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回家
作者:弦歌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3354

在这个世界里,王胜的家就在县城里面,虽然位置有些偏远,但还不算太差,这房子早年也是自己哪个便宜老爹辛苦多年才买来的,一个两进的四合院似的建筑,分东西两院,大门开在西院,虽然以前也曾经辉煌过,不过眼下略显破旧,又显示了这户人家的颓败。

这就是王胜出身的地方,也是从小长大的地方,自从穿越来之后,差不多半年的养伤,都在这里。

西院大门口虚掩着,内中有一个小小监房,坐着一老者,这就是王胜家唯一的仆人,虽然说是仆人,但多年在一起生活,王家已经把其当成自己家里人一样。

老者本姓张,名叫张成贵,早年也是个苦哈哈出身,二十年前因为去塞外贩货,半途碰上马贼劫道,被砍去一条臂膀,险些丧命,后被王胜的便宜老爹所救,虽然命拣了回来,但由于被马贼砍了一条臂膀,生活上也没了着落,王胜的便宜老爹怜其可怜,特地将他收了下来,让其在自己手下打杂,好混口饭吃。

而这张成贵也是个感恩的人,一直是鞍前马后,忠心耿耿,后来王胜的老爹去世,家道衰落,生意也更着一落千丈,以前所雇佣的人都相继离去,只有这张成贵一直不离不弃,始终不愿离去。用他自己的话说,当年老爷有大恩与我,现在老爷去世了,我怎么能在主人家有难的时候离开呢。

就这样,张成贵一直呆在王家,始终保持着一个当仆人的本分,就算王胜rì后当上县吏也不改自己的初衷,这在王胜的母亲李氏看来,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所以,老王家也没把这张成贵当外人,一直就把他当成一个家里人一样。

当王胜走到大门的时候,在门监里看见他回家的老张忙从监门中走出,迎接到“王君回来了”那充满老人斑的脸上,满是喜悦的表情。(对于君的称谓,汉代比较广泛,一般是指对于有学识的儒生和官吏的的一种尊称)虽然在王胜穿越后也曾经让这位老人改改口,叫他名字就行,但这位老人确一直坚持自己的看法,并说道王胜是老王家这么多年来出的第一个当官的,身份何等尊贵,怎么能够直呼其名呢?坚持自己的叫法,久而久之王胜见劝不过来,也只好听之任之了。

王胜对这位重情意的老人家一直是比较尊重的,看见张老出来后,忙微笑着说到“今天不当值,所以回来看看,不知家里可还安好”

“好,好,家里一切都好,就是老夫人比较想念王君,这次王君休沐回来,正好可以好好的看看老夫人”

“这是应该的,母亲大人辛苦将我养大,这多rì不回家,心中也还是蛮想念的,既然如此,张老,那我就进去了”王胜一边说着,一边进入大门,象东院走去。

张老站与门口看着王胜的背影慢慢的远去,赞许似的不住点头,一边自言自语的说到“王君真是越来越出sè了,自从上次出事养伤到现在,就好象换了个人似的,不但人越来越有礼貌,就是这xìng子也是越来越沉稳了,这还真是老天保佑啊”一直到王胜的背影在也看不见了,才转过头来,嘴里还哼着乡间哩曲,慢慢的走进了门监里面。

当王胜进入东院门口,眼中豁然开朗起来,东院可是比西院大的多,院内粉墙朱瓦,看不到一点西院那种衰败的景象,院正中又种植有一棵大桑树,枝叶耸出墙外,远远的望去,如一冠盖一般,每当起风的时候,枝叶乱动,响声不绝,就象是谁在弹奏一曲美妙的乐曲一般。

而在那株大桑树下,一个少女正在忙着什么,粗布长裙,身材瘦小,那身衣服上,如仔细观察,甚至可以看到上面打的几小块补丁。

当听到身后传来的动静时,少女转过身来,一张小小柔弱的脸,略显苍白,见到是王胜,顿时脸上溢出一抹淡淡的红晕,但很快就被满脸的喜悦所替代,开口说到“公子回来了”眼神中满是温柔(这要说明下,本人没查到汉代童养媳对自己待嫁男子的称呼,暂时只好以公子称呼,如以后查到在改,当然如有书友知道也望告知下,谢谢)

王胜微笑着点了点头,走了过去,将手中所买的礼物交到少女手中后说到“柔娘,辛苦你了,我长期在县衙办差,家里多亏你的照应,来,你看看,这是我专门给你买的胭脂水粉,你看看喜欢不喜欢,如果不喜欢我在去给你换换”

“不不,只要是公子买给我的,柔娘都喜欢”少女一边把王胜的礼物紧紧的抓在手中,一边脸上布满红晕的说到。

这位少女就是王胜的童养媳,在汉末,由于灾难频发,瘟疫横行,底层人民的生活越发的艰难,但婚丧嫁娶又是必不可少的,所以童养媳也开始流行了起来,大致的意思就是,男方不必出大笔昂贵的聘礼,而女方也不必出陪嫁,双方都可以大大的节省开支,所以说是个皆大欢喜的事,就是大汉朝的一些边远地区。富户门为了节省开支也有把自家女儿送去当童养媳的。

少女姓邓,名柔娘,自从七岁那年进入王家的门,就一直待在王家,当时的王胜才九岁,实至今rì已经有十一来个年头了,虽然早就已经到了和王胜完婚的年龄,但自己王胜的爹积劳成疾去世后,家道衰落,男方和女方虽然不必在为了昂贵的聘礼和陪嫁担忧,但相对来说,成婚,特别是一场体面的成婚,仍旧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种情况一直到王胜后来当上县吏后情况有些好转。

而王胜的母亲一直是个要强的人,在加上自己的儿子如今又是县中的官吏,(虽然级别低了点)王母不喜欢自己的儿子在婚事方面被人耻笑,所以一直在努力的存着钱,希望给儿子办上一个风光而体面的婚礼,本来去年钱就够了。计划与今年完婚,结果发生了王胜被劫道一事,为了给自己的儿子治伤,又花去了不少的钱。这婚事就只能在拖一下了,但王母估计,最早明年,最迟后年就应该可以了。当然,王母心中的真正所想是,儿子和媳妇赶紧的完婚,为他们老王加添丁进口才是大事。

王胜看着满脸喜悦的邓柔娘,心中感觉比较复杂,对于一个后世的人来说,现在的柔娘实在是太小了,才十八岁,这个年纪的女孩如果在后世,那哪个还不是家中的公主啊,除了用功读书外,根本就不会考虑什么结婚生子的事。而作为一个具有后世思维的人来说,从感情上也觉的难以接受,但自己养伤的半年里,他的这种想法确在慢慢的改变,这个才十几岁的少女,根本就不避讳,端屎端尿不说,对自己的照顾可以说是无微不至,自己常常在半夜中做梦惊醒,才发现这个少女用手支着自己的头颅,满脸的愁容,就象是天塌下来一般,

当自己身体慢慢好转的时候,那内心中的喜悦跟是长长挂在自己的脸上,这让王胜非常的感动,心中有种想把她好好拥入怀中,呵护她一辈子的冲动,有时王胜觉的这样也挺好,既然已经穿越,就要努力的溶入这个社会,也许以前的一些后世的思维该不要的就不要吧,

“柔娘,你刚才在做什么?”

“公子,我在选麦种呢,刚刚已经选好了”柔娘甜甜的回答到。

当柔娘说完的时候,王胜才注意到地上放着的一些麦种和农具,王家在早年,祖上也传下过十几亩良田,到了王胜便宜老爹那会跟是达到百亩之多,但后来王胜老爹去世后,家道衰落,这十几年光景中,又慢慢的卖了出去,除了祖传的那十几亩田外,其他的都卖的差不多。

“好,好。我的柔娘真是厉害,呵呵,对了。母亲大人呢?”王胜顺口夸奖了柔娘几句后转而问到自己那母亲来。

“母亲大人在正屋里呢,公子现在正好去看看,母亲大人这几rì正念叨着公子呢”柔娘微笑着回答到。

王胜进入正屋后,看见自己的母亲李氏正在摇着一台踞织机。正在辛苦的纺布,不错,这个叫踞织机,汉代的织布工具和现在的不大一样,据记载踞织机也称腰机,是斜织机(竖机)出现之前的一种较简单的织布工具。战国至西汉时期,中国内地已普遍使用有机架的斜织机,但在边塞地区,踞织机仍然在小范围使用。而王胜的母亲每天都要重复无数次单调的动作,有时甚至是要织到很晚的时候,织出来的东西能换些好的米和面之类的东西,也算是家里的一个小小的补助。同时对于一个上了年纪的人来说,也要有点能做的事,不然都不知道会成什么样子。

李氏的年纪其实并不大,特别是在这个早婚的年代,虽然还没满五十,但由于早年丧夫后的艰辛生活,头发已经花白了一半多

了,而脸上的皱纹也多了起来,总的来说,这是张比较苍桑的脸。不过头发到是梳理的比较整齐,身上的衣裳虽然略显破旧,但是比较干净。

李氏本是幽州人士,当年王胜的便宜老爹王康年轻的时候去幽州贩货,一次意外的邂逅,让他认识了当时的李氏,后来王康去李氏家里提亲,这自然遭到了当时李氏家族的反对,除了路途遥远外,自然还是王康的社会地位不高,但在王康的大把的撒金活动后,李氏家族也就勉强的同意了,毕竟当时女xìng的地位并不高,在加上年景不好,李氏家族也需要钱来周转,当时李氏排行老二,嫁过来的时候,李氏人称二姐,现在嘛,街坊都叫她李二婶拉。她与王胜的夫妻王康到也育有数个儿女,但不辛的是,都接连的夭折了,只剩下王胜这棵独苗。

或许是太关注与自己的手中的事物,望王胜走进来的时候,李氏居然没了反映,仍然在哪个踞织机上织呀织的。

“母亲大人”王胜恭恭敬敬的对母亲施了一礼后说到。

李氏转过头来,发现是自己的儿子回来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起身说到“我儿回来了,看我这个当母亲的,自己儿子

回来了都不知道,真是老了”

“那呀,母亲大人还年轻的很,根本没老嘛”王胜赶紧的过去搀扶着李氏后说道,自穿越以来,这个李氏对自己可真是照顾的无微不至,让王胜思念后世的母亲的情节不知不觉中转移到了李氏身上。

“你呀,都老大不小了,自从这半年来,你的伤势好了以后,这小嘴啊,可比以前甜多了,来,让我好好看看你”李氏高兴的说道。

天下的父母其实都是一样的,当李氏仔细打量了王胜后说到“我儿人又比以前又瘦了,衙门里当值可辛苦?”也许在所有母亲的心目中,儿子永远是瘦的。

王胜微笑着说到“儿子还年轻,不辛苦”

李氏叹了口后说到“真是难为我儿了,但吃官家饭就这样啊”

对于李氏,王胜的现在的心中满是尊敬,除了他生病后李氏那浓浓的亲情关爱外,一个女人,中年丧夫,居然一直不改嫁,守着以前留下的家产,含辛茹苦的把儿子拉扯张大,这期间的辛酸又有几人知道啊,虽然不可避免的家道衰落,但你能指望一个古代的妇人撑起一片天吗?

王胜则在李氏的下首席地而做(汉代无凳子,人一般都是席地而坐)一边象李氏说着衙门里的趣事,一边则将后世的一些不伤大雅的段子改成笑话,说与李氏听。

而李氏话却不多,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听王胜说着,即使是王胜说到jīng彩的地方,也只是浅浅的笑着,中间并没有插过几句嘴,这让王胜很有些挫败感,当王胜说的差不多的时候,李氏猛的一拍额头,说到“看我这记xìng,这时间也不早了,该作饭了。今天就有娘亲自下厨,给我儿做几样最喜欢吃的东西”

王胜忙微笑着说到“那好,儿子好久没吃过母亲大人做的东西,母亲大人这一说,儿子还真饿了”(汉代的饮食习惯,一般平民是两餐,贵族为三餐,皇帝是四餐)

李氏笑着看了王胜一眼后,就起身去了厨房。而王胜也跟随着李氏去了厨房,虽然汉代有君子远离庖厨一说,但对于后世的王胜来说,根本就没放在眼里,李氏虽然也说过几次,但每次都被王胜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推掉,虽然李氏心里有点奇怪,觉的儿子在伤好后就象是换了个一个人似的,但确并未多望心里去,在李氏看来儿子或许是张大了,知道心疼娘了。时间一长,李氏也只好随王胜的xìng子。在说李氏也喜欢这种边作饭边和儿子聊天的氛围。

汉朝的时候,烹饪的主要方法基本上都有了。不过那时的“煎”和今天不同,主要是指干煎或者加水烧到干,如果最后还剩下些残水,那就改成“熬”了。肉类呢一般是用烤的,或者做成腊肉以方便食用,不过腊肉当时也叫“脯”

而炸的话,一般指的是水或者油,不过按照《中国民俗史》秦汉卷的说法,那个时候已有固体的动物油,但是还没有用到油炸上来。主食上,一般人是喝粥,有麦粥和米粥。米粥中又分糯米粥、黄米粥、小米粥、大米粥,至于米的话,人们爱吃带粘xìng的米,所以在南方,常常吃的是糯米饭,北方则是黄米饭,在通西域以后,还有了胡饼、胡饭,这也是作为主食的,胡饼类似今天的芝麻饼,王胜最喜欢吃的就是李氏做的胡饼,这东西据说连当今的皇帝,汉灵dì dū喜欢吃呢。

李氏一边在灶台上做着王胜最喜欢吃的胡饼和其他的吃食,一边和王胜聊着家长里短,而她的媳妇邓柔娘则在打着下手。

李氏聊的话题比较轻松,但其中的艰辛王胜还是听的出来,特别是李氏憧憬着王家在儿子王胜伤势恢复后,能蒸蒸rì上,甚至能达到以前她夫君王康都没能达到的高度,但熟悉历史的王胜心头却沉甸甸的,心中明白,如果未来的自己没能有所建数的话,恐怕就象现在的小rì子都不可能了。想到这些,王胜心中暗暗的下定决心,一定要让自己的未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不是随波逐流般的当个历史的过客。

;