两句承题,然后阐述为什么,谓之起源,八股文的主要部分,是起股、中股、后股▲股四个段落,每个段落各有两段,篇末用大结,称复收大结。
郑国泰接过试卷之后,首先大略看过一遍,题目并不太偏,他思索一会便提笔书写起来,花了两个时辰就把卷子写得满满的,最后检查一遍有无错漏与犯忌之处,郑国泰再认真检查,没有发现遗漏,举手叫监试官收卷。
监考官上前拿起桌上的一又叠卷子翻阅起来,大致浏览之后,也没有多说些什么,大手一挥示意兵丁放张信出贡院,然后考官马上用纸把张信卷子上关于姓名籍贯之类地糊起来。让人小心存放好,这便是科举考试中最有名的糊名制度了。
郑国泰悠悠的走出贡院之时,才发现原来他还是属于较早交卷的,贡院门前才能聊聊数人在等待。
看看天sè尚早郑国泰也不准备先回客栈,而是随便找了个比较yīn凉的地方休息休息,考试不管是那个朝代多是累人的事情。坐下没有多久,同住一个客栈的几个修才也贡院门口走出,看见郑国泰便围了过来,众人纷纷见礼问好。
“子瑜贤弟,这么早出来。想必胸有成竹,中举之后可要请客哦。”偶有来往的刘诚笑着打趣郑国泰。
“众位大才取笑这个了,子瑜不才,怎敢枉言”郑国泰笑笑说:“看你们诸位喜气洋洋的模样,这次乡试肯定不在话下。”闲聊一番,众人渐渐散去。
从磨砺出,起早摸黑,考考复考考,终于挨到了八月十是一定的,既不能多,也不能少。
此时,在提学衙门里,整个已经灯火通明,八位同考官通宵达旦,一份份的文章先是由学官进行交叉审核,其实用不了多久,那些行文低劣的试卷便被淘汰,留下的多是一些中上等的文章,也是一份份地递交到了主考官牧大人手里(牧红尘客串),这些文章自然都是经典之作其中就有郑国泰的文章。
因为试卷是由十数个评阅官推荐出来的,评阅官们都希望是自己推荐之人能得中头彩,这样不仅说明自己地眼光好,而且还会在从京城里来的两位主考官面前脸。评阅官们都抱着这样的心思,开始争论不休起来。
“各位请看,这位学子文章流畅,字迹清晰圆润,内容大义凛然,乃是不可多得之人才,可为本次乡试之解元。”一位评阅官大声说道,希望得到众人的肯定,但是人多意见杂。评阅官们既有随声附和的,也要持反对意见地。
“这位大人此言差矣,虽然那位学子文章是作得不错,但不过是些老生常谈,一点新意都没有,怎么能和这个相比呢。”有人拿起手中的一份卷子,反驳说道:“无论是文思还是立意无一不是上上之作,我认为此子可为今科解元。”
“我认为不然……”
“好,好文采,好文采”新呈上来的一篇文章,主考官牧大人不禁抚掌叫好,牧人难得夸人,如今破天荒地狠狠赞叹了一把,让身边的几个学官瞅准了时机,这个道:“此人自然不是浪得虚名,下官阅过的试卷已经过半,虽然也有几个出彩之人,可是和这位才子比起来,未免就显得小巫见大巫了。”
另一个学官点头附议:“不错,此子年纪轻轻,就有这样的功底,实在难得。”
牧红尘文章放下,语气平淡地道:“若是此后再没有这等好文章,那么此子该名列第一!”
“来呀,揭开糊名”此时评卷已经接近尾声,众人也无意见,都走到近前一并观看。不一会功夫,差驿就侍弄完成。列位大人一看忍不住道:“这郑国泰,本官素闻他的大名,原以为就词话本写的不错,想不到竟真如此锦绣文章,将来未必不是可造之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